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医案 一例风湿骨病并牛皮癣并简单脏腑经络辩证医案

杨柄辉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7/03/29
帖子
366
获得点赞
209
声望
43
年龄
50
所在地
黑龙江大庆
男,46岁,有多年牛皮癣,皮肤红斑白色脱遴癣,皮损处弥漫肿胀,四肢关节疼痛晨僵遇寒加重,畏寒怕冷,痛处红肿发热,大便干结难下,口渴饮凉水,舌质淡红,苔薄白黄,脉沉弱涩。
桂枝芍药知母汤
白虎汤
桃核承气汤
人参10,黄芪30,桂枝12,白芍10,麻黄6,生姜15,白术15,知母18,防风12,生附子10,石膏50,粳米15,桃仁10,大黄6,芒硝3,生地15,玄参15,丹皮15,花椒6,炙甘草6 纯蜂蜜30毫升防止附子中毒。


关节僵硬因寒加重为寒凝
皮肤暗红口渴欲饮热水辨为寒夹热
辨为阳虚寒凝、郁热浸淫证
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通经,兼清郁热
花椒附子桂枝温阳
白虎汤清泻郁热,兼益脾胃
皮肤红斑白色脱遴癣
大便干结
舌红
苔黄辨为瘀热
脉沉涩辨为瘀热
用桃核承气汤清热凉血祛瘀
加生地、玄参,清热凉血
丹皮、赤芍,凉血散瘀


如果脏腑经经络辩证
就是肺热而不降
肺热不降大肠不升
肺与大肠互为表里
肺不降水大肠不升又无水滋润
所以大便干结
燥而影响气机生淤血
所以桃核承气汤
肺胃为太阴阳明燥湿平衡
肺燥胃无津液滋养
所以胃阴不足口渴
白虎汤

