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孙药王实在给力!一张小建中汤,《千金》变方25张!

师法仲圣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6/07/13
帖子
1086
获得点赞
429
声望
83
所在地
内蒙古呼伦贝尔
孙思邈真人确实是经方思想的重要发扬者,对很多经方都做了很好的改进和演变,使之千变万化妙用无穷!以小建中汤为例,《千金方》中,自拟方和引用深师方共收录小建中汤改良方25张,今全录而供参考!原文转载,本人整理。

一、深师大建中汤:
原方:黄芪四两、当归二两、桂心六两、白芍四两、炙草二两、半夏一升、人参三两、附子一两、生姜一斤、大枣二十枚。

现代习用量:生黄芪20克、当归10克、桂枝3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半夏20克、人参15克、附子10克、生姜30克、大枣7枚。

原方主治:
1、五劳七伤、小腹急痛、膀胱虚满、手足逆冷、(参归芪桂芍草附姜枣证)
2、食饮苦吐酸、痰呕逆、泄下、少气、目眩、耳聋口焦、小便自利。(半夏生姜证)
3、虚劳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芍药甘草大枣附子证)
4、或腹满弦急不可食、起即微汗出、阴缩(附子桂枝当归芍药证)
5、或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舌干、精自出、(附姜参芪芍证)
6、或手足乍寒乍冷、而烦苦疼痛、不能久立、多梦、语。(附子芍药半夏证)

适用于:
里寒、中焦痰阻、气虚血亏甚的小建中汤证。

原方加味:
津少口渴者加麦冬、生地;
腹满者加厚朴;
梦泄加龙骨;
阴茎痛加泽泻;
小便难加茯苓。

二、大半夏汤:
原方:当归二两、桂心五两、川椒二百粒、炙草二两、半夏一升、人参二两、附子二两、生姜八两、大枣二十枚、茯苓二两、厚朴二两、枳实二两。

现代习用量:当归10克、桂枝25克、川椒15克、炙甘草10克、半夏30克、人参10克、附子10克、生姜40克、大枣7枚、茯苓10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

原方主治:
1、胃中虚冷、(川椒附子桂姜证)
2、腹满塞、下气方。(枳实、茯苓、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适用于:
阴阳两虚偏阳虚、中焦痰阻较严重的小建中汤证。

特点:
无白芍过滋阴血而寒中、而易川椒温中散寒以下气。

三、千金建中汤:
原方:黄芪三两、当归二两、桂心二两、白芍四两、炙草二两、人参二两、附子一两、生姜六两、大枣二十枚、茯苓二两、麦冬三两、生地一斤、厚朴一两、龙骨三两、饴糖半斤。

现代习用量: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人参10克、附子10克、生姜30克、大枣7枚、茯苓10克、麦门冬15克、生地黄20克、厚朴10克、龙骨15克、饴糖(生麦芽)30克。

原方主治:
1、虚少损气腹胀内急、(黄芪归芍炙甘草大枣饴糖厚朴证)
2、拘引小腹至冷不得屈伸、(白芍大枣附子桂枝当归证)
3、不能饮食、寒热头痛手足厥冷、(附子桂枝生姜厚朴半夏人参证)4、大小便难或复下痢、(白芍大枣麦门冬生地附子桂枝茯苓证)
5、口干梦遗、(桂芍炙草龙骨证)
6、或时吐逆、(半夏生姜证)
7、恍惚。面色枯瘁、(麦冬生地当归芍药黄芪饴糖证)
8、微肿、百节酸痛。(茯苓龙骨桂枝证)

适用于:
气血阴阳皆虚偏于阴虚、血虚,且中焦痰阻,神经调节失常者。

特点:
痰阻轻、阴虚重,故不用半夏、而加饴糖(生麦芽),另加麦门冬滋肺、生地滋肾,从根本纠正阴虚。统筹兼顾,补消结合。

原方加味:咳者倍姜。

四、十味独活汤:
原方:当归二两、桂心五两、白芍一两、炙草二两、附子一两、半夏一升、生姜十两、独活四两、防风一两、葛根八两。

现代习用量:当归10克、桂枝25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附子10克、半夏30克、生姜50克、独活20克、防风10克、葛根40克。

原方主治:
半身不遂、口不能言。(外感风邪、气血内虚)

