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疾病复杂需研究,医门推敲很重要
武汉张胜兵先生,号称中医鬼谷子,祖籍湖北汉川,我和他通过网络认识,了解一些情况,过去对他的学术成就所知不是很深。最近,他即将推出《医门推敲》第二部,希望我能写一篇序言。
说实话,这是一件不容做好的事情,由于我自己水平所限,也由于工作很忙,不能深入学习张先生的著作。
清代名医徐大椿先生在《中国医学源流论》之中,提出“医非人人能学”的观点,很大的原因是由于疾病复杂,健康面对的问题是整个人生的问题。因此,从神农尝百草、歧黄论医理、扁鹊发明脉学、仲景辨治伤寒、金元医学争鸣等,都是前赴后继的不断探索,这才有了中医的辉煌历史。
由此可见,“医门推敲”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并且还要看和谁推敲?推敲什么?如何推敲?推敲的结果怎样?
张胜兵先后在湖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读本科和研究生,后来又拜师于著名中医学家李今庸教授,并且他自己也开始招收徒弟,传承中医。由此可见,和他推敲的中医同道不少,谈论的学术领域也很宽阔。他还经常走访民间,访杏林高人,收集土方、秘方、偏方,结合众师之长,融会贯通,逐渐整理总结形成自己独到的诊疗经验,集腋成裘,渐成体系。临床擅长针灸与方药结合,针药并用,在内、外、妇、儿、男、皮肤等科疾病均有所长,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医林高手。
当我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知道他“中医鬼谷子”的称号,也不只是一个虚名,而是把古代兵法的“用兵之妙”,巧妙地结合到与疾病邪气斗争的医术之中了。
鬼谷子何许人也?据说他是春秋战国时代隐居山林的高人,不是神仙,也不是鬼怪,而是一个精明的军事家。鬼谷子的徒弟、传人,个个都是精明的杰出人物,也有史实依据。
“老张家”的张良以权谋著称于世,天师道、太平道的道教集大成人物,大多姓张。在两汉时期风云一时的“张家人”,既是黄巾军起义、推翻东汉王朝、开启三国的领袖,也是张仲景被迫“坐堂行医”,在《伤寒杂病论》之中“避道家之称”的原因。
东汉末年,“道家”变成了“道教”,传教讲道,除了利用《道德经》等古籍宣传政治主张,就是利用中医有效的诊疗方法,除民疾苦,接近大众。画符念咒,只是外在的形式;炼丹服食,也只是一种理想。
复杂的历史瞬间,张陵、张鲁、张角、张宝、张梁等把中医与道教搅在一起:道家传教利用中医,中医看病颇似传道。这在东汉末年,医学与政治界限模糊,逼得名医董奉避居杏林,华佗不能安心地做民间医生,也让张仲景免谈道家,不得已而“坐堂行医”。
时光如梭,穿越千年。中医遇见了西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都受到了质疑,如何阐明中医的学术本质,成了时代的难题。重术轻道,衰落难逃。求同存异,丢了自己。一百年来,中医不断衰落,其指导理论阴阳五行不被科学共同体所承认,因此一直处于“末法时期”。
在这个时期之中,不甘寂寞,热心中医学术的有识之士,奋起图强,著书立说,继承与发展中医学术。张胜兵先生就是其中颇为勤勉的一员。
他善于提出问题,从临床各个病种出发,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订立新方,以方类证,讲述诊治经验,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假如有人问我,张胜兵先生在医门之中,推敲得如何?他的经验是否具有普适意义?这都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需要在实践之中加以检验,不断验证。我的恩师朱良春先生就说过“所谓经验”,就是经自己验证过的临床总结。
因此,即使是张胜兵先生和盘托出了自己的经验,学习他的人在实践之中传承、发挥的效果如何,也要看这个传承者所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因为张仲景的著作,理论与方法都明明白白,还有历代注家的解释与阐发,但是推崇他、学习他的人,还有很多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中医学术的传承,古往今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在中西医并存的当代,随着老化社会到来,一人多病,一病多因,使很多慢性病的诊治,都显得很复杂,奏效不是那么容易。但愿随着《医门推敲》的出版,广大读者能够按照作者指引的方法,不断深入研究理法方药,推敲治病思路,解除广大患者的病痛,造福于天下众生。
借助张胜兵先生著作出版,抒发感慨如上,聊以塞责,是为序。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
2017年3月5日于求石得玉书屋
——疾病复杂需研究,医门推敲很重要
武汉张胜兵先生,号称中医鬼谷子,祖籍湖北汉川,我和他通过网络认识,了解一些情况,过去对他的学术成就所知不是很深。最近,他即将推出《医门推敲》第二部,希望我能写一篇序言。
说实话,这是一件不容做好的事情,由于我自己水平所限,也由于工作很忙,不能深入学习张先生的著作。
清代名医徐大椿先生在《中国医学源流论》之中,提出“医非人人能学”的观点,很大的原因是由于疾病复杂,健康面对的问题是整个人生的问题。因此,从神农尝百草、歧黄论医理、扁鹊发明脉学、仲景辨治伤寒、金元医学争鸣等,都是前赴后继的不断探索,这才有了中医的辉煌历史。
由此可见,“医门推敲”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并且还要看和谁推敲?推敲什么?如何推敲?推敲的结果怎样?