畏寒怕冷肺闭塞不能升降
毛孔因寒堵塞
这个属于太阳表证吧???
麻黄桂枝解表透毒降肺利水
附子温阳等等。。。。。。。。。。

疾病其根源是肾阴阳不足不养肝
肝热下降于肠道胆热逆于上刑肺金
生地、玄参,丹皮、赤芍清热凉血
滋养肺肾降水
清肝热淤血滋补肾阴
附子温肾阳


适当加后世的马钱子,蜈蚣,全蝎通闭散结

内伤杂病不全是按方证给你生的
需要理论推敲


搞个方证网络炒作出名还天下无敌
排斥别人脏腑经络辩证
真把自己当大师
自封经方大师自诩大师
真把自己吐出来的当成真理了


古代的成无己,黄元御,徐灵胎,叶天士等才是大师
学术最系统最完整
你们差十万八千里远

把脏腑经络辩证的从网站上清理
你们真以为自己很厉害吗
看看你们写出那些医案药方
有几个经得起疑难杂病的验证
呆板狭隘作茧自缚


学医的人
要从四大经典学起
兼顾后世百家
不走偏
要不然你学温病就清热解毒
学扶阳见患者就用附子
学经方方证就是呆板的找条辩贴条辩


经方方证不是学术的尖端
经方方证是经方的基础
建议网上的一些所谓大家
不要为了自己的虚名利禄
天天鼓吹方证排斥脏腑经络
你们那水平网络时代谁都知道


不要以为出了名吐出来的都是真理
别看你们很出名
那是炒作出来的
像这类医疾病
你们遇到就懵逼
也写不出这样的医案


想骂我的人
你治治这样的病
写写这样的医案
要不你在网上找找类似医案或书里找找
类似疾病
这是基础方
后续还要根据病症变化调整药方


那些搞经方方证的跟我无关
他们乐意咋辩证跟我无关
那些粉丝们乐意用脚丫子辩证也跟我无关

但是他们把我从论坛上清理从群内踢出去
我不招惹谁没骂谁
就因为我用经方脏腑经络辩证了




你们对自己的学术都没底气
还踢人清理别人
连个包容心态都没有


啥叫治病啥叫辩证谁是谁非历史自有公论
学中医的也不全是傻子

要学好中医需要看很多书
得看几十家的???
不够

得看几百家的。。。。。。。。。。

艰苦学习临床
如履薄冰历经千万次的失败才能有所得
不是写写医案吹吹牛逼
网络炒作就成大师的
方证
脏腑
经络
经方温病时方都要学的


很累很枯燥很操心的事情

黄元御的学术思想最系统最完备
黄元御的文采最好


随手而写
写的有点乱
我这要写的医案有的是
有妇科病伴有发牛皮癣的等等
疾病很多都伴有其它各类疾病伴随
很多不是孤立存在的
有个头痛还皮肤病很多年
刚才一个胸部很热下肢冰凉
用几个泻心汤又胃凉
药物的剂量平衡也是个难题
 
伤寒金匮主要是以六病为纲方证为目。
虽然也包含脏腑经络分证、三焦分证、卫气营血分证,但仅执此一端恐有管中窥豹之失。

看老师的案例,应该是以后世诸家根据内经发展完善起来的脏腑经络辨证理论来运用经方。
依据内经理法 -> 运用伤寒方药,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这对中医临床方药运用的规范化有益,但实质还是内经医学体系而不是经方医学体系。
这就像金庸笔下的大轮明王吐蕃国师鸠魔志,用道家小无相功的内力推动佛家少林七十二绝技一样。

经方医学群和经方医学论坛是专门交流经方医学的,
具体细节无意探究,个人以为即使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无可厚非。

用脏腑病机辨证来归类经方、分析经方方义的,也不乏人在,
比如王付、尚炽昌主编的《经方配伍用药指南》:

snap0088.jpg
snap0089.jpg
 
刻舟求剑的使用方剂,还有牢骚
 
伤寒金匮主要是以六病为纲方证为目。
虽然也包含脏腑经络分证、三焦分证、卫气营血分证,但仅执此一端恐有管中窥豹之失。

看老师的案例,应该是以后世诸家根据内经发展完善起来的脏腑经络辨证理论来运用经方。
依据内经理法 -> 运用伤寒方药,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这对中医临床方药运用的规范化有益,但实质还是内经医学体系而不是经方医学体系。
这就像金庸笔下的大轮明王吐蕃国师鸠魔志,用道家小无相功的内力推动佛家少林七十二绝技一样。

经方医学群和经方医学论坛是专门交流经方医学的,
具体细节无意探究,个人以为即使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无可厚非。

用脏腑病机辨证来归类经方、分析经方方义的,也不乏人在,
比如王付、尚炽昌主编的《经方配伍用药指南》:

浏览附件83895 浏览附件83896
谢谢。。。。。。。
 
男,46岁,有多年牛皮癣,皮肤红斑白色脱遴癣,皮损处弥漫肿胀,四肢关节疼痛晨僵遇寒加重,畏寒怕冷,痛处红肿发热,大便干结难下,口渴饮凉水,舌质淡红,苔薄白黄,脉沉弱涩。
桂枝芍药知母汤
白虎汤
桃核承气汤
你以为看病是将药方1+1+1吗,看到一个症状就找出一个药方,这不是刻舟求剑是什么,说你一下就想骂人。
网上这类人太多了,以为合方就高大尚,了不起,没有吃死人已经不错了。
中医来自与实践,不是通过那些虚头巴脑的五行知识就可以组方。所有的药材的药效都有特定的部位,跟五行没有关系的,伤寒论已经做了一些总结,好好学学吧。什么黄元御之流的全凭医书总结,虚的狠。
 
