•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扶正门

杏园学徒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17/08/17
帖子
5
获得点赞
4
声望
3
年龄
44
所在地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
本来早有意写这篇文章,只是因为课忙,拖得久了,但是当时之心态仍在,写起来倒也痛快。
一月前,老师发微信给我,问我愿不愿意拜师,我真是求之不得。
与老师结识还是在网上,当时老师网名杏园春晓,在网上连载自己学医治病的经历。
我本对中医有兴趣,只是因为工作生活,一直没有开始,看了老师的经历顿感振奋,好像觉得自己也可以像老师一样,自学中医,为家人看病。后来还是由于结婚、创业,学学停停,一直不得入门。
去年被庸医误诊,身体与心理均受重创,本着一线希望在网上大海捞针似的找到老师联系方式,年初老师开始为我开方,使我逐渐康复,生活工作都恢复正常。
而在服药过程中,我开始对中医又燃信心,虽然与老师不在一个城市,只能靠微信联系,但我每每学医有所得,有疑问时都会给老师发微信,老师每到关键之时也会给我指点,期间我曾提过想拜师,但老师说要随缘,我猜老师定是嫌我基础太差,于是安下心来学习医术,想过两年再提,不料这回老师主动提及。
欣喜之余,我也有些担心,我身体刚刚复原,一直小心翼翼,这次据说要坐六小时汽车,而且泸州天气炎热,但是转念一想机会难得,何况正是检验我身体是否痊愈的时机,于是马上给老师发信表示愿意,同时给学生调整课程,准备赴泸州拜师。
 
这周五早上八点钟,我就出发到市汽车站,本以为买到最近车次的票,中午就能到泸州,却不料只买到了两点半的票,一看时间才十点不到,想着要在汽车站带上四个多小时,有些无奈,幸好这里温度不高。
给老师打一个电话,他还说要等我一起吃晚饭,让我感动不已。其实我与老师虽然相识半年,一直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微信聊天也都是中医的话题。
此次拜师,老师也未提及拜师费的问题,想着前几天被一个所谓太极传人的师傅收徒,硬是搞出两万多来,我就想着拜师也不是便宜的,但我也不好意思问老是,倒是随身带了几千块钱和一张卡希望够用。
在车站旁边的一家快餐店随便吃了点,我就来到候车厅,算起来我已经有四年多没有坐这种长途车了,最后一次还是坐车去毕节我老婆家。看看时间,11点过,看来还是要在这里待3个多小时了,我本来有睡午觉的习惯,之前也计划上车睡个午觉就到了泸州,现在不行了,于是让脑子活起来,想想自己与中医的故事,想想这几年的境遇,尤其是去年的遭遇,当时那种对于中医和自己前途的绝望,想着想着,我好像精神了,自己像看电影一样,把自己与中医的缘分串了起来。

最早接触中医是在我高二时候,印象中我从小就一直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小病不断,虽然天生身材高大,但是体育运动一样不擅长,到了高二上学期,突然发高烧,连续打了一周的针,以为没事了,就去上学,结果照样发烧,于是医生又给我输液两周,记不得是用什么药了,只记得这个比打针花时间长,索性我妈也给学校请了假,每天下午就去输液,为了不耽误学习,老妈还让我带书去,可是本来就觉得无聊至极,还去看教科书,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我于是偷偷地买了金庸的小说全集,两周下来,身体好像恢复了,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和天龙八部也看完了。
再回学校一天不到,我又开始浑身不舒服,并且咳嗽,外婆不想让我再去输液了,就去找一个老中医开药,这个老中医其实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律师,但是自己是家传的中医,退休后自己开了一个小诊所,他给我把了脉,就跟我妈说是少阳证,我当时也不懂,只是这个少阳正好让我想起金庸小说里的六脉神剑才印象深刻。
吃药后的感觉我至今仍然记得,连着三天身上忽冷忽热,渐渐以感觉发热为主,第三天竟然就好了。那次我就对中医产生了兴趣,跟外婆说想学中医,正好这个老中医与我外婆是熟人,于是我假期就去那里待了一个多月,现在想起其实也没学到什么,只是他教了我点把脉,并且送了我两本他的医学笔记,也就是一本中医史,一本本草。
大学时本想学中医,但家人认为中医学出来不好找工作,给我填了医学影像专业,后来我就去了河北医大。
 
大学期间按西医教学的安排,从人体结构、组胚到病理生理,越来越相信“科学”,相信看得到的,与中医渐行渐远。特别到了大三,开了放射学专业,那个主讲老师第一节课就理直气壮地嘲笑中医,说,我们这个专业,能把人体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不像中医说得玄乎,其实他们连基本的人体结构都根本没搞清楚。
因为想出国留学,我每个假期就开始去北京学英语,所以我第二次对中医的印象也是在北京。
7月的北京,炎阳当头,没有一丝凉风,可恶的是每个房间里又开着空调,一进一出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我记得那次托福的暑期课程上完,我就开始没精神,没胃口,背上长了一个小包,又红又痒,自己还有点便秘,正好那年我妈来京开会,她就顺便带我去医院看,开了治皮炎的激素药,至于便秘就是让我多吃蔬菜水果,又待了几天还是没有好转,我妈带我去看了北京王府井一个中医,抓了七副中药,熬好自己带走的。
喝了不到三天,心情好了,便秘也没有了,包包也不痒了,后来喝完七副,包包已经小了,最后自己消失了。通过这件事,让我觉得有病还是先找中医,省事,而且说不定很有效。

