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说说伤寒147条。

阳春肽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5/12/21
帖子
2165
获得点赞
1392
声望
113
伤寒147条原文:伤寒五六日,己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炙甘草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译:伤寒五六日,(得伤寒病已近一个周期了,或有一段时间),己发汗而复下之,(用了发汗法,和下法……),胸胁满(胁结少阳),微结(心阳伤,邪气内陷,胸口微结),小便不利(津液虚,或脾阳虚,不能制下),渴而不呕(津液虚故口渴,不呕说明无饮),但头汗出(邪结少阳,汗出不透,及津液虚,无汗可透),往来寒来(邪结少阳),心烦(邪结少阳,胆热扰心故心烦),此为未解也(这个病经汗下还没好)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治疗)。
方解:柴胡黄芩,解少阳清胆热。桂枝炙甘草补心阳,干姜炙甘草温脾阳,花粉牡蛎生津止渴。
初服微烦,是目暝反应,阳气来复,
。复服汗出而解(阳复胜邪,表透而解)
上方的病机:邪结少阳,胆热脾寒,心阳已伤(虚),津液虚。
而不是有些人看到花粉牡蛎,在伤寒395条牡蛎泽泻散治水饮,说上证有饮邪,是特错,实际上,花粉牡蛎在此方是起反佐作用。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说:百合病渴不差者,括娄牡蛎散主之。
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本经》:主消渴……补虚安中,续绝伤。
《别录》:除肠胃中痼热,八疸面黄。通月水,止小便利。
《日华之本草》:治热狂时疾。
《本草汇言》退五脏郁热。……
……
牡蛎:平肝益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本经》:除拘缓,鼠楼,女子赤白带下。
久服强骨节。
《别录》:去虚热来去不定,烦满心痛。
《本草必要》:咸可以软坚化痰,消瘰疠结核,老血疝瘕,微寒清热补水,治虚劳烦热。
……
凡是西医所有的疾病只要是上证都可用上方治疗。
 
最后编辑:
147条说的是错误的治疗,发汗后,表仍然未解,应用桂枝汤解表反而错误泻下导致的结果。胸胁满的微结,是指大便硬。伤寒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 微恶寒 手足冷 心下满 口不欲食 大便硬 脉细者 此为阳微结 必有表复有里也 脉沉 亦在里也 汗出为阳微 假令纯阴结 不得复有外证 悉入在里 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 不得为少阴病 所以然者 阴不得有汗 今头汗出 故知非少阴也 可与小柴胡汤 设不了了者 得屎而解。这里微结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可与小柴胡汤,得屎而解。可见小柴胡汤有泻下的作用。147条全文的意思是,错误治疗后。表仍未解,有桂枝汤症又有小柴胡症。渴而不呕,用牡蛎栝楼止渴,止汗,润燥。不呕去除小柴胡汤里的半夏。小便不利是因为汗出的多加上泻下导致的大便内结内热重,丧失津液必然尿少。吃了这药以后止汗,还能润燥,止渴,润下。
 
147条说的是错误的治疗,发汗后,表仍然未解,应用桂枝汤解表反而错误泻下导致的结果。胸胁满的微结,是指大便硬。伤寒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 微恶寒 手足冷 心下满 口不欲食 大便硬 脉细者 此为阳微结 必有表复有里也 脉沉 亦在里也 汗出为阳微 假令纯阴结 不得复有外证 悉入在里 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 不得为少阴病 所以然者 阴不得有汗 今头汗出 故知非少阴也 可与小柴胡汤 设不了了者 得屎而解。这里微结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可与小柴胡汤,得屎而解。可见小柴胡汤有泻下的作用。147条全文的意思是,错误治疗后。表仍未解,有桂枝汤症又有小柴胡症。渴而不呕,用牡蛎栝楼止渴,止汗,润燥。不呕去除小柴胡汤里的半夏。小便不利是因为汗出的多加上泻下导致的大便内结内热重,丧失津液必然尿少。吃了这药以后止汗,还能润燥,止渴,润下。
把147条当着阳微结,似乎有些象,148条才是阳微结,其实147条148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147条心脾阳己伤。
:
 
最后编辑:
  [牡蛎泽泻散]出自《伤寒论》{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从方名上就可以看出是一个“扶正祛邪”剂。
  病后津亏口渴,下半身又有水湿之邪,牡蛎和栝楼滋阴止渴,泽泻等药逐水利尿。取一味扶正药(牡蛎)和一味祛邪药(泽泻)来作用方名,而且扶正药排前面,体现了仲景在病后调治上“重视扶助正气,以利于清除余邪”的思想。
  栝楼和牡蛎这两味药在此方中是扶正(滋阴清热止渴)的要药,不是起反佐作用的。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里面有个[栝楼牡蛎散]就是由这两味药组成的:“百合病,渴不差者,用后方主之。”