男,46岁,有多年牛皮癣,皮肤红斑白色脱遴癣,皮损处弥漫肿胀,四肢关节疼痛晨僵遇寒加重,畏寒怕冷,痛处红肿发热,大便干结难下,口渴饮凉水,舌质淡红,苔薄白黄,脉沉弱涩。
桂枝芍药知母汤
白虎汤
桃核承气汤
你以为看病是将药方1+1+1吗,看到一个症状就找出一个药方,这不是刻舟求剑是什么,说你一下就想骂人。
网上这类人太多了,以为合方就高大尚,了不起,没有吃死人已经不错了。
中医来自与实践,不是通过那些虚头巴脑的五行知识就可以组方。所有的药材的药效都有特定的部位,跟五行没有关系的,伤寒论已经做了一些总结,好好学学吧。什么黄元御之流的全凭医书总结,虚的狠。
说出有用有道理的东西
不要信口雌黄
即使你说我刻舟求剑
我还有脏腑经络理论
你说五行的是刻舟求剑
那你看看那些搞方证的写出的医案更是刻舟求剑
而且刻舟求剑的呆板
你们的眼睛是藏在屁眼里用屁股思考问题吗???



黄元御之流的用医书总结
你们用啥总结
不用医书是吹着空气总结的吗???


你们高明就拿出就拿出高明的论断来
你们所吹捧的旗帜手
自仲景以后的二圣胡希恕还经方合方呢
但是他那是纯属靠经验积累合方的


少吹牛
多拿出自己的东西
用事实说话
天下中医也不都是傻子
 
男,46岁,有多年牛皮癣,皮肤红斑白色脱遴癣,皮损处弥漫肿胀,四肢关节疼痛晨僵遇寒加重,畏寒怕冷,痛处红肿发热,大便干结难下,口渴饮凉水,舌质淡红,苔薄白黄,脉沉弱涩。
桂枝芍药知母汤
白虎汤
桃核承气汤
你以为看病是将药方1+1+1吗,看到一个症状就找出一个药方,这不是刻舟求剑是什么,说你一下就想骂人。
网上这类人太多了,以为合方就高大尚,了不起,没有吃死人已经不错了。
中医来自与实践,不是通过那些虚头巴脑的五行知识就可以组方。所有的药材的药效都有特定的部位,跟五行没有关系的,伤寒论已经做了一些总结,好好学学吧。什么黄元御之流的全凭医书总结,虚的狠。
你会治病吗???
你们会治病吗???
就这样病你们咋治咋处方
说出自己比我高明的方法来
让我认可你好不好
 
男,46岁,有多年牛皮癣,皮肤红斑白色脱遴癣,皮损处弥漫肿胀,四肢关节疼痛晨僵遇寒加重,畏寒怕冷,痛处红肿发热,大便干结难下,口渴饮凉水,舌质淡红,苔薄白黄,脉沉弱涩。
桂枝芍药知母汤
白虎汤
桃核承气汤
人参10,黄芪30,桂枝12,白芍10,麻黄6,生姜15,白术15,知母18,防风12,生附子10,石膏50,粳米15,桃仁10,大黄6,芒硝3,生地15,玄参15,丹皮15,花椒6,炙甘草6 纯蜂蜜30毫升防止附子中毒。


关节僵硬因寒加重为寒凝
皮肤暗红口渴欲饮热水辨为寒夹热
辨为阳虚寒凝、郁热浸淫证
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通经,兼清郁热
花椒附子桂枝温阳
白虎汤清泻郁热,兼益脾胃
皮肤红斑白色脱遴癣
大便干结
舌红
苔黄辨为瘀热
脉沉涩辨为瘀热
用桃核承气汤清热凉血祛瘀
加生地、玄参,清热凉血
丹皮、赤芍,凉血散瘀


如果脏腑经经络辩证
就是肺热而不降
肺热不降大肠不升
肺与大肠互为表里
肺不降水大肠不升又无水滋润
所以大便干结
燥而影响气机生淤血
所以桃核承气汤
肺胃为太阴阳明燥湿平衡
肺燥胃无津液滋养
所以胃阴不足口渴
白虎汤