大三下的时候考过了托福,准备申请出国,但当时还要出国担保金,想着父母快退休了,他们又准备买房子,我想想也算了,反正都快大学毕业了。于是开始回过头来老实学习专业,最后大学毕业,和女朋友留在了当地的一家医院里作放射医师。

那时候的我和电视剧里的年轻人一样,相信爱情,觉得这辈子就在这里待了,没有想过换专业,更没有想过要学中医。

那年的七月,还是炎阳盛暑,我突然觉得吃饭没有胃口,而且吃什么都想吐,学西医的都知道就怕有东西,于是马上去找同事做一个胃肠造影,造影显示我十二指肠降部有一块龛影,简单说,就是有一个地方看不清楚,蠕动也不好,同事就建议我去肠镜,医院里实习过的人都知道,肠镜就是用一根管子,丛肛门插入,我实习的时候也给病人做过,知道有多么痛苦,于是拿着胃肠造影的片子去找我们科里的专家看,去找系里面的老师看,结果每个人说的内容都不一样,有的说我是胆畸形把肠子挤着了,有的说我是胃下垂把肠子压着了。。。。。我后来烦了,想想自己吃东西吐的症状好像好了点,于是决定过了夏天再说,那段时间吃饭开始小心,以小米粥为主,吃蔬菜,父亲又给我寄来绞股蓝粉,说是对肠胃有好处。
九月了,天气也不错了,我再找同事给我做胃肠造影,这回把科里这方面的专家也叫来了。
做完后,他们说我没问题了,蠕动也好,那个龛影也不在了,女朋友很高兴,让我请大家吃饭,我却有些不解了,心中疑问丛丛,如果没事,那么当时为什么会有那种呕吐反应,如果有事,龛影代表什么?为什么专家们说法不一?我渐渐地开始对这个专业产生了怀疑,后来陆续看到因为有人吃了什么东西,导致看片结果误差或是医生看片误诊,误上手术台等事,让我觉得这个专业学到头,也顶多和那些专家一样,有几个令人羡慕的头衔,但是看病不知所以。
 
还有两件事,让我决心放弃这个专业。
一次,我女朋友突然发烧,也不咳嗽,就是发烧,浑身无力,头晕,查了CT没什么异常,我就带她去看我们医院的中医,还是一个副主任医师,看介绍是那种发表多篇论文的人才,他一见我女朋友坐下,手就轻轻搭上,然后就一个劲地问她哪里不舒服,我虽然不学中医多年了,但高中时那个老中医也教过我,把脉起码要1分钟以上,而且起码20息,同时要保持清心静气。我看这个论文高手手放在那里也就是摆个样子,倒是全靠不停地问问题。
很快,他开了方子,我一看30多味药,虽然大多中药我认识,但是也有点疑惑。
女友一看药多又贵,就说他们科里同事的丈夫,也是这里呼吸内科的主治医师,对付发烧有妙招,我一听也同意陪她去找找看。
那主治医师先问我女友咳嗽不,然后看看她喉咙,说有点红,然后叫她吃感冒病毒冲剂三包。三包!正常剂量是一包,翻了三倍就是他的妙招? 而且就问了一句,看看喉咙就确定了,还不如那个论文主任。
女友倒是深信不疑,回去吃了三包,好像发烧减轻,她自作主张,又加了一包,四包下去好像有好转,岂料,第二天一早照样发烧,于是她给她爸打电话,她爸是另外一个城市的某医院设备科主任,据她说,她小时候也喜欢发烧,结果他爸用了什么药也治好她了。
果然,还是她爸的药管事了,发烧退了,身体也恢复正常。药呢,其实就是几个抗病毒、激素药而已。
通过这次,我觉得西医看这种病,好像太简单了,我当时是影像科的,CT不要钱,要不然又花两三百,然后就是看喉咙,最后还是那些病毒灵、激素药管用。
还有一次,我耳垂上突然长了一个痘痘,很硬,而且还在长,我就去医院看,因为是医院工作的关系,也不用挂号,直接穿着白大褂去,进门叫老师就行了。先去了皮肤科,说是要动手术,又去了外科,还是要动手术,有一个熟人还说可以跟我安排床位,我有点吓坏了,一是怕动手术,二是觉得耳垂上一个痘痘,还有住院两周这么严重?
最后我去了耳鼻喉科,专门去找了一个老专家,一个老婆婆,她头发都白了,看了看说,这个不用动手术,别去碰它,过几天就消了。我开始有点不信,但一想又怕动手术,想着还是等等。两周后,痘痘全消了。
 