  [牡蛎泽泻散]和[猪苓汤]有点相似的地方,病机都是“阴虚有水湿”,组方用药都是“滋阴利水”。
 
最后编辑:
  [牡蛎泽泻散]出自《伤寒论》{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从方名上就可以看出是一个“扶正祛邪”剂。
  病后津亏口渴,下半身又有水湿之邪,牡蛎和栝楼滋阴止渴,泽泻等药逐水利尿。取一味扶正药(牡蛎)和一味祛邪药(泽泻)来作用方名,而且扶正药排前面,体现了仲景在病后调治上“重视扶助正气,以利于清除余邪”的思想。
  栝楼和牡蛎这两味药在此方中是扶正(滋阴清热止渴)的要药,不是起反佐作用的。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里面有个[栝楼牡蛎散]就是由这两味药组成的:“百合病,渴不差者,用后方主之。”
什么叫反佐药?生津止渴药与利尿祛水药同用不是反佐吗,说成扶正祛水也可,牡蛎泽泻散证,以方论证当有可渴,但395条:大病差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就是说大病愈以后出现腰以下有水肿的,牡蛎泽泻散主之,若是五芩散证的,用五苓散治疗,若是猪苓汤证用猪苓汤治疗……这里只是举例而言。
 
最后编辑:
什么叫反佐药?生津止渴药与利尿祛水药同用不是反佐吗,说成扶正祛水也可,牡蛎泽泻散证,以方论证当有可渴,但395条:大病差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就是说大病愈以后出现腰以有水肿的,牡蛎泽泻散主之,若是五芩散证的,用五苓散治疗,若是猪苓汤证用猪苓汤治疗……这里只是举例而言。
  “津亏”属于“正虚”;“水饮”属于“邪实”,这是正邪两个不同方面的问题,不是说有“津亏”就不能有“水饮”,“阴虚水停”可以同时存在,[牡蛎泽泻散]和[猪苓汤]都是“滋阴利水”的方。

  诸“柴胡汤证”都有“邪郁少阳、枢机不利”的病机,所以必生“湿邪、热邪、痰邪”。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也不例外,“胸胁满微结”就是水湿、痰饮、与热邪郁结于胁下所致。
  “胸胁满、往来寒热、心烦”,此3证为少阳病的主证。
  “口渴”是津液已经不足。
  小便不利,也有几方面的原因:一、少阳气郁,上焦不通、津液不下,这和[小柴胡汤]能治疗阳明病不大便而舌上苔白者原理一样(舌上苔白说明非阳明燥结);二、阴虚津亏;二、心脾阳虚,水湿气化不利。
  “但头汗出”一是津液已虚;二是阳虚热低;三是邪郁少阳、胆热挟饮、上蒸于头。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除了是“已发汗而复下之”损伤正气而在祛除病邪时产生的应激反应(眩冥反应)之外,也提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是有郁饮在里的。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之所以“不呕”,有两个原因:一、主要是水饮不在心下(胃)而是与热结于胁下;二、由于“已发汗而复下之”,阴阳两虚,正邪交争已不如“小柴胡汤证”那样激烈,胆热已经不盛,故而对胃的影响较小,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中就可以看出:“柴胡姜桂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呕的病机很多,除了心下(胃中)停饮,“小柴胡汤证”的呕主要是“胆热胃虚”,《伤寒论》第97条有明示:“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因为“血弱、气尽”,气血本已不足,又调到少阳区域(胁下)抗邪,所以胃中气血空虚,不荣则痛,这是“痛下”;又因为正邪相搏于胁下,产生“往来寒热”,胆经热邪犯胃,这是“邪高”。呕是“胆热、胃虚”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下面这张舌照和案例帖子,出自本论坛疾病咨询版块,从舌苔厚腻和上嘴唇肿满来看,明显是有痰饮的,而患者用小剂量的[柴胡桂枝干姜汤]加茯苓,几剂就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根据柴胡桂枝干姜汤加茯苓抓药,我母亲服用7剂后,病情有了一定的改善,效果远好于之前三个月的药”
  “柴胡12g, 桂枝6g, 黄芩6g 牡蛎6g 天花粉6g 干姜4g 甘草4g 茯苓12g”
  https://www.tcmbe.com/threads/424409/#post-1391808
  