畏寒怕冷肺闭塞不能升降
毛孔因寒堵塞
这个属于太阳表证吧???
麻黄桂枝解表透毒降肺利水
附子温阳等等。。。。。。。。。。

疾病其根源是肾阴阳不足不养肝
肝热下降于肠道胆热逆于上刑肺金
生地、玄参,丹皮、赤芍清热凉血
滋养肺肾降水
清肝热淤血滋补肾阴
附子温肾阳


适当加后世的马钱子,蜈蚣,全蝎通闭散结

内伤杂病不全是按方证给你生的
需要理论推敲


搞个方证网络炒作出名还天下无敌
排斥别人脏腑经络辩证
真把自己当大师
自封经方大师自诩大师
真把自己吐出来的当成真理了


古代的成无己,黄元御,徐灵胎,叶天士等才是大师
学术最系统最完整
你们差十万八千里远

把脏腑经络辩证的从网站上清理
你们真以为自己很厉害吗
看看你们写出那些医案药方
有几个经得起疑难杂病的验证
呆板狭隘作茧自缚


学医的人
要从四大经典学起
兼顾后世百家
不走偏
要不然你学温病就清热解毒
学扶阳见患者就用附子
学经方方证就是呆板的找条辩贴条辩


经方方证不是学术的尖端
经方方证是经方的基础
建议网上的一些所谓大家
不要为了自己的虚名利禄
天天鼓吹方证排斥脏腑经络
你们那水平网络时代谁都知道


不要以为出了名吐出来的都是真理
别看你们很出名
那是炒作出来的
像这类医疾病
你们遇到就懵逼
也写不出这样的医案


想骂我的人
你治治这样的病
写写这样的医案
要不你在网上找找类似医案或书里找找
类似疾病
这是基础方
后续还要根据病症变化调整药方


那些搞经方方证的跟我无关
他们乐意咋辩证跟我无关
那些粉丝们乐意用脚丫子辩证也跟我无关

但是他们把我从论坛上清理从群内踢出去
我不招惹谁没骂谁
就因为我用经方脏腑经络辩证了




你们对自己的学术都没底气
还踢人清理别人
连个包容心态都没有


啥叫治病啥叫辩证谁是谁非历史自有公论
学中医的也不全是傻子

要学好中医需要看很多书
得看几十家的???
不够

得看几百家的。。。。。。。。。。

艰苦学习临床
如履薄冰历经千万次的失败才能有所得
不是写写医案吹吹牛逼
网络炒作就成大师的
方证
脏腑
经络
经方温病时方都要学的


很累很枯燥很操心的事情

黄元御的学术思想最系统最完备
黄元御的文采最好


随手而写
写的有点乱
我这要写的医案有的是
有妇科病伴有发牛皮癣的等等
疾病很多都伴有其它各类疾病伴随
很多不是孤立存在的
有个头痛还皮肤病很多年
刚才一个胸部很热下肢冰凉
用几个泻心汤又胃凉
药物的剂量平衡也是个难题

杨老师的病机辨证是:“辨为阳虚寒凝、郁热浸淫证”,
辨证上我基本认同,但在选择经方上,有不同的看法:

1、我辨为:“肾虚痰凝、郁热淫浸”,因为:“大便干结难下,苔薄白黄”,这明显是有“痰食积滞”
2、他的关节红肿疼痛,是不是“风湿骨病”,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我觉得“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性很大

3、如果是“风湿骨病”,属历节,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祛湿、驱风、散寒,再配合清郁热、泻痰积的方药,
  但如果是自身代谢性疾病(痛风性关节炎),“发表”就只是治标,未切中病因,效果很差(引仝小林教授的经验)