一年后,我终于决定辞职离开医院。在看多了病人的疑惑,写多了老师让我写的怀疑、建议等字样的影像报告,我极大的厌恶了这个行业。我很佩服我的前辈,总在推卸责任上面做文章,可是给人看病,帮人恢复健康是一件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整日里盘算如何逃避责任,该是多累,后来又看见一个个师兄为了评职称费尽心力,最终还是成事在天。
一位我们称为朱哥的前辈,跟我说过,在医院里第一年人人不安心,想考研、想干一番事业,第三年人人觉得前途渺茫,颓废了,第五年适应了,学会享受这种生活。
也许是不忘初心吧,我决定离开医院了,本以为女友会继续支持我,过了半年她也在不断的争吵中离开了。我后来去干过保险、广告等等杂工,后来想着和一个好朋友开饭店。于是,回到贵阳学炒菜,和朋友商量开饭店的细节。
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大学同学,他原先也再医院工作,但是也不喜欢医院的工作氛围,所以辞职了,准备和我一起创业,同感的是他也厌恶西医的检查和治疗,本来他因为患痔疮,准备去开刀,后来听了我的建议,用软膏和找中医开药治好了。
我们学做菜、商量细节,准备了将近三个多月,这时我妈准备给我们投钱,只是前提是让我爸跟着我们去,监管我们,毕竟我们两个没太多经验,我爸好歹退休前做过厂长。
那几年我爸身体不行了,检查出高血压 还有早搏等,又在医院住了两年,虽然认识了一个心血管的专家,吃着进口药,但是每天都很小心翼翼,做菜都要那种无脂肪的,无胆固醇的,有时候动不动就说心脏不舒服,他脾气又大,总是看不惯我做事,这时候山哥出现了。
山哥是我妈同事的小儿子,从小体弱多病,据说高考也没考上,就去当了工人,只是那个工厂效益不好,所以工人多数时候没事干,这时他妈就给他介绍了一个老中医,说去学学中医,想不到一学就是十多年,后来老中医去世,他就周末在自己家里给人看病,据说效果相当不错。当时我妈就带我爸去看看了。
傍晚回来后,我爸前所未有的高兴,跟我说那个山哥,双手把脉,又把他的病情说得头头是道,我正好就劝我爸别跟我们去了,留在家里看病,也方便点,其实我那时候也觉得饭店我搞不成,我妈说是要投钱,但她也对我们没信心,于是我想别逼家里人了,就要了老妈五千,算是去创业试一试,走之前,正好可以去看一看那个山哥
 
文笔流畅,期待后续:080:
 
第一面见山哥,外貌确实与众不同,人很瘦,脸庞说好听点是如刀削一般,说难听点就像是当年我们医大解剖实验室的骷髅头,鼻梁上还横着一副厚眼镜,双眼突出。如果是平时碰到这种长相的人,肯定觉得不好相处,脾气怪。
与我见过的中医不同,他是双手把脉。我在一旁观察,一个病人来了坐下,他先把脉,时间还比较长,然后问病人感觉,最后看舌苔,开方子。
到我父亲时,他照例把完脉,聊了两句,看舌苔开了方子。
我瞧了一眼,最明显的是附子,这味药量最大,标明是要先煎半小时。
因为我父亲是最后一个,他请山哥也给我把个脉。
山哥说我是有些气郁,不需要吃药,放开一点,我爸就在旁边说我一直想学中医,只是没有机会,山哥微微笑了笑,给我讲了他的学习心得
他跟一个老师学了十多年,看了很多病人,读了不少书,
他认为古今中医书里面最权威的是《伤寒论》,其他的都可以不看,要读的话,一定要读原版,不要看注解的那种。最后他送了我一本《金匮要略》,并说这是《伤寒论》的补充,比伤寒论简单,可以用来入门。
回到石家庄后,我确实翻了几页《金匮》,可惜看不下去,觉得很玄,怎么这个肝有病要去治脾?又去买了《伤寒论》看,看了几页也是觉得离我太远,怎么老是就是那些几个症状,真正生病又不是那样。于是学习中医的热情和书都一起放下了。过了一年多,我第一次创业的饭店最终还是转让了,我在彷徨中接受了姨妈的建议,去考国际金融的研究生。姨妈在一家银行高层工作,许诺我只要考上研究生毕业,就可以进他们银行工作,家里觉得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条光明大道。
于是我开始准备考研,那时离考研还有半年,金融考研要求数学,政治、英语,专业课,除了我英语尚可,政治也可以背一背,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经济学)我是一窍不通的,只能去上补习班。记忆中,那是我生平最努力的日子,想不到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反而真正开始努力拼搏了。
考研的时候我是回贵阳考,结果虽然是尽了力,还是没考好,我从考完最后一科就知道考不少,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开始拉稀,早起拉一次,一吃完饭也会拉。于是我去找山哥开药,这一吃就是两个多月,直接吃过了年。虽然仍是吃完饭就大便,但好像不那么稀了。
那段时间感觉很无聊,虽然明面上是在等成绩,其实我早就知道考不过,也不敢跟家里人说,真的是如坐针毡,幸好我家对面开了一个新华文轩,六层楼的书店,座位很多可以免费看书,我就每晚去那里看书,一看就是两个个多小时,那时因为对中医又开始有点兴趣,就开始看当时的中医书,《思考中医》就是这么看完了,后来又想去看点通俗读物,盯上了《中医入门通俗演义》这本书,书不厚,但是文字古朴而不失幽默,写书作者是一个老中医,故意杜撰主角为叶天士,然后以其为线索来游历中医世界,又以拟人的手法写出各种邪气、方子等等。
后来,考研成绩下来,自然是没有过了,家里人都支持我再考一次,我自己想回石家庄去复习,因为留在贵阳压力更大,当时一些同学要么成了公务员,要么已经成了家,像我这样的,好像成了异数。
快回石的前几天,我突然开始剧烈拉稀,这一次来势凶猛,基本上每隔十几分钟就要拉一次,我妈第一反应就是让我去找山哥,但是当时山哥只在周末坐诊,所以还得忍几天,于是吃了消炎药,拉稀次数减少了,但是又是腹胀,一不吃又拉。
我去翻开《通俗演义》来查证,第一次知道拉稀在中医里应该叫泄泻,书上分为七类,湿热合邪 寒湿困脾 食伤脾胃 肝气犯脾 热结旁流 脾阳不振 命门火衰
我对比每个症状觉得自己应该属于寒湿困脾,应用藿香正气散,于是把方子抄了下来,因为父母强烈反对我去抓药,所以还是等到了周末,结果山哥开的方子跟我的一对比,想不到基本一致,只是他说我是感冒,不是寒湿,我也不懂,就回来熬了吃,结果两天果然泄泻停了。
 
