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说说伤寒110条。

阳春肽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5/12/21
帖子
2165
获得点赞
1392
声望
113
伤寒一些条文给后世的温热病很相似。
伤寒110条:太阳病,二日反燥,反熨及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燥烦,必发澹语,十余日,振慄自下利者,为病欲解也,故其汗出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译:太阳病己经有一段时间了,或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己是阳明病了,阳病表现出烦燥,当用清热泻火,或泻热通腑法治疗,可是却用火疗法去熨其背,致大汗出,火邪陷入胃,火灼津,故胃中水竭津干,病人表现更烦燥,说胡话谵语,这可能是邪犯心包,热结阳明腑实原因。过一段时间(十余日),病人出现身体打颤(目暝反应),自已泻肚子了,是阳兴津液恢复的表现,所以说这个病要好了。由于津液虚,火炎于上,故上边实,下边虚,所以其汗出从腰下没有汗,想解小便又没有解的,想呕,是胃气随火上逆,有时小便自流,无法控制,足下怕风。按理说,大便硬,小便当数,可是这小便反不数,尿量也不多,这都说明津液虚,火炎于上,上盛下虚。大便时,由于弱津随气机奔下,则上虚下盛,所以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为什么啊,是谷气下流故也。
上条主要说,一个阳明病,本就大热大汗大实,用火疗大汗,大热入胃,出现津液大伤,火迫津炎于上则上盛下虚,若津随气机流于下,则上虚下盛,火犯心包,阳明腑实等证。
治疗:胃热津伤的用白虎人参汤
胃热津伤气逆的用竹叶石膏汤
热犯心包谵语的用清宫汤,重的用安宫牛黄丸,阳明腑实谵语的用大承气,或增液承气汤。……当然紫雪丹,至宝丹也可选用
温病三宝功效相似:
但安宫牛黄丸,偏于消热解毒,开窍醒神。紫雪丹:清热解毒稍弱,偏于熄风止痉。至宝丹:清热解毒又弱,偏于化痰逐秽开窍……
 
最后编辑:
那是病机相似;伤寒是从外入里,太阳--阳明--少阳--三阴;温病是温热之邪从内向外发展,从下焦--中焦--上焦传变(异常的不在此列);如此就有一个交叉点,中焦和阳明胃,如果伤寒入里化热,则和温病相类,所以在这一处二者的方子是通用的,不仅白虎汤类方,诸承气汤也通用,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也均可选用。
 
那是病机相似;伤寒是从外入里,太阳--阳明--少阳--三阴;温病是温热之邪从内向外发展,从下焦--中焦--上焦传变(异常的不在此列);如此就有一个交叉点,中焦和阳明胃,如果伤寒入里化热,则和温病相类,所以在这一处二者的方子是通用的,不仅白虎汤类方,诸承气汤也通用,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也均可选用。
那是病机相似;伤寒是从外入里,太阳--阳明--少阳--三阴;温病是温热之邪从内向外发展,从下焦--中焦--上焦传变(异常的不在此列);如此就有一个交叉点,中焦和阳明胃,如果伤寒入里化热,则和温病相类,所以在这一处二者的方子是通用的,不仅白虎汤类方,诸承气汤也通用,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也均可选用。
那是病机相似;伤寒是从外入里,太阳--阳明--少阳--三阴;温病是温热之邪从内向外发展,从下焦--中焦--上焦传变(异常的不在此列);如此就有一个交叉点,中焦和阳明胃,如果伤寒入里化热,则和温病相类,所以在这一处二者的方子是通用的,不仅白虎汤类方,诸承气汤也通用,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也均可选用。
那是病机相似;伤寒是从外入里,太阳--阳明--少阳--三阴;温病是温热之邪从内向外发展,从下焦--中焦--上焦传变(异常的不在此列);如此就有一个交叉点,中焦和阳明胃,如果伤寒入里化热,则和温病相类,所以在这一处二者的方子是通用的,不仅白虎汤类方,诸承气汤也通用,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也均可选用。
那是病机相似;伤寒是从外入里,太阳--阳明--少阳--三阴;温病是温热之邪从内向外发展,从下焦--中焦--上焦传变(异常的不在此列);如此就有一个交叉点,中焦和阳明胃,如果伤寒入里化热,则和温病相类,所以在这一处二者的方子是通用的,不仅白虎汤类方,诸承气汤也通用,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也均可选用。
那是病机相似;伤寒是从外入里,太阳--阳明--少阳--三阴;温病是温热之邪从内向外发展,从下焦--中焦--上焦传变(异常的不在此列);如此就有一个交叉点,中焦和阳明胃,如果伤寒入里化热,则和温病相类,所以在这一处二者的方子是通用的,不仅白虎汤类方,诸承气汤也通用,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也均可选用。
学习了。
 