4、我个人认为从方证药证上看,也许用一个经方加减就行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减铅丹,加磁石、制附子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男,46岁,有多年牛皮癣,皮肤红斑白色脱遴癣,皮损处弥漫肿胀,四肢关节疼痛晨僵遇寒加重,畏寒怕冷,痛处红肿发热,大便干结难下,口渴饮凉水,舌质淡红,苔薄白黄,脉沉弱涩。”
  辨方证药证,同样是要辨病机的,而不是机械的“条文症状对号入座”
  一、“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小便不利” -> 痰+湿 -> 半夏化痰·、大黄通大小便排浊;桂枝通脉、茯苓利湿、生姜散水
  二、“胸满、烦惊、谵语” -> 瘀+热 -> 桂枝大黄活血化瘀;黄芩凉血清热、柴胡解表退热
  三、“伤寒八九日,下之” -> 邪陷 -> 柴胡与生姜相配解表发汗举陷透邪
  四、病程较长+病情严重 -> 正虚 -> 桂枝平冲、茯苓定悸、人参扶胃气补津液、大枣护脾胃生气血、龙骨牡蛎平肝潜阳安神助康复
  杨老师这个案例,脉沉弱涩,病机不正是“痰、湿、瘀、热、邪陷、正虚”+“肾寒”吗?
  虽然只有“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这一点对得上号,但他还就是这个方证!肾寒再加一味制附子。
  “炮附片,磁石,柴胡,黄芩,半夏,生姜,茯苓,人参,大枣,桂枝,大黄,龙骨,牡蛎”,法当可解。
  “脉沉”->里症、邪陷->桂枝柴胡上透、黄芩半夏消解、茯苓大黄下排
  “脉弱”->阳虚、气虚->桂枝温阳、人参补气
  “脉涩”->血少、痰阻->人参大枣补血、半夏大黄祛痰
 
  我是个中医爱好者,没有这方面临床治验,但别人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消化别人的经验也能变成自己的经验,哪怕只是二手的。
  附两则非常类似于杨老师这个病案的医案,一方面做为佐证,一方面供参考:

1、贵州省周福源医生案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关节肿痛
患者:周某 贵州缓阳县人
性别:女
年龄:76岁
初诊日期:2015年6月18日
头晕,乏力,卧床,少气懒言,周身关节疼痛肿胀,下肢肿胀明显,起睡困难,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滑。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制附片
方组:制附片15g 柴胡60g 制半夏60g 党参20g 黄芩20g 肉桂20g 茯苓20g 龙骨20g 牡蛎20g 磁石20g 生大黄20g 大枣六枚(撕)生姜20g(切)
剂量:五剂(2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用1500毫升冷水,将中药浸泡30分,用大火烧开再调小火煮20分钟,然后去药滓,将煎好的药水分成两天温服。
二诊:上述症状均明显减轻,能下地活动。
效不更方,上方五剂
三诊:周身不适症状消失,下肢水肿消失,饮食,精神尚可,下地活动较前轻松,基本生活已经能自理,由于经济原因现已停药。
医者感言:十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让卧床不起的患者站起来,这样的案例我想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应用的绝对不在少数。