又回到石家庄后,我开始喜欢看一些养生节目,并且对于反映医生的电视、电影也很有兴趣,那年过年我下载了韩国电视剧《医道》来看,其中医生许俊为治病不辞幸苦的情节震撼到了我,我本来已经感觉医学之路已经离我远去,但那时一种做医生、做好医生的热情又开始燃起。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自学中医的资料。有个网友推荐了两本书《零基础学中医十堂课》和《中医心悟》。
两本书买来,《十堂课》很快读完了,其实只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介绍,写得简洁有趣,也就读得非常快。《医学心悟》开始读起来也很受用,这要感谢当年爷爷给我讲《三言二拍》的故事,我后来在一个旧书市场就把这套书买了,几天看一个故事,差不多五年才看完后也就有了点古文的基础,因此读起《心悟》来并不费力。
这样对我来说还算紧凑的学习,很快就迎来了几次实践的机会。
我在石家庄认了一个姐,其实算是邻居,她知道我准备考研没有什么收入,有时候就会请我吃饭,给我送点水果,她的父母都是西医,但是她对中医也感兴趣,特别信任他们医院的一个老中医,她知道了我喜欢中医,更是时不时给我谈那个老中医给别人的开方看病经历。
一天,她给我打电话,说是小腹不舒服,两三周了,找过那个中医看病,他说她是寒湿困脾,就开了两次方子,倒是让她胃口很好了,大便也好了,但就是觉得小腹某处有点胀痛,后来去找西医查腹部彩超和CT,结果都是正常。我当时答应帮她查查资料。
放了电话,我就开始思考大姐疼痛的部位,想着她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而且她吃了老中医方子管用,说明还是受了寒,我就根据症状在书里查,最后查到寒疝。
在《中医入门演义》中查到一个方子暖肝煎,就抄了给大姐。让她先买一副。因为她嫌熬药麻烦,所以就去拿了颗粒配方。
记忆中那个方子才十几元一副。
她服药第二天就给我打电话,说小腹那个位置不痛了,但是变得整个腹部都发涨,而且会不自主地放屁,弄得她很不好意思,走在街上都放屁,我考虑可能是在排气,就让她继续吃一副,两幅后,那个部位的痛涨神奇般地消失了。
北方的冬天一般都是吃火锅,所以那时公司聚会,私人聚会都是吃火锅,我无奈一周吃三、四回火锅,一天晚上起来感觉咽喉火辣辣的痛,说话出声都有困难。就去翻《医学心悟》,上面建议的甘桔汤,我按方子买了颗粒来喝,结果是喝完一包就见效。
还有一次,大姐的孩子据说是拉稀了,就带去医院急诊科,医生的治疗当然是马上输液,输了两瓶,但是一晚上还是在拉稀。大姐说最后一次拉了绿色的大便,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去查书也没有查到,又问了情况,说是他吃了一个冰糕,我就建议去喝一瓶藿香正气水。
第二天早上又接了一个大姐的电话,说是早上孩子又一次解了大便,性状都很好,不稀不硬,说是胃口也好了。当天晚上又被告知,孩子连着喝了三瓶藿香正气,已经好了。
通过这三次经验,我彻底喜欢上了中医药,如果药物对症,其实中药一点都不慢,而且还简便。
 
顶一个
楼主请继续
 
考了三次研究生,都失败了,但是却对考研教学产生了兴趣,跑去教了考研英语,又拿挣的钱去学了口译,后来开始做了英语培训,生活也开始了起色,这时候终于在网上读到了恩师的文章。
恩师笔名-杏园春晓,他开始某中医网站发表发连载文章:我是这样学习中医治病的。不仅点击率非常高,而且内容很真实可信,并无浮夸显耀之处,我连续读了几个月,感觉要是能像他一样该多好,不仅能够治愈自己,还能帮助家人和朋友。
恩师在文章中提到了学习方法,说要去看医案,不要光沉迷于中医理论,同时说自己看书的转机是在看了《医书阐释》,我于是开始收集医案和购买《阐释》
医案确实买了一些,但是看后索然无味,有时感觉只能当字典来查,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有些医案又太过玄妙,治法离奇。
而《医书阐释》是清朝名医的郑钦安的大作,共三本《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我就从《真传》开始看,一看就入迷了。
其中开篇讲的八卦中离卦坎卦,正好把我吸引住了。当年和女友分手前,她曾找人给我们算命,一来二去我对于周易八卦产生了兴趣,后来自学了一年多,这样虽谈不上精通,但是对于八卦并不陌生,所以索性一口气读完了《医理真传》、《医法圆通》。
读完后觉得疾病辩证其实好简单,就是阴阳而已嘛,谁知这一开悟却让自己的诊断大踏步倒退,以前是去书里查方子,现在根据阴阳用方,每每总是无效,不管是给我自己看,还是给朋友看,郁闷之下我感觉中医学习又找不到方向,
正好这时出版社来约稿,学医又中断了一年多。等到我的书出版了(《看经典电影学英语口语》),我得了一笔稿费,书上又有了我的主编署名,算是有了点收获,过年时回了家,父母都很欣慰,他们之前一直希望我有个稳定的工作,不这么折腾,所以让我考研,但谁想我考研连番不成,看着其他同龄人要么成家、要么立业,只有我一事无成,好在出了一本书,全国各地书店也有得卖,算是面子有了,于是我父亲激动地买了十多本书,让我写上送某某雅正的字样,当然其中就有那个山哥。
 
看来学中医的三百六十五行都有,继续关注!
 
