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藏象五行学与中药配伍的规范性

爱我中医1234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10/06/19
帖子
5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中医藏象五行学与中药配伍的规范性
东方医学自然门派玉德堂 宋承峰 整理 贾生华
关键词:阴阳平衡、升降浮沉、生克制化
根据中医藏象学,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利用药物升降浮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是《中医藏象五行学》形成的基石,故《中医藏象五行学》亦为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是研究、剖析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功能、探讨发病因素,病理变化和治疗疾病的一部独特学术。
以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六十花甲子、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术数变化为基础,演变出一部“天人相应”的医学理论,形象的解释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与病因、病理变化机理。经过数千年各族劳动人民与疾病做斗争经验,验证了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根据自然变化(五运六气等),运用自然物质(中草药等),采用自然疗法(根据季节变?化、合理配伍药物、食物等),的确能解除人的病痛、延长人的生命,故称为“国医国粹”。至今盛旺不衰,也是人类养生长寿、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医学宝典。
因为《中医藏象五行学》中蕴藏着正常的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未病先知术”和“神志转化”、“性情定格”的“医学”和“易学”内涵。使后人在《中医藏象五行学》的基础上明白了“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医学知识,所以被称为“传统自然医学”《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难经·七十七难》曰“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传统自然医学”之所以能解决各种疑难病症,使生命垂危的病人病情得以转归生命得以延续,所用的病因病机、病理药理、都包含在《中医藏象五行学》的五运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升降浮沉、生克制化的理论中,同时运用着五味(酸、苦、甘、辛、咸)调整着阴阳平衡,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传统自然医学”的三大门派(术理派、易理派、自然门派)各自论述自然医学的诊治方法,如术理派:以术数变化阐明了自然医学的诊治方法。易理派:以阴阳五行、旺相休囚、生克制化论述了自然医学的诊治方法。自然门派:以藏象学为基础结合五行的生克制化与命理组合,流年季节的旺相休囚,阐明了以血养气、以阴养阳、以气运血、以阳行气重在调整气血阴阳的治疗方法。三大门派说法不一,实质上意义相同,故后人把三大门派的精华融通汇合,编写了一部《中医藏象五行学》,以师承的方式传承在民间。
明朝正德年间这部《中医藏象五行学》的传人,自然门派的58代传人宋伯清在《中医藏象五行学》的基础上又撰写了该书与中药配伍的规范性,师承口传至今。我祖父在世时曾对我说:在明朝正德年间,宋世家族的先人宋伯清任四川巡府时拜自然门派57代传人法远为师……后来,正德母亲患了一场“真心痛”病,是四川巡府宋伯清引见了法远大师给纪皇太后,法远在一年多的时间中用“玉枢神丹”与“活血化瘀通络丹”治愈了纪皇太后的“真心痛”以后,皇帝欣喜之余随封四川巡府宋伯清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把“自然门派”加上“东方医学”,为“东方医学自然门派”,以示鼓励,希望振兴大明自然医学……从此宋世家族的后人与中华传统自然医学结下不解之缘,世代相传。我也成了“自然门派百草堂”第79代传人,“东方医学自然门派”玉德堂第21代传人。少年时代父辈赶上“十年动乱”“破陈立新…”失去了传承的机会,我有幸在祖父宋玉启(号清瑞)的指导下学习《中医藏象五行学》。为了回报党对我的关怀,支持民间传统自然医学的发展,显示中华传统自然医学的特色,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执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文件的落实,《东方医学自然门派》玉德堂第21代传人宋承峰,代表“东方医学自然门派”玉德堂把传统自然医学文化“中医藏象五行学与中药配伍的规范性”公众于世,让人民了解一下本门传承的中华汉医文化。