那是病机相似;伤寒是从外入里,太阳--阳明--少阳--三阴;温病是温热之邪从内向外发展,从下焦--中焦--上焦传变(异常的不在此列);如此就有一个交叉点,中焦和阳明胃,如果伤寒入里化热,则和温病相类,所以在这一处二者的方子是通用的,不仅白虎汤类方,诸承气汤也通用,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也均可选用。


是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它


是从上焦,往中焦,下焦而传。
温病,是阴伤,是内热往外发,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也有说伏邪,故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我上面的解释,是按火神派(伤寒)立场解释的,
因为他们不承认后世的温病学说。认为阳明病就是后世的温病。
做为医生,要多懂几个学说,当治病看一种学说行不通时,只有求于另一种。
就象天文学,始有地中说,日中说,宇宙说,多宇宙说。
人的认知是无限的。
 
最后编辑:
110讲的是太阳伤寒转阳明误用火劫发汗的危害。太阳阳明合病,此时病人应是无汗的,有表症,可以先解表,麻黄之类。而反熨及背来发汗,但二日反燥有阳明症状,火劫之后的结果就是,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燥烦,必发澹语。至于其汗出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就是火劫阴虚,脾胃虚弱谷气不下流,无津液。111条有阴虚小便难一句。谷气不下流,导致腰下无汗,足下恶风(津液虚不下行脚凉怕风)反呕。胃虚到一定程度,小便都有些控制不住了。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阳明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大便硬,小便数。此时已经虚到一定程度了,无津液,小便怎会多。治疗方案就是先泻火,后补气滋阴,防止暴脱。先服用增液承气汤,服药后排出大便后马上服用独参汤。 十余日,振慄自下利者,为病欲解也,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下利和大便已都是病情随大便下而解。火泻出,相当于釜底抽薪,津液无火热煎烤,自然能恢复。也就是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110讲的是太阳伤寒转阳明误用火劫发汗的危害。太阳阳明合病,此时病人应是无汗的,有表症,可以先解表,麻黄之类。而反熨及背来发汗,但二日反燥有阳明症状,火劫之后的结果就是,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燥烦,必发澹语。至于其汗出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就是火劫阴虚,脾胃虚弱谷气不下流,无津液。111条有阴虚小便难一句。谷气不下流,导致腰下无汗,足下恶风(津液虚不下行脚凉怕风)反呕。胃虚到一定程度,小便都有些控制不住了。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阳明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大便硬,小便数。此时已经虚到一定程度了,无津液,小便怎会多。治疗方案就是先泻火,后补气滋阴,防止暴脱。先服用增液承气汤,服药后排出大便后马上服用独参汤。 十余日,振慄自下利者,为病欲解也,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下利和大便已都是病情随大便下而解。火泻出,相当于釜底抽薪,津液无火热煎烤,自然能恢复。也就是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有些说的有道理,但真正在临床上伤寒太阳表闭证,我看到有些蒙被烤背出身汗就好了,也有。你说的这个证是大青龙汤证。其实这个病他己告诉你了,“太阳病二日反燥,一转太阳,二转阳明,是个阳明病,阳明不恶寒,反恶热,烦燥,但是原文没有汗,你说成太阳阳明病,也有可能,方用大青龙汤治疗。反用火熨及背是犯禁。十余日,振慄自下利者,是目暝反应,是机体抗邪反应,是阳兴津复祛邪过程。
其它还讲了津虚火炎于上致上实下虚,气行于下致下实上虚证……
总之上条还是讲火邪致病,因为“大热入胃”……
 
伤寒有五,伤寒论开篇就说了三,中风,伤寒,温病。温病是伤了津液或者本来就津液受火热灼的人得了外感。
但是还有两个,湿温,热病。热病这个不谈,就谈谈湿温。
湿温正病是胸闷痞,不恶寒,脉因是湿热相合,变化多端。但是和温病比起来,没有渴,或者渴而不欲饮。
变局往往痉厥昏聩。治则同于温病的痉厥。
这条没小便,不是温病的津液亏,而是湿温阻滞。原因有第一,腰以下无汗,如果津液亏而无郁滞,为何汗被阻不出?二,温病津亏,为何不述其渴?三,大便已,谷气下流了,如果津亏,何来下流的谷气。无阻则热直上头面,外达于四肢,何来足心之热。
那么说,湿,其实就是寒之弱者。阳明中寒,可以算作中痰,中湿了。
 