父亲在山哥那里已经有几年了,总体感觉不错,有精神了,饮食也可以了,因而把山哥奉为神医,有空就会到处介绍,还让我把自己写的书送给山哥一本。
到了山哥那里一看,还有几个病人在排队,近前去看他开方,几乎每张方子都有大量的附子,他要求每个病人都将附子先煎半个小时。我父亲的方子里面附子量更大,大约是60克了。
轮到我时,他又跟我说现在发现贵阳中医没有什么高手,他觉得中医应该学习古法等等。我听着已经不像过去那样钦佩,只觉得有些怀疑,而且他说起那些配方颗粒,就直接认为那是完全没用的,可是我在石家庄给开方时都用的是配方颗粒,有的也很有效。
回家后,我跟我父亲说了我对山哥的质疑,结果被他好一顿数落,我没想到从那时起我们对于山哥的医术就注定会有无数的争论。
一次,我妈咳嗽,找山哥看病,吃了两周不见好,我就自告奋勇来给我妈开方,旁边我爸就劝我妈,说我不懂把脉,瞎开方。我妈确实也对山哥的药没信心了,就说让我试试。
我之前看山哥的方子,还是附子、麻黄那套,我就想着换一换,于是又去求助《医学心悟》,其中咳嗽分类为外感:风寒、脾虚、暑气、痰湿、燥气;内伤则五脏六腑都有可能,我对照我妈的症状,判断应该是脾虚和痰湿,于是用方为五味异功散,即四君子汤加陈皮,母亲吃后两天见效,第三天吃完已经不咳了。
通过这事,我认为山哥的水平不是像他自己和老爸吹得那样神,我那时就想中医不是讲究辩证吗?同一个方子如果吃了两周都没用,是不是该换了。
后来,我又回了石家庄,待了一年多,终于彻底回贵阳。回来后在一家外教学校当主管,工作还不算累,我又利用空余时间学了太极拳。
那年春节后,我妈突然脸部发红,痒得厉害,我爸顺理成章给我妈开了药,结果第一周反而更痒,而且发烫,问山哥,他说是要把病毒发出来,结果第二周他又出主意拿石膏豆腐放在脸上降温,发热算是轻了,但是痒仍在。后来大概一个月过去了,我妈去了皮肤病医院看,吃了激素才好,虽说有副作用,但是人舒服了。后来,我从书中找到犀角地黄丸可以治这种病,去问山哥,他说那个方子不行,会伤阳气。可是我心里想,他的方子治了一个月都不见效,如果用这个方子就算会损伤一定阳气,那么在消除病邪后,也可以不回来呀。
 
后来的一年,我换了家组织希望英语比赛的学校上班,原因很简单,就是想离家近一点,而且在原来的学校当主管,其实什么事都要管,比如:教学、销售、人事、财务等等,我做了半年就发现没有意思了,不但不能发挥教学的特长,更没有时间学习中医。后来这家学校又出现了问题,原因是老板为了省成本,希望之星的培训和出题总喜欢找几个人弄,那一年我还负责全部年级组的决赛出题。
这时候我学习中医多半是看视频听录音,特别是什么台湾JT先生的,又听了徐文兵的讲座,开始感觉挺厉害的,但是听到后面又觉得太玄了点,两个都喜欢把中医联系万事万物来讲。
后来我教了雅思,那个学校又发生人事变动,我觉得累了,就辞职带着学生去家里教了,这时候生活一下子变得悠闲起来,时不时就会去三哥那里,虽然我觉得他在治我妈皮肤病上没有什么效果,但家人还是定义是中医治皮肤病没有效果,不是他的水平有问题。
渐渐地发现他看病一个规律,只要摸着整体脉弦的,有点口苦,一般就是小柴胡,还会问问人家心情怎么样,女性一般就是暖宫丸。我照本宣科试了几回,还挺灵,有时候吃了小柴胡也管用,于是这算是学了一招了。
有一次我感觉喉咙有异物感,本来当时讲课多的时候我都喜欢买慢咽舒灵,但那次喝了几回都没有用,反而异物感更强,只要吞咽就有,这一下吓坏我了,西医那种概念又在心里作祟,感觉是不是长了东西,无奈之下,下午去找山哥,他让我去吃附子理中丸,我将信将疑回去吃了一天,异物感就消失了,我后来找他解释,他说摸脉就是吃附子理中丸,我后来查书才觉得有可能当时那个症状是梅核气。
那年我同时有了女朋友,婚前他检查出来有甲状腺结节,大大小小好几个,脖子经常感觉胀痛,我就带去找山哥看,他一边开了小柴胡颗粒,一边又开了内消瘰疬丸,买了这两样,吃了一周,感觉脖子舒服点,接着去还是这个,还不能停,停一周又恢复原样,我就在想,是不是中成药力量不够呢?
 