2、河南省焦仲瑜医师案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银屑病
患者:张某 邓州市人
性别:女
年龄:42岁
初诊日期:2015年6月2号初诊
患者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银屑病,在郑州某院住院治疗半月,出院三天后,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
面色发红,面部浮肿,上下肢轻度浮肿,舌胖大,边齿痕;全身癣处皮屑不多,患处皮肤发红,四肢关节微痛,活动不受限。心烦,睡眠质量差,饮食大小便正常,月经量少,有血块,手足发凉。查看在医院病历显示:每天输液地塞米松针20mg,现正口服的药品中,强的松片一次9片,一天一次。
开药之前和患者沟通,如果接受我的治疗:第一,必须慢慢停用强的松片;第二,癣和类风湿症状马上加重,这是激素药的副作用导致的;第三,用药时间要长;第四,终身忌酒、饮料、激素药、海鲜、绿豆制品及猪肉制品;第五,不能怕药贵,患者都表示接受。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制附片
方组: 制附片30g 柴胡125g 党参45g 茯苓45g 黄芩45g 龙骨45g 牡蛎45g 肉桂45g 磁石45g 制半夏90g 大黄45g 生姜45g(切片) 干枣12个(撕开)
剂量:十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煮方法:以水2500mL浸泡20分钟,水开后煮25分钟,去滓,把药液放锅内重煎20分钟,分三次饭后热服。
三天后,患者打电话诉全身疼痛,不能下床活动,身上癣已经向外发,问后才知道,患者回去后把强的松片全部停用,嘱患者把强的松片日服六片。
六天后,打来电话说“心慌,心跳",为激素药停的太快引起的不良反应,经询问得知前天让其服强的松片没服,告诉她“为减轻服大量激素药突然停用的副作用,激素药需要慢慢减量"。
二诊:6月12日,患者复诊时,架双拐,行动困难,全身皮屑,癣处发红,面部浮肿已消,四肢略有浮肿,睡眠正常,心烦好转。
按原方不变,二十剂。
三诊:7月1号复诊,患者自行来诊所,全身浮肿消失,皮屑消失,四肢关节疼痛减轻,心烦症状消失,舌苔边齿痕消失。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制附片半量
方组:制附片15g 柴胡60g 肉桂20g 茯苓20g 黄芩20g 党参20g 龙骨20g 牡蛎20g 磁石20g 制半夏60g 大黄20g 生姜20g(切片) 干枣6枚(撕开)
剂量:二十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煮方法:以水1500mL,泡20分钟,水开后煮20分钟,去滓分三次饭后热服。
四诊:7月21日复诊,银屑病症状全部消失,浮肿消失,睡眠正常,月经正常,手关节在晨起略有僵感。按半量方二十剂。
治疗效果:一个月后,她介绍的患者来我这里就诊,说该患者已经可以下地干活。
10月31日,该患者打来电话,说“身体都好了,用药后这段时间从没感冒过,还剩下五副药,实在喝不下啦。”
按:今天整理这个医案有很多感悟:在跟随涂华新老师学习经方后,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皮肤病不下百例,年龄最小的4岁半,最大的82岁,包括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牛皮癣等,发现用药后皮肤癣症加重现象跟患者之前用激素药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成正比,特别是肌注过”曲安奈德注射液“的患者反应更重。加重现象一般在20天左右回转,所以,提前和患者沟通好非常重要。
该患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在中医辨证:烦,一身尽重;西医理解:牛皮癣和类风湿为免疫机能紊乱,涂华新老师说过“柴龙汤为调理机体的金典之方”,所以说,在中医临床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万万不行的。
 
运用经方时只“比对方证条文”,不辨“病机、证机、药证”的机械做法,我同样是不赞同的

引一段网络上别人的观点:

刘观涛:
  中医界尤其是伤寒界人士,在医案分析的时候,屡屡大段大段地引用“原著条文”的方法,不能不让人深深担忧。不深究明辨条文中隐藏的“病机、药证、方证”,只口若悬河引用原著条文,很容易让读者把指向月亮的手指,当成月亮本身。以“桂枝甘草汤”为例,原著中只有一条条文言及“《伤寒论》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倘若其人没有“叉手自冒心”的症状,倘若也没有“发汗过多”,将怎样应用桂枝甘草汤呢?
  ……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大段大段引用伤寒条文的“医学八股文风”,同样不是医界人士的自身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医学出版人的失职,“久在鲍鱼之肆,不闻其臭”!以病机、方证、药证的精细辨析,代替“少做分析、大引条文”的传统写法,这该是出版人对所经手出版的中医医案的“铁的纪律”!
 
