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我喜欢的一句话

夜雨寄北古脉法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7/04/01
帖子
100
获得点赞
130
声望
63
所在地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
我喜欢的一句话

《汉方临床治验精粹》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

一直记着里面的一句话:“无论什么病,当你认为是阳证而投给适当处方后并未获得预期效果,更换同类处方结果仍不理想时,若彻底改变立场、改用全然相反的阴症处方的话,尽管患者外观上表现为阳证,却往往会取得明显疗效。”

这也就相当于运用《黄帝内经》‘甚者从之’的理论。

后来在临床里深深碰过的壁,让我对这句话更加的印象深刻。

曾治过阴道瘙痒,白带黄的年轻女病人,脉有力,用千金三黄片,消炎的西药,龙胆泻肝丸,均无效,反而白带增多。后来用附子理中丸才治好。

治过口苦,便秘,舌苔黄腻的女病人,脉弦细,用过龙胆泻肝汤,大柴胡汤,新加升降散,前后服药30多付后,病人没有任何不舒服,然而症状一个都没见效。后来病人自己用艾灸治疗一年后一些症状有缓解,舌苔转变为淡红苔薄白,脉无力。这才用的温经汤合附子理中丸等阴证处方见效,倘若不认死理,早点用温药,病人也能少受一些罪。

误辩的情况尤以舌苔最为误人,有时脉象也会很难辨别。
现在由于诸多影响因素,很多病人的舌脉,甚至症状都是假象,临床很难辩明。有时也会受症状影响,西医诊断影响,相对斯须,便处方药。很多疑难病,很多久治不效的病人往往也是这样。
舌脉症状,所有医生看来都是热证,于是全部都在清热解毒。舌脉症状,察之全是寒证,于是一直温阳。然后疾病也就一直不见效,成了“疑难杂症”。

余国俊《中医师承实录》里就记录了一个这样的病案。
一个男患者,16岁,太阳穴、眉棱骨、眼眶胀痛2个月。
患者半年前开始头昏头痛,2个月前因感冒高热(39℃),头痛陡然加剧,伴昏睡、呕吐、瞳孔散大、视物模糊、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入院抢救。经竭力救治,以上危象消失,但头痛未止,乃出院服中药。
当时主要证侯是:两侧太阳穴、眉棱骨、眼眶胀痛;一昼夜发作3次,每次约2小时,疼痛时频吐稀涎,伴咽痛。先服丹栀逍遥散合银翘散加减17剂无效;改服苍耳散合升麻葛根汤合小柴胡汤合吴茱萸汤加味(复方药物多达19味,其中吴茱萸、生姜只各3g,党参、大枣各10g),20剂,亦无显效。
刻诊:证侯如前,近来更增烦躁不安,口干,连连饮水不能解渴,纳差,大便偏稀,舌质红,边尖密布小红点,苔白微黄厚腻,脉弦滑略数。
四诊合参,患者没有四肢欠温,脘腹怯寒,舌淡苔白滑,脉弦沉或弦迟等寒证,阴证表现,反而一派热象。如果执于这些热象,恐怕会一直用清热药,病人也就一直好不了。
幸而余老师刨根问底的询问患者生活史,重询病史,患者近几年3~10月每天坚持下河游泳,常食水果、冰制食品;又因功课紧,常饮浓茶以提神。
这才据伤寒论条文“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而用吴茱萸汤治疗而愈。
初诊投吴茱萸、生姜各15g,党参、大枣各30g。
嘱其试服2剂,如服后口干、咽痛加重,亦须坚持服完。
二诊(由江尔逊老师接诊):服1剂,太阳穴、眉棱骨、眼眶胀痛及咽痛均大减,已不呕吐稀涎,口干、烦躁亦减轻;服完2剂,疼痛基本消失。但腹微满闷。
原方党参、大枣各减至15g,加厚朴15g,法夏10g,3剂。
三诊:疼痛完全消失,纳开,腹宽松,大便转正常。
复视其舌,舌质仍如前,苔白微黄薄;诊其脉,已无数象,仍弦而带滑。
予六君子汤加桂枝(寓苓桂术甘汤意),嘱其多服以资巩固。至今3年,未曾复发。