中医藏象五行学形成的全过程
近年来,不少数中医学爱好者拜访“东方医学自然门派”玉德堂第21代传人宋承峰。多次问及为什么叫自然医学?什么是医道?中医藏象五行学形成的依据在哪里?《中医藏象五行学》以什么方式表达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与“未病先知术”“神志转化”“性情”定格又有何关系?中药配伍的规范性与中医藏象五行学存在什么关系?等等……。要把以上问题回答清楚完整,这要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发展源说起,以术理派的河图、洛书,自然门派的太极图,易理派的后天八卦谈起。(见下图①②③④为排版把太极图置下,见谅)
jqOfKtErMiMmxsW40IdJiPk9xhLKIHFU.jpeg


[img=300,0]http://img.ph.126.net/bQJG2dOCyRCIr5y7yXDl6w==/1518838974331061546.jpg[/img]
jqOfKtErMiMmxsW40IdJiPk9xhLKIHFU.jpeg

本门派认为这些无字图画表达了天地的自然变化的规律性,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未病先知术、神志转化与性情定格也深蕴其中,故而叫自然医学。这些大自然的规律性、我们的祖先以言传身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一为太极图、二为河图、三为洛书、四为八卦图,最后用十天干数、十二地支数演化为60花甲子数,表达了天地规律的自然变化,存在于大自然的六种气候:风、寒、暑、湿、燥、火在四季中发生着升、降、浮、沉的过程,使人体随着季节的变化产生着正常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而传统的自然医学中药配伍的规范性就是根据60花甲子中蕴藏的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自然变化中含有旺相休囚、生克制化的自然规律进行配伍;分为君、臣、佐、使药,这君、臣、佐、使就是自然医学中讲的“中医藏象五行学”的生克制化理论、用旺相休囚理论形成了七方十剂的起源,成为一门独特的医道学术。
观太极图、河图、洛书;是怎样解释大自然变化规律的呢?



首先太极图表明了天地的阴阳各占180度,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称之为四象,四象的含义说明了阴靠阳化,阳靠阴养的阴阳变化,始终保持着阴阳平衡的状态《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谓之道…”我们称之为“医道”。这个“道”是说地球与太阳不断的运行,产生着黑夜、白日、春、夏、秋、冬;寒、热、温、凉的过程,叫四季变化。四季变化的时间以时辰、日辰、月令计算天地间的变化;河图、洛书以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奇数是白点为阳数,1、3、9、7、5,含义是说:在北方1表示阳气的产生,3在东方表示阳气逐渐增升了3倍,9在南方表示阳气达到极盛,7在西方表示阳气逐渐减弱,5在中间为调和升降的中正之气,称为奇数。定四方四正之气。太阳有围绕地球运行的尺度左旋右转的规律,左旋与右转同时运行为顺逆阴阳之道法,右转为逆,用偶数表示。河图中阐明了阴绝于南方、而洛书中则表示阴生于西南方为双数2,是阴气始生。阴气的产生由西南方向正西方向运行,运行到正西方为2的1倍是4数,在由正西方向向正北方向运行为2的3倍是6数,在由正北方向右旋转到东方是2的4倍为8数,也就是说河图解释了太极图中的阴阳四象,阳中有阴是三八木数为东方、二七火数为南方、阴中有阳为西方四九金数、北方一六水数阳气入内、是天地间变化运行方位的同,产生了六种气候:为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气候简称为六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始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人类的生理与病理变化,这就是河图阐明天地之间运行产生的六气变化,而洛书又进一步解释了河图的含义,表明了河图是解释太阳与地球的运行是左旋右转的。阳气上升为顺,由北至东、由东至南、由南至西、由西至北,故洛书又进一步说明1数在北方,3数在东方,9数在南方,7数在西方,为太阳运行的路线,5数在中间调和升降出入中正之气。