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金匮 仲圣伟著《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玉屏风散治过敏性鼻炎(转)

师法仲圣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6/07/13
帖子
1086
获得点赞
429
声望
83
所在地
内蒙古呼伦贝尔
转载者师法仲圣按:
现在治过敏性鼻炎,通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温散发表,或玉屏风散补气健脾为常法,但久患此病,用之亦有乏效者。仲圣在《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中有教导: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
对于过敏性鼻炎者,除了脾肺阳虚、表邪外闭、太少合病、肾气不足等等病因病机之外,痰浊停肺,壅塞不通可能也应考虑。下文为转载仅供参考。

《玉屏风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过敏性鼻炎》
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葶苈子、大枣组成,功效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为泻肺的峻剂。主治痰涎壅盛、咳喘胸满、肺实气闭的实证。
石曾淑教授临床善用该剂,随配伍药物不同,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今将其临床常用且较有特色的几点介绍如下。
变态反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其主要症状为阵发性鼻痒,喷嚏频作,鼻塞流大量清涕,发病急,消失亦快。
患者均为过敏性体质,平素畏风怕冷,遇风冷则易发作,常伴四肢不温,甚颈项肩背寒冷,气短咳嗽,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为肺脾气虚,邪犯鼻窍。肺开窍于鼻,肺气虚则外邪乘虚而入,内伤于肺,肺气壅滞,则蓄门不开,但清涕渗出,而浊脓犹塞于鼻肺之间,故不闻香臭酸辛也。葶苈子入肺经,能疏邪通窍止涕,合玉屏风散补肺健脾,则表里两因兼顾并施。

例2,男,36岁,1996年4月16日初诊。患过敏性鼻炎13年,每日清晨出现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等症。每遇外感或风冷刺激而症状加重,发作突然,消失迅速,发作一过即如常人。兼有纳呆、腹泻、乏力,舌淡苔白,脉濡缓。辨证肺脾气虚,邪犯鼻窍。治法疏邪散风,宣肺通窍,兼补肺健脾。
处方:葶苈子15g,大枣10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苍耳子12g,水煎服,日1剂。
服5剂后,上症未发,纳呆、腹泻、乏力诸症明显好转。再服10剂,纳增,大便调畅,周身有力,鼻炎未发。遂改为散剂连服2月,每服6g,日2次,随访1年未复发。

@梦回杏林 @zhongyi684055 @唐融儿
 
转载者师法仲圣按:
现在治过敏性鼻炎,通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温散发表,或玉屏风散补气健脾为常法,但久患此病,用之亦有乏效者。仲圣在《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中有教导: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
对于过敏性鼻炎者,除了脾肺阳虚、表邪外闭、太少合病、肾气不足等等病因病机之外,痰浊停肺,壅塞不通可能也应考虑。下文为转载仅供参考。

《玉屏风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过敏性鼻炎》
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葶苈子、大枣组成,功效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为泻肺的峻剂。主治痰涎壅盛、咳喘胸满、肺实气闭的实证。
石曾淑教授临床善用该剂,随配伍药物不同,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今将其临床常用且较有特色的几点介绍如下。
变态反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其主要症状为阵发性鼻痒,喷嚏频作,鼻塞流大量清涕,发病急,消失亦快。
患者均为过敏性体质,平素畏风怕冷,遇风冷则易发作,常伴四肢不温,甚颈项肩背寒冷,气短咳嗽,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为肺脾气虚,邪犯鼻窍。肺开窍于鼻,肺气虚则外邪乘虚而入,内伤于肺,肺气壅滞,则蓄门不开,但清涕渗出,而浊脓犹塞于鼻肺之间,故不闻香臭酸辛也。葶苈子入肺经,能疏邪通窍止涕,合玉屏风散补肺健脾,则表里两因兼顾并施。