丰广魁医师治一癃闭病人
王某,男,56岁。先恶寒发 热
, 继则小便突然不通,点滴全无,少腹拘紧急迫,欲尿不出,少腹如吹,48小时未见滴利,导尿2000ml,之后少腹隆满亦无尿意。面色苍白,身体壮实,声音粗亢,喜热饮,纳好,四肢不温,舌苔黄白而腻。脉滑有力尺沉。西医诊断为前列腺肥大伴急性炎症,他医以湿热癃闭下焦论治,施八正散加减。剂进20,偶有滴利,仍需留置导尿。笔者视之,以肾阳不足,气化不利立论,予服附子汤,3剂小便渐通,再未导尿,16剂后小便如常,癃闭告愈,随访3年未发。

李士懋老师在其著作《火郁发之》中讲述,其于1976年患胃病。胃脘冷如冰,胃中嘈杂呕吐。其母为其缝一棉背心,捂在脘腹,仍冷;后又在背心里边缝一块老羊皮,亦不觉暖,尤于骑自行车时,胃冷仿佛未穿衣,寒风直透于里。曾服理中、大建中、吴茱萸汤等,均未效。后经其兄田荫杰宗泻心汤意,因当时无黄连,改用胡黄连代之,连服7剂而愈。

临床寒热虚实有时常呈假象,治疗疾病常需提醒自己,这句
大冢敬节先生答矢数道明先生的话——“不管什么病症,若自己认为是阳证,投给了认为是适宜的处方,却不见效,改用其他几种类似处方仍然无效的话,似乎应当彻底改变立场,即从完全相反的阴证角度去考虑,试用阴证的处方。这样,尽管表面上看来似乎是阳证的患者,投给阴证的处方却意外获得显效的例子是很多的。”
 
假到真时真亦假,真到假时假亦真。
是狐狸一定会露出尾巴,是反象总会找到蛛丝马迹。
辨为阳证或阴证,而对证用药无效,那一定是我们忽略了什么细节……

望、闻、问、切、四诊必须合参,
舌与脉、形与神、体征与腹征,职业、爱好、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病史及以往用药反应等,一个也不能放过。
 
大实生羸状(乌云蔽日),至虚有盛候(残阳金光)。
 
六经转变厥阴出少阳
眉棱骨疼本属少阳吧
寒热夹杂的病
用吴茱萸汤开厥阴还的用少阳和解吧
持续用吴茱萸汤治好了眉棱骨疼
真假呀
 
寒热夹杂病都是厥阴六经转变的病
基本都是寒温药一起用
也不一定极寒的药用完不行就用极热的药
 
“曾治过阴道瘙痒,白带黄的年轻女病人,脉有力,用千金三黄片,消炎的西药,龙胆泻肝丸,均无效,反而白带增多。后来用附子理中丸才治好”。这就是局部与整体的问题。
阴道瘙痒,白带黄,这是热证,不错,但这只是局部热证局部湿热的表现。据局部湿热用千金三黄片、消炎的西药、龙胆泻肝丸等均无错,错就错在医者用局部的症状表现驾驭了整体。局部虽然表现湿热,但整体可能是虚寒的,后来用附子理中丸才治好,也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后来用附子理中丸才治好,最起码至少能证明患者中焦脾胃是虚寒的。脾胃为中焦枢纽,运化津液运化水湿,中焦脾胃不好,运化无力,致使局部湿热郁滞而出现带多的症状。就此证而言,中焦脾胃虚寒是病根,局部湿热是病表,而医者只是针对患者局部情况用药,治标不治本,故病终不能愈。用附子理中丸治脾胃,治病之本,本除,标定愈。
治病就要搞清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勿以局部症状驾驭整体。
治病必求于本,此之谓也。
 
“曾治过阴道瘙痒,白带黄的年轻女病人,脉有力,用千金三黄片,消炎的西药,龙胆泻肝丸,均无效,反而白带增多。后来用附子理中丸才治好”。这就是局部与整体的问题。
阴道瘙痒,白带黄,这是热证,不错,但这只是局部热证局部湿热的表现。据局部湿热用千金三黄片、消炎的西药、龙胆泻肝丸等均无错,错就错在医者用局部的症状表现驾驭了整体。局部虽然表现湿热,但整体可能是虚寒的,后来用附子理中丸才治好,也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后来用附子理中丸才治好,最起码至少能证明患者中焦脾胃是虚寒的。脾胃为中焦枢纽,运化津液运化水湿,中焦脾胃不好,运化无力,致使局部湿热郁滞而出现带多的症状。就此证而言,中焦脾胃虚寒是病根,局部湿热是病表,而医者只是针对患者局部情况用药,治标不治本,故病终不能愈。用附子理中丸治脾胃,治病之本,本除,标定愈。
治病就要搞清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勿以局部症状驾驭整体。
治病必求于本,此之谓也。
“脉、证”上连中焦虚寒都分不出来?
 
