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0
- 帖子
- 4889
- 获得点赞
- 315
- 声望
- 83
- 年龄
- 59
药性赋白话解
(一)寒 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多种药物的天赋自然性能,此类最为寒凉。本篇所列药物,基本上都属于寒性,所以开始作一个总的说明,指出下列药物都属于寒性的一类。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犀角味苦咸而气寒,性属阴而清降。主要入心经,清心热、凉血的作用最强,治温热病邪入心经血分所致的高热神昏诂语及发斑,吐衄等症,最为适宜。 羚羊即羚羊角。其性咸寒清降,主入肝经(兼入肺),清肝火、熄风、镇痉的作用最强,治高热引起的惊厥、惊痫、抽搐等症,疗效最好。又能清泻肺热,以治因肺热而引起的心烦发热等症。“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既指出了这二味药作用上的特点,又说出了它们的区别。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泽泻味甘淡而气寒,淡能渗利,寒能清热,故能泻肾经之火,利膀胱之湿,通利小便。对湿热内蕴、小便不通,热淋水肿之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所以赋曰“利水通淋”。至于“补阴不足”这句话,不应把它当作“补阴”作用来理解,而可以作为清泻肾火来认识。因肾火祛而真阴不受其耗,故曰“补阴不足”。六味地黄丸方中用泽泻,其目的在于清泻肾火,而非补阴。所以不应视为该药有补阴作用。
海藻味苦咸而性寒,咸可软坚、寒能清热,专于软坚消痰结。为治痰凝气结而成的瘿瘤(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的主药。对于疝气和睾丸肿痛等症,也较常用。此外,并有利水之功,用治脚气浮肿及水肿,亦有较好疗效。反甘草,因而忌和甘草同用。
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菊花性凉而清散,善清上焦和肝经风热。“肝开窍于目”,“厥阴之脉上行头目”,风热伤肝、多致目疾、头痛、头晕。本品清散肝经风热,故为要药。凡肝阳上升,或内有风热而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昏暗及迎风流泪;或头脑掣痛之“头风”头痛之症,最有良效。
射干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喉。主治咽喉肿痛、喉痹不通、肺热咳嗽痰多等症。对于喉闭(治咽喉肿痛、气阻、声闭)以及咳逆痰涎壅塞等症,最为适宜。张仲景用治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的“射干麻黄汤”即以本品为主,外敷治痈肿疮毒,有解毒消肿之效。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 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薏苡即薏苡仁(又称苡仁、苡米)。性味甘淡微寒,为清补利湿之品,善能清热补脾利湿。用治脚气、水肿、小便不利,湿痹拘挛等疾患,有较好疗效。如《金匮》“麻杏苡甘汤”用本品与麻黄等药配合,治疗风湿拘挛,周身疼痛。对水湿下注壅滞所引起的下肢(腿、足)浮肿之“脚气病”,本品更为要药。此外,又具消痈功效,以用治肠痈和肺痈。