我回贵阳后,为了加强自己的锻炼,去拜了一个太极拳师傅,他据说有八十多岁,功夫很好。他练习太极拳的观点就是练好了推手,内功可以出来,实战可以打。我练了大约半年,正好在我们这里举办一个武林大会,其中有一项比赛是推手,师傅就点了我的名,于是和众师兄练了两个月,结果一去比赛才发现人家推手和我们练的不一样,我们是慢慢悠悠的推来推去,人家是连抓带掐,甚至还摔,师傅去反应推手不应该这样比,结果组委会说了,这次推手比赛不止有太极拳的,还有大成拳的等等。结果我们自然是初赛就全军覆没了
我上场时。对手基本上是用摔跤来摔我,把我脚崴了,下巴被他撞了一下,一直感觉半边脸痛。
在那住了一夜,我脚开始肿了,虽然喷了一夜云南白药喷剂。其他师兄说师傅是精通医术的,我心里还暗暗高兴,可以试试中医外科。结果我看师傅也没说什么,只说让我好好休息。可是我的脚已经肿的走不了了,走一下都会痛,而且那时候我们家是七楼,没有电梯。
有一个师兄推荐我去一家修脚的小店,说那个师傅能治这些,我也管不了了,就求他背着我去了,我得趁着天还没黑,起码消掉肿减轻点痛。
到了店里,这个师傅先给我按摩,我痛得哇哇叫的。然后他拿出一个所谓梅花针,就在我最肿地方来敲打,这下更痛了,我看着脚上都是密密麻麻的血点了,被吓坏了。
最后,他用火罐来拔,我都没敢看,等拔完后,我看罐里有很多黑血,脚竟然消肿了,接着他又拿药给我敷一下,就这样,我竟然能爬上七楼了,当然还是有点瘸,走的时候不自觉会痛一下,后来几天就随便涂了点红花油好了。
但是我的半边脸还是隐隐作痛,我去当地骨科医院拍了片子,说骨头没事,那么就是软组织,给我开了一些消炎药。当时我的老婆有一个朋友是开按摩馆的,就给我开了一副药,用布包着,然后加热来敷。这样一周后也好了。
但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学太极了,因为觉得打又不能打,养生效果也不是很好,我一直有的肩背腰酸痛并没有什么好转。孩子出生后,我就彻底不去学了,结果在网上认识一个网友,推荐了边式功法,我练了半个月,果然身上酸痛都没有了,那时我就想是不是真正的中医会像是华佗一样,精通用药,针灸,还会教人锻炼,这是不是应该作为我学习中医的目标?
 
2013年我身体恢复后,就开始准备结婚的事,想不到这时候我外婆出事了。
外婆那年80了,身体一直硬朗,不仅每天争着要去炒菜做饭,而且还能上下七楼(当时我们家住七楼),因为平素喜好京剧,就参加了一个业余京剧俱乐部,每周固定会去几次,那次其中一个人生日请大家聚会,外婆很高兴地去了,只是想不到这次一去,就再也没能回家。
那天是周六,我照例晚上给学生上课,上到一半突然电话响了,原来是一同去参加聚会的黄婆婆,她说我外婆在洗手间摔了一跤,站不起来,我一下急了,就赶紧给学生下了课。这时候我妈也接到了电话,她也在和朋友聚会,幸好一起聚会的人有车,他们开着车去接外婆,然后马上送到当地一家有名的骨科医院。
这家骨科医院是私人医院,是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据说他当年练武的,后来太平了,就开医馆专治跌打损伤。我很小时候,右臂曾经骨折,是被她女儿接好的。经过几十年发展,这家医院早变成本市较大的私人医院,我当时觉得送到那里,我算是松了口气。
令我没想到的是,到了那里后,外婆在别人搀扶下,照了CT,说是股骨头骨折,这家医院却不愿意收治外婆,理由是因为外婆年龄太大,怕引起其他疾病,这个时候随我妈来的一个朋友说一个大夫治骨折很厉害的,祖传的手艺。不妨去他那里看看,于是开车就去了。
这个大夫看了我外婆的骨折部位,也是建议先住院,然后外敷他的独门膏药,正巧这时我爸也来了,他的一个朋友正好认识本市骨科专科医院的什么主任,于是连夜送我外婆去住院。
本来以为这个安排是非常完美的,可是送到医院的后几天有了纠结。医院医生建议外婆换一个人工股骨头,据说是某种特殊材料制作的,已经有很多成功先例,但是凭着我对医院的认识,我是强烈反对,因为外婆年纪太大了,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而我们再次咨询那个祖传的骨科大夫,他自信满满说是治这种骨折没什么问题,有些年纪大的可以恢复得很好,但是医院可能不会他去敷药。
于是经过家庭会议的协商,我们决定先让外婆在医院接受一些检查,然后去联系养老院。
后来,婆婆的检查都没有大问题,为了方便有人照顾她,还是决定送她去医院,有专人照顾要好一点。
那家养老院是我父亲一个朋友介绍的,三层楼,旁边绿化也很好,老人家很多,说是管理人员也很负责。于是我们全家出动,把婆婆接进了养老院。第二天,那个骨科大夫就来给婆婆敷药,膏药上还配了一个固定带,我心想这些可以见证祖传骨科的力量了,婆婆顶多在这里住上半年就可以回家了。
没有几天,婆婆就说敷膏药那里太痒了,还有点起痘痘,我们一致分析是天热的缘故,于是商定暂时不敷药了,等天气不那么闷热了再说。这样我妈和我就轮流去看婆婆,我去看了两次就对那个养老院不满意了,一次看见婆婆坐在那个马桶架上,等了护工很久,都不来给她擦屁股,那时候虽然天热,但也有微风,我气着去把护工叫来,还有一次婆婆跟我说吃不饱。婆婆的习惯是不吃肉,而且她有洁癖,一定要把身边的东西弄得干干净净,说是专人护理,其实一个护工要负责一层楼的老人,跟院长提了几回,她只是简单地说,老人多,护工也不一定顾得过来,我看她穿金戴银的样子,心中已经猜到了七八分,于是和妈妈商量我们经常来看下婆婆。
半个月后的一天下午,养老院突然打电话说婆婆咳不出痰来,刚放电话,我妈又打电话来说她在去养老院的路上,并说养老院已经打了医院电话,我于是放下电话就出了门。
走到一半,妈打电话来说已经送到当地医院急诊室了,我赶紧转过去医院急诊室,当时可以说没有什么心理准备,认为不就是吐不出痰吗?把痰吸出来应该问题不大。
到了急诊室看到我妈还有女朋友都在,老妈很紧张,急诊室的医生正好出来,我们刚想问什么情况,他只是给我们一张药单和仪器单,让我们先去付款,接着有那么三、四次,问什么都不说,渐渐地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接着我爸也来了,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医生宣布抢救无效,也许是早有预感,我心里并没有非常悲伤,只是和父母去看了婆婆最后一眼,只记得婆婆鼻子和脖子上都插着气管。
接下的程序似乎是安排好的,有人来推销丧葬的置办,我们那时候也是乱了,就答应了,正好这个公司也有车,就运着婆婆的遗体去了殡仪馆,按我们这里的规矩要停放三天,然后送去火葬场,接着晚上很多亲戚朋友来看望,因为父母年纪大了,我就主动守夜了,幸好有几个朋友在那里打麻将,算是陪我们,而这时赶紧花钱如流水,什么都要掏钱。
晚上我才真正开始伤心了,一直觉得不会分离的亲人,突然永远不会回来了,我也不觉得困,就是在看着婆婆的遗体,一阵阵的后悔,后悔自己无能为力,婆婆平时身体也是不错的,说起来,那时候主要是饮食、心情的原因,如果稍稍提前给她化痰,会不会不一样的结果。
接下来的日子是麻木的,三天后送婆婆去火化,然后下葬,后来每隔七天就去给婆婆烧纸,一直少了四十九天。
过了几个月,我要结婚了,这本来是婆婆在时定的日子,因为婆婆去世,又推迟了几个月,我们去了次山哥家,他提起婆婆,说当时听到婆婆摔跤就知道不行了,因为伤了阳气,不知为什么,我当时一股强烈的厌恶感。
想在回想起,只觉得在急诊室外的一种强烈无力感,没有医生告诉我是如何抢救了,也没有医生准确说病人是为什么抢救无效了,当然我这样说,好像有些不近人情,是不是应该想象他们都在拼尽全力抢救病人,只是我一直无法想象出这样的画面。
 
