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仿宋]一、数术方技之书的的分类(李零)
数术方技之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两方面:
⑴对大宇宙,即“天道”或“天地之道”的认识;
⑵对小宇宙,即“生命”、“性命”或“人道”的认识。
在数术方技之学中,后者是被视作前者的复制,而前者的创生据说又是根据了某种自然而然、无以名之也无法探索的终极原理。这就是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中国古代研究“天道”的学问是叫“数术之学”,而研究“生命”的学问是叫“方技之学”。它们都有自己的学术传统、知识体系和概念术语。由于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这种学术传统、知识体系和概念术语往往被淘汰、替换,“全盘西化”,唯一得以幸存的只有中医,所以在本书中,我们将尽量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只把西方的对应概念当做必要的“注脚”(如同不改本文的“校勘”)。
古代的数术方技之学源远流长,门派繁多,难以穷其奥理。今《史记》的《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西汉元、成之际褚少孙所补)讲数术,《扁鹊仓公列传》讲方技,要算最早的系统记载。其中“日者”一词在战国已见使用(如《墨子·贵义》),是指专门从事时日占验的人;“龟策”是指龟卜筮占;“扁鹊”、“仓公”皆古代名医。这里面,《日者列传》内容较复杂,其所论“天地之道,日月之行,阴阳吉凶”,是本之式法,即“法天地,象四时,顺于仁义,分策定卦,旋式正棊,然后言天地之利害,事之成败”,是靠一种叫式的工具决定吉凶。篇中叙述汉武帝聚占家决娶妇择日,有五行、堪舆、建除、丛辰、历、天人、太一七家。这七家大抵都与式法有关,五行家是讲阴阳五行时令,堪舆家大概与阴阳刚柔有关,建除家是以“建除十二值”定时日吉凶,丛辰家即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稷辰”[案:“稷”是“稯”之误,读为丛]历家可能是历忌之术,天人家不详(疑即天一家),太一家应即太乙术。
古代最早著录数术方技之书的目录要算西汉成、哀之际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和《七略》。二书早佚,但书目尚保存于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当中。
《汉志》的《数术略》共分六类:
⑴天文。与西方的天文学相近,但它既包含对实际星象(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等)和云气的观察(后者属于气象学),也包含有关的吉凶占验(星气之占),带有占星术的性质。
⑵历谱。不仅包括比较正规的“历谱”,也包括“行度”(宿度)、“日晷”(测时的工具)、“世谱”、“年谱”、“算术”等内容。
⑶五行。上文所述武帝所聚的七种占家,其中就有“五行”。但那种“五行”只是“日者”之一种,而这里的“五行”却是此类占家的总名,内容涉及“阴阳五行时令”、“堪舆”、“灾异”、“钟律”、“丛辰”、“天一”、“太一”、“刑德”、“遁甲”、“孤虚”、“六壬”、“羡门式”、“五音”等。其中“阴阳五行时令”,应与历忌、择日有关。“堪舆”,后世是风水家的别名,但在汉唐古书中它却从不与相地形、宅墓之书相混。颜师古注引许慎说,谓:“堪,天道;舆,地道也。”可能指《易·说卦》中讲的“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钟律”、“五音”,与“风角”有关。而“太一”、“遁甲”、“六壬”、“羡门式”则属式法。总起来看,这一类是以式占和从式占派生的各种择日之说为主。
⑷蓍龟。包括龟卜和筮占两类。这是上述占卜之外最重要的两类占卜。龟卜是用烧灼龟甲来占卜,出土甲骨文就是这种占卜的记录。而筮占是用摆蓍草来占卜,易学就是来源于这种占卜。但前者虽以龟为贵,却并不限于龟,也包括各种骨卜(用牛骨、猪骨、羊骨和鹿骨等);后者虽以蓍为贵,也并不限于蓍,可以用竹木小棍代替,和古代的算筹是一类东西,也称为“策”。《礼记·曲礼上》说:“龟为卜,策为筮。”《史记·龟策列传》就是讲这两种占卜方法。《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人韩简说:“龟,象也;筮,数也。”前者是以卜兆(烧灼后的裂纹)来决定吉凶,取于“象”;而后者是以易卦来决定吉凶,取于“数”。古人占卜吉凶往往兼用卜、筮,但卜比筮起源更早,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更高,古人有“筮短龟长”的说法(《左传》僖公四年)。据《汉书·律历志》,古代定历也用“大衍之数五十”,表明算法与筮法有密切关系。