根据柴胡桂枝干姜汤加茯苓抓药,我母亲服用7剂后,病情有了一定的改善,效果远好于之前三个月的药2.JPG


======
  《伤寒论》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违,其病必下,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匮要略》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柴胡姜桂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津亏”属于“正虚”;“水饮”属于“邪实”,这是正邪两个不同方面的问题,不是说有“津亏”就不能有“水饮”,“阴虚水停”可以同时存在,[牡蛎泽泻散]和[猪苓汤]都是“滋阴利水”的方。

  诸“柴胡汤证”都有“邪郁少阳、枢机不利”的病机,所以必生“湿邪、热邪、痰邪”。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也不例外,“胸胁满微结”就是水湿、痰饮、与热邪郁结于胁下所致。
  “胸胁满、往来寒热、心烦”,此3证为少阳病的主证。
  “口渴”是津液已经不足。
  小便不利,也有几方面的原因:一、少阳气郁,上焦不通、津液不下,这和[小柴胡汤]能治疗阳明病不大便而舌上苔白者原理一样(舌上苔白说明非阳明燥结);二、阴虚津亏;二、心脾阳虚,水湿气化不利。
  “但头汗出”一是津液已虚;二是阳虚热低;三是邪郁少阳、胆热挟饮、上蒸于头。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除了是“已发汗而复下之”损伤正气而在祛除病邪时产生的应激反应(眩冥反应)之外,也提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是有郁饮在里的。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之所以“不呕”,有两个原因:一、主要是水饮不在心下(胃)而是与热结于胁下;二、由于“已发汗而复下之”,阴阳两虚,正邪交争已不如“小柴胡汤证”那样激烈,胆热已经不盛,故而对胃的影响较小,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中就可以看出:“柴胡姜桂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呕的病机很多,除了心下(胃中)停饮,“小柴胡汤证”的呕主要是“胆热胃虚”,《伤寒论》第97条有明示:“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因为“血弱、气尽”,气血本已不足,又调到少阳区域(胁下)抗邪,所以胃中气血空虚,不荣则痛,这是“痛下”;又因为正邪相搏于胁下,产生“往来寒热”,胆经热邪犯胃,这是“邪高”。呕是“胆热、胃虚”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下面这张舌照和案例帖子,出自本论坛疾病咨询版块,从舌苔厚腻和上嘴唇肿满来看,明显是有痰饮的,而患者用小剂量的[柴胡桂枝干姜汤]加茯苓,几剂就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根据柴胡桂枝干姜汤加茯苓抓药,我母亲服用7剂后,病情有了一定的改善,效果远好于之前三个月的药”
  “柴胡12g, 桂枝6g, 黄芩6g 牡蛎6g 天花粉6g 干姜4g 甘草4g 茯苓12g”
  https://www.tcmbe.com/threads/424409/#post-1391808
  浏览附件85488

======
  《伤寒论》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违,其病必下,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匮要略》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柴胡姜桂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看你写的这么多,我无言可说,你有些似乎说的合理,但不见推敲,你们中医基础太差了,你建立的是空中楼阁,有朝一日是要崩踏的。你及然你母親是个饮邪病,你认为柴桂姜汤是治饮邪,你还加茯苓干麻,小柴胡汤加减不是说得很好。
学中医有自己的学法,不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不能成大医了,你以学好了伤寒,就通治百病了?看你写少阳柴胡证是血热证……
最近有很多网友,给我发信,感冒咽痛服葛根汤越服越重,有的是寒热往来,口苦身痛,服柴桂汤,越服体温越高,……我给他们说,方向错了……后换方治疗都一二剂而愈。……
 
看你写的这么多,我无言可说,你有些似乎说的合理,但不见推敲,你们中医基础太差了,你建立的是空中楼阁,有朝一日是要崩踏的。你及然你母親是个饮邪病,你认为柴桂姜汤是治饮邪,你还加茯苓干麻,小柴胡汤加减不是说得很好。
学中医有自己的学法,不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不能成大医了,你以学好了伤寒,就通治百病了?看你写少阳柴胡证是血热证……
最近有很多网友,给我发信,感冒咽痛服葛根汤越服越重,有的是寒热往来,口苦身痛,服柴桂汤,越服体温越高,……我给他们说,方向错了……后换方治疗都一二剂而愈。……
  阳老师,那个主题是别人的咨询,回帖中的用量和加减也是他自己决定的,我只是引用一下。
  我说的是柴胡汤中的黄芩即可以清气分的热,也可以清血分的热,柴胡汤证主要是少阳经证(带大黄的兼胆腑热实证),整体来看,少阳病柴胡汤证当然不可能是血热证了,血热要用三黄泻心汤、黄连阿胶汤(血虚血热)、犀角地黄汤、化斑汤(气血两清)、五味消毒饮之类的方子。