而逆行的阴气为偶数2在西南方,表示阴气产生的开始,右转向左运行在东南方为4数,表示了阴气滋养阳气不能外越太过,在往左运行到东北方为8数,表示阴气达到极盛的时候是阳气运化了阴气为外寒内温,在往左运行到西北方为6数,表示阴气升高、阳气收缩入内,洛书表示了大自然的变化,用8个数字分别在8个不同的方位,表示了4个季节的气候变化。用纵横阴阳数字对角线之和为15数说明一年24节气以15为度,每个方位各占45度,一年360度是360天。一年四季有六种不同的气候产生了阴阳消长的变化,这种阴阳消长的变化又用12地支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表达了太阳与地球运行的方位与度数。用十天干数: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也表达了六种气候风、寒、暑、湿、燥、火的变化,所以天干地支数都蕴藏着风、寒、暑、湿、燥、火。因为一年四季与60花甲年中阴靠阳化、阳靠阴养、阴气不及、阳气太过、阳气不及、阴气太过,所以产生了寒、暑、温、凉,升、降、浮、沉的自然规律,形成了人体的病理变化与性情定格神志转化。
观后天文王八卦则更详细的说明了天气的阴阳变化,在四季中有寒、暑、温、凉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用北方为水坎中满卦,上为阴数、下为阴数、中间为阳数,表示了天气的自然规律为外寒内温、外阴内阳,阐明了真阳之气入内运化着外面的寒冷之气,如果阳气不及时称之为假阳,不能温化外面的寒冷之气,风寒入内会产生风湿病或类风湿病。再观南方火;为离中虚卦、上为阳数,下为阳数、中间为阴数,为二阳一阴卦,阐明了天气燥热阳气极盛、阴气在内、外热内寒、外阳内阴,说明了夏天真阴才能制约燥热的气候,如果阳气太过时,真阴不及产生阳气外越,就会形成眩晕病、真心痛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等。东方为木,震仰盂,上为二阴数,下为一阳数,为二阴一阳卦,说明了立春后阳气开始上升,但是正月二月仍然阴寒之气太重,故一阳之气从地中上升,使万物在温暖的气候中萌芽生长……。西方卦象为兑上缺,上为一阴数,下为二阳数,为二阳一阴卦,表明了立秋后夏天的燥热天气渐渐转凉,万物成熟转入收获的季节,这个节气阳气由外转入于内,阳气开始慢慢下降,外面才感觉凉爽。观整个卦象,周文王用阴阳符号进一步解释了河图、洛书的含义。
阴阳相互转生有左旋右转的规律性。这个规律的产生主要是地球与太阳运行形成了一种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磁场反应,产生了阴阳二气消长转化、升、降、浮、沉、温、燥、凉、寒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形成有360度,360度划分了四季、为四立各90天,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的分法如下,从立春开始,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节气为春三月;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节气为夏三月;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节气为秋三月;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节气为冬三月。这十二月有24个节气用术数表示为:1、2、3、4、5、6、7、8、9、10、11、12,方位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方,表示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方位,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太阳围绕地球转一周为一天,形成了左旋右转、产生了风、寒、暑、湿、燥、火的气候有旺相休囚的变化过程。这六种气候的变化分别在东、南、西、北方,用1、2、3、4、5、6、7、8、9、10表示,1与2表示东方甲乙木数,3与4表示南方丙丁火数,5与6表示长夏戊已土数,7与8表示西方庚辛金数,9与10数表示北方壬癸水数。这也是传统天文学里一种计算地球与太阳运行的尺度标志。这种标志一是计算太阳围绕地球运行一天的时间、一月的时间,同时也是计算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年的时间与60年产生的气候变化。