适用于:
风湿骨病、中风后遗症属表邪不去,气血不足者。

特点:
去人参、大枣、黄芪,因外邪未尽不宜过补;
加葛根、防风、独活,生姜重用至50克,以发表散邪去风湿。

五、韭子丸:
原方:黄芪、当归、白芍、炙草、党参、半夏、干姜各三两、大枣五枚、龙骨三两、韭子二两。

现代习用量:
(汤剂)生黄芪15克、当归15克、生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党参15克、半夏15克、干姜15克、大枣3枚、龙骨15克、韭菜子10克。

原方主治:
1、虚劳、(黄芪芍药当归姜枣)
2、梦泄精。(芍药清胆热,韭菜子温下元,龙骨平肝宁神)

适用于:
肾阳肾气不足,且相火不藏,胆经不降的小建中汤证。

原方特点:
去桂枝、附子,因梦遗虽本在下元失固,然标在相火失藏,故去桂附,防助相火;
加龙骨、韭菜子,以温肾培元,涩精平肝。
 
六、黄芪汤:
原方:黄芪三两、当归一两、桂心二两、白芍二两、炙草一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大枣三十枚、茯苓二两、桑螵蛸二十枚。

现代习用量: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人参10克、生姜25克、大枣10枚、茯苓10克、桑螵蛸15克。

原方主治:小便失禁。

特点:去附子,以防温肾过度而利小便;加茯苓去肾邪,桑螵蛸收涩小便。
 
孙思邈真人确实是经方思想的重要发扬者,对很多经方都做了很好的改进和演变,使之千变万化妙用无穷!以小建中汤为例,《千金方》中,自拟方和引用深师方共收录小建中汤改良方25张,今全录而供参考!原文转载,本人整理。

一、深师大建中汤:
原方:黄芪四两、当归二两、桂心六两、白芍四两、炙草二两、半夏一升、人参三两、附子一两、生姜一斤、大枣二十枚。

现代习用量:生黄芪20克、当归10克、桂枝3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半夏20克、人参15克、附子10克、生姜30克、大枣7枚。

原方主治:
1、五劳七伤、小腹急痛、膀胱虚满、手足逆冷、(参归芪桂芍草附姜枣证)
2、食饮苦吐酸、痰呕逆、泄下、少气、目眩、耳聋口焦、小便自利。(半夏生姜证)
3、虚劳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芍药甘草大枣附子证)
4、或腹满弦急不可食、起即微汗出、阴缩(附子桂枝当归芍药证)
5、或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舌干、精自出、(附姜参芪芍证)
6、或手足乍寒乍冷、而烦苦疼痛、不能久立、多梦、语。(附子芍药半夏证)

适用于:
里寒、中焦痰阻、气虚血亏甚的小建中汤证。

原方加味:
津少口渴者加麦冬、生地;
腹满者加厚朴;
梦泄加龙骨;
阴茎痛加泽泻;
小便难加茯苓。

二、大半夏汤:
原方:当归二两、桂心五两、川椒二百粒、炙草二两、半夏一升、人参二两、附子二两、生姜八两、大枣二十枚、茯苓二两、厚朴二两、枳实二两。

现代习用量:当归10克、桂枝25克、川椒15克、炙甘草10克、半夏30克、人参10克、附子10克、生姜40克、大枣7枚、茯苓10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

原方主治:
1、胃中虚冷、(川椒附子桂姜证)
2、腹满塞、下气方。(枳实、茯苓、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适用于:
阴阳两虚偏阳虚、中焦痰阻较严重的小建中汤证。

特点:
无白芍过滋阴血而寒中、而易川椒温中散寒以下气。

三、千金建中汤:
原方:黄芪三两、当归二两、桂心二两、白芍四两、炙草二两、人参二两、附子一两、生姜六两、大枣二十枚、茯苓二两、麦冬三两、生地一斤、厚朴一两、龙骨三两、饴糖半斤。

现代习用量: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人参10克、附子10克、生姜30克、大枣7枚、茯苓10克、麦门冬15克、生地黄20克、厚朴10克、龙骨15克、饴糖(生麦芽)30克。

原方主治:
1、虚少损气腹胀内急、(黄芪归芍炙甘草大枣饴糖厚朴证)
2、拘引小腹至冷不得屈伸、(白芍大枣附子桂枝当归证)
3、不能饮食、寒热头痛手足厥冷、(附子桂枝生姜厚朴半夏人参证)4、大小便难或复下痢、(白芍大枣麦门冬生地附子桂枝茯苓证)
5、口干梦遗、(桂芍炙草龙骨证)
6、或时吐逆、(半夏生姜证)
7、恍惚。面色枯瘁、(麦冬生地当归芍药黄芪饴糖证)
8、微肿、百节酸痛。(茯苓龙骨桂枝证)

