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0
- 帖子
- 4889
- 获得点赞
- 309
- 声望
- 83
- 年龄
- 59
毫针
毫针是用金属制作的,一般以不锈钢所制者为主。因为用不锈钢制作的毫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针体挺直滑利,能耐热和防锈,不易被化学物品腐蚀,所以目前被临床上广泛采用。毫针其结构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和针尾五部分。应用其他金属制作的毫针,如金针、银针(传热导电性较好)一般临床比较少用。
概述/毫针
毫针图册
毫针是针刺治病的主要针具,临床上应用最广。大凡能刺灸的腧穴,均可使用毫针进行针刺。目前临床上所用的毫针,虽然法于古代的毫针,但不论从制针的原料,针身的粗细、长短以及工艺等都与古代毫针有较大的差异。目前制针的原料,多是选用不锈钢丝为主,但也有用合金为制针原料的,为了扩展用途,还可在针体上镀金或镀银。
结构
毫针是用金属制作的,一般以不锈钢所制者为主。因为用不锈钢制作的毫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针体挺直滑利,能耐热和防锈,不易被化学物品腐蚀,所以目前被临床上广泛采用。应用其他金属制作的毫针,如金针、银针(传热导电性较好)一般临床比较少用。至于铁针和普通钢针,因容易锈蚀,弹性、韧性及牢固度也差,除偶用于磁针法外,目前已不采用。 毫针可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个部分。针身的尖端锋锐部分称为针尖,又称针芒。针尖至针柄间的主体部分称为针身,又称针体。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称为针根。用金属丝缠绕以便于执针的部分称为针柄。针柄的末梢部分称为针尾。根据针柄形状的不同,可分为花柄针(盘龙针)、环柄针、平柄针(平头针,无针尾部)、管柄针(管形针柄)等。
规格
毫针主要以针身的长短和粗细而定有不同的规格,一般临床以25~7 5mm(1~3寸)长和28~30号(0.32~038mm)粗细者最为常用。短针多用于耳针及浅刺中,长针多用肌肉丰厚部穴位的深刺中。
毫针的选用
毫针的选用除了长短、粗细之外,还应该选钢质量比较好、有弹性和韧性、在折弯时不断裂的针具。
合格的毫针标准:针尖呈松针形或麦芒形(以前者为主);针身挺直而有良好的韧性,无伤痕、曲痕或麻点,光洁度和硬度也有一定标准。针尖圆整不偏,针柄牢固而不松动。
毫针的修藏
毫针的修藏,是指对针具的维修和保藏。每次用完针以后,除了一次性针和不宜再使用的针须抛弃之外,其余针具应妥善保藏。保藏针具,是为防止针尖受损、针身弯曲或生锈、污染等。藏针的器具有针盒、针管和藏针夹等。若用针盒或藏针夹,可多垫几层消毒纱布,将消毒后的针具,根据毫针的长短,一一分别置于或插在消毒纱布上,再用消毒纱布敷盖,以免污染,然后将针置入、盖好用高压消毒后备用。常用新洁尔灭浸泡或蒸气高压消毒,消毒后要防止污染。一般情况下须每天消毒1次。
针是治病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注意针尖是否有钩曲或过纯,针身是否有弯曲等。若针身弯曲、针尖过钝或有钩曲,不仅直接影响进针,而且易于使病人感到刺痛,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针具应随时检查,经常维修,针根部往往是断针的主要部位,须勤查。将检修针具基本方法,介绍如下:
1、针身的检修 检修时应注意针身有无锈蚀、急弯或一般弯曲。若一般弯曲可用手指或竹片,挟住针身,将针身捋直。若属急弯,针身有锈蚀,一般应弃之不用,以免折针。同时也应检查针柄与针身是否衔接得牢固,形成一体,如针柄针身接触不牢,则不宜应用。
2、针尖的检修 检修时应注意针尖有无钩曲,针尖钝和针尖偏正。若针尖不正、有钩、过钝时,可用细砂纸或细磨石磨好,使针尖正直光滑,尖而不锐,圆而不钝,过锐则易弯成勾,过钝时易痛,因此务求磨成如松针状为宜。
针刺前的准备
针具选择
对针具的选择,现在多选用不锈钢所制针具,因不锈钢不仅能防锈蚀,耐热,而且具有一定的硬度、弹性和韧性。金质、银质的针,弹性较差,价格昂贵,故较少应用。在临床应用前还须按照要求注意检查,以免在针刺施术过程中,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在选择针具时,除应注意上述事项外,在临床上还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浅深和所取腧穴所在的具体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如男性,体壮、形肥,且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稍粗稍长的毫针。反之若女性,体弱形瘦,而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选用较短、较细的针具。
至于根据腧穴的所在具体部位进行选针时,一般是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选针宜短而针身宜细;皮厚肉多而针刺宜深的腧穴宜选用针身稍长、稍粗的毫针。临床上选针常以将针刺入腧穴应至之深度,而针身还应露在皮肤上稍许为宜。如应刺入0.5寸,可选1.0寸的针,应刺入1.0寸时,可选1.5~2.0寸的针。
体位选择