这种气候的变化就是我们传统风俗传承下来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的计算方式,用天干甲数与地支子数相加为甲子时,自夜间11-1点为甲子时、夜间1点至早晨3点为乙丑时、早晨3—5点为丙寅时、早晨5—7点为丁卯时、上午7—9点为戊辰时、上午9—11点为已巳时、上午11点至中午1点为庚午时、下午1—3点为辛未时、下午3—5点为壬申时、下午5—7点为癸酉时、下午7—9点为甲戍时、晚上9—11点为乙亥时、阐明了一天分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2个小时,用天干数与地支数相加表示了一种计算方法,在从丙子时计算为第二天的时间,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又形成了一天二十四小时为十二个时辰;在从戊子时计算为第三天的开始,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戍、已亥又形成了一天二十四小时为十二个时辰;在从庚子时辰计算为第四天的开始,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戍、辛亥又形成一天二十四小时为十二个时辰;在从壬子时辰计算为第五天的开始,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戍、癸亥,到了第五天十二地支数与十天干数相加为60个甲子时,60个甲子时是5天,5天有60个时辰。古代科学家为了预测天气的变化称之5天为一候,因为半个月是15天,又分为上中下三元为三侯,三元三候为一节,是从立春节的第一个甲子周算起为第一候为上元。
立春节第二候计算的方法和前面一样,从第六天的第一个时辰甲子时开始至癸亥时辰结束,为60个时辰又为五天一候称为中元甲子时。下元甲子时,从第十一天的第一个时辰甲子时开始至癸亥时辰结束,又为60个时辰五天一侯称为下元甲子时。这三候上中下元相加为180个时辰15天三候一节。在文王八卦东北方向,说明了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了15度也就是15天,到了16天的时候计算的方法还是从甲子时至癸亥时60个时辰为五天,又为上元甲子时,到了21天的时候计算的方法还是从甲子时至癸亥时为60个时辰五天,又为中元甲子时,到26天的时候计算的方法还是从甲子时至癸亥时为60个时辰五天,又为下元甲子时,相加180个时辰15天为三候一气。也就是说从立春至雨水气有360个时辰,分了6个气候,这6个气候的时间,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了30度,这30度为正月(寅月),一个月30天。到了惊蛰节计算的方法还是180个时辰为15天有三候为一节,也就是惊蛰节。说明到了惊蛰节地球围绕太阳又运行了15度。从立春、雨水、惊蛰地球围绕太阳共计运行了45度为45天,这45天有540个时辰,540个时辰中有九候。到二月(卯月)春分运行到东方震宫方位。从春分、清明、谷雨又共计45天有540个时辰又有九候,说明从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了90度为90天有18候。其中三月(辰月)12日之后18天为土当令,也就是说春三月90天有72天是寅卯甲乙木当令。这个季节的气候是温暖的,有清扬举散阳气上升趋势。
立夏、立秋、立冬计算的方法都是以上方式以此类推,不再累述。由此可知,春天72日阳气是上升的,秋天72日阳气是下降的,夏天72日阳气是浮散于上的,冬天72日阳气是伏藏于内的,辰戍丑未月后18天×4=72日,共计360日、12个月二十四节气、72候,在12个月二十四节气72候中,古代的科学家从自然界中观察到人类和草木、飞禽走兽都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变化,《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映也”,说明古代传统医学家早就有了“天人相应”立论。他们同时也观察到寅卯辰三月与人体的肝胆相应,喜欢疏畅,像树木一样萌芽,在风的吹动下摇摆生长有“春生”之意,故中医学称肝胆为木,用寅卯、甲乙表示肝胆的正常生理发育。巳午未三月也与人体的心脏和小肠相应,喜欢不停运动与受盛化物,快速的向人体输布着营养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有“夏长”之意。故中医学称之心气通于夏为火,主血主脉依赖着心阳之气的温煦推动一身之血在脉中运行。申酉戍三月也与人体的肺与大肠相应,喜欢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与朝百脉、主治节自然界的阳气相应主收主降有“秋收”之意、主呼吸,故中医学称之肺主呼吸主一身之气。如果肺气不足,大肠的蠕动缓迟会出现便秘或称之为“传导失司”。亥子丑三月与人体的肾与膀胱相应喜欢纳气、藏精、益髓亦为“冬藏”之意,故中医学称之肾与膀胱主骨生髓,主水,膀胱贮尿、排尿为“州都之宫”。脾胃脏腑与辰戍丑未月相应主运化五谷营养周身。古代医学家用二首歌诀表示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天干地支相应的关系: ① 甲胆乙肝丙小肠, 丁心戊胃已脾乡
庚为大肠辛主肺 ,膀胱之焦在壬方
若问肾脏心包经,二者皆在癸中藏
②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肚脐及脾胃?