杨老师的病机辨证是:“辨为阳虚寒凝、郁热浸淫证”,
辨证上我基本认同,但在选择经方上,有不同的看法:

1、我辨为:“肾虚痰凝、郁热淫浸”,因为:“大便干结难下,苔薄白黄”,这明显是有“痰食积滞”
2、他的关节红肿疼痛,是不是“风湿骨病”,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我觉得“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性很大

3、如果是“风湿骨病”,属历节,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祛湿、驱风、散寒,再配合清郁热、泻痰积的方药,
  但如果是自身代谢性疾病(痛风性关节炎),“发表”就只是治标,未切中病因,效果很差(引仝小林教授的经验)

4、我个人认为从方证药证上看,也许用一个经方加减就行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减铅丹,加磁石、制附子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男,46岁,有多年牛皮癣,皮肤红斑白色脱遴癣,皮损处弥漫肿胀,四肢关节疼痛晨僵遇寒加重,畏寒怕冷,痛处红肿发热,大便干结难下,口渴饮凉水,舌质淡红,苔薄白黄,脉沉弱涩。”
  辨方证药证,同样是要辨病机的,而不是机械的“条文症状对号入座”
  一、“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小便不利” -> 痰+湿 -> 半夏化痰·、大黄通大小便排浊;桂枝通脉、茯苓利湿、生姜散水
  二、“胸满、烦惊、谵语” -> 瘀+热 -> 桂枝大黄活血化瘀;黄芩凉血清热、柴胡解表退热
  三、“伤寒八九日,下之” -> 邪陷 -> 柴胡与生姜相配解表发汗举陷透邪
  四、病程较长+病情严重 -> 正虚 -> 桂枝平冲、茯苓定悸、人参扶胃气补津液、大枣护脾胃生气血、龙骨牡蛎平肝潜阳安神助康复
  杨老师这个案例,脉沉弱涩,病机不正是“痰、湿、瘀、热、邪陷、正虚”+“肾寒”吗?
  虽然只有“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这一点对得上号,但他还就是这个方证!肾寒再加一味制附子。
  “炮附片,磁石,柴胡,黄芩,半夏,生姜,茯苓,人参,大枣,桂枝,大黄,龙骨,牡蛎”,法当可解。
  “脉沉”->里症、邪陷->桂枝柴胡上透、黄芩半夏消解、茯苓大黄下排
  “脉弱”->阳虚、气虚->桂枝温阳、人参补气
  “脉涩”->血少、痰阻->人参大枣补血、半夏大黄祛痰
补充一下,可再根据药证加味:
1、如果没有胸满,而关节疼痛,加芍药->活血、缓急、补血;
2、如果没有中满、和小便不利,加甘草->补虚、调和、缓急。
合上[芍药甘草汤]一方面解脉涩阴血亏虚,一方面解关节挛急。
 
补充一下,可再根据药证加味:
1、如果没有胸满,而关节疼痛,加芍药->活血、缓急、补血;
2、如果没有中满、和小便不利,加甘草->补虚、调和、缓急。
合上[芍药甘草汤]一方面解脉涩阴血亏虚,一方面解关节挛急。
老师博学广闻
方证病机都兼顾研究
值得学习

其实吧
中医也没啥什么经方方证和经方脏腑经络的纷争

都是这些人的利益心理作祟


这些人学好自己的方证得了
还反对别人的脏腑经络

无非是想说自己的对
别人的错而已

争论吧
只有争论才有发展


我赞赏刘观涛老师的观点

刘观涛:
  中医界尤其是伤寒界人士,在医案分析的时候,屡屡大段大段地引用“原著条文”的方法,不能不让人深深担忧。不深究明辨条文中隐藏的“病机、药证、方证”,只口若悬河引用原著条文,很容易让读者把指向月亮的手指,当成月亮本身。

类风湿病不是那么快能治好的
案一治的也太快了
 
老师博学广闻
方证病机都兼顾研究
值得学习

其实吧
中医也没啥什么经方方证和经方脏腑经络的纷争

都是这些人的利益心理作祟


这些人学好自己的方证得了
还反对别人的脏腑经络

无非是想说自己的对
别人的错而已

争论吧
只有争论才有发展


我赞赏刘观涛老师的观点

刘观涛:
  中医界尤其是伤寒界人士,在医案分析的时候,屡屡大段大段地引用“原著条文”的方法,不能不让人深深担忧。不深究明辨条文中隐藏的“病机、药证、方证”,只口若悬河引用原著条文,很容易让读者把指向月亮的手指,当成月亮本身。