适用于:
气血阴阳皆虚偏于阴虚、血虚,且中焦痰阻,神经调节失常者。

特点:
痰阻轻、阴虚重,故不用半夏、而加饴糖(生麦芽),另加麦门冬滋肺、生地滋肾,从根本纠正阴虚。统筹兼顾,补消结合。

原方加味:咳者倍姜。

四、十味独活汤:
原方:当归二两、桂心五两、白芍一两、炙草二两、附子一两、半夏一升、生姜十两、独活四两、防风一两、葛根八两。

现代习用量:当归10克、桂枝25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附子10克、半夏30克、生姜50克、独活20克、防风10克、葛根40克。

原方主治:
半身不遂、口不能言。(外感风邪、气血内虚)

适用于:
风湿骨病、中风后遗症属表邪不去,气血不足者。

特点:
去人参、大枣、黄芪,因外邪未尽不宜过补;
加葛根、防风、独活,生姜重用至50克,以发表散邪去风湿。

五、韭子丸:
原方:黄芪、当归、白芍、炙草、党参、半夏、干姜各三两、大枣五枚、龙骨三两、韭子二两。

现代习用量:
(汤剂)生黄芪15克、当归15克、生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党参15克、半夏15克、干姜15克、大枣3枚、龙骨15克、韭菜子10克。

原方主治:
1、虚劳、(黄芪芍药当归姜枣)
2、梦泄精。(芍药清胆热,韭菜子温下元,龙骨平肝宁神)

适用于:
肾阳肾气不足,且相火不藏,胆经不降的小建中汤证。

原方特点:
去桂枝、附子,因梦遗虽本在下元失固,然标在相火失藏,故去桂附,防助相火;
加龙骨、韭菜子,以温肾培元,涩精平肝。

六、黄芪汤:
原方:黄芪三两、当归一两、桂心二两、白芍二两、炙草一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大枣三十枚、茯苓二两、桑螵蛸二十枚。

现代习用量: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人参10克、生姜25克、大枣10枚、茯苓10克、桑螵蛸15克。

原方主治:小便失禁。

特点:去附子,以防温肾过度而利小便;加茯苓去肾邪,桑螵蛸收涩小便。

  小弟整理辛苦了,谢谢你的资料推荐,收藏下来慢慢看。

  我查了一下[小建中汤]颗粒中成药(佳尔康),看到价格不菲,而成分表中既没有饴糖,也没有辅料,真是奇怪了,小弟用过吗,有不有甜味呢?
 
  小弟整理辛苦了,谢谢你的资料推荐,收藏下来慢慢看。

  我查了一下[小建中汤]颗粒中成药(佳尔康),看到价格不菲,而成分表中既没有饴糖,也没有辅料,真是奇怪了,小弟用过吗,有不有甜味呢?
小建中颗粒没用过,但查了药典标准,辅料是蔗糖。
现在完全按仲圣原方加入饴糖的只有一种--黄芪健胃膏(黄芪建中汤)。

现在人的体质多阴虚,脾胃痰湿,肾气不足,虚热上炎,我觉得更适合千金建中汤或者深师大建中汤。
 
大昌先生认为,火化水为气为阳,水交于火为血为阴。建中汤为补血、调血、补阴之正剂;而肾气丸为补气、调气之正剂。大昌先生只眼荐深师大建中汤为补血调血补阴之首方,并云:“建中汤调血者是借阳以化阴之意……”

【仲师建中有饴倍芍、深师建中无饴倍桂!】
从阳引阴,则可用阴药倍而入阴分,恰如亥过子出。
郑钦安用甘草干姜汤补阴,但必须得是炮苦之黑姜,苦甘化阴极有深义。
 
大昌先生认为,火化水为气为阳,水交于火为血为阴。建中汤为补血、调血、补阴之正剂;而肾气丸为补气、调气之正剂。大昌先生只眼荐深师大建中汤为补血调血补阴之首方,并云:“建中汤调血者是借阳以化阴之意……”

