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穴位运用 中医人必备:十二原穴结构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fubabazyg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8/06
帖子
2826
获得点赞
139
声望
48
导读:经络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二经在脏腑联系上各有所属,并有各自特定的循行路线。研究经络,不仅要研究经络的循行路线,十二原穴的结构与功能解析,更值得细究。今天的这篇文章专门介绍十二原穴结构功能解析,图文并茂,便于记忆理解。赶紧看正文吧!


太渊

【类属】手太阴肺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八会穴,脉会。

【位置】桡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肱桡肌的尺侧,桡动脉处(或尺侧或桡侧),第一或第二腕横纹处,相当于寸口部位。(图1)

c2fac3a0749a912115a1a1a38a0836f6.jpeg



图1 太渊

【五节】皮节(掌后第一或第二横纹)、脉节(桡动脉分支)、筋节、骨节(腕关节)。

【取穴方法】患者握拳,医者先定位桡侧腕屈肌腱,定好后让患者手放松。在桡侧腕屈肌腱桡侧深部可以摸到另一个肌腱(拇长屈肌腱),在其桡侧缘与肱桡肌的尺侧,有一个较大的缝隙(在桡动脉的尺侧或桡侧)。循摸此缝隙时,需要来回屈伸腕关节,按压时患者会感觉比其他部位酸。

【刺灸法】直刺,0.1~0.2寸。可悬灸(禁重灸)。因为有动脉,针刺时应该徐徐进针,针会滑过动脉壁;向脉节直刺,医者不必刻意用手拨开动脉。

【针感】缓慢进针,刺激要轻缓,出现的是一种轻微酥麻的极微细针感,沿着手太阴肺经传到鱼际处,有时会往上走,甚至在特殊状态能传到肺。

【功效】补益肺气,调气利水。

【主治】因肺气虚所致的久咳不愈,白稀痰,咳喘,肩背痛寒;尿不尽,遗尿,尿频,尿色变,卒遗矢;气短自汗,少气,乏力,胸闷,心悸,心痛;逆气;经闭;水肿,肿胀;目赤痛,白翳,数欠,咳血,呕血。

【现代研究】太渊可改善肺通气量,使肺呼吸机能加强。


太白


【类属】足太阴脾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

【位置】第一跖骨头的后侧缘,趾跖筋膜下,在第一跖骨下、展肌之上的缝隙中。(图2、图3)

c2fac3a0749a912115a1a1a38a0836f6.jpeg



图2 太白1

c2fac3a0749a912115a1a1a38a0836f6.jpeg


图3 太白2

【五节】皮节、脉节、筋节、骨节。

【取穴方法】从大都,即第一跖骨头内侧的最高点,沿着第一跖骨和展肌之间的缝隙往近端循摸,可以感觉到一个向下的空隙——跖骨头的近端处(下坡之处)有一切迹(不是所有人都能触及这个切迹),按压时有酸痛感。

【刺灸法】直刺,0.2~0.5寸。针刺前可按压,减轻针刺疼痛感。可灸。

【针感】一般往趾端感传,少数会传至腹部。

【功效】补脾益气。

【主治】腹胀,不欲食,善噫,身体沉重,心悸,便溏(大便偏稀,但不是腹泻);脾虚低热(37.4℃左右);胸胁胀,下肢肿,肿胀。


神门


【穴名解】神是元神,指人的意识;神门,即意识出入之处。说明此腧穴对神志病有调节作用。

【类属】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

【位置】在掌后豌豆骨桡侧下缘,在第一或第二横纹,但不完全在横纹。位于尺侧腕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之间,尺动脉处(其尺侧或桡侧),在豌豆骨的桡侧缘,于尺骨和腕骨的关节缝中。(图4)

c2fac3a0749a912115a1a1a38a0836f6.jpeg


图4 神门

【五节】筋节、脉节、骨节。

【取穴方法】患者握拳,医者先定好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腱。从掌长肌腱往尺侧摸,深部有一丛指浅屈肌腱,神门就位于这条肌腱与尺侧腕屈肌之间。让患者来回伸屈腕关节,医者在第一或第二腕横纹处仔细体会,找到缝隙,有助于定位。或从豌豆骨的最高点,沿其桡侧缘找此穴(位于尺侧腕屈肌的桡侧)。但因每个人的豌豆骨大小不同,可影响本穴的定位。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悬灸(禁重灸)。

