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吃辛辣食物头面部好出汗 什么原因 求分析

ff4176345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7/03/08
帖子
82
获得点赞
6
声望
8
年龄
37
所在地
河南
问诊单
一:年龄30,男 北方人 身高173cm 体重75kg 已婚
二:咨询目的 :吃辛辣食物面部头部大汗淋漓,干活身上易发热出汗.
三:诊治经过,之前多次看中医 无果
四:目前诊治情况:今年过后又看中医,目前服药中,但感觉效果不明显,所以发帖求助.

五:先诉述下详细症状:吃一点辛辣食物,脸部头上就会出好多汗(脖子以下不出),越辣出汗就越多,感觉血都往头上涌,头部烘热,擦汗都擦不及,就跟洗过头一样。有时看着很辣的菜或闻着很重辣味,都会有点出汗,但辣味完全受得住。
比较怕热一热就出汗,有时干点活尽管不感觉累但就会觉得身上热,冬天也是,随后身上就会出汗,头上有时也出。特别夏天很怕热,经常大汗淋漓,有时喝点热茶都觉得胸口有点热。易上火体质,经常有口臭,小便长期黄,脾气差。精气神一般,好瞌睡。感觉体内湿气大,大便黏,我北方人在家的时候除了上火基本不便秘,但是到南方工作就会便秘,几天一次,还感觉拉不净,大便很黏。

我这个吃辣头面部好出汗症状大概从08年开始出现,也是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年少时期有过手淫史,可能与此有关。从大概14年过年前后开始看中医,前后也吃了不少中药,换了几个中医大夫 都没啥效果。诊治结果我及得有说 卫气虚 阴虚阳虚的 虚阳上浮,上焦火的反正最后都没效果。后来就没再看了。前段时间去市里医院看中医说是阴虚内热重,脾胃虚弱胃肠积热引起的,开了5付中药 药方如下:太子参20g 茯苓20g 白术12g白芍20g 熟地24g 山萸肉12g 丹皮12g 泽泻12g 龙胆草9g 黄芩12g 知母10g 黄柏10g
生石膏30g 生甘草12g 吃完感觉身上易发热似乎有点效果
二诊开药6付 去掉太子参加上 公英30g金银花20g 现在马上吃完了可感觉还那样,小便还黄,因为用中药不便所以用的是中药免煎颗粒。所以发帖请各位老师给看看,到底什么原因,是疑难杂症吗?不然咋这么难诊治,方便的话请给开个方子
 

附件

  • 957.3 KB 查看: 57
  • 925.5 KB 查看: 56
  • 936.8 KB 查看: 34
最后编辑:
有金匮水气病仅供参考,黄汗之为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厉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营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又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肉动,身肉动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痛,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2克,炙甘草10克,大枣12个,黄芪10克。
 
有金匮水气病仅供参考,黄汗之为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厉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营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又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肉动,身肉动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痛,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2克,炙甘草10克,大枣12个,黄芪10克。
问诊单
一:年龄30,男 北方人 身高173cm 体重75kg 已婚
二:咨询目的 :吃辛辣食物面部头部大汗淋漓,干活身上易发热出汗.
三:诊治经过,之前多次看中医 无果
四:目前诊治情况:今年过后又看中医,目前服药中,但感觉效果不明显,所以发帖求助.

五:先诉述下详细症状:吃一点辛辣食物,脸部头上就会出好多汗(脖子以下不出),越辣出汗就越多,感觉血都往头上涌,头部烘热,擦汗都擦不及,就跟洗过头一样。有时看着很辣的菜或闻着很重辣味,都会有点出汗,但辣味完全受得住。
比较怕热一热就出汗,有时干点活尽管不感觉累但就会觉得身上热,冬天也是,随后身上就会出汗,头上有时也出。特别夏天很怕热,经常大汗淋漓,有时喝点热茶都觉得胸口有点热。易上火体质,经常有口臭,小便长期黄,脾气差。精气神一般,好瞌睡。感觉体内湿气大,大便黏,我北方人在家的时候除了上火基本不便秘,但是到南方工作就会便秘,几天一次,还感觉拉不净,大便很黏。

我这个吃辣头面部好出汗症状大概从08年开始出现,也是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年少时期有过手淫史,可能与此有关。从大概14年过年前后开始看中医,前后也吃了不少中药,换了几个中医大夫 都没啥效果。诊治结果我及得有说 卫气虚 阴虚阳虚的 虚阳上浮,上焦火的反正最后都没效果。后来就没再看了。前段时间去市里医院看中医说是阴虚内热重,脾胃虚弱胃肠积热引起的,开了5付中药 药方如下:太子参20g 茯苓20g 白术12g白芍20g 熟地24g 山萸肉12g 丹皮12g 泽泻12g 龙胆草9g 黄芩12g 知母10g 黄柏10g
生石膏30g 生甘草12g 吃完感觉身上易发热似乎有点效果
二诊开药6付 去掉太子参加上 公英30g金银花20g 现在马上吃完了可感觉还那样,小便还黄,因为用中药不便所以用的是中药免煎颗粒。所以发帖请各位老师给看看,到底什么原因,是疑难杂症吗?不然咋这么难诊治,方便的话请给开个方子
伟著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主之。”
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主之。”
 
用生姜泻心汤合痛泻要方加茯苓,枳实,香附去大枣。
 
伟著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主之。”
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主之。”
舌质红、苔黄白厚,略有齿痕,口臭、小便黄、大便黏,
上热下寒、中焦虚阻、脾胃湿热,就是个半夏泻心汤症。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舌质红、苔黄白厚,略有齿痕
上热下寒、中焦虚阻、脾胃湿热,就是个半夏泻心汤症。
哈哈,看来我想多了。不过还好,“温中健脾、平调寒热”的道路没有走错。谢谢先生指点。
 