【仲师建中有饴倍芍、深师建中无饴倍桂!】
从阳引阴,则可用阴药倍而入阴分,恰如亥过子出。
郑钦安用甘草干姜汤补阴,但必须得是炮苦之黑姜,苦甘化阴极有深义。

  台湾经方家JT叔叔谭杰中:同样是桂枝汤底,但桂龙牡虽然没有滋阴的药,因为龙骨牡蛎是镇固阳气的药,但桂龙牡最奇怪的是滋阴的效果蛮好的,如果一个人血虚很厉害,吃了桂龙牡会觉得几天之內很没力的肝脉开始变扎实了,所以他的確可以把能量收到血分补血,可是它走的是阳药的路线。很多血虚的人吃了桂龙牡一样会上火,即使如此我们还是非常珍惜桂龙牡的结构,就是因为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底可以做到很多补药做不到的事
 
小建中颗粒没用过,但查了药典标准,辅料是蔗糖。
现在完全按仲圣原方加入饴糖的只有一种--黄芪健胃膏(黄芪建中汤)。

现在人的体质多阴虚,脾胃痰湿,肾气不足,虚热上炎,我觉得更适合千金建中汤或者深师大建中汤。

谢谢小弟详解、提供资料。
 
七、乐令黄芪汤:
原方:黄芪二两、当归三两、桂心三两、白芍二两、人参二两、乌头三两蜜炙、半夏四两、生姜四两、大枣二十枚、川椒二两、茯苓二两、远志二两。

现代习用量:生黄芪10克、当归15克、桂枝15克、白芍10克、人参10克、附子15克(或制川乌5克)、半夏20克、生姜20克、大枣7枚、川椒10克、茯苓10克、远志10克。

原方主治:
1、虚劳少气、(芪参炙草归芍大枣证)
2、胸闷痰冷、时惊惕、(远志茯苓半夏生姜桂枝证)
3、手足厥冷、体常自汗、(桂枝附子黄芪芍药生姜乌头(附子)证)
4、肠鸣风湿、(乌头茯苓川椒半夏生姜桂枝芍药证)
5、荣卫不调。(黄芪桂枝当归芍药炙草姜枣证)

特点:
去甘草,以防甘味过度加重中满痰阻;
附子改为乌头,以加强温里攘外之力;
加川椒,以温中散寒,祛风湿,下气。
 
八、深师黄芪汤:
原方:黄芪二两、当归一两、桂心二两、白芍二两、炙草三两、人参三两、半夏二两、乌头三枚炮、生姜三两、大枣二十枚、川椒一两、茯苓二两、远志二两、前胡二两、麦冬二两、橘皮二两。

现代习用量:生黄芪10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5克、人参15克、半夏15克、川乌10克、生姜15克、大枣7枚、川椒10克、茯苓15克、远志10克、前胡10克、麦冬10克、陈皮10克。

原方主治:
1、丈夫虚劳、风冷少损、
2、或大病后未平复而早萦劳、
3、腰背强直、脚中疼弱。
 
九、远志汤:
原方:黄芪二两、当归二两、桂心二两、白芍二两、炙草二两、人参二两、附子一两、生姜五两、独活四两、茯苓二两、远志二两、麦冬二两。

现代习用量:生黄芪10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人参10克、附子10克、生姜25克、独活20克、茯苓10克、远志10克、麦冬10克。

原方主治:
1、惊悸、
2、心烦闷、耳鸣。
(补益气血,化痰醒脑,升阳镇心。)

特点:
独活重用。
独活者,“无风自摇、有风则定”,镇心效果明矣。
 
十、补心汤:
原方:黄芪四两、当归三两、桂心五两、炙草三两、人参三两、半夏五两、生姜六两、大枣二十枚、桔梗三两、枳壳三两、龙齿三两、远志三两、茯苓三两、茯神二两。

现代习用量:生黄芪20克、当归15克、桂枝25克、炙甘草15克、人参15克、半夏25克、生姜30克、大枣7枚、桔梗15克、枳壳15克、龙齿15克、远志15克、茯苓25克。

原方主治:
1、惊悸、(当归远志龙齿桂枝证)
2、胸满、食不下、(半夏生姜枳壳桔梗茯苓桂枝证)
3、不欲闻人声。(龙齿远志茯苓证)

特点:
去附子,因“不欲闻人声”,可见心烦之甚,不宜再用附子辛热升阳而促烦;
去白芍,因“胸满”,白芍滋阴性敛,不论仲圣还是后世凡见胸满皆不用。
 
小建中颗粒没用过,但查了药典标准,辅料是蔗糖。
现在完全按仲圣原方加入饴糖的只有一种--黄芪健胃膏(黄芪建中汤)。
现在人的体质多阴虚,脾胃痰湿,肾气不足,虚热上炎,我觉得更适合千金建中汤或者深师大建中汤。

