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论“心下痞”病机方证略疏

梦回杏林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5
帖子
17871
获得点赞
9997
声望
113
所在地
 
《伤寒论“心下痞”病机方证略疏》
梦回杏林 2017.06.16​

  《伤寒论》虽然朴实得近似白话文,但其脉证背后深藏病机,方药之间暗含规律。
  单独琢磨一句条文难明其就或者理解有较大偏差,前后联系甚至贯通全篇进行思考才能得到更准确的认识。对比分析某一类“脉证”或某一类“方药”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心下痞”一证,病因病机就比较复杂,有水、热、痰、虚等,有时各自为患,有时又相互纠缠。我粗浅的小结了一部分,不知道是否有失偏颇:
  一、有“虚痞(人参甘草)实痞(半夏大黄黄连旋覆花代赭石硭硝甘遂)”;
  二、有“热气痞(按之濡,脉关上浮,热气阻胃,大黄黄连泻心汤,轻用二黄并以麻沸汤渍服,气味俱薄,泻热消痞)湿热痞(痞硬满而不痛,姜运脾散水、苓连清热燥湿)热结痞(硬痛,痰热互结按之则痛用小陷胸汤,水热互结拒痛不可近用大陷胸汤)水饮痞(第156条,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用五苓散)”等;
  三、而“湿热痞“(三泻心汤证)又可根据“湿热偏盛”和“正邪对比”及“病位高低”分为“水气痞(湿重于热,湿热重于脾胃虚,病位主体在胁间偏上于,呕多于利,用生姜泻心汤)痰湿痞(湿与热相当,湿热与脾胃虚相当,病位主体在心下偏于中,呕利相当,用半夏泻心汤)胃虚痞(湿重于热,脾胃虚重于湿热,病位主体在肠偏于下,利多于呕,用甘草泻心汤)”。
  ……
  人参所主的心下痞是“虚痞”(胃气虚);黄连所主的心下痞是“湿热痞”;人参黄连同用是因为湿热与胃虚两证并见(如“半夏泻心汤证”)。
  但热无湿的为“气痞”,热气阻胃(关上浮、按之濡,大黄黄连泻心汤),又如“汤本求真”所言:三黄[泻心汤]腹证有“心下痞、按之濡”;而“心下痞硬”是因为热挟水气,湿热所致。
  “三泻心汤证”是太阳病或者少阳病被误下(或者太阳伤寒汗解不彻底)的变证。外邪内陷阳明(胃)和太阴(脾)及少阳经(胁下)而化生湿热,与脾胃气虚共同引起的“寒热虚实错杂”之证。需“平调虚实、和解寒热”。
  [三泻心汤] = [小柴胡汤]-柴胡(无少阳证往来寒热)+黄连(除湿热痞),生姜换成干姜(止利)
 
楼主有研究。赞。
我个人理解心下痞,分胆,胆与肋之间,贲门,依此来定君药为柴胡,甘草,生姜,半夏或黄连,再因心气与脾胃定臣,再佐其他定其余。自觉效果不错。
 
楼主有研究。赞。
我个人理解心下痞,分胆,胆与肋之间,贲门,依此来定君药为柴胡,甘草,生姜,半夏或黄连,再因心气与脾胃定臣,再佐其他定其余。自觉效果不错。
  谢谢老师关注,分享经验。

  “心下痞”除了上面总结的实证、虚实夹杂证,还有虚证的。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心中痞(包含“心下”),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实证用此方);人参汤(即[理中汤],虚证用此方)亦主之。

理中汤证腹诊图.jpg
 
病发于阴而下之.因作痞.
病位在阴.又下之再伤其阴.其气必冲.上掣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