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谁给帮忙推荐一下天津的好中医

杨柄辉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7/03/29
帖子
366
获得点赞
209
声望
43
年龄
50
所在地
黑龙江大庆
我有个患者
是网上的
是天津人
我给他开过药方
没效果

刚才她求助我给她推荐好的医生
同时她把她症状发给我
她自己写的自己症状如下

女,44岁,在17、18岁的时候,很自卑,缺乏自信,抑郁、性格内向,不爱表达,有事憋在心里面,爱生闷气,那时脑子总在不停地转,停不下来,想东想西,脑袋都很累了还想不明白。


上中专的时候,我的床是对着门的位置,有时屋里人进进出出,有一条门缝,时间长了,就感觉腿挺凉的,还有一次在宿舍的凉台,风很大坐了很长时间,又一回坐在学校操场上,石头地面坐了2-3个小时,后来屁股都凉的不舒服,上班后,有一年左右时间,坐在大厅后门不远的地方,有门帘,还是有风有些凉,上班后颈椎有点不舒服,拍CT,颈椎自然弧度有些直,骨质增生,没什么事,还是爱思虑,后来头有点闷,脑门发木,在环湖医院开了一些成药,发木症状没有了,爱思虑毛病一直没改掉,头部两侧有点紧张�,热,做过经颅多普勒,两侧血管血流速有点不一样,有时生点气,着点急,脑袋都很疼。

96年冬天,当时生口大气,肝火上撞,一阵恶风呼呼地刮进体内,很冷的,身体右边足底内侧一条大筋从下往上抽动了一下,后右半身沉重,发呆、嗜睡、头部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只能简单地应付生活,思考不了什么,没及时就医,过几天才去医院拍了核磁,什么都不能想,而且有时候,会头重,头疼的难受,做过牵引、针灸,有3-4个月时间,效果差,后吃过脑塞通胶囊2-3个月,不见效,间断了治疗,中风后在头顶右侧的位置有一块硬结,堵着,再后来,左侧有一块硬结,后来两边都有。


有过敏性鼻炎,2006年感冒转成支气管哮喘,经过输液,吃西药治疗得到缓解,呼吸短浅,每年9月左右,吸舒力叠一个月。2008年底,全身沉重,腰部弯腰,起身都很别扭,怕风,好像漏风一样,整个脑袋都有硬结,呼吸很短,人疲乏,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在中医一附院喝中药治疗,也吃过泌炎灵片等,大概半年后,开始是腰部左侧有些怕凉。


08年有白细胞三个加号后,全身沉重,身体两侧怕凉,开始是腰部左侧,整个脑袋发紧,硬邦邦的,大夫开清热利湿的中药,换医生后,开的温阳利水中药,还有医生,说我是少阳经病,半表半里,用的和解少阳法,小柴胡汤吃一个月,身体疲乏,总想躺着,有人说我肝气瘀滞,都是行气药,也不管用,人很乏力累的很,再后来,又一位医生开过附子,还有很多通经络的中药,比如地龙,僵蚕,蜈蚣,温阳的药很多,但是身体两侧怕冷的现象越来越重,还有人让我吃水蛭粉送服中药,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吃半个月效果差,现在全身怕凉严重,尤其两侧,后背,打嗝出来是一股凉气,食欲一般,喝中药6-7年,做艾灸2年,针灸1年多,按摩也做了几个月,病情得不到控制。


现在是身体两侧怕凉严重,

舌头中间低两边高,还有一点裂纹,中间有些黄腻,像呕在水里似的
 
腹胀,遇暑则五心烦躁,汗出胸,前颈,额头,失眠多梦,梦多下堕,热则梦杂。
遇风则冷,能夏不能冬,脉见玄迟
 
我有个患者
是网上的
是天津人
我给他开过药方
没效果

刚才她求助我给她推荐好的医生
同时她把她症状发给我
她自己写的自己症状如下

女,44岁,在17、18岁的时候,很自卑,缺乏自信,抑郁、性格内向,不爱表达,有事憋在心里面,爱生闷气,那时脑子总在不停地转,停不下来,想东想西,脑袋都很累了还想不明白。


上中专的时候,我的床是对着门的位置,有时屋里人进进出出,有一条门缝,时间长了,就感觉腿挺凉的,还有一次在宿舍的凉台,风很大坐了很长时间,又一回坐在学校操场上,石头地面坐了2-3个小时,后来屁股都凉的不舒服,上班后,有一年左右时间,坐在大厅后门不远的地方,有门帘,还是有风有些凉,上班后颈椎有点不舒服,拍CT,颈椎自然弧度有些直,骨质增生,没什么事,还是爱思虑,后来头有点闷,脑门发木,在环湖医院开了一些成药,发木症状没有了,爱思虑毛病一直没改掉,头部两侧有点紧张�,热,做过经颅多普勒,两侧血管血流速有点不一样,有时生点气,着点急,脑袋都很疼。