炒用则能健脾止泻,可治脾虚有湿的泄泻。 藕节味涩而性微寒,善收涩止血,兼能化瘀。临床主要用于咯血、喷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及崩漏等多种出血症。止血而无留瘀之弊。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 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瓜蒌即括蒌。瓜蒌子即括蒌的种子,通称瓜蒌仁。性味甘苦而寒,能上清肺胃之热而涤痰,宽中下气以开胸散结。下润大肠之燥而通便秘,为肺燥咳嗽之良品,热痰喘满之妙剂。瓜萎古时多用全部果实,后人才将瓜萎仁和瓜萎皮分别应用。瓜萎仁偏于润肺下气,治咳嗽气喘,还能宽畅中焦,治胸闷胸痹等症。
车前子味甘性寒,降泻滑利之品,善能通利小便,利湿止泻,清肝明目。所以,临床多用于治湿热泄泻、小便不利、水肿。并治目赤肿痛及咳嗽等症。本品之所以能止泻,是因为它具有泻湿热、利尿的功效,可以分清浊而使其各有所归,即所谓“利小肠、实大肠”的分利止泻法。故赋中说它能“止泻利小便”。此外,对肝火湿热所引起的目赤肿痛,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所以又称其“能明目”,为眼科良药。兼能化痰止咳,用治肺热咳嗽,亦有良效。
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黄柏性味苦寒,为清下焦湿热,泻火解毒良药。适用于湿热痢疾、黄疸、白带、足膝肿痛及淋浊等症。用治疮肿毒,湿疮湿疹等属湿热火毒之症,本品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效果良好。所以本赋中强调它的适应症为“疮用”,就是这个缘故。兼有退虚热作用,常与知母同用,以治阴虚发热,骨蒸盗汗及遗精等症。
兜铃为马兜铃的简称。味苦辛性微寒,善能清肺降气,止咳平喘,为清凉性的镇咳祛痰药,专主肺热所致的咳嗽、痰喘之症。故赋曰:“嗽医”。若风寒咳嗽以及痰饮咳喘,则不能应用, 是当注意。又兼能清大肠之热,故又能治痔疮肿痛出血等症。近世用于痰热性高血压,疗效也较好。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
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地骨皮甘寒,有补阴退虚热作用,所以善治骨蒸发热。其所主治的骨蒸发热,不同于一般的发热,多于午后和夜间定时发作,而且发作时病人自觉骨间有如热蒸熏灼之感,所以称“骨蒸发热”。《圣济方》“地骨皮汤”(地骨皮、鳖甲、知母、银柴胡、秦艽、贝母、当归)治虚劳骨蒸潮热,就以本品为主要。阴虚盗汗用之亦验。近世研究证明尚有抗结核和降血压作用,用于肺结核潮热盗汗、低热不退及高血压等症。
薄荷又称“苏薄荷”。药力以叶为胜,故一般多用薄荷叶。性味辛凉芳香,善宣上焦风热,清透作用较强,能散风热透疹、清利头目,消肿利咽喉。配伍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等药,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上焦风热症,有较好疗效。所以赋曰“宜消风清肿之施”。另一方面,薄荷芳香辛散,又有良好的和中宣滞解郁作用,用于夏季伤暑头昏、发热口渴、小便短赤,及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等。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