【针感】多数有麻酥酥针感传至小指。有部分心脏传导束障碍者,针感可传到肘,个别可传到胸部。

【功效】安神养血,益心气。由于心经主火,且神门是土穴,能泻本经的浮火,故有引火归原之功。

【主治】失眠(睡眠浅,易醒),胆小,脏躁,心烦,恐悸,面赤喜笑,狂笑,痴呆,健忘,伏梁,癫痫,五痫。心阳不足导致的气短、喘气、胸闷、少气、胸痛、怔忡等。舌尖赤痛,舌疮,舌头溃疡。小便红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脏传导束障碍导致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慌、心律不齐等。


太溪


【穴解】“太”与“大”通,太溪即大溪,与江河相比水量较少,河道较窄。故此处为一细窄缝隙。由于肾主水,属命门火,太溪对人体的津液运行起重要调节和控制作用。

【类属】足少阴肾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回阳九针穴之一。

【位置】在内踝尖(内踝最高点)和跟腱外缘连线的1/2处。在第一或第二横纹, 长屈肌腱和趾长屈肌腱之间。(图5)

c2fac3a0749a912115a1a1a38a0836f6.jpeg


图5 太溪

【五节】皮节、筋节、脉节。

【取穴方法】首先定位内踝尖与跟腱连线1/2处的凹陷,在此仔细感觉循摸长屈肌腱前缘和趾长屈肌腱之间的缝隙,即太溪。

【刺灸法】向后跟腱垂直的方向直刺,0.5~0.8寸。可悬灸。

【针感】徐徐针感传至足跟部或足心,有的传到腨部。

【功效】壮肾阳,滋肾阴,理胞宫,强腰肌。

【主治】遗精,阳痿;咳逆,喘息;吐血,呕吐黏痰;口中如胶;手足寒至节,手足厥冷;肾虚牙痛(牙神经痛,可灸太溪),顽固性咽峡炎,咽肿;心疼如针刺;肾阳虚的腰腿痛;月经不调;两腿生疮。


大陵


【类属】手厥阴心包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十三鬼穴之一。

【位置】位于月骨和手舟骨之间,靠近手舟骨尺侧缘,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6)

c2fac3a0749a912115a1a1a38a0836f6.jpeg


图6 大陵

【五节】皮节、脉节、筋节、骨节。

【取穴方法】患者先握拳,定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从腕关节处沿两条肌腱之间循摸,循摸时可来回伸屈腕关节,大致在第一或第二腕横纹处的最大缝隙里,靠近桡侧腕屈肌的尺侧。或可先摸手舟骨最高点,然后在其尺侧及后侧找缝隙(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

【刺灸法】直刺,0.1~0.2寸( 针刺深度在筋和皮之间)。手法要轻,缓慢进针,轻缓捻转。

【针感】一般能出现徐徐缓缓的针感至中指,但由于病理状态或个体生理变化,也可往其他手指或往手臂传。如果刺激量较大,整个手掌能有针感,但术者应尽量避免过强的刺激(如过电感)。可悬灸。

【功效】宁心安神,宽胸和胃,和营血,清郁热,清浮热,清心包经的热毒或火毒。该腧穴较特殊,其温阳益气之功不明显,反而清泻功能较明显。原因是厥阴经为三阴之里,本身易产生郁热。此外,由于心包是臣使之官,辅助心完成血液的运行,也易出现实热,而虚、寒证较少见。

【主治】烦心掌热,口臭,口舌疮。由于心包火毒,或有郁热、浮热而致多种精神方面的病症,如善笑不休,狂言不乐,烦躁不宁,小儿夜闹不安。心痛,心悸,心悬若饥,胸闷。头痛,疮癣,皮肤湿疹,乳痈。


太冲


【类属】足厥阴肝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

【位置】在趾本节上缘,第一、二跖骨之间,跖骨头略后方,位于短伸肌和骨间背侧肌之间,较大的缝隙。(图7)

c2fac3a0749a912115a1a1a38a0836f6.jpeg


图7 太冲

【五节】脉节、筋节、骨节。

【取穴方法】从行间往上循摸时,可以摸到一个缝隙(第一“肉节”),再往上循摸至第二缝隙(第二“肉节”)。第二缝隙较宽,通常不在两跖骨正中间,可能靠近某一侧,按之较酸。

由于第一跖骨头在足太阴经上较容易摸到,为确认太冲的位置,可先定太白的位置,以太白指示太冲的大致位置(因为太白亦位于跖骨头的近端)。

【功效】补肝血,益肝气,温通下焦,强腰膝。肝主血液的净化及分配,因此有疏导作用。太冲接受三焦运行的原气,通过温阳益气来提供血液运行动力,因此有行血的功能。这是使用太冲的重要原则。

