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4/04/16
- 帖子
- 73
- 获得点赞
- 18
- 声望
- 8
王清任有个少腹逐瘀汤,对于痛经,崩漏,前列腺,不孕等钟情此方者大有人在。有失笑散的在其中,王清任善治瘀血。而且善指部位,血府呀膈下呀在、少腹呀、这些具体的部位很具,所以在临床中很容易用。
胡老,胡希恕在讲大柴胡和合桂枝茯苓丸时指出王清任的学府逐瘀丸极近这个合方,可能仲景文字古奥,能彻悟的不多,但是就其局部广大的人不少,王清任就是一个,张琪也很推崇。胡希恕说实际上仲景对瘀血的论述要比王清任的更为广泛。
反观仲景对瘀血的论述,他不仅认为瘀血是个实证,还常常在虚中求实,产妇是虚人的代表,在少腹他把水淤和血瘀描述尽致,他从黄的望诊能联系到瘀血,他从发狂等脑系疾病能联系瘀血(这个古时候常请神婆看得),从健忘能联系到瘀血(后世常从肾骨髓来看待),从嗜食联系到瘀血,从发热不止联系到瘀血(仲景的另一个特点是表不解常考虑水饮),从肌肤甲错联系到瘀血 ,从夜间病中重联系到瘀血(后世解释为血为阴,也为阴),从唇萎舌燥联系到瘀血(后世的舌瘀斑),从刺痛有定处联系到瘀血,从远血、近血、咳血、血淋、崩漏、齿衄、大便漆黑等联系到瘀血,从癥瘕联系到瘀血。这些对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灯笼热是王清任看到的瘀血症之一,实际上手足烦热,有阴虚,也有血虚血瘀的情形。
宋板伤寒论 搜索“少腹”结果:
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126、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37、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一云日哺所发,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167、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
8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358、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10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392、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金匮要略5 中风历节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金匮要略6 血痹虚劳
5、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8、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5、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附方为肾气丸
金匮要略8 奔豚气病
1、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3、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金匮要略11 五脏风寒积聚
20、问曰:病有积、有聚、有榖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府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榖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榖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金匮要略15 黄疸
14、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金匮要略18 疮痈肠痈浸淫
4、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金匮要略20 妇人妊娠病
3、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方未见。
金匮要略21 妇人产后病
7、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者,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金匮要略22 妇人杂病
8、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冷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9、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10、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13、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并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胡老,胡希恕在讲大柴胡和合桂枝茯苓丸时指出王清任的学府逐瘀丸极近这个合方,可能仲景文字古奥,能彻悟的不多,但是就其局部广大的人不少,王清任就是一个,张琪也很推崇。胡希恕说实际上仲景对瘀血的论述要比王清任的更为广泛。
反观仲景对瘀血的论述,他不仅认为瘀血是个实证,还常常在虚中求实,产妇是虚人的代表,在少腹他把水淤和血瘀描述尽致,他从黄的望诊能联系到瘀血,他从发狂等脑系疾病能联系瘀血(这个古时候常请神婆看得),从健忘能联系到瘀血(后世常从肾骨髓来看待),从嗜食联系到瘀血,从发热不止联系到瘀血(仲景的另一个特点是表不解常考虑水饮),从肌肤甲错联系到瘀血 ,从夜间病中重联系到瘀血(后世解释为血为阴,也为阴),从唇萎舌燥联系到瘀血(后世的舌瘀斑),从刺痛有定处联系到瘀血,从远血、近血、咳血、血淋、崩漏、齿衄、大便漆黑等联系到瘀血,从癥瘕联系到瘀血。这些对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灯笼热是王清任看到的瘀血症之一,实际上手足烦热,有阴虚,也有血虚血瘀的情形。
宋板伤寒论 搜索“少腹”结果:
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126、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37、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一云日哺所发,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167、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
8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358、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10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392、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金匮要略5 中风历节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金匮要略6 血痹虚劳
5、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8、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5、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附方为肾气丸
金匮要略8 奔豚气病
1、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3、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金匮要略11 五脏风寒积聚
20、问曰:病有积、有聚、有榖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府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榖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榖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金匮要略15 黄疸
14、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金匮要略18 疮痈肠痈浸淫
4、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金匮要略20 妇人妊娠病
3、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方未见。
金匮要略21 妇人产后病
7、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者,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金匮要略22 妇人杂病
8、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冷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9、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10、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13、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并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