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枳壳和枳实均为芸香科植物酸橙或香檬和枳的果实。未成熟,小坚果的叫枳实;已成熟,
大而空虚的叫枳壳,二者本为一物,其性味功能基本相同,皆为苦,微辛,寒,气香。苦寒清降,辛香行散,行脾胃气分,功专降气,善能宽中下气止痛,消食导滞。主治食积痰滞、胸腹痞满胀痛、食少便秘等症。但枳实的功效较枳壳峻猛迅速,所以临床应用上,理气宽胸多用枳壳,散结破积,多用枳实。也正如本赋所云“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用“缓”“速”二字来区分二药功能。此外,近代临床用大量枳壳(30克左右)煎汤内服与熏洗,治子宫下垂、脱肛之症。
干葛及葛根。味辛甘,性凉。主清散,善能解肌退热,发表透疹。对外感表征发热无汗头痛、项背强痛,及麻疹初期之疹毒不透等症,有较好疗效。
柴胡性味苦辛性微寒,气味俱薄,性升散而疏泄,入少阳以和解退热,升阳解郁。善治感冒发热和往来寒热,故赋中论其主要功能,亦括为“疗肌解表”。此外,对少阳症胸胁苦满、口苦耳聋、肝郁胸胁胀痛,妇女月经不调及气虚下陷之气短、倦怠、脏器下垂等症,亦有较好疗效。
干葛与柴胡这两味药都能解肌退热,且能升举阳气。但葛根是阳明经药,常用于治疗项
背强痛等阳明经表证;柴胡为少阳经药,常用于治疗潮热往来的少阳经症。它们的作用,在表里层次上有深浅之不同,中医治外感病一般应先阳明而后少阳,如果外感热病尚未见到少阳经主症(如口苦、胸胁胀满、往来寒热等),当先用葛根而不应当先用柴胡。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百部性味苦甘微寒,有毒。苦寒清肺热泻肺火,甘寒养阴润肺燥,对新久诸般咳嗽,特
别是肺热肺痨咳嗽有较好疗效。所以赋中说它“治肺热,咳嗽可止”此外,并能杀虫治蛲虫、疥癣、头虱、阴虱等。临床一般认为百部有良好的润肺止咳功效,能治肺热肺燥咳嗽,为治疗肺结核咳嗽痰血、百日咳的良药。
栀子味苦性寒,善能泻火除烦,凉血利湿。对于热病心烦、胸中懊侬、躁扰不眠、吐血、
衄血、黄疸、目赤肿痛、血淋尿血等症,均有良好疗效。所以前人称其为“上泻心肺之火,中清胃府之热,下利肝肾之湿,导高分而下行,通泻三焦实火,乃清热凉血之良药”
。所以赋中说它“凉心肾”,最宜于鼻衄出血。栀子同生地、黄连、黄芩并用,名“栀子芩连汤”,治肝火上犯之目赤肿痛、心烦易怒、吐血衄血等颇获良效。配豆鼓名“栀子鼓汤”,治热病心中烦闷、懊侬不眠;陪黄柏、甘草等,为“栀子柏皮汤”治阳黄,功效均为卓著。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玄参又名“元参”。味苦甘咸,性寒。其质地滋润,既能清热泻火解毒,又能滋阴凉血,故对热毒实火或阴虚内热诸症均有较好疗效。尤其对热毒斑疹、咽痛、痛毒等症,是为要药。如消瘰丸(玄参、大贝、牡蛎,研末、蜜丸)治瘰疬;玄参解毒汤(玄参、栀子、黄芩、荆芥、桔梗、生地、葛根、甘草)治咽喉肿痛,均以本品为主药。
升麻性味辛甘微寒,气味淡薄,轻清上升,既有解毒功效,又有升透作用,疮肿初起表邪存在时,用之颇效。
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腻粉即轻粉,为水银、明矾、食盐等经烧炼而成的汞化合物。性味辛寒,有毒。外用,攻毒杀虫;内服,逐水腿肿通便。主治疥癣、恶疮、梅毒;又治痰积、水肿、二便不通之实
证。因其能治痰水而制止肺气上逆,平痰喘:又有极强的杀虫作用,善治疳疮糜烂、肛门腐浊。所以说它能“抑肺”、“敛肛门”。但该药毒性很强,用之不能当引起口腔和齿龈蚀及
中毒,故内服宜慎!