【主治】腰膝酸软无力或疼痛(膝痛而引少腹),肝经虚寒导致的脐痛而牵连少腹。腰引小腹痛。胫酸,足腹肿胀,脚软无力,下肢虚劳浮肿,下肢痉挛。溏泄,便难,便血。囊缩,遗溺,淋浊,疝气,小儿卒疝,小便不利。妇科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等。慢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用行间),虚性的青光眼。颈淋巴结结核。


合谷


合谷是人体大穴,可治疗很多外感病、经络病,在治疗外感疾病方面居诸穴之首。

【类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回阳九针穴之一。

【位置】在拇指、食指之间,在第一骨间背侧肌的近端。(图8、图9)

c2fac3a0749a912115a1a1a38a0836f6.jpeg


图8 合谷1

c2fac3a0749a912115a1a1a38a0836f6.jpeg


图9 合谷2

【五节】皮节、脉节、肉节、筋节、骨节。

【取穴方法】伸展拇指、食指,从第一骨间背侧肌的远端1/2处往其近端循摸,摸到凹陷。合谷缝隙位于第一骨间背侧肌的近端。

【针感】徐缓针感可传到食指。

【功效】温阳、益气。浅刺有解表、宣发、开窍、升阳之功,深刺有利湿、降逆、下气、固脱之功。

【主治】头面、鼻、目、咽、皮肤疾病;纵隔、食道和气管的上部疾病;大肠和肛门疾病。由于手阳明主津所生病者,故合谷对津的分泌异常和津的成分异常有重要调节作用。

(1)温阳解表:主治风寒外感导致的咳嗽、头痛、哮喘、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风疹等。一般可配大椎。

(2)温阳固脱:阳经快脱者,可通透温阳,引动三焦原气以固脱;例如由出汗过多而致腹泻进而出现休克者,可取合谷。此外主治腹泻、遗尿、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等;根据下垂的器官不同,可选择不同的配穴,如子宫下垂可配关元,胃下垂可配建里、足三里,脱肛可配百会。

(3)温阳化湿祛痰:风湿性心脏病,水肿。可配阴陵泉、三阴交。

(4)温阳解毒:疥疮,面部疮疡,荨麻疹,日光性皮炎,扁平疣。可配曲池、血海、膈俞、筑宾或三阴交。

(5)益气行血:中风,多发性神经炎,脑外伤后遗症。可配前顶、后顶、风府、风池、曲池或三阴交。

(6)益气散结:急性结膜炎,泪囊炎,睑缘炎,急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红眼病,电光性眼炎。可配风池、太阳、头维、悬颅。

(7)益气通络: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可配大椎、风池、天柱、上星、耳门、复溜(按经络诊察结果及症候配穴)。此外可治喑不能言。

(8)益气升阳:各种麻痹,包括软腭麻痹、眼睑下垂等;习惯性下颌脱臼,视神经萎缩。可配建里、足三里、手三里、前顶、气海。


冲阳


【类属】足阳明胃经原穴。

【位置】第二、三跖骨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大致在内庭上5寸(但必须摸穴),陷谷上3寸。(图10)

c2fac3a0749a912115a1a1a38a0836f6.jpeg
图10 冲阳

【五节】骨节、脉节。

【取穴方法】可先定内庭,在第二、三跖骨之间的缝隙;从内庭往上循摸至第二、三跖骨间缝隙的近端。仔细切候足背动脉的搏动。此缝隙较窄,动脉不易切到。

【刺灸法】平刺、斜刺,0.2~0.3寸。可灸。

【针感】得气较难。若能得气,可出现徐缓的针感传至第二趾。

【功效】温阳和胃,温阳通脉,益气化痰,益气安神。

【主治】胃病,如胃痛、不欲食、纳差、腹坚大等。阳明头痛,面瘫,因睡眠不足而出现的头面肿胀,牙痛,身前痛,足缓不收,下肢疼或麻痹。精神病症,如癫狂、久狂不识人、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甲状腺肿大,慢性牙龈炎。


腕骨


【类属】手太阳小肠经原穴。小肠主液所生病。津包含净化、解毒、润滑的东西,液则包含更多营养物。

【位置】第五掌骨与三角骨之间。(图11、图12)

c2fac3a0749a912115a1a1a38a0836f6.jpeg


图11 腕骨1

c2fac3a0749a912115a1a1a38a0836f6.jpeg


图12 腕骨2

【五节】皮节、筋节、骨节。

【取穴方法】沿着第五掌骨的前侧缘(骨和肉之间),从后溪往上(向近端)循摸至第五掌骨头(较凸出的骨骼标志);在第五掌骨头的近端和三角骨远端结合处有一个较大的凹陷,即腕骨穴。

