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
首先谢谢大家看我的帖子,我家小孩今年3岁零14天,是男孩。昨天开始发烧,没有什么药,(老婆是护士建议不到38.5以上不用药)今天下午5点左右忽然高烧,到医院看,医生说是扁桃体发炎,开了一点要。回家也按照医生叮嘱吃了,期间忽然高烧到38.8老婆用药。现在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因为我在上网找东西。
我比较喜欢中医,在网上也找了两个方子。现在想麻烦大师们帮我看看方子如何,是否可行。如果该方子不行请赐教。谢谢
一个孩子爸爸的内心真实想法
现将两个方子发布如下
1 .葛根汤治小儿发热
[方剂] 葛根10-15克,麻黄3 -6克,桂枝6-10克,芍药6 -10克,大枣3枚,生姜9克,甘草3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疗效] 陈菊仙老中医运用此方治疗小儿发热110 例,疗效满意。
[验证] 李某,11 岁,发热1周,体温波动于38℃ -39℃ 之间。证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咳嗽咯痰,痰质清稀色白,腹胀纳呆,大便干涩,舌淡苔白腻,脉紧滑。以葛根汤为主方,佐神曲、法半夏、陈皮、厚朴各10克,服1剂。是晚遍身微汗出,翌晨大便1次,量多气臭,体温降至36.5 ℃ 。
[备注] 此为l-7 岁童,用时可按年龄酌情加减。兼肺咳或胃肠症,辅以二陈汤或平胃散。
葛根:
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麻黄:
麻黄为汉药或称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古时别名龙沙、卑相。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采用部位为草质茎
桂枝:
桂枝,生于常绿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栽培于沙丘或斜坡山地,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能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腹痛;症瘕结块;胸痹;心悸;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蓄水,水肿,心悸,奔豚。[1]
芍药:
芍药,别名将离、离草,是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芍药可分为草芍药、美丽芍药、多花芍药等多种品种。
大枣:性味:果:甘,温。树皮:苦、涩,温。根:甘,温。归经:归脾、胃经。
生姜: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的新鲜根茎,别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
甘草:
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又名乌拉尔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天然繁殖,茎挺拔直立,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
2 .大柴胡汤治疗小儿高热
[方剂] 柴胡、黄芩、法半夏、枳实、白芍各101克,大黄6克,大枣3枚,生姜3片。
[制用法] 第1剂中大黄后下。若患儿服药后腹泻1-2 次,第2 剂中大黄可同煎;如患儿热退,则可去掉大黄。5 岁以下患儿减半量。
[疗效] 用此方治疗小儿高热3 例,均接受足量抗生素和解热药治疗无效而转中医治疗。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 -12 岁.体温最高40.5 ℃ 、最低38 ℃ ,病程最长34天、最短3天。服第1剂退热者17例,服2剂退热者14例,服3-6 剂退热者6 例,2 例因右下肺肺炎服药无效。
柴胡:
柴胡,中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黄芩: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本名“芩”,是为芩草[1]止血草”。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因草色黄而有俗名“黄芩”。为唇形科植物,以根入药,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
法半夏:
法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块茎。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主治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枳实:
枳实,又称:洞庭、破胸槌、炒枳实、只实、鹅眼枳实。属于芸香科枳属植物。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用时洗净、闷透,切薄片,干燥。生用或麸炒用。《药品化义》:“枳实专泄胃实,开导坚结,故主中脘以治血分,疗脐腹间实满,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结胸,通便闭,非此不能也。若皮肤作痒,因积血滞于中,不能营养肌表,若饮食不思,因脾郁结不能运化,皆取其辛散苦泻之力也。为血分中之气药,惟此称最。
白芍:
白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称白花芍药。其根可入药。
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首先谢谢大家看我的帖子,我家小孩今年3岁零14天,是男孩。昨天开始发烧,没有什么药,(老婆是护士建议不到38.5以上不用药)今天下午5点左右忽然高烧,到医院看,医生说是扁桃体发炎,开了一点要。回家也按照医生叮嘱吃了,期间忽然高烧到38.8老婆用药。现在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因为我在上网找东西。
我比较喜欢中医,在网上也找了两个方子。现在想麻烦大师们帮我看看方子如何,是否可行。如果该方子不行请赐教。谢谢
一个孩子爸爸的内心真实想法
现将两个方子发布如下
1 .葛根汤治小儿发热
[方剂] 葛根10-15克,麻黄3 -6克,桂枝6-10克,芍药6 -10克,大枣3枚,生姜9克,甘草3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疗效] 陈菊仙老中医运用此方治疗小儿发热110 例,疗效满意。
[验证] 李某,11 岁,发热1周,体温波动于38℃ -39℃ 之间。证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咳嗽咯痰,痰质清稀色白,腹胀纳呆,大便干涩,舌淡苔白腻,脉紧滑。以葛根汤为主方,佐神曲、法半夏、陈皮、厚朴各10克,服1剂。是晚遍身微汗出,翌晨大便1次,量多气臭,体温降至36.5 ℃ 。
[备注] 此为l-7 岁童,用时可按年龄酌情加减。兼肺咳或胃肠症,辅以二陈汤或平胃散。
葛根:
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麻黄:
麻黄为汉药或称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古时别名龙沙、卑相。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采用部位为草质茎
桂枝:
桂枝,生于常绿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栽培于沙丘或斜坡山地,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能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腹痛;症瘕结块;胸痹;心悸;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蓄水,水肿,心悸,奔豚。[1]
芍药:
芍药,别名将离、离草,是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芍药可分为草芍药、美丽芍药、多花芍药等多种品种。
大枣:性味:果:甘,温。树皮:苦、涩,温。根:甘,温。归经:归脾、胃经。
生姜: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的新鲜根茎,别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
甘草:
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又名乌拉尔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天然繁殖,茎挺拔直立,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
2 .大柴胡汤治疗小儿高热
[方剂] 柴胡、黄芩、法半夏、枳实、白芍各101克,大黄6克,大枣3枚,生姜3片。
[制用法] 第1剂中大黄后下。若患儿服药后腹泻1-2 次,第2 剂中大黄可同煎;如患儿热退,则可去掉大黄。5 岁以下患儿减半量。
[疗效] 用此方治疗小儿高热3 例,均接受足量抗生素和解热药治疗无效而转中医治疗。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 -12 岁.体温最高40.5 ℃ 、最低38 ℃ ,病程最长34天、最短3天。服第1剂退热者17例,服2剂退热者14例,服3-6 剂退热者6 例,2 例因右下肺肺炎服药无效。
柴胡:
柴胡,中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黄芩: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本名“芩”,是为芩草[1]止血草”。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因草色黄而有俗名“黄芩”。为唇形科植物,以根入药,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
法半夏:
法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块茎。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主治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枳实:
枳实,又称:洞庭、破胸槌、炒枳实、只实、鹅眼枳实。属于芸香科枳属植物。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用时洗净、闷透,切薄片,干燥。生用或麸炒用。《药品化义》:“枳实专泄胃实,开导坚结,故主中脘以治血分,疗脐腹间实满,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结胸,通便闭,非此不能也。若皮肤作痒,因积血滞于中,不能营养肌表,若饮食不思,因脾郁结不能运化,皆取其辛散苦泻之力也。为血分中之气药,惟此称最。
白芍:
白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称白花芍药。其根可入药。
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由版主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