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十三刀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7/04 帖子 3318 获得点赞 579 声望 113 所在地 绍兴 2016/12/31 #1 分肉一词在黄帝内经中出现的也不少.而且很多治法用针都要取分肉.但在其他医书中却极少提及.不知道是内经以后对此知道的人没有了.还是根本就被人遗忘了.只能从内经的文字中去了解这个概念了. 但是分肉其实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用针不知分肉者治不了大病 最后编辑: 2016/12/31
分肉一词在黄帝内经中出现的也不少.而且很多治法用针都要取分肉.但在其他医书中却极少提及.不知道是内经以后对此知道的人没有了.还是根本就被人遗忘了.只能从内经的文字中去了解这个概念了. 但是分肉其实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用针不知分肉者治不了大病
第 第十三刀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7/04 帖子 3318 获得点赞 579 声望 113 所在地 绍兴 2016/12/31 #2 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 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 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以上几条是摘自内经.可以看出分肉与卫气有关.分肉是卫气之道.分肉受邪则卫气失常不能温于外.故有恶寒.
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 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 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以上几条是摘自内经.可以看出分肉与卫气有关.分肉是卫气之道.分肉受邪则卫气失常不能温于外.故有恶寒.
第 第十三刀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7/04 帖子 3318 获得点赞 579 声望 113 所在地 绍兴 2016/12/31 #3 还有内经中许多地方记载:补分肉间.调之分肉.取分肉间. 可见分肉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用针可接触的到的
第 第十三刀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7/04 帖子 3318 获得点赞 579 声望 113 所在地 绍兴 2016/12/31 #4 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 针刺的目的是调阴阳.通血脉.致谷气. 致谷气是最终的目的.必须让人体的组织接受到血液带来的营养精微.这一点必须建立在血脉巳通.阴阳调和的基础上.故上文提到三刺而下谷气.三剌不是剌三下.是三个层次. 而我们现在在用的针法可能免强到达第一层.为什么说免强.因为很多人阴阳虛实还分不清
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 针刺的目的是调阴阳.通血脉.致谷气. 致谷气是最终的目的.必须让人体的组织接受到血液带来的营养精微.这一点必须建立在血脉巳通.阴阳调和的基础上.故上文提到三刺而下谷气.三剌不是剌三下.是三个层次. 而我们现在在用的针法可能免强到达第一层.为什么说免强.因为很多人阴阳虛实还分不清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2016/12/31 #5 分肉一词,《内经》全书共见45次。按现代理解,分肉就是肌肉。
第 第十三刀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7/04 帖子 3318 获得点赞 579 声望 113 所在地 绍兴 2016/12/31 #7 河间金栋 说: 此外,还是个腧穴名,即阳辅穴。。 点击展开... 在365气穴中是有分肉二穴.但不是阳辅穴. 阳辅是腑穴36之一.而内经提到的分肉穴是腑俞以外的.原文如下: 藏俞五十穴,府俞七十二穴,热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穴,头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中两傍各五,凡十穴,大椎上两傍各一,凡二穴,目瞳子浮白二穴,两髀厌分中二穴,犊鼻二穴,耳中多所闻二穴,眉本二穴,完骨二穴,项中央一穴,枕骨二穴,上关二穴,大迎二穴,下关二穴,天柱二穴,巨虚上下廉四穴,曲牙二穴,天突一穴,天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窗二穴,肩解二穴,关元一穴,委阳二穴,肩贞二穴,瘖门一穴,脐一穴,胸俞十二穴,背俞二穴,膺俞十二穴,分肉二穴,踝上横二穴,阴阳跷四穴,水俞在诸分,热俞在气穴,寒热俞在两骸厌中二穴,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凡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 显然两者是不同的穴位..再有这里有背俞.也只有二穴. 而我说的分肉事实上不指分肉穴