96年冬天,当时生口大气,肝火上撞,一阵恶风呼呼地刮进体内,很冷的,身体右边足底内侧一条大筋从下往上抽动了一下,后右半身沉重,发呆、嗜睡、头部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只能简单地应付生活,思考不了什么,没及时就医,过几天才去医院拍了核磁,什么都不能想,而且有时候,会头重,头疼的难受,做过牵引、针灸,有3-4个月时间,效果差,后吃过脑塞通胶囊2-3个月,不见效,间断了治疗,中风后在头顶右侧的位置有一块硬结,堵着,再后来,左侧有一块硬结,后来两边都有。


有过敏性鼻炎,2006年感冒转成支气管哮喘,经过输液,吃西药治疗得到缓解,呼吸短浅,每年9月左右,吸舒力叠一个月。2008年底,全身沉重,腰部弯腰,起身都很别扭,怕风,好像漏风一样,整个脑袋都有硬结,呼吸很短,人疲乏,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在中医一附院喝中药治疗,也吃过泌炎灵片等,大概半年后,开始是腰部左侧有些怕凉。


08年有白细胞三个加号后,全身沉重,身体两侧怕凉,开始是腰部左侧,整个脑袋发紧,硬邦邦的,大夫开清热利湿的中药,换医生后,开的温阳利水中药,还有医生,说我是少阳经病,半表半里,用的和解少阳法,小柴胡汤吃一个月,身体疲乏,总想躺着,有人说我肝气瘀滞,都是行气药,也不管用,人很乏力累的很,再后来,又一位医生开过附子,还有很多通经络的中药,比如地龙,僵蚕,蜈蚣,温阳的药很多,但是身体两侧怕冷的现象越来越重,还有人让我吃水蛭粉送服中药,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吃半个月效果差,现在全身怕凉严重,尤其两侧,后背,打嗝出来是一股凉气,食欲一般,喝中药6-7年,做艾灸2年,针灸1年多,按摩也做了几个月,病情得不到控制。


现在是身体两侧怕凉严重,

舌头中间低两边高,还有一点裂纹,中间有些黄腻,像呕在水里似的

“舌头中间低两边高,还有一点裂纹,中间有些黄腻,像呕在水里似的”
这个胆经痰阻够重,郁热够深的,还有阴血亏虚。

“怕风,好像漏风一样,全身沉重,身体两侧怕凉,开始是腰部左侧,整个脑袋发紧,硬邦邦的”
而且有表证未解,所以单用通络化痰药、或者单用柴胡剂舒肝理气、或者单用附子剂温里助阳乏效。

“也吃过泌炎灵片等”、“08年有白细胞三个加号”是什么意思?尿检吗?
严重畏寒,是否慢性肾盂肾炎?猪苓汤证??

我觉得宜按伤寒先表后里的治疗顺序。宜寒温并用、补消兼施。
个人愚见,不知道是否摸到了症结。
 
“舌头中间低两边高,还有一点裂纹,中间有些黄腻,像呕在水里似的”
这个胆经痰阻够重,郁热够深的,还有阴血亏虚。

“怕风,好像漏风一样,全身沉重,身体两侧怕凉,开始是腰部左侧,整个脑袋发紧,硬邦邦的”
而且有表证未解,所以单用通络化痰药、或者单用柴胡剂舒肝理气、或者单用附子剂温里助阳乏效。

“也吃过泌炎灵片等”、“08年有白细胞三个加号”是什么意思?尿检吗?
严重畏寒,是否慢性肾盂肾炎?猪苓汤证??

我觉得宜按伤寒先表后里的治疗顺序。宜寒温并用、补消兼施。
个人愚见,不知道是否摸到了症结。

四逆散+芩连半夏+当归四逆汤,应该可以。
 
久病必虚,不受攻伐。推荐一食疗方,仅供参考!待正复再攻不晚,是女性应该提供月经信息。锦鸡儿(又名雀儿花很)50g,母黄鸡一只,去内脏及五风(鸡头,两翅,两足)不用,生姜一两,黄酒适量,不加任何佐料,紫砂锅煨炖,喝汤吃肉。
 