【针感】徐缓针感可传至小指。

【功效】安神定惊,通络开窍,益气增液。

【主治】惊风,狂言,惊恐,易胆小,瘛疭(包括小儿多动症、小儿惊风、小儿阳虚瘛疭)。项强(往往由于项背肌腱受寒而致),项部肿胀,手腕无力,肩背痛,偏枯。黄疸,热病汗不出。面、眼、耳、鼻、喉病变,包括角膜病变、目流冷泪、目生云翳、鼻塞喉痹、耳鸣等。消渴,口干,口渴,口腔炎,口腔溃疡,贫血,痄腮。


京骨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原穴。

【位置】第五跖骨粗隆的前下缘,小趾展肌的上缘。(图13、图14)

c2fac3a0749a912115a1a1a38a0836f6.jpeg


图13 京骨1

c2fac3a0749a912115a1a1a38a0836f6.jpeg



图14 京骨2

【五节】肉节、筋节、骨节。

【取穴方法】从第五跖骨(从束骨处)往第五跖骨粗隆循摸,至其前下缘,可触及一个小的骨切迹(有些患者不能触及此切迹),在肌肉之上和骨之下的缝隙中,直按时患者感觉较酸痛,为京骨穴的缝隙。

【针感】徐缓针感可传至足趾。

【功效】温阳疏经,益气升阳。

【主治】颈项强,包括背部脊柱两侧肌腱的疼痛。痔疮(瘢痕后出现疼痛)。身后侧痛,心痛,髀枢痛,腰背急痛不可俯仰,癫痫,腰腿痛,膝痛脚挛不得屈伸。目眦眵烂伴有炎症,慢性结膜炎,泪囊狭窄,目眩(多属虚性)。膀胱疾病,如膀胱排尿障碍。


阳池


【别名】亦名別阳。因为阳气来源于肾,通过三焦布化原气至各处,故得名。

【类属】手少阳三焦经原穴。

【位置】位于腕关节的关节缝隙处,小指伸肌腱和指伸肌腱之间的缝隙中。(图15)

c2fac3a0749a912115a1a1a38a0836f6.jpeg


图15 阳池

【五节】脉节、筋节、骨节。

【取穴方法】从第四、五掌骨之间的液门往上循摸至腕横纹(大致在尺骨头的远端),可触及小指肌腱和指伸肌腱之间的缝隙,横向则是腕关节的缝隙。来回伸屈腕关节,能帮助触及此缝隙。

【针感】徐缓针感可传至手指。

【功效】行阳益气,益气增液,温阳通络。

【主治】阳虚感冒,阳虚便秘,大便干燥,消渴,口干。少阳经的肩背疼痛,烦闷。


丘墟


【类属】足少阳胆经原穴。

【位置】外踝关节的前下方凹陷处。(图16)


c2fac3a0749a912115a1a1a38a0836f6.jpeg


图16 丘墟

【五节】筋节、骨节。

【取穴方法】先定外踝尖,在其前下缘能触及较大的凹陷,即此穴。为取准此穴,可使患者的脚来回内翻,缝隙能随之变化。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针感】徐缓针感可传至脚趾。

【功效】温阳散寒,温阳通络,益气开窍。

【主治】少阳经循行部位的颈项疼痛、腰髋关节痛,如髋关节骨膜炎症(多数由于少阳经受寒,局部骨膜和筋膜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而引发疼痛;与坐骨神经痛的区别在于,坐骨神经痛的疼痛症状沿着坐骨神经发生)。胸膜炎,胆囊炎,腋下淋巴结炎,肿胀,胸胁满痛。慢性眼病,结膜炎。

【现代研究】由于肝虚阴竭或疲劳过度导致胆管的收缩力差,经针刺丘墟后,胆管收缩节律加强。证明丘墟有温阳益气的作用。

【本文选自《经络医学概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居易著)】
 
并非《九针十二原》之十二原穴。
 
原穴中的原字与泉同义,指水出石洞。用在穴位中指这些穴位与骨骼密切相关。或者穴位在骨缝之中或者穴位在骨骼角处。
 

王教授这本《经络医学概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居易著),论坛上有电子版吗?求助!​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