⑸杂占。这是星气之占、式占,龟卜、筮占之外的其他占法。从原书小序看,其中最重要的是“占梦”,其次是“厌劾夭祥”(驱鬼除邪一类)。另外,还有与“占梦”属于一类的“占嚏”、“占耳鸣”,与“厌劾夭祥”有关的“祷祠祈禳”,以及与农业有关的“候岁”、“相土”等其他一些内容。
⑹形法。主要是相术。其中最重要的是相地形和相宅墓(类似后世的看风水),即小序所谓“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其次是相人、相刀剑、相六畜等,小序称为“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
以上六类只有形法类的《山海经》保存下来。
《汉志》的《方技略》分四类:
⑴医经。属于医学理论,即所谓“原人血脉,经落(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应与生理学、病理学和诊断学有关。其中尤以脉学为最重要。而治疗方法则包括各种外治法(“度箴石汤火所施”)和方剂学(“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⑵经方。中国古代医方所收的药物是以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为主,但也包含一些化学制剂(如魏晋以来流行的各种丹散)。记录这些药物的产地和药性在古代不仅属于药剂学,还带有博物学的性质。古代的博物学知识,除见于地质性质的古书(西方的博物学知识也与旅游有关)和某些训诂书(如《尔雅》、《广雅》),更多的是保存于医方之中。植物学的知识尤其是如此。中国古代的药剂是以草药为主,所以后世也称专讲药性的书为“本草”。古代的“方”往往与“经”相附,如房中书《素女经》即附有《素女方》,所以也叫“经方”。
⑶房中。“房中”一词本指女人(犹今所谓“屋里的”),也叫“房内”,这里是指与房事有关的书。它主要与性学的内容有关,并包含求子、优生和房中禁忌等内容。
⑷神仙。是房中以外其他的养生术。古代所谓的“神仙”是一种养生境界,专指却老延年、达到不死的人。它包括服食(特殊的饮食法)、导引(配合有呼吸方法的体操)、行气(也叫“服气”、“调气”,今称“气功”)等多种方法。其中服食并有“芝菌”、“黄冶”等不同明目。前者分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见《抱朴子·仙药》),后者属炼丹术。
这四类,只有属于医经类的《黄帝内经》保存下来(又今《难经》有与扁鹊医经有关的内容)。
对于研究数术方技的分类,《后汉书·方术列传》也是一种重要参考。《方术列传》提到“《河》《洛》之文,龟龙之图,箕子之术,师旷之书,纬候之部,钤决之符”。其中除“箕子之术”是指《书·洪范》,“师旷之书”是指《师旷书》(见于《汉志》、《七志》和《隋志》),其他多是谶纬之书。另外,传文还提到12种数术门类:
⑴风角。据同书《郎凯传》,是一种候风之术。
⑵遁甲。见于《汉志》,是式法的一种。
⑶七政。据本传注,是指日月五星之占,后世也叫“七曜”。
⑷元气。据本传注,是一种“开辟阴阳之书”。
⑸六日七分。据《郎凯传》注,即卦气说。此说以一年365又1/4日配60卦,平均一卦为6又7/80日,故称“六日七分”。
⑹逢占。据《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也叫“逆刺”。
⑺日者。即择日之说。
⑻挺专。即筵(竹专)。据《楚辞·离骚》王逸注,是一种“结草折竹”的占卜方法,流行于楚地。
⑼须臾。据本传注,是“阴阳吉凶立成之法”。出土放马滩秦简《日书》和睡虎地秦简《日书》均有“禹须臾”之说。
⑽孤虚。是一种占日辰之法,如甲子旬中戌、亥为“孤”,辰、巳为“虚”。凡孤虚之日,主事不成。
⑾望云省气。即望云气之术。
⑿推处夭祥。应与厌劾夭祥有关。
传中所列数术家往往擅长“星算”、“风角”。“星算”指天文历算;“风角”见上,似在当时很流行。而所列方技家则涉及方药、针术、行气、导引、房中、服食和各种幻术。
隋唐以来,史志著录在大的系统上仍沿袭汉代,但也有不少变化。这里试做归纳(下引《隋书·经籍志》作《隋志》,《旧唐书·经籍志》作《旧唐志》,《日本国见在书目》作《见在书目》,《新唐书·经籍志》作《新唐志》,《宋史·艺文志》作《宋志》,《明史·艺文志》作《明志》,《四库全书总目》作《四库总目》):
