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理真传》郑钦安论“补药”,值得一看。

师法仲圣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6/07/13
帖子
1086
获得点赞
429
声望
83
所在地
内蒙古呼伦贝尔
客问参芪归地辨论

客有疑而问曰:予观先生之方,鲜用参、芪、归、地。
夫参、芪、归、地,补气补血之药也,先生何用之罕欤?
曰:大哉问也。
子以参、芪、归、地为补药。【予谓仲景一百一十三方,皆补药也,岂仅参、芪、归、地已哉,】何子之不察耶?
(客)曰:先生欺予哉。予亦尝观《本草》矣,知麻黄、桂枝,主发散也;泽泻、猪苓,主利水也;柴胡、黄芩,主和解也;甘草、干姜,主温中也;附子、吴萸,主回阳也;黄连、阿胶,主养阴也。各方各品,各有功用。先生皆谓之补药,母乃欺人太甚耶?
(予)曰:子以予为欺子也,予实非欺子也。请少坐,予实告子。
夫人身受生以来,本父母真气,浑合化育,成象成形,五官百骸具备,【全赖这一团真气育周。真气无伤,外邪不入,内邪不作,何恃于药,可待于补。】【况这团真气,也非草木灵根所能补得出来。】
医圣仲景,立言立法,揭出三阳三阴,是明真气育周运行之道。如邪伤太阳,则以及阳之方治之,【太阳邪去,则太阳之气复。邪伤阳明、少阳及三阴,即从阳明、少阳、三阴之方治之,邪立法,则正立复。】
【正复神安,其病立去,即是平人。】予故曰,【一百一十三方,皆补药也,以此而推,予欺子乎?予未欺子乎。】
(客)曰:诚如先生所言,则参、芪、归地,可以无用也。
(予)曰:亦何可废哉。如白虎汤则人参可用矣,建中汤则黄芪可用矣,四逆散则当归可用矣,炙甘草汤则地黄可用矣。仲景亦何常弃而不用。独可怪者。【众人谓人参补气。夫气,阳也,火也。何仲景不用参于四逆汤内以回阳,而却用参于白虎汤内以泻火。】岂有阳明邪火正盛,人参又是补火,兹胡不更助其火,而反泻其乎?究其由来,【皆是惑于李时珍之《本草》有“能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此话一出,参即盛行。】(眉批:细查李时珍云,“人参能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这一句话不为无理,当是为亢龙有悔,真阴将尽之际说法,与仲景用人参白虎汤之意混合。)今人不识此语,而于阳虚阴盛之人,一概用之,【以冀回阳,百治百死。】景岳不明此语,而曰阳虚倍人参,阴虚倍熟地。后世宗之,咸为定论,究意贻害千古,诸公察之,切不可为之惑,
况《神农本草经》皆云“人参补五脏”,是【五脏属阴,人参补阴,其非补阳也,明甚。】一切调和之药,皆不究也。如无人参,以高丽参代之,高丽参来路远,而价又且贵。虚劳之人,有参在家,便有几分足恃,谁知竟不可恃也。全不思【仲景为医林之孔子,所立之方,所垂之法,所用之药,专意在祛邪以辅正。】
【未闻邪去之后,另有补药。】【此皆后人之不明,姑惜巳身之太过,日月积累,酿出别证,】以致死亡,尚不觉悟,良可衰也。
今与诸公约,【病无论乎男女老幼,药无论乎平常奇异,价贵价廉,只求先生认得阴阳,用得恰当,则尽善矣,】何必多求。
 
嗯,其实仔细想一想这也过于绝对,扶正和驱邪都是治病之法,正虚则邪实,邪实致正虚,哪一方面都不能忽视。正虚过度的情况下单纯驱邪反而会使邪更重。
谢谢先生提醒,以后一定仔细辨析。