例2,男,36岁,1996年4月16日初诊。患过敏性鼻炎13年,每日清晨出现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等症。每遇外感或风冷刺激而症状加重,发作突然,消失迅速,发作一过即如常人。兼有纳呆、腹泻、乏力,舌淡苔白,脉濡缓。辨证肺脾气虚,邪犯鼻窍。治法疏邪散风,宣肺通窍,兼补肺健脾。
处方:葶苈子15g,大枣10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苍耳子12g,水煎服,日1剂。
服5剂后,上症未发,纳呆、腹泻、乏力诸症明显好转。再服10剂,纳增,大便调畅,周身有力,鼻炎未发。遂改为散剂连服2月,每服6g,日2次,随访1年未复发。

@梦回杏林 @zhongyi684055 @唐融儿

过敏性鼻炎是慢性病,以正气虚弱为主要矛盾。

因肺脾肾三脏的失调,表卫不固风寒侵犯鼻窍。
当以肺脾肾三脏论治,脾为后天之本尤其关键。

本虚导致标实时应急,可以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就相当于做一次扫除,或者相当于西医的透析。


======
高校《中药学》教材资料:

  鉴别用药:
  桑白皮与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咳喘以及水肿,常相须为用。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而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对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其利水力量也强,可兼治臌胀、胸腹积水之证。

  临床研究:
  葶苈子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现临床多用治心力衰竭。如用强心栓(葶苈子、生黄芪、赤芍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为91.1%。(中医药学报,1992,2:79);用葶苈子降血脂胶囊(葶苈子、山楂、茵陈蒿等)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医学研究通讯,1999,9:9)


======
《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中医药学卷}<鼻鼽>:
  鼻鼽的原因主要是:肺气虚弱,卫表不固,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此外,脾虚则脾气不能输布于肺,肺气也虚,而肺气之根在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风邪得以内侵。故鼻鼽的病变在肺,但其病理变化与脾肾有一定关系。
  鼻鼽常突然发作,先感鼻腔发痒、酸胀不适,继则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质稀量多,嗅觉暂时减退。检查见鼻内黏膜肿胀湿润,其色淡白或灰白。全身症状可有头痛,耳鸣,听力障碍等,症状发作短暂,消失后则如常态。若兼有脾虚,则纳呆腹胀,便溏,苔白舌淡,脉濡弱;若兼肾虚,则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形寒怕冷,夜尿多,苔白润,质淡嫩,脉沉细。
  肺气虚寒为主者,宜温补肺脏、祛散风寒,方用温肺止流丹加减。脾气虚弱为主者,宜健脾益气、升清化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阳虚弱为主者,宜温壮肾阳、固肾纳气,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过敏性鼻炎是慢性病,以正气虚弱为主要矛盾。

因肺脾肾三脏的失调,表卫不固风寒侵犯鼻窍。
当以肺脾肾三脏论治,脾为后天之本尤其关键。

本虚导致标实时应急,可以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就相当于做一次扫除,或者相当于西医的透析。


======
高校《中药学》教材资料:

  鉴别用药:
  桑白皮与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咳喘以及水肿,常相须为用。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而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对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其利水力量也强,可兼治臌胀、胸腹积水之证。

  临床研究:
  葶苈子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现临床多用治心力衰竭。如用强心栓(葶苈子、生黄芪、赤芍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为91.1%。(中医药学报,1992,2:79);用葶苈子降血脂胶囊(葶苈子、山楂、茵陈蒿等)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医学研究通讯,1999,9:9)


======
《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中医药学卷}<鼻鼽>:
  鼻鼽的原因主要是:肺气虚弱,卫表不固,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此外,脾虚则脾气不能输布于肺,肺气也虚,而肺气之根在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风邪得以内侵。故鼻鼽的病变在肺,但其病理变化与脾肾有一定关系。
  鼻鼽常突然发作,先感鼻腔发痒、酸胀不适,继则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质稀量多,嗅觉暂时减退。检查见鼻内黏膜肿胀湿润,其色淡白或灰白。全身症状可有头痛,耳鸣,听力障碍等,症状发作短暂,消失后则如常态。若兼有脾虚,则纳呆腹胀,便溏,苔白舌淡,脉濡弱;若兼肾虚,则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形寒怕冷,夜尿多,苔白润,质淡嫩,脉沉细。
  肺气虚寒为主者,宜温补肺脏、祛散风寒,方用温肺止流丹加减。脾气虚弱为主者,宜健脾益气、升清化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阳虚弱为主者,宜温壮肾阳、固肾纳气,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久鼽痰凝,难于温化,可一时用泻法去标实;
体质阳虚,脾肾湿寒,终还当温中固元为法。
 