还有吗
2013年我身体恢复后,就开始准备结婚的事,想不到这时候我外婆出事了。
外婆那年80了,身体一直硬朗,不仅每天争着要去炒菜做饭,而且还能上下七楼(当时我们家住七楼),因为平素喜好京剧,就参加了一个业余京剧俱乐部,每周固定会去几次,那次其中一个人生日请大家聚会,外婆很高兴地去了,只是想不到这次一去,就再也没能回家。
那天是周六,我照例晚上给学生上课,上到一半突然电话响了,原来是一同去参加聚会的黄婆婆,她说我外婆在洗手间摔了一跤,站不起来,我一下急了,就赶紧给学生下了课。这时候我妈也接到了电话,她也在和朋友聚会,幸好一起聚会的人有车,他们开着车去接外婆,然后马上送到当地一家有名的骨科医院。
这家骨科医院是私人医院,是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据说他当年练武的,后来太平了,就开医馆专治跌打损伤。我很小时候,右臂曾经骨折,是被她女儿接好的。经过几十年发展,这家医院早变成本市较大的私人医院,我当时觉得送到那里,我算是松了口气。
令我没想到的是,到了那里后,外婆在别人搀扶下,照了CT,说是股骨头骨折,这家医院却不愿意收治外婆,理由是因为外婆年龄太大,怕引起其他疾病,这个时候随我妈来的一个朋友说一个大夫治骨折很厉害的,祖传的手艺。不妨去他那里看看,于是开车就去了。
这个大夫看了我外婆的骨折部位,也是建议先住院,然后外敷他的独门膏药,正巧这时我爸也来了,他的一个朋友正好认识本市骨科专科医院的什么主任,于是连夜送我外婆去住院。
本来以为这个安排是非常完美的,可是送到医院的后几天有了纠结。医院医生建议外婆换一个人工股骨头,据说是某种特殊材料制作的,已经有很多成功先例,但是凭着我对医院的认识,我是强烈反对,因为外婆年纪太大了,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而我们再次咨询那个祖传的骨科大夫,他自信满满说是治这种骨折没什么问题,有些年纪大的可以恢复得很好,但是医院可能不会他去敷药。
于是经过家庭会议的协商,我们决定先让外婆在医院接受一些检查,然后去联系养老院。
后来,婆婆的检查都没有大问题,为了方便有人照顾她,还是决定送她去医院,有专人照顾要好一点。
那家养老院是我父亲一个朋友介绍的,三层楼,旁边绿化也很好,老人家很多,说是管理人员也很负责。于是我们全家出动,把婆婆接进了养老院。第二天,那个骨科大夫就来给婆婆敷药,膏药上还配了一个固定带,我心想这些可以见证祖传骨科的力量了,婆婆顶多在这里住上半年就可以回家了。
没有几天,婆婆就说敷膏药那里太痒了,还有点起痘痘,我们一致分析是天热的缘故,于是商定暂时不敷药了,等天气不那么闷热了再说。这样我妈和我就轮流去看婆婆,我去看了两次就对那个养老院不满意了,一次看见婆婆坐在那个马桶架上,等了护工很久,都不来给她擦屁股,那时候虽然天热,但也有微风,我气着去把护工叫来,还有一次婆婆跟我说吃不饱。婆婆的习惯是不吃肉,而且她有洁癖,一定要把身边的东西弄得干干净净,说是专人护理,其实一个护工要负责一层楼的老人,跟院长提了几回,她只是简单地说,老人多,护工也不一定顾得过来,我看她穿金戴银的样子,心中已经猜到了七八分,于是和妈妈商量我们经常来看下婆婆。
半个月后的一天下午,养老院突然打电话说婆婆咳不出痰来,刚放电话,我妈又打电话来说她在去养老院的路上,并说养老院已经打了医院电话,我于是放下电话就出了门。
走到一半,妈打电话来说已经送到当地医院急诊室了,我赶紧转过去医院急诊室,当时可以说没有什么心理准备,认为不就是吐不出痰吗?把痰吸出来应该问题不大。
到了急诊室看到我妈还有女朋友都在,老妈很紧张,急诊室的医生正好出来,我们刚想问什么情况,他只是给我们一张药单和仪器单,让我们先去付款,接着有那么三、四次,问什么都不说,渐渐地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接着我爸也来了,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医生宣布抢救无效,也许是早有预感,我心里并没有非常悲伤,只是和父母去看了婆婆最后一眼,只记得婆婆鼻子和脖子上都插着气管。
接下的程序似乎是安排好的,有人来推销丧葬的置办,我们那时候也是乱了,就答应了,正好这个公司也有车,就运着婆婆的遗体去了殡仪馆,按我们这里的规矩要停放三天,然后送去火葬场,接着晚上很多亲戚朋友来看望,因为父母年纪大了,我就主动守夜了,幸好有几个朋友在那里打麻将,算是陪我们,而这时赶紧花钱如流水,什么都要掏钱。
晚上我才真正开始伤心了,一直觉得不会分离的亲人,突然永远不会回来了,我也不觉得困,就是在看着婆婆的遗体,一阵阵的后悔,后悔自己无能为力,婆婆平时身体也是不错的,说起来,那时候主要是饮食、心情的原因,如果稍稍提前给她化痰,会不会不一样的结果。
接下来的日子是麻木的,三天后送婆婆去火化,然后下葬,后来每隔七天就去给婆婆烧纸,一直少了四十九天。
过了几个月,我要结婚了,这本来是婆婆在时定的日子,因为婆婆去世,又推迟了几个月,我们去了次山哥家,他提起婆婆,说当时听到婆婆摔跤就知道不行了,因为伤了阳气,不知为什么,我当时一股强烈的厌恶感。
想在回想起,只觉得在急诊室外的一种强烈无力感,没有医生告诉我是如何抢救了,也没有医生准确说病人是为什么抢救无效了,当然我这样说,好像有些不近人情,是不是应该想象他们都在拼尽全力抢救病人,只是我一直无法想象出这样的画面。