寅胆目疾脉两手,卯木十指为肝脏
辰土为脾在胸中,巳面齿咽小肠经
午为心脏并舌目,未土脾胃主脊梁
申金大肠并主肺、酉金为喉及气管
戍土命门腿踝足、亥水主骨尿道肾。
这二首歌诀结合以上诸多分析就阐明了五脏六腑与天地相应的医道,相互转化、互根互用、相互制约的全过程,也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神志转化、性情定格,生老病死的过程,这就是《中医藏象五行学》形成的全过程。是根据河图、洛书、八卦、二十四节气、七十二侯、六十花甲子的易理演化成的,讲的是自然医学之道法。只有精通了中医藏象五行学的形成原理,才会知道“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真正含义。那么中医藏象五行学又是怎样表达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呢?下面继续探讨。
中医藏象五行学与正常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前文我们已经明白了中医藏象五行学形成的全过程,是用河图、洛书、八卦、二十四节气、七十二侯、六十花甲子、太阳与地球运行中有顺逆运行的自然规律性,结合了地球自身具有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场反应,这种特大的磁场反应也使人草树木、飞禽走兽不断的产生变化,也产生了生老病死、旺相休囚的过程。古代科学家以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叫顺天而行与逆天而行,顺逆运行的关系分了四个方位有东、南、西、北,四个季节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春用寅木标志正月,说明寒冷的气候过去了,温暖的气候产生了,这种温暖的气候至立夏,分了三个阶段,有初期的寅正月,中期的卯二月,末期的辰三月,这三个月的气候是不同的……。
立夏又是一种气候,这种气候燥热高温,而燥热高温气候也有初期、中期、末期,这三种燥热的高温气候是逐渐上升的,能使百草树木旺盛生长,而人类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谢也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而增强。这个阶段生长发育加快,一是因为温热的天气使周身血液循环时物质的交换增强,使脉管内外的营养物质交换频繁,极大地促进了人体生长发育。二是自然界的清气散布于表,使人体肌肤分泌和排泄汗液的速度加快同时加强了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这种人体发育增强的过程是从:巳四月、午五月、末六月分了三个阶段,共计72天,这72天把9、10、11、12、正月、二月、三月、产生、堆积在经络脏腑中衰老细胞全部代谢谢排出体外。
立秋为申七月,气候由阳气极盛转化到减退的阶段,强盛的阳气浮散于表,转入于内与立春是相反的表现,立春的气候是阳气由地下转出地面。而立秋的阳气是有外转入于内,也就是说由空间转入地下阳气入内。这种现象对是河图、洛图、八卦、易学天文理论的形象描述。医学家称之为“天人相应”,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关系,用八个字说明: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又说明了百草树木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变化都是以大气候的影响产生的变化。
立冬的气候和立春、立夏、立秋完全不一样,这种气候的表现是紧密收敛万物闭藏而不外泄,谓水冰地坼藏阳于内紧密生精益髓填坎阳气,与立夏浮散于表又是相反的……