类风湿病不是那么快能治好的
案一治的也太快了
杨老师过奖了,在下惭愧。
医无止境,坦诚交流、相互学习吧。
 
牛皮癣这病不好治,要不曾国藩不会一辈子没治好了,曾亲身调查过两例牛皮癣治好的例子,一例是用生斑蝥泡酒擦拭。另一例是用丹药口服。没实际经验不要尝试,敢用不中毒能治好病的才是高手。其中必有绝招。
 
杨老师的病机辨证是:“辨为阳虚寒凝、郁热浸淫证”,
辨证上我基本认同,但在选择经方上,有不同的看法:

1、我辨为:“肾虚痰凝、郁热淫浸”,因为:“大便干结难下,苔薄白黄”,这明显是有“痰食积滞”
2、他的关节红肿疼痛,是不是“风湿骨病”,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我觉得“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性很大

3、如果是“风湿骨病”,属历节,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祛湿、驱风、散寒,再配合清郁热、泻痰积的方药,
  但如果是自身代谢性疾病(痛风性关节炎),“发表”就只是治标,未切中病因,效果很差(引仝小林教授的经验)

4、我个人认为从方证药证上看,也许用一个经方加减就行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减铅丹,加磁石、制附子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男,46岁,有多年牛皮癣,皮肤红斑白色脱遴癣,皮损处弥漫肿胀,四肢关节疼痛晨僵遇寒加重,畏寒怕冷,痛处红肿发热,大便干结难下,口渴饮凉水,舌质淡红,苔薄白黄,脉沉弱涩。”
  辨方证药证,同样是要辨病机的,而不是机械的“条文症状对号入座”
  一、“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小便不利” -> 痰+湿 -> 半夏化痰·、大黄通大小便排浊;桂枝通脉、茯苓利湿、生姜散水
  二、“胸满、烦惊、谵语” -> 瘀+热 -> 桂枝大黄活血化瘀;黄芩凉血清热、柴胡解表退热
  三、“伤寒八九日,下之” -> 邪陷 -> 柴胡与生姜相配解表发汗举陷透邪
  四、病程较长+病情严重 -> 正虚 -> 桂枝平冲、茯苓定悸、人参扶胃气补津液、大枣护脾胃生气血、龙骨牡蛎平肝潜阳安神助康复
  杨老师这个案例,脉沉弱涩,病机不正是“痰、湿、瘀、热、邪陷、正虚”+“肾寒”吗?
  虽然只有“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这一点对得上号,但他还就是这个方证!肾寒再加一味制附子。
  “炮附片,磁石,柴胡,黄芩,半夏,生姜,茯苓,人参,大枣,桂枝,大黄,龙骨,牡蛎”,法当可解。
  “脉沉”->里症、邪陷->桂枝柴胡上透、黄芩半夏消解、茯苓大黄下排
  “脉弱”->阳虚、气虚->桂枝温阳、人参补气
  “脉涩”->血少、痰阻->人参大枣补血、半夏大黄祛痰

严重同意!
 
男,46岁,有多年牛皮癣,皮肤红斑白色脱遴癣,皮损处弥漫肿胀,四肢关节疼痛晨僵遇寒加重,畏寒怕冷,痛处红肿发热,大便干结难下,口渴饮凉水,舌质淡红,苔薄白黄,脉沉弱涩。
桂枝芍药知母汤
白虎汤
桃核承气汤
你以为看病是将药方1+1+1吗,看到一个症状就找出一个药方,这不是刻舟求剑是什么,说你一下就想骂人。
网上这类人太多了,以为合方就高大尚,了不起,没有吃死人已经不错了。
中医来自与实践,不是通过那些虚头巴脑的五行知识就可以组方。所有的药材的药效都有特定的部位,跟五行没有关系的,伤寒论已经做了一些总结,好好学学吧。什么黄元御之流的全凭医书总结,虚的狠。
实践出真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