 
楼主啥时更新啊?
翘首以盼呀
 
  最早接触中医是在我高二时候,印象中我从小就一直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小病不断,虽然天生身材高大,但是体育运动一样不擅长。
  ……
  大学时本想学中医,但家人认为中医学出来不好找工作,给我填了医学影像专业,后来我就去了河北医大,大学期间按西医教学的安排,从人体结构、组胚到病理生理,越来越相信“科学”,相信看得到的,与中医渐行渐远。
  ……
  因为想出国留学,我每个假期就开始去北京学英语,所以我第二次对中医的印象也是在北京。

  要想摆脱“体弱多病”。

  如果走西医这条路,应该学习“运动与营养科学”,因为“营养”和“运动”是健康的两大“基石”,现在各大西医医院都开设有“营养科”和“运动医学科”,比如北京积水潭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
  学这个专业也方便出国留学深造,国外不少知名大学开设有“运动与营养科学专业”,比如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
  有些名校甚至有专门的“运动与营养科学学院”,比如澳大利亚的迪肯大学

  如果走中医这条路,宜着重研究《黄帝内经》,特别是前面几篇,比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等。

  但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学太极了,因为觉得打又不能打,养生效果也不是很好,我一直有的肩背腰酸痛并没有什么好转。孩子出生后,我就彻底不去学了,结果在网上认识一个网友,推荐了边式功法,我练了半个月,果然身上酸痛都没有了,那时我就想是不是真正的中医会像是华佗一样,精通用药,针灸,还会教人锻炼,这是不是应该作为我学习中医的目标?
  太极拳远不止这样简单。
  非常赞同您最后这句话表达的观点!
  “真正的中医会像是华佗一样,精通用药,针灸,还会教人锻炼”。
  应该作为学习中医的目标!
 
好久没回来了,写完最后一篇后,遇上中医学习的大难题,花了半年时间,算是迈过去了,从此开始继续写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