“脉、证”上连中焦虚寒都分不出来?
回老师,咱有时候在“脉、证”上真的连中焦虚寒都分不出来的,还望老师以后多指教。
 
回老师,咱有时候在“脉、证”上真的连中焦虚寒都分不出来的,还望老师以后多指教。
:041:不敢指教,也没能力指教啊。
我只是在想,局部的热象比较明显,
如果诊察细致点、多询问一些主述未及的病因病程饮食习惯不适感觉等情况,脉诊寸关尺分部详查,再做一做腹诊,应该可以分辨得出整体的虚实寒热吧。
 
:041:不敢指教,也没能力指教啊。
我只是在想,局部的热象比较明显,
如果诊察细致点、多询问一些主述未及的病因病程饮食习惯不适感觉等情况,脉诊寸关尺分部详查,再做一做腹诊,应该可以分辨得出整体的虚实寒热吧。
呵呵,在老师跟儿斗胆了:什么叫一叶知秋,什么叫一叶障目?
 
呵呵,在老师跟儿斗胆了:什么叫一叶知秋,什么叫一叶障目?
“一叶知秋”就是抓住主要病机、抓住主证了,
“一叶障目”就是因为思维定势而把注意力放到一个次要矛盾、次要方面上,却不自知、反过于执信。
 
“一叶知秋”就是抓住主要病机、抓住主证了,
“一叶障目”就是因为思维定势而把注意力放到一个次要矛盾、次要方面上,却不自知、反过于执信。
老师的回答太好了,谢谢老师的指教。不过我又不明白了,“一叶知秋”了又何须多问,“一叶障目”了又怎能分的清寒热虚实?
 
痰湿饮食都是阻碍气机的因素。如果兼杂,那脉舌都有可能被闭伏的气机神机所蒙蔽。临床上的确有很多疑难病就是假象纷杂造成。所以几年前讨论辩证和阴虚的帖子里我就说最基本的辩证原点有时很难找。
 
老师的回答太好了,谢谢老师的指教。不过我又不明白了,“一叶知秋”了又何须多问,“一叶障目”了又怎能分的清寒热虚实?
  李老师过奖了,一点浅识,惭愧。

  丰富的临床经验所形成的诊治套路,既是提高看病效率的利器,也是造成个别案例误诊的常见原因。
  既要保持看病的高效,又要尽量避免主观上先入为主导致的误诊,我觉得可以在个人经验诊断之后,再按规范的诊断流程,对“舌象、脉象、体证、腹征、病因病史、饮食习惯”进行重点抽查复核,以尽量获得相对更整体更全面的信息,若发现其中有不相符、不统一之处,再进一步详查。
 
  李老师过奖了,一点浅识,惭愧。

  丰富的临床经验所形成的诊治套路,既是提高看病效率的利器,也是造成个别案例误诊的常见原因。
  既要保持看病的高效,又要尽量避免主观上先入为主导致的误诊,我觉得可以在个人经验诊断之后,再按规范的诊断流程,对“舌象、脉象、体证、腹征、病因病史、饮食习惯”进行重点抽查复核,以尽量获得相对更整体更全面的信息,若发现其中有不相符、不统一之处,再进一步详查。
谢谢,谨遵教诲。
 
  李老师过奖了,一点浅识,惭愧。

  丰富的临床经验所形成的诊治套路,既是提高看病效率的利器,也是造成个别案例误诊的常见原因。
  既要保持看病的高效,又要尽量避免主观上先入为主导致的误诊,我觉得可以在个人经验诊断之后,再按规范的诊断流程,对“舌象、脉象、体证、腹征、病因病史、饮食习惯”进行重点抽查复核,以尽量获得相对更整体更全面的信息,若发现其中有不相符、不统一之处,再进一步详查。
你说的的确是这个道理,但实践时很难。阴阳虚实各占一半,甚至假象比真相多且是患者主诉。叶天士的病人被不知名的草医治好,薛雪认为不治之症的,叶天士却一剂治好。张元素给刘守真治病。等等。名家失手都正常,何况普通人。
 
你说的的确是这个道理,但实践时很难。阴阳虚实各占一半,甚至假象比真相多且是患者主诉。叶天士的病人被不知名的草医治好,薛雪认为不治之症的,叶天士却一剂治好。张元素给刘守真治病。等等。名家失手都正常,何况普通人。
  刘老师说得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没有及时避免的,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醒悟,及时补救,多数时候犹为未晚。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