针刺时患者体位选择的是否适当,对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都有很大影响,如病重体弱或精神紧张的病人,采用坐位,易使病人感到疲劳,往往易于发生晕针。又如体位选择不当,在针刺施术时或在留针过程中,病人常因移动体位而造成弯针、带针甚至发生折针事故。因此根据处方选取腧穴的所在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既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不致疲劳为原则,临床上针刺时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②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
③伏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④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⑤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⑥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在临床上除上述常用体位外,对某些腧穴则应根据腧穴的具体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部位。同时也应注意根据处方所取腧穴的位置,尽可能用一种体位而能针刺处方所列腧穴时,就不应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体位。如因治疗需要和某些腧穴定位的特点而必须采用两种不同体位时,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有条件时,应尽量采取卧位,以防病人感到疲劳或晕针等。
针刺前准备/毫针
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在75%酒精内浸泡30~60min,取出擦干后使用。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0.1%新洁尔灭加0.5%亚硝酸钠)。 直接和毫针接触的针盘、镊子等也需进行消毒。经过消毒的毫针,必须放在消毒过的针盘内,外以消毒纱布遮覆。
②医生手指消毒:医生的手,在施术前要用肥皂水洗刷干净,或用酒精棉球涂擦后,才能持针操作。
③施针部位消毒:在病人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精的棉球擦拭,应从中心点向外绕圈擦拭。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涂擦脱碘。穴位皮肤消毒后,必须保持洁净,防止再污染。
毫针是用金属制作的,一般以不锈钢所制者为主。因为用不锈钢制作的毫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针体挺直滑利,能耐热和防锈,不易被化学物品腐蚀,所以目前被临床上广泛采用。毫针其结构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和针尾五部分。应用其他金属制作的毫针,如金针、银针(传热导电性较好)一般临床比较少用。
概述/毫针
毫针是针刺治病的主要针具,临床上应用最广。大凡能刺灸的腧穴,均可使用毫针进行针刺。目前临床上所用的毫针,虽然法于古代的毫针,但不论从制针的原料,针身的粗细、长短以及工艺等都与古代毫针有较大的差异。目前制针的原料,多是选用不锈钢丝为主,但也有用合金为制针原料的,为了扩展用途,还可在针体上镀金或镀银。
结构
毫针是用金属制作的,一般以不锈钢所制者为主。因为用不锈钢制作的毫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针体挺直滑利,能耐热和防锈,不易被化学物品腐蚀,所以目前被临床上广泛采用。应用其他金属制作的毫针,如金针、银针(传热导电性较好)一般临床比较少用。至于铁针和普通钢针,因容易锈蚀,弹性、韧性及牢固度也差,除偶用于磁针法外,目前已不采用。 毫针可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个部分。针身的尖端锋锐部分称为针尖,又称针芒。针尖至针柄间的主体部分称为针身,又称针体。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称为针根。用金属丝缠绕以便于执针的部分称为针柄。针柄的末梢部分称为针尾。根据针柄形状的不同,可分为花柄针(盘龙针)、环柄针、平柄针(平头针,无针尾部)、管柄针(管形针柄)等。
规格
毫针主要以针身的长短和粗细而定有不同的规格,一般临床以25~7 5mm(1~3寸)长和28~30号(0.32~038mm)粗细者最为常用。短针多用于耳针及浅刺中,长针多用肌肉丰厚部穴位的深刺中。
毫针的选用
毫针的选用除了长短、粗细之外,还应该选钢质量比较好、有弹性和韧性、在折弯时不断裂的针具。
合格的毫针标准:针尖呈松针形或麦芒形(以前者为主);针身挺直而有良好的韧性,无伤痕、曲痕或麻点,光洁度和硬度也有一定标准。针尖圆整不偏,针柄牢固而不松动。
毫针的修藏
毫针的修藏,是指对针具的维修和保藏。每次用完针以后,除了一次性针和不宜再使用的针须抛弃之外,其余针具应妥善保藏。保藏针具,是为防止针尖受损、针身弯曲或生锈、污染等。藏针的器具有针盒、针管和藏针夹等。若用针盒或藏针夹,可多垫几层消毒纱布,将消毒后的针具,根据毫针的长短,一一分别置于或插在消毒纱布上,再用消毒纱布敷盖,以免污染,然后将针置入、盖好用高压消毒后备用。常用新洁尔灭浸泡或蒸气高压消毒,消毒后要防止污染。一般情况下须每天消毒1次。