善治者,治皮毛!肺主皮毛,用葶苈子泻肺!赞
 
过敏性鼻炎是慢性病,以正气虚弱为主要矛盾。

因肺脾肾三脏的失调,表卫不固风寒侵犯鼻窍。
当以肺脾肾三脏论治,脾为后天之本尤其关键。

本虚导致标实时应急,可以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就相当于做一次扫除,或者相当于西医的透析。


======
高校《中药学》教材资料:

  鉴别用药:
  桑白皮与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咳喘以及水肿,常相须为用。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而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对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其利水力量也强,可兼治臌胀、胸腹积水之证。

  临床研究:
  葶苈子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现临床多用治心力衰竭。如用强心栓(葶苈子、生黄芪、赤芍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为91.1%。(中医药学报,1992,2:79);用葶苈子降血脂胶囊(葶苈子、山楂、茵陈蒿等)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医学研究通讯,1999,9:9)


======
《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中医药学卷}<鼻鼽>:
  鼻鼽的原因主要是:肺气虚弱,卫表不固,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此外,脾虚则脾气不能输布于肺,肺气也虚,而肺气之根在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风邪得以内侵。故鼻鼽的病变在肺,但其病理变化与脾肾有一定关系。
  鼻鼽常突然发作,先感鼻腔发痒、酸胀不适,继则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质稀量多,嗅觉暂时减退。检查见鼻内黏膜肿胀湿润,其色淡白或灰白。全身症状可有头痛,耳鸣,听力障碍等,症状发作短暂,消失后则如常态。若兼有脾虚,则纳呆腹胀,便溏,苔白舌淡,脉濡弱;若兼肾虚,则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形寒怕冷,夜尿多,苔白润,质淡嫩,脉沉细。
  肺气虚寒为主者,宜温补肺脏、祛散风寒,方用温肺止流丹加减。脾气虚弱为主者,宜健脾益气、升清化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阳虚弱为主者,宜温壮肾阳、固肾纳气,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资料分析的不错,给出的方不一定有效。
 
这就是现在中医资料的诟病:分析头头是道,出方解决不了问题。如果这么简单,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有此病了。
 
这就是现在中医资料的诟病:分析头头是道,出方解决不了问题。如果这么简单,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有此病了。

中医不完全是经验医学,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理法方要的学习与分析具有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
 
最后编辑:
这就是现在中医资料的诟病:分析头头是道,出方解决不了问题。如果这么简单,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有此病了。
  我倒是觉得,现在更不利于患者的情况是,中医师不进行全面的望闻问切,不进行仔细的辨证,不跟病人讲任何用药的简要道理,不说任何调养嘱咐,直接就凭经验开方了,甚至选药还要考虑经济利益。
  中医专家更是应诊不暇,给一个患者的诊查处方时间也就几分钟。
  如果中医师能把处方用药的道理都理清楚、说明白了,恐怕会避免不少的误诊和不当用药。

  简单的问题、基本的原则都被忽略了,还谈什么提高疗效?
 