四逆散+芩连半夏+当归四逆汤,应该可以。

要是有脉象记录就好了,可知沉浮(表里)、力度(虚实)、弦不弦、滑不滑、细不细、数不数。

“身体右边足底内侧一条大筋从下往上抽动了一下,后右半身沉重,发呆、嗜睡、头部像压着一块大石头”
“还有人让我吃水蛭粉送服中药,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吃半个月效果差”
用水蛭效果差(说明还是有效果)+肝经循行部位抽动+发呆嗜睡 -> 估计是肝血虚、风痰阻络
无肌不欲食、无疼热撞心,无干呕吐涎沫、无头顶痛 -> 推测无厥阴病

“温阳的药很多,但是身体两侧怕冷的现象越来越重”
“现在全身怕凉严重,尤其两侧,后背,打嗝出来是一股凉气,食欲一般”
怕冷的主要部位不在腰腿(少阴肾经)而在两侧(少阳胆经)和后背(太阳经) -> 推测无少阴病 
且越温阳越怕冷,症状这么“严重”却没有出现食欲不佳(食欲一般)没有下利 -> 推测无少阴阳虚,无太阴病 

“舌头中间低两边高,中间有些黄腻”+“现在是身体两侧怕凉严重”+“舌头还有一点裂纹”
“中风后在头顶右侧的位置有一块硬结,堵着,再后来,左侧有一块硬结,后来两边都有”
俺觉得是“三阳合病”兼“肝血亏虚”兼“胆经痰阻”,可考虑[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当归四逆汤]合[小陷胸汤]
 
吃了那么多年药,病都还好不了,恐怕已经把胃给治坏了,特别是小柴胡汤,长期服用,我认为是会损阳气的。

为什么不从胃入手?打嗝出来是一股凉气,说明胃虚寒严重,服一段时间吴茱萸汤再说吧。
 
吃了那么多年药,病都还好不了,恐怕已经把胃给治坏了,特别是小柴胡汤,长期服用,我认为是会损阳气的。
为什么不从胃入手?打嗝出来是一股凉气,说明胃虚寒严重,服一段时间吴茱萸汤再说吧。

如果脾胃出了问题,这些症状怎么也得见到一两个:“经常腹胀、经常嗳气、或见呕吐、大便偏溏、食欲下降”
打嗝是正常人都会的,“一股凉气”只是患者的主观感觉,如果出现上面这些症状,相互佐证,则判断价值更大

患者痰食阻滞比较明显:“舌头两边高中间低(肝胆区痰阻)”+“舌苔中间有些黄腻”
如果再伴有脾胃自身阳气受损,理当出现食欲、食量的减退,而患者却“食欲一般”(可以看作“饮食如故”)

243.食谷欲呕,属阳明(胃)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柴胡汤)。 -> 患者没有“食谷欲呕”
309.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患者没有“吐利,烦躁欲死”
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 患者没有“干呕吐涎沫,头顶痛”

“中风后在头顶右侧的位置有一块硬结,堵着,再后来,左侧有一块硬结,后来两边都有。”
头顶正中线旁开1.5-2.25寸,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通天穴”和足少阳胆经上的“正营穴”
 
如果脾胃出了问题,这些症状怎么也得见到一两个:“经常腹胀、经常嗳气、或见呕吐、大便偏溏、食欲下降”
打嗝是正常人都会的,“一股凉气”只是患者的主观感觉,如果出现上面这些症状,相互佐证,则判断价值更大

患者痰食阻滞比较明显:“舌头两边高中间低(肝胆区痰阻)”+“舌苔中间有些黄腻”
如果再伴有脾胃自身阳气受损,理当出现食欲、食量的减退,而患者却“食欲一般”(可以看作“饮食如故”)

243.食谷欲呕,属阳明(胃)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柴胡汤)。 -> 患者没有“食谷欲呕”
309.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患者没有“吐利,烦躁欲死”
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 患者没有“干呕吐涎沫,头顶痛”

“中风后在头顶右侧的位置有一块硬结,堵着,再后来,左侧有一块硬结,后来两边都有。”
头顶正中线旁开1.5-2.25寸,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通天穴”和足少阳胆经上的“正营穴”
=====================
怪病当问水,吴茱萸汤应用范围可不止那么窄啊。。。。。。。。。。。。
 
=====================
怪病当问水,吴茱萸汤应用范围可不止那么窄啊。。。。。。。。。。。。

  没有脉象记录,万一是伏热在里(滑数有力),用吴茱萸温中燥湿就不相宜了,而宜黄芩、黄连。

  患者自己的描述:“再后来,又一位医生开过附子,还有很多通经络的中药,比如地龙,僵蚕,蜈蚣,温阳的药很多,但是身体两侧怕冷的现象越来越重,还有人让我吃水蛭粉送服中药,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吃半个月效果差
  化痰通络的中药配上很多温阳的药,吃下去却“身体两侧怕冷的现象越来越重”,不像是有阳虚。
  后来加“破血逐瘀”的“水蛭粉”吃了半个月,居然有点效果了(“吃半个月效果差”),再加上患者“做过经颅多普勒,两侧血管血流速有点不一样”,估计偏于血虚血瘀,感觉宜用桂枝、大黄、当归补血活血。