河间金栋 说: 此外,还是个腧穴名,即阳辅穴。。 点击展开... 在365气穴中是有分肉二穴.但不是阳辅穴. 阳辅是腑穴36之一.而内经提到的分肉穴是腑俞以外的.原文如下: 藏俞五十穴,府俞七十二穴,热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穴,头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中两傍各五,凡十穴,大椎上两傍各一,凡二穴,目瞳子浮白二穴,两髀厌分中二穴,犊鼻二穴,耳中多所闻二穴,眉本二穴,完骨二穴,项中央一穴,枕骨二穴,上关二穴,大迎二穴,下关二穴,天柱二穴,巨虚上下廉四穴,曲牙二穴,天突一穴,天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窗二穴,肩解二穴,关元一穴,委阳二穴,肩贞二穴,瘖门一穴,脐一穴,胸俞十二穴,背俞二穴,膺俞十二穴,分肉二穴,踝上横二穴,阴阳跷四穴,水俞在诸分,热俞在气穴,寒热俞在两骸厌中二穴,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凡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 显然两者是不同的穴位..再有这里有背俞.也只有二穴. 而我说的分肉事实上不指分肉穴
第 第十三刀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7/04 帖子 3318 获得点赞 579 声望 113 所在地 绍兴 2016/12/31 #8 河间金栋 说: 分肉一词,《内经》全书共见45次。按现代理解,分肉就是肌肉。 点击展开... 病在肉调之分肉.取用圆针.圆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也.以泻分气. 由此可见先生以肌肉作分肉是不对的.但分肉是与肌肉有一定连系. 内经中所讲的一切都是以气血为中心.而非单纯的脏器或组织
河间金栋 说: 分肉一词,《内经》全书共见45次。按现代理解,分肉就是肌肉。 点击展开... 病在肉调之分肉.取用圆针.圆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也.以泻分气. 由此可见先生以肌肉作分肉是不对的.但分肉是与肌肉有一定连系. 内经中所讲的一切都是以气血为中心.而非单纯的脏器或组织
林 林间自在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7/01/04 帖子 44 获得点赞 4 声望 8 年龄 46 所在地 四川 2017/01/04 #10 第十三刀 说: 而引导气血路径的只有脉.所以分肉是脉!!! 点击展开... 黄帝内经上说经络“伏行分肉之间”,如果把经络看成是血管的话,那么经络就是脉,脉伏行分肉之间,分肉怎么会是脉呢?不明白!请教!
第 第十三刀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7/04 帖子 3318 获得点赞 579 声望 113 所在地 绍兴 2017/01/04 #11 林间自在 说: 黄帝内经上说经络“伏行分肉之间”,如果把经络看成是血管的话,那么经络就是脉,脉伏行分肉之间,分肉怎么会是脉呢?不明白!请教! 点击展开... 肌肉的营养来自那里? 肌肉中有血管.只不过很细.这些脉都要汇总出肌肉注于络脉.这就是分肉.所以分肉脉事实上掌控着肌肉里气血的命脉.所以病在肉.取分肉 如果单独把人体血管网络拿出来看.大血管(经’周围不是包围着许多这种比络脉细的血管吗.伏行分肉之间.也没错阿. 最后编辑: 2017/01/04
林间自在 说: 黄帝内经上说经络“伏行分肉之间”,如果把经络看成是血管的话,那么经络就是脉,脉伏行分肉之间,分肉怎么会是脉呢?不明白!请教! 点击展开... 肌肉的营养来自那里? 肌肉中有血管.只不过很细.这些脉都要汇总出肌肉注于络脉.这就是分肉.所以分肉脉事实上掌控着肌肉里气血的命脉.所以病在肉.取分肉 如果单独把人体血管网络拿出来看.大血管(经’周围不是包围着许多这种比络脉细的血管吗.伏行分肉之间.也没错阿.
全都是自学的 声名远扬 高级会员 注册 2013/09/23 帖子 1039 获得点赞 44 声望 48 年龄 40 2017/01/08 #13 我觉得脾对肉,肝对大肉,肺对皮毛,分肉在肉中,介于肉与皮之间,离大肉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