“好瞌睡”---有少阴病的迹象,麻附辛有着落了。“经常有口臭”---黄芩,黄连,大黄,栀子有着落了。
“有时看着很辣的菜或闻着很重辣味,都会有点出汗,但辣味完全受得住。比较怕热一热就出汗,有时干点活尽管不感觉累但就会觉得身上热,冬天也是,随后身上就会出汗,头上有时也出。特别夏天很怕热,经常大汗淋漓,有时喝点热茶都觉得胸口有点热”。---桂枝,白芍有着落了。
“感觉体内湿气大,大便黏,我北方人在家的时候除了上火基本不便秘,但是到南方工作就会便秘,几天一次,还感觉拉不净,大便很黏。”----白术,茯苓,干姜有着落了。
试试附子汤合麻附辛汤、泻心汤,桂枝汤,栀子干姜汤。处方如下:麻黄10克,熟附片15克,白术15克,玄参60克,党参15克,黄芩9克,黄连6克,细辛3克,茯苓30克,白芍15克,桂枝10克,栀子15克,干姜30克,大黄12克。炙甘草10克,大枣6枚.仅供参考。
 
最后编辑:
问诊单
一:年龄30,男 北方人 身高173cm 体重75kg 已婚
二:咨询目的 :吃辛辣食物面部头部大汗淋漓,干活身上易发热出汗.
三:诊治经过,之前多次看中医 无果
四:目前诊治情况:今年过后又看中医,目前服药中,但感觉效果不明显,所以发帖求助.

五:先诉述下详细症状:吃一点辛辣食物,脸部头上就会出好多汗(脖子以下不出),越辣出汗就越多,感觉血都往头上涌,头部烘热,擦汗都擦不及,就跟洗过头一样。有时看着很辣的菜或闻着很重辣味,都会有点出汗,但辣味完全受得住。
比较怕热一热就出汗,有时干点活尽管不感觉累但就会觉得身上热,冬天也是,随后身上就会出汗,头上有时也出。特别夏天很怕热,经常大汗淋漓,有时喝点热茶都觉得胸口有点热。易上火体质,经常有口臭,小便长期黄,脾气差。精气神一般,好瞌睡。感觉体内湿气大,大便黏,我北方人在家的时候除了上火基本不便秘,但是到南方工作就会便秘,几天一次,还感觉拉不净,大便很黏。

我这个吃辣头面部好出汗症状大概从08年开始出现,也是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年少时期有过手淫史,可能与此有关。从大概14年过年前后开始看中医,前后也吃了不少中药,换了几个中医大夫 都没啥效果。诊治结果我及得有说 卫气虚 阴虚阳虚的 虚阳上浮,上焦火的反正最后都没效果。后来就没再看了。前段时间去市里医院看中医说是阴虚内热重,脾胃虚弱胃肠积热引起的,开了5付中药 药方如下:太子参20g 茯苓20g 白术12g白芍20g 熟地24g 山萸肉12g 丹皮12g 泽泻12g 龙胆草9g 黄芩12g 知母10g 黄柏10g
生石膏30g 生甘草12g 吃完感觉身上易发热似乎有点效果
二诊开药6付 去掉太子参加上 公英30g金银花20g 现在马上吃完了可感觉还那样,小便还黄,因为用中药不便所以用的是中药免煎颗粒。所以发帖请各位老师给看看,到底什么原因,是疑难杂症吗?不然咋这么难诊治,方便的话请给开个方子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我的看法是应该是“面、颈部味觉性多汗症。”
属于中医湿热蕴阻型,宜清热利湿止汗,方用清脾除湿饮加减(赤苓皮15g、生白术10g、黄芩10g、生地10g、生栀子10g、生枳壳10g、泽泻10g灯心10g、竹叶10g、茵陈10g、姜黄10g、车前草10g)。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我的看法是应该是“面、颈部味觉性多汗症。”
属于中医湿热蕴阻型,宜清热利湿止汗,方用清脾除湿饮加减(赤苓皮15g、生白术10g、黄芩10g、生地10g、生栀子10g、生枳壳10g、泽泻10g灯心10g、竹叶10g、茵陈10g、姜黄10g、车前草10g)。
味觉性多汗症是指的是吃辣椒或者吃饭的时候,脸部或者身体其他部位不停地流汗的一组症状群。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我的看法是应该是“面、颈部味觉性多汗症。”
属于中医湿热蕴阻型,宜清热利湿止汗,方用清脾除湿饮加减(赤苓皮15g、生白术10g、黄芩10g、生地10g、生栀子10g、生枳壳10g、泽泻10g灯心10g、竹叶10g、茵陈10g、姜黄10g、车前草10g)。
谢谢了 您看是是热重于湿还是湿重于热?
 
当然是湿重于热,
173CM身高,75KG体重,
身高体重指数已达25,正常与超重的临界值了。胖人多痰湿体质。
楼主舌胖苔白厚有齿痕,而舌质偏红的程度不大,症状又以出汗为主。
同意陈老师的看法。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我的看法是应该是“面、颈部味觉性多汗症。”
属于中医湿热蕴阻型,宜清热利湿止汗,方用清脾除湿饮加减(赤苓皮15g、生白术10g、黄芩10g、生地10g、生栀子10g、生枳壳10g、泽泻10g灯心10g、竹叶10g、茵陈10g、姜黄10g、车前草10g)。

陈医师您好 我去药店抓药没有赤茯苓可否用茯苓代替 生栀子 生枳壳 是不是就是药店里的栀子 枳壳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