金箔性味辛平质重,无毒。“重可镇怯”。善能镇惊退热。对心肝实热和惊恐所引起的神
魂不安,有较好效果。但,大都做丸剂包衣,多不单独使用。古方中用金箔多把它配入清热镇惊的丸剂中为衣,用以治疗高热惊狂的疾患。如金箔镇惊丸治小儿风痰惊狂,心神不宁等。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茵陈又称“茵陈蒿”。性味苦,微寒。有清热、利湿、退黄之功。疮痍;指疮疖而言。痍“yi
音夷”,创伤。言皮肤因生疮而受伤也。热淋:为一种小便不利,排便尿道热瑟刺痛的病症。为五淋之一。主治黄疸及淋病小便短赤等。黄疸一症分阳黄“身目黄而鲜明,如熟晒橘子色”和阴黄“身目黄而晦暗,如烟熏橘子色”,均以茵陈为主治药物。随症配伍,均可获得较好疗效。近代临床证明,茵陈用以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效果良好。并有利水作用。
瞿麦性味苦寒,主于清降,能清热利尿、利水通淋,并有清热凉血之功。为热淋小便不
利、尿血症的良药。如系下元虚寒的淋病,则应禁用。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
(一)寒 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多种药物的天赋自然性能,此类最为寒凉。本篇所列药物,基本上都属于寒性,所以开始作一个总的说明,指出下列药物都属于寒性的一类。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犀角味苦咸而气寒,性属阴而清降。主要入心经,清心热、凉血的作用最强,治温热病邪入心经血分所致的高热神昏诂语及发斑,吐衄等症,最为适宜。 羚羊即羚羊角。其性咸寒清降,主入肝经(兼入肺),清肝火、熄风、镇痉的作用最强,治高热引起的惊厥、惊痫、抽搐等症,疗效最好。又能清泻肺热,以治因肺热而引起的心烦发热等症。“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既指出了这二味药作用上的特点,又说出了它们的区别。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泽泻味甘淡而气寒,淡能渗利,寒能清热,故能泻肾经之火,利膀胱之湿,通利小便。对湿热内蕴、小便不通,热淋水肿之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所以赋曰“利水通淋”。至于“补阴不足”这句话,不应把它当作“补阴”作用来理解,而可以作为清泻肾火来认识。因肾火祛而真阴不受其耗,故曰“补阴不足”。六味地黄丸方中用泽泻,其目的在于清泻肾火,而非补阴。所以不应视为该药有补阴作用。
海藻味苦咸而性寒,咸可软坚、寒能清热,专于软坚消痰结。为治痰凝气结而成的瘿瘤(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的主药。对于疝气和睾丸肿痛等症,也较常用。此外,并有利水之功,用治脚气浮肿及水肿,亦有较好疗效。反甘草,因而忌和甘草同用。
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菊花性凉而清散,善清上焦和肝经风热。“肝开窍于目”,“厥阴之脉上行头目”,风热伤肝、多致目疾、头痛、头晕。本品清散肝经风热,故为要药。凡肝阳上升,或内有风热而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昏暗及迎风流泪;或头脑掣痛之“头风”头痛之症,最有良效。
射干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喉。主治咽喉肿痛、喉痹不通、肺热咳嗽痰多等症。对于喉闭(治咽喉肿痛、气阻、声闭)以及咳逆痰涎壅塞等症,最为适宜。张仲景用治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的“射干麻黄汤”即以本品为主,外敷治痈肿疮毒,有解毒消肿之效。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 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薏苡即薏苡仁(又称苡仁、苡米)。性味甘淡微寒,为清补利湿之品,善能清热补脾利湿。