伤寒有五,伤寒论开篇就说了三,中风,伤寒,温病。温病是伤了津液或者本来就津液受火热灼的人得了外感。
但是还有两个,湿温,热病。热病这个不谈,就谈谈湿温。
湿温正病是胸闷痞,不恶寒,脉因是湿热相合,变化多端。但是和温病比起来,没有渴,或者渴而不欲饮。
变局往往痉厥昏聩。治则同于温病的痉厥。
这条没小便,不是温病的津液亏,而是湿温阻滞。原因有第一,腰以下无汗,如果津液亏而无郁滞,为何汗被阻不出?二,温病津亏,为何不述其渴?三,大便已,谷气下流了,如果津亏,何来下流的谷气。无阻则热直上头面,外达于四肢,何来足心之热。
那么说,湿,其实就是寒之弱者。阳明中寒,可以算作中痰,中湿了。
说得有道理,关于湿温我是最熟悉不过了,我们湖南怀化地区自80年代至2000年,每到7一8月,长夏季节流行一种肠道传染病,叫肠伤寒,发病情况与湿温极为相似,西医诊断标准:持续发热7天,稽留热,表情谈漠,纳差,纹愧疹,肝脾肿大,相对缓脉,肥大氏试验阳性,白细胞不升,晚期肠出血,肠穿空……按中医说:湿热缠绵,潮热,脘痞,纳差,舌苔腻,脉缓,小便黄……
这种病当时在我们这几乎流行,家家皆是,但我们主要治疗用西医氯霉素,氨苄等。中医用得少,要用可用霍扑苓夏汤治疗,三仁汤治疗,这几年此病人绝迹了。
 
是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它


是从上焦,往中焦,下焦而传。
温病,是阴伤,是内热往外发,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也有说伏邪,故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我上面的解释,是按火神派(伤寒)立场解释的,
因为他们不承认后世的温病学说。认为阳明病就是后世的温病。
做为医生,要多懂几个学说,当治病看一种学说行不通时,只有求于另一种。
就象天文学,始有地中说,日中说,宇宙说,多宇宙说。
人的认知是无限的。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因为温邪刚开始的时候是以气体的形式从肺排出体外,所以看起来是肺或上焦先病;但是实际上只是温邪出路而已。而且温病发展到后期也会有阳虚至极的假象,很能迷惑人。温病远远复杂于伤寒,不知道是不理解还是怎么的,怎么那么多的人仅仅学了伤寒就认为了不起,而排斥它派。这样的态度学习的好中医么?
存在即是有理,温病学存在了200多年,到现在还不被人认可,何其可悲?
往大了说,中医存在了几千年,还有人怀疑,否定,驳斥,呵呵,何其可悲啊~~!!!
 
至于温病禁灸的问题,也是不可一概而论的。
古人的艾灸,多是小柱艾绒直接灸,温度高,热力穿透力强,火毒直入深层,所以津伤之人宜禁!
然现代的温灸,尤其是短时小火温灸,不仅没有坏处,反而能生津液而缓解症状。
这也是艾灸疗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原因。
 
什么是谷气下流?
就是津液下流,由于人体津液严重亏损,津液于上则上盛下虚,则出现汗出从腰以下不得汗,足下恶风,小便不利,欲失溲……大便时,津液流于下,则上虚下盛,故头卓然而痛(这里虚痛,上面头气血失养)……
 
就是津液下流,由于人体津液严重亏损,津液于上则上盛下虚,则出现汗出从腰以下不得汗,足下恶风,小便不利,欲失溲……大便时,津液流于下,则上虚下盛,故头卓然而痛(这里虚痛,上面头气血失养)……
既然津液往下.又为什么会腰以下无汗呢
内经曰.汗其实是津.
很多解释其实都很牵强
 
既然津液往下.又为什么会腰以下无汗呢
内经曰.汗其实是津.
很多解释其实都很牵强
津液在上,则下虚,故其汗出腰以下无汗…。津液流于下,则上虚,故头卓然而痛(虚)。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