  我倒是觉得,现在更不利于患者的情况是,中医师不进行全面的望闻问切,不进行仔细的辨证,不跟病人讲任何用药的简要道理,不说任何调养嘱咐,直接就凭经验开方了,甚至选药还要考虑经济利益。
  中医专家更是应诊不暇,给一个患者的诊查处方时间也就几分钟。
  如果中医师能把处方用药的道理都理清楚、说明白了,恐怕会避免不少的误诊和不当用药。

  简单的问题、基本的原则都被忽略了,还谈什么提高疗效?
并不是不学理法方药,所谓理法方药,就是“病脉证治”的现代 说法。而是现在很多资料,对于理法方药,特别是方药方面,说得并不是完全很对,我的观点的重点在此。比如你所引的这个什么百科全书,最后给出的方药,并不一定有效,不然谁不会看书,有经验的医参考这本书,应该会治好大半鼻炎,可问题是很多鼻炎没治好,说实话,我也有,我家三个人有,我用于那个什么黄元御(这个人很自命不凡,我认为也不是很怎么样)的方子,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这是书的问题呢,还是人的问题呢?都有。说病说脉说证,头头是道,最好以此病脉证,给出的方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是现在很多书的通病,你有没有用这个方子治好百把十人鼻炎患 者,有,你才写出来,对不对,没有你写出来干什么,卖书钱吗,留骂名吗?把这本书,以及很多现在的中医资料翻 出来,我问一下作者:你所论的病脉证治,每一个病,有没有经过十多二十例(不说一百例)的治验。伤寒论应该是经过很多治验才写出来的,这就是到致命的差别。象前不久,樊正阳写出来的,他的代 大青龙汤,这就是伤寒体例,应该是经过很多例验证的。我们学习后,行之有效的,对不对。这才是中医正宗的传承。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资料,主要是浪费人家青春,钱还是小事。青春是有限的,钻透一本书,甚至要用很多书时间,除非你时间大把,成天都钻在书里。结果到最后发现错了,时间也去了。我这话糙点,理还是比较通的,不一定对,请指正。
 
更正:甚至要用很多年时间
 
并不是不学理法方药,所谓理法方药,就是“病脉证治”的现代 说法。而是现在很多资料,对于理法方药,特别是方药方面,说得并不是完全很对,我的观点的重点在此。比如你所引的这个什么百科全书,最后给出的方药,并不一定有效,不然谁不会看书,有经验的医参考这本书,应该会治好大半鼻炎,可问题是很多鼻炎没治好,说实话,我也有,我家三个人有,我用于那个什么黄元御(这个人很自命不凡,我认为也不是很怎么样)的方子,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这是书的问题呢,还是人的问题呢?都有。说病说脉说证,头头是道,最好以此病脉证,给出的方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是现在很多书的通病,你有没有用这个方子治好百把十人鼻炎患 者,有,你才写出来,对不对,没有你写出来干什么,卖书钱吗,留骂名吗?把这本书,以及很多现在的中医资料翻 出来,我问一下作者:你所论的病脉证治,每一个病,有没有经过十多二十例(不说一百例)的治验。伤寒论应该是经过很多治验才写出来的,这就是到致命的差别。象前不久,樊正阳写出来的,他的代 大青龙汤,这就是伤寒体例,应该是经过很多例验证的。我们学习后,行之有效的,对不对。这才是中医正宗的传承。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资料,主要是浪费人家青春,钱还是小事。青春是有限的,钻透一本书,甚至要用很多书时间,除非你时间大把,成天都钻在书里。结果到最后发现错了,时间也去了。我这话糙点,理还是比较通的,不一定对,请指正。
更正:甚至要用很多年时间

  还是推荐培根《论读书》里面的那几句话:
  “……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中医经典《伤寒论》经历了多少代、多少人的实践验证,所以属于需要“咀嚼消化”的。

  “青春是有限的,钻透一本书,甚至需要用很多年的时间。”
  如果事先对中医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在不知道中医的基本理论、内容范畴、现实价值,及其起源、发展、流派、经典著作、历代名家之前,就一头扎进某本具体的中医书籍中独自钻研,这是没掌握学习的一般规律,浪费时间是不会读书造成的,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比把责任推给书籍及其作者,对快速的进步和提高更为有利。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看过的价值较次的古籍可能也不少吧!他能在其中发现和提练出有价值的内容,用于自己的临床,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并丰富完善,终集大成而铸万世经典。
 