  “寒温皆通、寒温并用”才能治更多的病,那些夏天咽痛不详细辨别是伤寒还是温病就用葛根汤的,自然会越喝越重。估计多半是受了曹颖甫说[葛根汤]是所谓的“太阳温病”主方的影响吧。
  伤寒是伤于寒邪引起的,表证阶段发热不高而恶寒明显,外邪入里才可能化生高热,而温病伤于温邪,初起就会迅速出现高热,而恶寒轻微甚至不恶寒反恶热。
  治伤寒太阳病一般要用温药发表,入里化热之后也是清里解表(热化证)或者温里解表(寒化证),[葛根汤]只是用于“平素津虚”之人的伤寒,哪能用于温病啊。
  夏天的感冒,暑温、湿温不少见,“咽红肿痛、咳吐黄痰”的可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舌红苔黄脉濡数的暑湿感冒可用[新加香薷饮]合[六一散],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引起的肠胃型感冒可用[藿香正气散]。

  前不久在网上见一人,屡屡宣扬[葛根汤]治“太阳温病”咽喉肿痛效果如神,还将[葛根汤]所主的“太阳伤寒合阳明大肠寒利”说成是“阳明湿热腹泻”,别人的孩子是化脓性扁桃体炎也推荐此方。

前不久在网上见一人,屡屡宣扬[葛根汤]治“太阳温病”咽喉肿痛效果如神,还说[葛根汤]所主的“太阳伤寒合阳明大肠寒利”说成是“阳明湿热腹泻”,别人的孩子是化脓性扁桃体炎也推荐此方。2.jpg


前不久在网上见一人,屡屡宣扬[葛根汤]治“太阳温病”咽喉肿痛效果如神,还说[葛根汤]所主的“太阳伤寒合阳明大肠寒利”说成是“阳明湿热腹泻”,别人的孩子是化脓性扁桃体炎也推荐此方。0.jpg


前不久在网上见一人,屡屡宣扬[葛根汤]治“太阳温病”咽喉肿痛效果如神,还说[葛根汤]所主的“太阳伤寒合阳明大肠寒利”说成是“阳明湿热腹泻”,别人的孩子是化脓性扁桃体炎也推荐此方。1.jpg


前不久在网上见一人,屡屡宣扬[葛根汤]治“太阳温病”咽喉肿痛效果如神,还说[葛根汤]所主的“太阳伤寒合阳明大肠寒利”说成是“阳明湿热腹泻”,别人的孩子是化脓性扁桃体炎也推荐此方。3.jpg
 
牡蛎是治火气的.心烦说明.心火之气盛.咸以制火.因为火.所以又用栝蒌.这两味是治标症的.
本方病机之本仍在太阳.少阳.故以桂枝柴胡.
干姜温中通阴脉.阴足则火气下.
 
牡蛎泽泻散中牡蛎同样是制火气之用.真正治水的是商陆.况且还有内外之分.
在中医看来治气有时比治本还重要.
 
咸入肾.水制火.气加速入于肾.则火气自平.反之.肾病.气不能入于肾.心火必盛于上而为病.
五味所入.不等于治法.而恰恰相反.心咸肺酸肝辛肾苦.
 
什么叫反佐药?生津止渴药与利尿祛水药同用不是反佐吗,说成扶正祛水也可,牡蛎泽泻散证,以方论证当有可渴,但395条:大病差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就是说大病愈以后出现腰以下有水肿的,牡蛎泽泻散主之,若是五芩散证的,用五苓散治疗,若是猪苓汤证用猪苓汤治疗……这里只是举例而言。
  阳老师说得对,我太机械了,此方用天花粉既是扶正也是反佐逐水药。
  [牡蛎泽泻散]用于下焦湿热胶结,里面有几味很猛的逐水药(如蜀漆、商陆根、葶苈子等)容易伤阴,所以用天花粉滋阴。而牡蛎可能是和海藻配伍起软坚散结作用的。
  [柴胡桂枝干姜汤]中牡蛎的作用,一方面是配合天花粉滋阴清热止渴,另一方面也应该是软坚散结,因为方证里面有“胸胁满微结”,牡蛎正可散此水热积聚。这可以从[小柴胡汤]的加减法中得到佐证:“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其实柴胡桂枝干姜汤根本就没有水饮,干姜的作用其实是引血下行,但头汗出,说明郁热上冲,解决方法就是用柴胡解郁,用桂枝引血达表,把上郁之热从表而解,用干姜温中散寒,引血下行,防止柴胡升发太过加牡蛎黄芩,为了防止郁热伤津用天花粉甘草清热保津。
其实,张仲景的这种方法是开源支流的思路,主药是桂枝与干姜,张仲景的续命汤也是这个思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