综上所述,春、夏、秋、冬四季转换的现象是符合河图洛书,八卦易学等天文理论,故《灵枢·邪客》曰“人与天地相应也”如果用八个字来总结就是“阴阳(天地分阴阳),表里(人体分表里),寒热(气候分寒热),虚实(病机分虚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这也是《中医藏象五行学》讲的生克制化理论相互制约、又相互转生的正常生理现象。也是中医经常说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升降浮沉、生克制化、相互制约、相互转生”。
冬季燥热的阳气密藏于机体,制约冬天外界的寒冷之气,也在为春天的阳气外出气温逐渐升高奠定基础,春天的温暖奠定了夏天的高温气候的基础。立秋的申七月阴气产生,阳气入内,又为抵御外界的寒冷天气打下基础。这就是《中医藏象五行学》所说“互用”,例如:金秋生亥水肾脏(金生水)、亥水肾脏生寅卯肝胆脏腑(水生木)。这种机理用地支数申子辰、寅午戍、亥卯未、巳酉丑表示了阳气走表达里、相互作用相生的过程;又用地支数寅申巳亥、子午卯酉、辰戍丑未表示了“相克”的过程……。这些都形象的说明了天气的四种变化: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温燥凉寒与人体脏腑功能相应。用二首歌诀全部论述:(见上①和②不在累述)用天干地支数结合脏腑功能与季节相应,也就是《中医藏象五行学》基本理论之一。
怎样推演正常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全过程呢?我们继续讨论
以上述为基础计算人的年天干数地支数;月天干数地支数;日天干数地支数;时天干数地支数;组合起来为命理组合,这种命理组合是预测流年大运中将会产生的风、寒、暑、湿、燥、火的过程叫运气。这个过程为10年一变化,这个变化过程中分了10组,一为甲组:甲寅组、甲辰组、甲午组、甲申组、甲戍组、甲子组称为六甲。二为乙组:乙卯组、乙巳组、乙未组、乙酉组、乙亥组、乙丑组称为六乙。三为丙组:丙辰组、丙午组、丙申组、丙戍组、丙子组、丙寅组称为六丙。四为丁组:丁巳组、丁未组、丁酉组、丁亥组、丁丑组、丁卯组称为六丁。五为戊组:戊午组、戊申组、戊戍组、戊子组、戊寅组、戊辰组称为六戊。六为已组:已未组、已酉组、已亥组、已丑组、已卯组、已巳组,称为六已。七为庚组:庚申组、庚戍组、庚子组、庚寅组、庚辰组、庚午组称为六庚。八为辛组:辛酉组、辛亥组、辛丑组、辛卯组、辛巳组、辛未组称为六辛。九为壬组:壬戍组、壬子组、壬寅组、壬辰组、壬午组、壬申组称为六壬。十为癸组:癸亥组、癸丑组、癸卯组、癸巳组、癸未组、癸酉组称为六癸。这10个天干数与12地支数组合成10组,说明了天气的变化与五行的生克制化、流年大运的旺相休囚全过程。这就是歌诀②对应十二月的含义。
甲胆乙肝丙小肠,1为甲数、2为乙数、3为丙数。丁心戊胃已脾乡,4为丁数、5为戊数、6为已数。庚为大肠辛主肺,7为庚数、8为辛数。膀胱之焦在壬方,自古癸中藏肾脏,9为壬数、10为癸数。用这10个数字说明了“天干合脏腑”。又用地支数对应月份,1月与胆腑相应、2月与肝脏相应、3月与脾胃相应、4月与小肠腑相应、5月与心脏相应、6月与脾胃相应、7月与大肠腑相应、8月与肺脏相应、9月与命门相应、10月与肾脏相应、11月与膀胱相应、12月与脾胃相应。用“地支合脏腑”。总之,天干地支数概括了人体的脏腑与季节相应的月份与命理组合的旺相休囚、五行生克制化的全过程。这个过程随着季节的运行产生了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这种正常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就是《中医藏象五行学》讲的“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引申。
《中医藏象五行学》已经说明了一年十二个月有24节气七十二侯。如甲子年,丙寅月为正月、丁卯月为二月、戊辰月为三月、已巳月为四月、庚午月为五月、辛未月为六月、壬申月为七月、癸酉月为八月、甲戍月为九月、乙亥月为十月、丙子月为十一月、丁丑月为十二月。一个月有30天,一天有24小时,推算的方法又从24小时为一天,30天为一个月,12个月又复一年,这一年有12个月,24节气,七十二候的变化,也就是讲一年有四种气候变化,这四种气候变化又分别在12个月中,12个月中又有24节气变化,这24节气变化又有72候的变化,这72候中还有18格局。