用治脚气、水肿、小便不利,湿痹拘挛等疾患,有较好疗效。如《金匮》“麻杏苡甘汤”用本品与麻黄等药配合,治疗风湿拘挛,周身疼痛。对水湿下注壅滞所引起的下肢(腿、足)浮肿之“脚气病”,本品更为要药。此外,又具消痈功效,以用治肠痈和肺痈。炒用则能健脾止泻,可治脾虚有湿的泄泻。 藕节味涩而性微寒,善收涩止血,兼能化瘀。临床主要用于咯血、喷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及崩漏等多种出血症。止血而无留瘀之弊。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 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瓜蒌即括蒌。瓜蒌子即括蒌的种子,通称瓜蒌仁。性味甘苦而寒,能上清肺胃之热而涤痰,宽中下气以开胸散结。下润大肠之燥而通便秘,为肺燥咳嗽之良品,热痰喘满之妙剂。瓜萎古时多用全部果实,后人才将瓜萎仁和瓜萎皮分别应用。瓜萎仁偏于润肺下气,治咳嗽气喘,还能宽畅中焦,治胸闷胸痹等症。
车前子味甘性寒,降泻滑利之品,善能通利小便,利湿止泻,清肝明目。所以,临床多用于治湿热泄泻、小便不利、水肿。并治目赤肿痛及咳嗽等症。本品之所以能止泻,是因为它具有泻湿热、利尿的功效,可以分清浊而使其各有所归,即所谓“利小肠、实大肠”的分利止泻法。故赋中说它能“止泻利小便”。此外,对肝火湿热所引起的目赤肿痛,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所以又称其“能明目”,为眼科良药。兼能化痰止咳,用治肺热咳嗽,亦有良效。
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黄柏性味苦寒,为清下焦湿热,泻火解毒良药。适用于湿热痢疾、黄疸、白带、足膝肿痛及淋浊等症。用治疮肿毒,湿疮湿疹等属湿热火毒之症,本品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效果良好。所以本赋中强调它的适应症为“疮用”,就是这个缘故。兼有退虚热作用,常与知母同用,以治阴虚发热,骨蒸盗汗及遗精等症。
兜铃为马兜铃的简称。味苦辛性微寒,善能清肺降气,止咳平喘,为清凉性的镇咳祛痰药,专主肺热所致的咳嗽、痰喘之症。故赋曰:“嗽医”。若风寒咳嗽以及痰饮咳喘,则不能应用, 是当注意。又兼能清大肠之热,故又能治痔疮肿痛出血等症。近世用于痰热性高血压,疗效也较好。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
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地骨皮甘寒,有补阴退虚热作用,所以善治骨蒸发热。其所主治的骨蒸发热,不同于一般的发热,多于午后和夜间定时发作,而且发作时病人自觉骨间有如热蒸熏灼之感,所以称“骨蒸发热”。《圣济方》“地骨皮汤”(地骨皮、鳖甲、知母、银柴胡、秦艽、贝母、当归)治虚劳骨蒸潮热,就以本品为主要。阴虚盗汗用之亦验。近世研究证明尚有抗结核和降血压作用,用于肺结核潮热盗汗、低热不退及高血压等症。
薄荷又称“苏薄荷”。药力以叶为胜,故一般多用薄荷叶。性味辛凉芳香,善宣上焦风热,清透作用较强,能散风热透疹、清利头目,消肿利咽喉。配伍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等药,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上焦风热症,有较好疗效。所以赋曰“宜消风清肿之施”。另一方面,薄荷芳香辛散,又有良好的和中宣滞解郁作用,用于夏季伤暑头昏、发热口渴、小便短赤,及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等。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
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枳壳和枳实均为芸香科植物酸橙或香檬和枳的果实。未成熟,小坚果的叫枳实;已成熟,