针是治病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注意针尖是否有钩曲或过纯,针身是否有弯曲等。若针身弯曲、针尖过钝或有钩曲,不仅直接影响进针,而且易于使病人感到刺痛,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针具应随时检查,经常维修,针根部往往是断针的主要部位,须勤查。将检修针具基本方法,介绍如下:
1、针身的检修 检修时应注意针身有无锈蚀、急弯或一般弯曲。若一般弯曲可用手指或竹片,挟住针身,将针身捋直。若属急弯,针身有锈蚀,一般应弃之不用,以免折针。同时也应检查针柄与针身是否衔接得牢固,形成一体,如针柄针身接触不牢,则不宜应用。
2、针尖的检修 检修时应注意针尖有无钩曲,针尖钝和针尖偏正。若针尖不正、有钩、过钝时,可用细砂纸或细磨石磨好,使针尖正直光滑,尖而不锐,圆而不钝,过锐则易弯成勾,过钝时易痛,因此务求磨成如松针状为宜。
针刺前的准备
针具选择
对针具的选择,现在多选用不锈钢所制针具,因不锈钢不仅能防锈蚀,耐热,而且具有一定的硬度、弹性和韧性。金质、银质的针,弹性较差,价格昂贵,故较少应用。在临床应用前还须按照要求注意检查,以免在针刺施术过程中,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在选择针具时,除应注意上述事项外,在临床上还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浅深和所取腧穴所在的具体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如男性,体壮、形肥,且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稍粗稍长的毫针。反之若女性,体弱形瘦,而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选用较短、较细的针具。
至于根据腧穴的所在具体部位进行选针时,一般是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选针宜短而针身宜细;皮厚肉多而针刺宜深的腧穴宜选用针身稍长、稍粗的毫针。临床上选针常以将针刺入腧穴应至之深度,而针身还应露在皮肤上稍许为宜。如应刺入0.5寸,可选1.0寸的针,应刺入1.0寸时,可选1.5~2.0寸的针。
体位选择
针刺时患者体位选择的是否适当,对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都有很大影响,如病重体弱或精神紧张的病人,采用坐位,易使病人感到疲劳,往往易于发生晕针。又如体位选择不当,在针刺施术时或在留针过程中,病人常因移动体位而造成弯针、带针甚至发生折针事故。因此根据处方选取腧穴的所在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既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不致疲劳为原则,临床上针刺时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②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
③伏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④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⑤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⑥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在临床上除上述常用体位外,对某些腧穴则应根据腧穴的具体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部位。同时也应注意根据处方所取腧穴的位置,尽可能用一种体位而能针刺处方所列腧穴时,就不应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体位。如因治疗需要和某些腧穴定位的特点而必须采用两种不同体位时,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有条件时,应尽量采取卧位,以防病人感到疲劳或晕针等。
针刺前准备/毫针
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在75%酒精内浸泡30~60min,取出擦干后使用。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0.1%新洁尔灭加0.5%亚硝酸钠)。 直接和毫针接触的针盘、镊子等也需进行消毒。经过消毒的毫针,必须放在消毒过的针盘内,外以消毒纱布遮覆。
②医生手指消毒:医生的手,在施术前要用肥皂水洗刷干净,或用酒精棉球涂擦后,才能持针操作。
③施针部位消毒:在病人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精的棉球擦拭,应从中心点向外绕圈擦拭。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涂擦脱碘。穴位皮肤消毒后,必须保持洁净,防止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