  还是推荐培根《论读书》里面的那几句话:
  “……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中医经典《伤寒论》经历了多少代、多少人的实践验证,所以属于需要“咀嚼消化”的。

  “青春是有限的,钻透一本书,甚至需要用很多年的时间。”
  如果事先对中医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在不知道中医的基本理论、内容范畴、现实价值,及其起源、发展、流派、经典著作、历代名家之前,就一头扎进某本具体的中医书籍中独自钻研,这是没掌握学习的一般规律,浪费时间是不会读书造成的,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比把责任推给书籍及其作者,对快速的进步和提高更为有利。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看过的价值较次的古籍可能也不少吧!他能在其中发现和提练出有价值的内容,用于自己的临床,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并丰富完善,终集大成而铸万世经典。
有点道理。
 
  还是推荐培根《论读书》里面的那几句话:
  “……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中医经典《伤寒论》经历了多少代、多少人的实践验证,所以属于需要“咀嚼消化”的。

  “青春是有限的,钻透一本书,甚至需要用很多年的时间。”
  如果事先对中医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在不知道中医的基本理论、内容范畴、现实价值,及其起源、发展、流派、经典著作、历代名家之前,就一头扎进某本具体的中医书籍中独自钻研,这是没掌握学习的一般规律,浪费时间是不会读书造成的,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比把责任推给书籍及其作者,对快速的进步和提高更为有利。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看过的价值较次的古籍可能也不少吧!他能在其中发现和提练出有价值的内容,用于自己的临床,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并丰富完善,终集大成而铸万世经典。
不过较次的古籍也次不到那里去,因为那是一笔一笔,在竹子上勾出来的。不是用笔在纸上写的,更不是电脑打出来了。后两者当然也很费精力。
 
不过较次的古籍也次不到那里去,因为那是一笔一笔,在竹子上勾出来的。不是用笔在纸上写的,更不是电脑打出来了。后两者当然也很费精力。
古书应该是水货比较少,不像现在劣质出版物泛滥。
 
有点道理。
学习一门学科,选择合适的书籍,和创业有些共通的地方,前期要进行“市场调查”和“可行性论证”。
 
学习一门学科,选择合适的书籍,和创业有些共通的地方,前期要进行“市场调查”和“可行性论证”。
问题是,众说纷纭,这个说要读这个,那个说那个,我们是学生,当然分不出那个适合自己。我们也不是秀才,有时间成天钻研书。每本都去研究一下。
 
这给学中医的造成很严重的困扰。
 
问题是,众说纷纭,这个说要读这个,那个说那个,我们是学生,当然分不出那个适合自己。我们也不是秀才,有时间成天钻研书。每本都去研究一下。

这给学中医的造成很严重的困扰。

“问题是,众说纷纭,这个说要读这个,那个说那个”
横看是“众说纷纭”,侧看则是“百花齐放”,
角度和视野决定了我们能看到什么、又看不到什么。

“我们是学生,当然分不出那个适合自己”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只等着别人来告诉他哪本书适合他,
他的前途就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未来如何凭他的运气了。

“我们也不是秀才,有时间成天钻研书。每本都去研究一下”
学习的一般方法是“全面了解->系统深入->重点探究”,这个规律对于研习各门学问都适用,
“成天钻研书、每本都去研究一下”,这样浪费时间是“不览庐山真面目,一头扎进庐山中”的结果。

“这给学中医的造成很严重的困扰。”
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修习一门学问的捷径通途,摸着石头过河是在所难免的,
但可以及时的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方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看一看中医发展史,悟一悟中医最核心、最精要的理念
观一观各门各派的十八般武艺,读一读古今名医大家们成长的故事,
学习中医的阳关大道,不就逐渐清晰的展现在眼前了吗?

现代应试教育的不足之处,就在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道重于术,授之以渔,才能让学生们终生受益。

无需惊讶为何朱丹溪40岁才专门学医也能成为大师,
因为那是离不开他前40年深厚学养积淀作为支撑的啊!