大而空虚的叫枳壳,二者本为一物,其性味功能基本相同,皆为苦,微辛,寒,气香。苦寒清降,辛香行散,行脾胃气分,功专降气,善能宽中下气止痛,消食导滞。主治食积痰滞、胸腹痞满胀痛、食少便秘等症。但枳实的功效较枳壳峻猛迅速,所以临床应用上,理气宽胸多用枳壳,散结破积,多用枳实。也正如本赋所云“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用“缓”“速”二字来区分二药功能。此外,近代临床用大量枳壳(30克左右)煎汤内服与熏洗,治子宫下垂、脱肛之症。
干葛及葛根。味辛甘,性凉。主清散,善能解肌退热,发表透疹。对外感表征发热无汗头痛、项背强痛,及麻疹初期之疹毒不透等症,有较好疗效。
柴胡性味苦辛性微寒,气味俱薄,性升散而疏泄,入少阳以和解退热,升阳解郁。善治感冒发热和往来寒热,故赋中论其主要功能,亦括为“疗肌解表”。此外,对少阳症胸胁苦满、口苦耳聋、肝郁胸胁胀痛,妇女月经不调及气虚下陷之气短、倦怠、脏器下垂等症,亦有较好疗效。
干葛与柴胡这两味药都能解肌退热,且能升举阳气。但葛根是阳明经药,常用于治疗项
背强痛等阳明经表证;柴胡为少阳经药,常用于治疗潮热往来的少阳经症。它们的作用,在表里层次上有深浅之不同,中医治外感病一般应先阳明而后少阳,如果外感热病尚未见到少阳经主症(如口苦、胸胁胀满、往来寒热等),当先用葛根而不应当先用柴胡。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百部性味苦甘微寒,有毒。苦寒清肺热泻肺火,甘寒养阴润肺燥,对新久诸般咳嗽,特
别是肺热肺痨咳嗽有较好疗效。所以赋中说它“治肺热,咳嗽可止”此外,并能杀虫治蛲虫、疥癣、头虱、阴虱等。临床一般认为百部有良好的润肺止咳功效,能治肺热肺燥咳嗽,为治疗肺结核咳嗽痰血、百日咳的良药。
栀子味苦性寒,善能泻火除烦,凉血利湿。对于热病心烦、胸中懊侬、躁扰不眠、吐血、
衄血、黄疸、目赤肿痛、血淋尿血等症,均有良好疗效。所以前人称其为“上泻心肺之火,中清胃府之热,下利肝肾之湿,导高分而下行,通泻三焦实火,乃清热凉血之良药”
。所以赋中说它“凉心肾”,最宜于鼻衄出血。栀子同生地、黄连、黄芩并用,名“栀子芩连汤”,治肝火上犯之目赤肿痛、心烦易怒、吐血衄血等颇获良效。配豆鼓名“栀子鼓汤”,治热病心中烦闷、懊侬不眠;陪黄柏、甘草等,为“栀子柏皮汤”治阳黄,功效均为卓著。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玄参又名“元参”。味苦甘咸,性寒。其质地滋润,既能清热泻火解毒,又能滋阴凉血,故对热毒实火或阴虚内热诸症均有较好疗效。尤其对热毒斑疹、咽痛、痛毒等症,是为要药。如消瘰丸(玄参、大贝、牡蛎,研末、蜜丸)治瘰疬;玄参解毒汤(玄参、栀子、黄芩、荆芥、桔梗、生地、葛根、甘草)治咽喉肿痛,均以本品为主药。
升麻性味辛甘微寒,气味淡薄,轻清上升,既有解毒功效,又有升透作用,疮肿初起表邪存在时,用之颇效。
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腻粉即轻粉,为水银、明矾、食盐等经烧炼而成的汞化合物。性味辛寒,有毒。外用,攻毒杀虫;内服,逐水腿肿通便。主治疥癣、恶疮、梅毒;又治痰积、水肿、二便不通之实
证。因其能治痰水而制止肺气上逆,平痰喘:又有极强的杀虫作用,善治疳疮糜烂、肛门腐浊。所以说它能“抑肺”、“敛肛门”。但该药毒性很强,用之不能当引起口腔和齿龈蚀及
中毒,故内服宜慎!
金箔性味辛平质重,无毒。“重可镇怯”。善能镇惊退热。对心肝实热和惊恐所引起的神
魂不安,有较好效果。但,大都做丸剂包衣,多不单独使用。古方中用金箔多把它配入清热镇惊的丸剂中为衣,用以治疗高热惊狂的疾患。如金箔镇惊丸治小儿风痰惊狂,心神不宁等。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茵陈又称“茵陈蒿”。性味苦,微寒。有清热、利湿、退黄之功。疮痍;指疮疖而言。痍“yi
音夷”,创伤。言皮肤因生疮而受伤也。热淋:为一种小便不利,排便尿道热瑟刺痛的病症。为五淋之一。主治黄疸及淋病小便短赤等。黄疸一症分阳黄“身目黄而鲜明,如熟晒橘子色”和阴黄“身目黄而晦暗,如烟熏橘子色”,均以茵陈为主治药物。随症配伍,均可获得较好疗效。近代临床证明,茵陈用以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效果良好。并有利水作用。
瞿麦性味苦寒,主于清降,能清热利尿、利水通淋,并有清热凉血之功。为热淋小便不
利、尿血症的良药。如系下元虚寒的淋病,则应禁用。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