客问参芪归地辨论

客有疑而问曰:予观先生之方,鲜用参、芪、归、地。
夫参、芪、归、地,补气补血之药也,先生何用之罕欤?
曰:大哉问也。
子以参、芪、归、地为补药。【予谓仲景一百一十三方,皆补药也,岂仅参、芪、归、地已哉,】何子之不察耶?
(客)曰:先生欺予哉。予亦尝观《本草》矣,知麻黄、桂枝,主发散也;泽泻、猪苓,主利水也;柴胡、黄芩,主和解也;甘草、干姜,主温中也;附子、吴萸,主回阳也;黄连、阿胶,主养阴也。各方各品,各有功用。先生皆谓之补药,母乃欺人太甚耶?
(予)曰:子以予为欺子也,予实非欺子也。请少坐,予实告子。
夫人身受生以来,本父母真气,浑合化育,成象成形,五官百骸具备,【全赖这一团真气育周。真气无伤,外邪不入,内邪不作,何恃于药,可待于补。】【况这团真气,也非草木灵根所能补得出来。】
医圣仲景,立言立法,揭出三阳三阴,是明真气育周运行之道。如邪伤太阳,则以及阳之方治之,【太阳邪去,则太阳之气复。邪伤阳明、少阳及三阴,即从阳明、少阳、三阴之方治之,邪立法,则正立复。】
【正复神安,其病立去,即是平人。】予故曰,【一百一十三方,皆补药也,以此而推,予欺子乎?予未欺子乎。】
(客)曰:诚如先生所言,则参、芪、归地,可以无用也。
(予)曰:亦何可废哉。如白虎汤则人参可用矣,建中汤则黄芪可用矣,四逆散则当归可用矣,炙甘草汤则地黄可用矣。仲景亦何常弃而不用。独可怪者。【众人谓人参补气。夫气,阳也,火也。何仲景不用参于四逆汤内以回阳,而却用参于白虎汤内以泻火。】岂有阳明邪火正盛,人参又是补火,兹胡不更助其火,而反泻其乎?究其由来,【皆是惑于李时珍之《本草》有“能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此话一出,参即盛行。】(眉批:细查李时珍云,“人参能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这一句话不为无理,当是为亢龙有悔,真阴将尽之际说法,与仲景用人参白虎汤之意混合。)今人不识此语,而于阳虚阴盛之人,一概用之,【以冀回阳,百治百死。】景岳不明此语,而曰阳虚倍人参,阴虚倍熟地。后世宗之,咸为定论,究意贻害千古,诸公察之,切不可为之惑,
况《神农本草经》皆云“人参补五脏”,是【五脏属阴,人参补阴,其非补阳也,明甚。】一切调和之药,皆不究也。如无人参,以高丽参代之,高丽参来路远,而价又且贵。虚劳之人,有参在家,便有几分足恃,谁知竟不可恃也。全不思【仲景为医林之孔子,所立之方,所垂之法,所用之药,专意在祛邪以辅正。】
【未闻邪去之后,另有补药。】【此皆后人之不明,姑惜巳身之太过,日月积累,酿出别证,】以致死亡,尚不觉悟,良可衰也。
今与诸公约,【病无论乎男女老幼,药无论乎平常奇异,价贵价廉,只求先生认得阴阳,用得恰当,则尽善矣,】何必多求。

  如果单独看郑钦安这些观点,是偏激的。
  而从“今与诸公约……”可知,此番话是说给同道医者听的,是针对当时社会流行的崇尚过度进补的风气进行的“矫枉过正”的说辞,是他作为当时的医界名家对同行做出的“端正医德医风”的倡议,不可看成他的学术观点。

  “邪去正自安”,那仲景经方中何必常用生姜、大枣、甘草以保护胃气,用麻辛硝黄一味攻伐就可以了嘛。中医“扶正祛邪”的治法方略岂不是个下策。
  若真是“何待于补,况这团真气,也非草木灵根所能补得出来”,那人何必以五谷为养,养生调摄又有什么必要呢?

  作为伤寒大家,如果无故而言“未闻邪去之后,另有补药”,就明显是“自欺欺人”了。
  《伤寒论》{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就有用于病愈之后调养的[理中丸](脾肾阳虚)和[竹叶石膏汤](气阴两虚),这两张方子里面都有补药人参。(第396条、第397条,见后附)

  人参气阴双补,主要补气,景岳公“阳虚倍人参”之言并无不当。
  [四逆汤]不用人参是因为它用于脉微欲绝,里虚寒甚者,当先回阳救逆。况且阳虚欲脱兼胃气虚衰者仍可以加人参而用[四逆加人参汤]。
  郑钦安之前一百多年,正值康乾盛世,当时的徐灵胎就对这种既奢靡浪费又误病害人的滥补之风进行过揭露和批判。《医学源流论》之{人参论}中这样写道:
  “遂使贫窭之家,病或稍愈,一家终身冻馁。若仍不救,棺殓俱无,卖妻鬻子,全家覆败。医者误治,杀人可恕,而逞己之意,日日害人破家,其恶甚于盗贼,可不慎哉!吾愿天下之人,断不可以人参为起死回生之药,而必服之。医者必审其病,实系纯虚,非参不治,服必万全,然后用之。又必量其家业尚可以支持,不至用参之后,死生无靠。然后节省用之,一以惜物力,一以全人之命,一以保人之家。如此存心,自然天降之福。若如近日之医,杀命破家于人不知之地,恐天之降祸,亦在人不知之地也,可不慎哉。”

  理解一段论述,不仅要看它本身,也看它在书中的语境和上下文的承接,还要看作者的一贯主张和真实意图,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

  “是药三分毒,过饱九分毒”,饭顿顿天天都要吃,如果饮食没有节制,其危害不亚于过度进补。


======
396.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理中丸方
人参 白术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398.病患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最后编辑:
  如果单独看郑钦安这些观点,是偏激的。
  而从“今与诸公约……”可知,此番话是说给同道医者听的,是针对当时社会流行的崇尚过度进补的风气进行的“矫枉过正”的说辞,是他作为当时的医界名家对同行做出的“端正医德医风”的倡议,不可看成他的学术观点。

  “邪去正自安”,那仲景经方中何必常用生姜、大枣、甘草以保护胃气,用麻辛硝黄一味攻伐就可以了嘛。
  若真是“何待于补,况这团真气,也非草木灵根所能补得出来”,那人何必以五谷为养,养生调摄又有什么必要呢?