======
朱丹溪(罗大伦《古代的医生》节录):
  学医之路
  谁都知道,中医是非常难以学习的。
  它的理论体系那叫一个复杂,它的门派那叫一个多,初来乍到的人估计一看就晕――这都该从何学起啊?
  但是,朱震亨的思路却是清晰的。
  凡事要抓住根本,学中医也一样,朱震亨那么聪明一人,能在这种事儿上含糊吗?绝对不能,他几乎是立刻就找到正确的行动方案――溯本求源。
  他再次翻开已经几乎被翻烂的《黄帝内经 素问》。
  这本他在三十岁时,为了治疗母亲的病,曾经仔细研读过的书,现在已经纸张泛黄了。
  但是,正在看这本书的人,却已经不是三十岁时的朱震亨了。
  此时的他,已经在许文懿门下经过了正统的理学训练,已经奠定了深厚的哲学基础。
  所以当他再次翻开《素问》的时候,竟然发现其中字句从未有过的清晰,其理论从未有过地透彻。
  写到这儿,连从不敢多嘴的我都忍不住要插上一句:哲学真的不白读啊
 
肺德在。以补之,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以散之。

由于辛咸化甘,酸甘除逆,故辛咸酸合用,有除肺气上逆之功效。肺气上逆则出现涕下、喷嚏、咳痰、喘等症。

小泻肺汤

治咳喘上气,胸中迫满,不可卧者方:葶苈子(熬黑,捣如泥) 大黄 芍药(各三两)。正好分别是辛、咸、酸三味(辅行诀中的五味),治疗肺热为主的咳喘上逆。

当然,如果是肺寒,依据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大黄可换成厚朴或旋复花(厚朴适合微喘或喉咙有物,旋复花适合痰澼致吐或干呕情形)。酸味的芍药可换五味子。若无胸胁胀满/不得卧的症状,葶苈子换成细辛、干姜。

因此细辛、干姜、厚朴、五味子是治疗肺寒咳喘的正法,若痰不易出而咽痒,加麦冬、半夏。这是单纯治肺寒导致的咳痰喘喷嚏清涕,在感冒初期可有效防止其往鼻炎发展,过敏性鼻炎初期也可以用用治标。

鼻炎初期多为黄涕、兼有头疼等阳证,其本质乃风寒犯皮毛,皮毛属肺,故西方阳明燥金之气过旺,应在肺胃脏腑,肺主涕,阳明胃经循鼻上至头,故见鼻出黄涕,头痛等证。法当清热润燥,而非苦寒直折。往往人们多用抗生素或多用苦寒败火之药,徒损元阳,久而久之,阳到极点就入阴,病程进入太阴,少阴阶段。《至真大要论》曰,太阴从本,少阴从本从标。故见脾虚寒湿泛,肾寒或虚热证。如形寒肢冷,吐清痰,清涕,舌淡滑,大便不成型、鼻嗅异香、潮热盗汗、自汗口渴等症或兼症。

病在前期阳明阶段燥热伤津,转入后期,长期清痰清涕冷唾,亦伤津耗精,故治法虽以温阳为主,但填精亦不可废。比如,若遇冷空气或天气转凉、或进入空调房便喷嚏流涕明显,脉浮弱或沉细,为肺肾寒象,以细辛干姜附子炙甘草五味子山药菟丝子补骨脂仙灵脾,温肾填精散寒。若痰粘、涕浓或涕少,则需增液化痰,加沙参、麦冬、半夏;若有畏寒无汗头痛,加麻黄、白芍;若肺寒证不明显,反而为大便不成型、尿频、阴冷或痛、遗精等症,呈现肾寒土湿之象,则细辛换桂枝,五味子换茯苓、泽泻,并加熟地、山萸肉。若兼有盗汗潮热,加灵芝、丹皮;兼有自汗口渴,加麦冬、人参。方法大略如此。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