张胜兵先后在湖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读本科和研究生,后来又拜师于著名中医学家李今庸教授,并且他自己也开始招收徒弟,传承中医。由此可见,和他推敲的中医同道不少,谈论的学术领域也很宽阔。他还经常走访民间,访杏林高人,收集土方、秘方、偏方,结合众师之长,融会贯通,逐渐整理总结形成自己独到的诊疗经验,集腋成裘,渐成体系。临床擅长针灸与方药结合,针药并用,在内、外、妇、儿、男、皮肤等科疾病均有所长,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医林高手。
当我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知道他“中医鬼谷子”的称号,也不只是一个虚名,而是把古代兵法的“用兵之妙”,巧妙地结合到与疾病邪气斗争的医术之中了。
鬼谷子何许人也?据说他是春秋战国时代隐居山林的高人,不是神仙,也不是鬼怪,而是一个精明的军事家。鬼谷子的徒弟、传人,个个都是精明的杰出人物,也有史实依据。
“老张家”的张良以权谋著称于世,天师道、太平道的道教集大成人物,大多姓张。在两汉时期风云一时的“张家人”,既是黄巾军起义、推翻东汉王朝、开启三国的领袖,也是张仲景被迫“坐堂行医”,在《伤寒杂病论》之中“避道家之称”的原因。
东汉末年,“道家”变成了“道教”,传教讲道,除了利用《道德经》等古籍宣传政治主张,就是利用中医有效的诊疗方法,除民疾苦,接近大众。画符念咒,只是外在的形式;炼丹服食,也只是一种理想。
复杂的历史瞬间,张陵、张鲁、张角、张宝、张梁等把中医与道教搅在一起:道家传教利用中医,中医看病颇似传道。这在东汉末年,医学与政治界限模糊,逼得名医董奉避居杏林,华佗不能安心地做民间医生,也让张仲景免谈道家,不得已而“坐堂行医”。
时光如梭,穿越千年。中医遇见了西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都受到了质疑,如何阐明中医的学术本质,成了时代的难题。重术轻道,衰落难逃。求同存异,丢了自己。一百年来,中医不断衰落,其指导理论阴阳五行不被科学共同体所承认,因此一直处于“末法时期”。
在这个时期之中,不甘寂寞,热心中医学术的有识之士,奋起图强,著书立说,继承与发展中医学术。张胜兵先生就是其中颇为勤勉的一员。
他善于提出问题,从临床各个病种出发,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订立新方,以方类证,讲述诊治经验,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假如有人问我,张胜兵先生在医门之中,推敲得如何?他的经验是否具有普适意义?这都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需要在实践之中加以检验,不断验证。我的恩师朱良春先生就说过“所谓经验”,就是经自己验证过的临床总结。
因此,即使是张胜兵先生和盘托出了自己的经验,学习他的人在实践之中传承、发挥的效果如何,也要看这个传承者所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因为张仲景的著作,理论与方法都明明白白,还有历代注家的解释与阐发,但是推崇他、学习他的人,还有很多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中医学术的传承,古往今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在中西医并存的当代,随着老化社会到来,一人多病,一病多因,使很多慢性病的诊治,都显得很复杂,奏效不是那么容易。但愿随着《医门推敲》的出版,广大读者能够按照作者指引的方法,不断深入研究理法方药,推敲治病思路,解除广大患者的病痛,造福于天下众生。
借助张胜兵先生著作出版,抒发感慨如上,聊以塞责,是为序。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
2017年3月5日于求石得玉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