会产生正常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性情定格神志的转化。这种转化是以河图、洛书的易理推算的,有顺逆阴阳九局合为18格局。18格局的演变中有破局和成局两种,例如:寅年午月戍日合为火局顺生又是酉时叫命局。这是天生格局,‘相生’的关系,这种“相生”有利有弊,这种利和弊说明世间万物都有阴阳消长、旺相休囚、生克制化的过程,用传统文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来解释的话。“利”是“相生”正面的关系,“弊”是“相克”的负面关系,也可解释为大自然规律在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矛盾中周而复始的运转、发展、发生变化。
肝为寅木生心脏丁火、心脏丁火又生脾胃戍土、脾胃戍土又生肺脏庚金、庚金肺脏又生肾脏壬水、肾脏壬水又生肝脏寅木,这就是《中医藏象五行学》讲的”互生“的过程。而巳酉丑的金局又是怎样相互产生作用的呢?分析如下:巳酉丑的金局,以巳年酉月丑日,为相互作用相互转生。在60花甲子年中、巳火当年令时,巳午未月是克制肺脏的,意思是说酉为肺脏,肺脏需要真火温化、才能产生呼吸的动力,温化津液才能密布周身,现代《正常人体解剖学》说明了心脏与肺脏是小循环系统,我们可以称之为“后天之本”、是气血输运周身的脏腑关系,这个作用的产生是在肾的纳气中进行,故讲丑日日辰是金的库墓。也说明了丑月阳气不会再下降了、开始转升,这种心肺的关系是在肾的纳气作用下产生的正常生理现象,是在克制中完成的。而寅午戍的火局是在相生中完成了正常的生理过程,巳酉丑的金局是在克制中完成了正常生理过程。申子辰的水局,又是一种相互作用的生理关系,他的特点是相互转生,申金生子水、子水生寅木,可是申子辰水局中不是寅卯木、而是辰土,含义是说申金生子水,子水受益增大力量,子水如果生寅卯木必然要泄气,寒冬腊月子水是农历大雪冬至节气,是一个外寒内温的气候,阳气入内无化泄的力量。到了寅卯月天气并不高温还不能完全把寒气化掉,到了清明以后,入谷雨天气渐渐温暖了,才能化掉寒气,这是申子辰的形成含义。《中医藏象五行学》阐明了肺脏生肾脏(金生水)、肾脏又生肝脏(水生木)、肝脏又生心脏(木生火)、心脏生脾土(火生土)、脾土生肺金(土生金)……的关系。是脏腑之间相互转生相互制约中完成正常的生理。辰戍丑未土局又是”互生“关系,但力量不大,“克”大于“生”。辰三月为东方曲直格局中辰土只有18天的当令日,是在寅卯月、甲乙木72天的克制中生存当令,当令的时间只有18日为闪跃的寸光。说明了春天的辰土本身在寅卯月的克制中生存,中医把这种克制说为:寅卯甲乙木为肝胆脏腑,辰土为脾胃脏腑,木克土主健脾运化五谷精微。戍九月为从革一气格局,戍土当令的时间也只有18日,是申酉月庚辛金72日的余气,有18日的当令寸光,说明秋天的阳气下降是肺主呼吸朝百脉,借用了脾胃运化的五谷精微输布周身来营养机体,所以脾胃是耗亏泄气,是在虚耗中帮助肺脏营养。说明了戍土也是一个无力的节令,在无力的情况下帮助肺脏。辰与戍的关系是相对的,因为辰土主脾胃升气,戍土主脾胃降气,是一阴一阳一升一降的关系。未六月是立夏至立秋的气候,巳午月丙丁火当令60日未六月还有12日余气合计为72日火当令。也就说明脾胃在正常生理中必须有燥热的阳气才能运化食物。立冬至立春,亥十月子十一月壬癸水当令60日丑十二月还有12日余气合计为72日当令,《中医藏象五行学》中已经介绍了丑土主脾胃主降气,未土有燥热的阳气,必用丑土滋养,因为升太过降太过,都会耗胃中津液,所以(一)要源源不断的供给营养,(二)要脾胃中的阴阳二气升降平衡,才能正常生理运化五谷。
总而言之,《中医藏象五行学》用寅午戍、巳酉丑、申子辰、辰戍丑未标志了心、肝、肺、肾与脾胃之间的正常生理功能,是在相互作用、相互转生、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形成了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 “其余部分请参阅‘中国传统医学自然门派网’”
 
由版主最后编辑:
您好,还有几篇关于诊断方面的文章未发表,以后会有的。谢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