  作为伤寒大家,如果无故而言“未闻邪去之后,另有补药”,就明显是“自欺欺人”了。
  《伤寒论》{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就有用于病愈之后调养的[理中丸](脾肾阳虚)和[竹叶石膏汤](气阴两虚),这两张方子里面都有补药人参。(第396条、第397条,见后附)

  人参气阴双补,主要补气,景岳公“阳虚倍人参”之言并无不当。
  [四逆汤]不用人参是因为它用于脉微欲绝,里虚寒甚者,当先回阳救逆。况且阳虚欲脱兼胃气虚衰者仍可以加人参而用[四逆加人参汤]。
  郑钦安之前一百多年,正值康乾盛世,当时的徐灵胎就对这种既奢靡浪费又误病害人的滥补之风进行过揭露和批判。《医学源流论》之{人参论}中这样写道:
  “遂使贫窭之家,病或稍愈,一家终身冻馁。若仍不救,棺殓俱无,卖妻鬻子,全家覆败。医者误治,杀人可恕,而逞己之意,日日害人破家,其恶甚于盗贼,可不慎哉!吾愿天下之人,断不可以人参为起死回生之药,而必服之。医者必审其病,实系纯虚,非参不治,服必万全,然后用之。又必量其家业尚可以支持,不至用参之后,死生无靠。然后节省用之,一以惜物力,一以全人之命,一以保人之家。如此存心,自然天降之福。若如近日之医,杀命破家于人不知之地,恐天之降祸,亦在人不知之地也,可不慎哉。”

  理解一段论述,不仅要看它本身,也看它在书中的语境和上下文的承接,还要看作者的一贯主张和真实意图,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

  “是药三分毒,过饱九分毒”,饭顿顿天天都要吃,如果饮食没有节制,其危害不亚于过度进补。


======
396.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理中丸方
人参 白术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398.病患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学习了,深感受益。
 
学习了,深感受益。

  其实郑钦安我也不了解,刚刚才看了他的简介,上面只是针对文字中的语境,结合清代中后期的社会医风、以及与他时代相近的医家徐灵胎的经历和观点,进行分析的。

  但我个人也确实不赞成他的这些论调。
  扶正、祛邪,也是一对阴阳,不宜忽视任何一面。

  任何人、任何医家都有自己的局限和偏颇之处,偏离客观实际越少的理论和经验,越有实际价值、越有生命力,中医经典如仲师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就是这样的著作,所以我个人优先研习经典,毕竟精力有限。
 
刚刚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小弟如有兴趣不妨一读。

读郑钦安《医理真传》有感(李荣俊: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_731.jpg
读郑钦安《医理真传》有感(李荣俊: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_732.jpg
读郑钦安《医理真传》有感(李荣俊: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_733.jpg
读郑钦安《医理真传》有感(李荣俊: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_734.jpg
读郑钦安《医理真传》有感(李荣俊: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_735.jpg
 
396.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仲师说“胸上有寒”,小弟觉得这几个字当如何理解呢?:001:
 
396.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仲师说“胸上有寒”,小弟觉得这几个字当如何理解呢?:001:
仲圣这里是指一个大的范围,是指肺、脾胃都有寒。因为喜唾,脾胃为生痰之源,肺是储痰之器。
理中丸里用人参白术补脾阳,用甘草干姜汤补肺阳,正治也。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仲圣这里是指一个大的范围,是指肺、脾胃都有寒。因为喜唾,脾胃为生痰之源,肺是储痰之器。
理中丸里用人参白术补脾阳,用甘草干姜汤补肺阳,正治也。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赞同小弟的看法,土生金,脾为肺之母,大病初愈脾胃虚寒,肺气也会虚寒。
  肺开窍于鼻,《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说的“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应该是脾胃寒引起肺寒而出现的症状。

  “胸上有寒”这个问题要深究起来居然比较复杂:

一、《伤寒论》第396条还有一个版本:
  “大病差后,喜睡,久不了了者,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胡希恕讲伤寒论》使用的就是这个版本。
  胡老是这样解释的:“……这个大病差后,胃气不和,就是胃虚有寒,尤其有寒饮……由于有饮,所以他喜唾,这个饮往上走……那么有寒怎么样呢?就用温药吧,一般最常用的就是理中丸。”

二、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讲《伤寒论》时说,古代的“胸”可以指“整个躯干前面”,包括胸和腹。
  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面没有“胸”字,也没有“胷”字,但有“匈”字,“匈”字也有“胸膛”的意思,这三个字在指“胸部”这个意思上应该是通用、可代换的。
  “胸”字的现代汉语解释,确有“喻指前面”的意思。

三、个人觉得“胸上有寒”有两种可能:
  一是仲景原文中用的就是“胸”字,指身躯前面部分,包括胸部和腹部;二是传抄出错,将“胷”字误写成“胃”字,或者“胃”字误写成“胷”字了。


======
胸的现代汉语解释
[①][xiōng]
亦作“1”。
(1)躯干的一部分,在颈和腹之间。
(2)心中;胸怀。
(3)喻指前面
(4)喻指内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