第一是天文、历谱两类的变化。“天文”一词始终未改。但“历谱”,《隋志》、《见在书目》、《明志》称“历数”,《七录》、两《唐志》和《宋志》称“历算”。《通志》把“历算”分为“历数”和“算数”,《四库总目》又通称这两类为“天文算法”。《隋志》以来,天文类增加了各种天论,而历算类往往将历数与算数分开,并以“漏刻”代替“日晷”(参看《见在书目》的细目)。《四库总目》分“推步”和“算书”二门,前者是天文历法,后者是算术,其中包括利玛窦的西洋算法。
第二是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四类的变化。《七录》分“五行”、“卜筮”、“杂占”三类,无“形法”。《隋志》、《见在书目》、两《唐志》、《通志》、《明志》通称这四类为“五行”。《宋志》合并“五行”、“杂占”、“形法”为“五行”,另分出“蓍龟”。《四库总目》也通称这四类为“术数”(《晋中经薄》已用此称)。《隋志》以来,五行类的书门派庞杂,如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把《隋志》的五行类分为33个小类,而《见在书目》的五行类是分为11个小类,《通志》的五行类是分为30个小类,这里试做归纳:
⑴式法。包括九宫、太一、六壬、遁甲四类及属于各类的式经。
⑵阴阳。属于阴阳五行时令一类。
⑶历忌。是讲岁月日时的禁忌。
⑷堪舆。见上。
⑸孤虚。见上。
⑹须臾。见上。
⑺择日。分“婚嫁”、“产乳”、“临官冠带”(也叫“登坛”)、“沐浴”、“裁衣”等项目。
⑻风角。属于候气之说。
⑼鸟情。亦属候气之说。
⑽五音。亦属候气之说。
⑾元辰。是从《孝经援神契》而来,也叫“元辰禄命”或“三命”,属于命书一类。
⑿行年。测人之年寿。
⒀逆刺。即《后汉书·方术列传》的“逢占”。
⒁射候。也叫“射覆”,即猜测覆盖之物。
⒂灾祥。即“灾异”。
⒃卜筮。包括“龟卜”、“筮占”(或“易占”)、“易图”、“棋卜”等。
⒄杂占。包括“占梦”、“占嚏”、“占耳鸣”、“占目瞤”等。
⒅咒禁。用咒语禳除鬼怪妖祥。
⒆符印。用符箓禳除鬼怪妖祥。
⒇仙术。神仙之术。
(21)形法。分“望气”、“相地形”、“相宅”、“相墓”、“相人”、“相笏”、“相六畜”等。
(22)破字。也叫“相字”。
《四库总目》把“术数”分为“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六门。数学实为易学中的“图数之学”、占候实为“星气之占”,占卜包括“棋卜”、“易占”、“六壬”,阴阳五行包括“太乙”、“遁甲”和“演禽”,分类比较混乱。
第三是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的变化。《七录》的《术伎录》是分“医经”和“经方”两类,把“房中”和“神仙”列入《仙道录》,称为“房中”、“服饵”。《隋志》、《见在书目》、《通志》通称这四类为“医方”。两《唐志》称“医经”为“明堂经脉”,余为“医术”。《旧唐志》并分“医术”为若干小类,其中“本草”、“病源单方”、“杂经方”、“类聚方”相当“经方”;“养生”、“食经”相当“房中”、“神仙”,还基本上保持着《汉志》的传统。但《宋志》、《明志》的“医书”(后者将“医书”附于“艺术”内)和《四库总目》的“医家”,所收只限一般的医药之书,缺少“神仙”,特别是“房中”的内容。
(李零著《中国方术正考》)
又,李零《中国方术续考》说:
中国古代“数术”门类众多,《汉志·数术略》是分为六类,我看主要是三大类:
⑴占卜。是以推算为主,又分:
①星算类。包括天文历算、占星候气、式法选择(用式盘和日书选择时日)等术,大体相当《数术略》的“天文”、“历谱”、“五行”三类[案:早期天文历算和占星等术不分,这里放在占卜类]。
②卜筮类。包括龟卜(用龟甲占卜)、筮占(用蓍草或筹策占卜)等术,大体相当《数术略》的“蓍龟”类。
③杂占类。包括占梦、占耳鸣、占目瞤(占眼睛跳)、占嚏(占打喷嚏)等术,大体相当《数术略》的“杂占”类。这类占卜与人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当代弗洛伊德创精神分析法就是从释梦入手,古代的释梦也有精神分析的意义。
⑵相术。古代的“数”和“象”有关,天有天象,地有地形,人有面相手相,宅墓、六畜、刀剑也都各有各的“相”。古人于推算之外,也使用“观”或“相”。其中除观验天象属天文,其他入于相术,《数术略》叫“形法”,自成一类。
⑶厌劾祠禳。“厌劾”是“厌劾夭祥”,“厌”是镇压之义,“劾”是祛除之义,“夭祥”是鬼怪邪魅。“祠禳”是“祷祠祈禳”,“祷祠”是求告神祖,“祺禳”是禳除凶祟。它与“占卜”类的最后一类有关,在《数术略》中是附于“杂占”类。这类占卜,因为涉及人的心理、病理,往往使用驱邪巫术,它同“方技”中的祝由密不可分,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类。
但它们当中,占卜始终是主体性的东西,门派分化最厉害。[/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