  太阴脾寒、阳明中寒之证,多会对食欲、大便产生影响
  而是否“饮食如故”是仲师判断患者“中阳是否虚衰,能不能用法、法,及某些补法”的一个标志性的证候:
  1、{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含攻下的大黄三两)。
  2、{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饮食如故,病属下焦(是寒湿困滞肾府,非正气(肾阳和脾阳)虚衰)
  3、{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归母苦参九主之。(含除热的苦参四两)
  4、{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宜肾气丸主之。(病在下焦肾,要中焦能运化才能受补)
  5、《伤寒论》:
    194.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6、{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下焦无湿热),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四逆散+芩连半夏+当归四逆汤,应该可以。

  谢谢黄老师上次分享的“柴胡与附子同剂使用”的亲身经验。

  我想,“经方中柴胡不与附子同用”,会不会有这样的提示呢:
  1、“少阴肾阳虚证”与“少阳胆热实证”不大可能同时出现
      “少阴血虚证”与“少阳胆热实证”应该可以同时出现,比如:“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
  2、“柴胡体质”的人不大可能出现“肾阳虚”,也不大可能兼有“附子体质”
      除非体质类型已经转变成“附子体质”。

  《神农本草经》载:“柴胡味苦,平。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柴胡是行气疏郁的解热药,有祛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的功效。
  柴胡药性“疏泄透散”,主“实证、热证、郁证”,而附子药性“温里回阳”,主“虚证、寒证、泻证”,药性大方向上是相反的。
 
最后编辑:
  谢谢黄老师上次分享的“柴胡与附子同剂使用”的亲身经验。

  我想,“经方中柴胡不与附子同用”,会不会有这样的提示呢:
  1、“少阴肾阳虚证”与“少阳胆热实证”不大可能同时出现
      “少阴血虚证”与“少阳胆热实证”应该可以同时出现,比如:“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
  2、“柴胡体质”的人不大可能出现“肾阳虚”
      除非体质类型已经转变成“桂枝体质”甚至“附子体质”。

  《神农本草经》载:“柴胡味苦,平。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柴胡是行气疏郁的解热药,有祛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的功效。
  柴胡药性“疏泄透散”,主“实证、热证、郁证”,而附子药性“温里回阳”,主“虚证、寒证、泻证”,药性大方向上是相反的。

后来用了几次,柴胡与附子同用会削弱附子温阳(少阴)的效果。
 
后来用了几次,柴胡与附子同用会削弱附子温阳(少阴)的效果。

哦,看来的确药性是反方向的,谢谢黄老师分享经验。

  再补充一个我想到的可能的提示:
    3、如果“少阴肾阳虚”与“肝气郁结”或者“肝阳郁”同时出现时,就不宜用柴胡来“疏通”,而宜用桂枝来“温通”了
 
哦,看来的确药性是反方向的,谢谢黄老师分享经验。

  再补充一个我想到的可能的提示:
    3、如果“少阴肾阳虚”与“肝气郁结”或者“肝阳郁”同时出现时,就不宜用柴胡来“疏通”,而宜用桂枝来“温通”了

但是肝气郁结,用桂枝+附子容易上火啊!
看哪里病重,先主攻哪里吧!
 
但是肝气郁结,用桂枝+附子容易上火啊!
看哪里病重,先主攻哪里吧!

  我觉得如果出现了下利、手足厥冷等脾肾阳虚的重证,宜桂枝附子同用,如[桂附理中汤];减小用量也可以,如[肾气丸];有表证兼少阴肾阳虚的,桂附也可同用,如[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

  而脾(太阴)肾(少阴)阳虚轻证,只用桂枝(肉桂)就可以了,如[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
  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变通的治肾法”吧,通过治心(扶心阳)肝(升肝阳)来治轻度的脾胃虚寒(脾肾阳虚)兼肝郁气滞的情况,罗大伦博士有个类似的医案:

胃溃疡虚寒症的调理方法——黄芪建中汤_罗大伦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3e721a0102vjbf.html
  我在上海各大学讲课,去年有一天,有所大学的办公室的老师向我求助,说她的母亲,胃部疼痛,四处求医无效,怎么办?当时我正好在,于是就见面帮助她分析了一下,她母亲已经胃痛两个月了,胃部阵阵作痛,不论时间。去医院,西医治疗没有明显的效果,自己用的中成药也没有效,当时我看她整个人都是精神不振的。当时正好是冬天,我诊脉脉弦,我觉得是压力大了,这在中医叫肝木横逆克脾土,有正逢天冷,北方人,到南方受不了没有暖气的阴冷,所以胃会出现虚寒之症。
当时我在到底是先给她疏肝,还是先温胃这犹豫了一下,因为这里面有个轻重缓急的问题,多少比例要拿捏。最后,选择建议她服用中医的经典方子黄芪建中汤,两者兼顾
结果她母亲几天后胃部就不痛了,反馈效果不错。
在我遇到虚寒性胃病的时候,黄芪建中汤是我的首选,这是我当年在东北和老中医学习抄方的时候,就有的经验,尤其对胃溃疡,效果非常好,所以这么多年,我帮助过一些胃溃疡的患者恢复身体,这里我把经验向大家汇报一下。

李赛美教授《伤寒论治肾特色与临床发微》_01.jpg
 
我有个患者
是网上的
是天津人
我给他开过药方
没效果

刚才她求助我给她推荐好的医生
同时她把她症状发给我
她自己写的自己症状如下

女,44岁,在17、18岁的时候,很自卑,缺乏自信,抑郁、性格内向,不爱表达,有事憋在心里面,爱生闷气,那时脑子总在不停地转,停不下来,想东想西,脑袋都很累了还想不明白。


上中专的时候,我的床是对着门的位置,有时屋里人进进出出,有一条门缝,时间长了,就感觉腿挺凉的,还有一次在宿舍的凉台,风很大坐了很长时间,又一回坐在学校操场上,石头地面坐了2-3个小时,后来屁股都凉的不舒服,上班后,有一年左右时间,坐在大厅后门不远的地方,有门帘,还是有风有些凉,上班后颈椎有点不舒服,拍CT,颈椎自然弧度有些直,骨质增生,没什么事,还是爱思虑,后来头有点闷,脑门发木,在环湖医院开了一些成药,发木症状没有了,爱思虑毛病一直没改掉,头部两侧有点紧张�,热,做过经颅多普勒,两侧血管血流速有点不一样,有时生点气,着点急,脑袋都很疼。

96年冬天,当时生口大气,肝火上撞,一阵恶风呼呼地刮进体内,很冷的,身体右边足底内侧一条大筋从下往上抽动了一下,后右半身沉重,发呆、嗜睡、头部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只能简单地应付生活,思考不了什么,没及时就医,过几天才去医院拍了核磁,什么都不能想,而且有时候,会头重,头疼的难受,做过牵引、针灸,有3-4个月时间,效果差,后吃过脑塞通胶囊2-3个月,不见效,间断了治疗,中风后在头顶右侧的位置有一块硬结,堵着,再后来,左侧有一块硬结,后来两边都有。


有过敏性鼻炎,2006年感冒转成支气管哮喘,经过输液,吃西药治疗得到缓解,呼吸短浅,每年9月左右,吸舒力叠一个月。2008年底,全身沉重,腰部弯腰,起身都很别扭,怕风,好像漏风一样,整个脑袋都有硬结,呼吸很短,人疲乏,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在中医一附院喝中药治疗,也吃过泌炎灵片等,大概半年后,开始是腰部左侧有些怕凉。


08年有白细胞三个加号后,全身沉重,身体两侧怕凉,开始是腰部左侧,整个脑袋发紧,硬邦邦的,大夫开清热利湿的中药,换医生后,开的温阳利水中药,还有医生,说我是少阳经病,半表半里,用的和解少阳法,小柴胡汤吃一个月,身体疲乏,总想躺着,有人说我肝气瘀滞,都是行气药,也不管用,人很乏力累的很,再后来,又一位医生开过附子,还有很多通经络的中药,比如地龙,僵蚕,蜈蚣,温阳的药很多,但是身体两侧怕冷的现象越来越重,还有人让我吃水蛭粉送服中药,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吃半个月效果差,现在全身怕凉严重,尤其两侧,后背,打嗝出来是一股凉气,食欲一般,喝中药6-7年,做艾灸2年,针灸1年多,按摩也做了几个月,病情得不到控制。


现在是身体两侧怕凉严重,

舌头中间低两边高,还有一点裂纹,中间有些黄腻,像呕在水里似的

杨老师,你好!极力推荐群里的大周天老师给您的这位网上病人,大周天老师恰好也是天津人,就近可以面诊和治疗,这是我非常羡慕的。杨老师你可以通过大周天的帖子看到很多病例,然后再决定是否推荐给您的病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