  我反觉得现代人“阳虚阴实”的越来越多了,全世界肥胖发病率都在暴发式增长。

  不过年轻人还是阴虚的稍多。
  纵欲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首先会造成阴液损耗,但由于阴虚时间不长尚未及阳,加之年轻人阳气旺盛,故而年轻人阴虚的稍多。

======
你可能不知的“中国肥胖”_腾讯网
http://view.news.qq.com/original/intouchtoday/n2908.html
过去30多年中国肥胖人数呈现爆炸增长

肥胖困扰中国人 引发的慢性病发病率上升
http://hn.cnr.cn/yyws/yaowen/201101/t20110107_507557448.html
近年来,由于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和体力活动减少,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明显增加,根据最近的调查结果,早在2002年,我国就有近3亿人超重和肥胖,全国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其中,以大城市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率最高,达30%;1992年至2002年,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增加了1亿人。
 
大昌先生认为,火化水为气为阳,水交于火为血为阴。建中汤为补血、调血、补阴之正剂;而肾气丸为补气、调气之正剂。大昌先生只眼荐深师大建中汤为补血调血补阴之首方,并云:“建中汤调血者是借阳以化阴之意……”

【仲师建中有饴倍芍、深师建中无饴倍桂!】
从阳引阴,则可用阴药倍而入阴分,恰如亥过子出。
郑钦安用甘草干姜汤补阴,但必须得是炮苦之黑姜,苦甘化阴极有深义。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卷五十•新方八阵•补略)
“善补阳者,必欲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欲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孙思邈真人确实是经方思想的重要发扬者,对很多经方都做了很好的改进和演变,使之千变万化妙用无穷!以小建中汤为例,《千金方》中,自拟方和引用深师方共收录小建中汤改良方25张,今全录而供参考!原文转载,本人整理。

一、深师大建中汤:
原方:黄芪四两、当归二两、桂心六两、白芍四两、炙草二两、半夏一升、人参三两、附子一两、生姜一斤、大枣二十枚。

现代习用量:生黄芪20克、当归10克、桂枝3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半夏20克、人参15克、附子10克、生姜30克、大枣7枚。

原方主治:
1、五劳七伤、小腹急痛、膀胱虚满、手足逆冷、(参归芪桂芍草附姜枣证)
2、食饮苦吐酸、痰呕逆、泄下、少气、目眩、耳聋口焦、小便自利。(半夏生姜证)
3、虚劳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芍药甘草大枣附子证)
4、或腹满弦急不可食、起即微汗出、阴缩(附子桂枝当归芍药证)
5、或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舌干、精自出、(附姜参芪芍证)
6、或手足乍寒乍冷、而烦苦疼痛、不能久立、多梦、语。(附子芍药半夏证)

适用于:
里寒、中焦痰阻、气虚血亏甚的小建中汤证。

原方加味:
津少口渴者加麦冬、生地;
腹满者加厚朴;
梦泄加龙骨;
阴茎痛加泽泻;
小便难加茯苓。

二、大半夏汤:
原方:当归二两、桂心五两、川椒二百粒、炙草二两、半夏一升、人参二两、附子二两、生姜八两、大枣二十枚、茯苓二两、厚朴二两、枳实二两。

现代习用量:当归10克、桂枝25克、川椒15克、炙甘草10克、半夏30克、人参10克、附子10克、生姜40克、大枣7枚、茯苓10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

原方主治:
1、胃中虚冷、(川椒附子桂姜证)
2、腹满塞、下气方。(枳实、茯苓、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适用于:
阴阳两虚偏阳虚、中焦痰阻较严重的小建中汤证。

特点:
无白芍过滋阴血而寒中、而易川椒温中散寒以下气。

三、千金建中汤:
原方:黄芪三两、当归二两、桂心二两、白芍四两、炙草二两、人参二两、附子一两、生姜六两、大枣二十枚、茯苓二两、麦冬三两、生地一斤、厚朴一两、龙骨三两、饴糖半斤。

现代习用量: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人参10克、附子10克、生姜30克、大枣7枚、茯苓10克、麦门冬15克、生地黄20克、厚朴10克、龙骨15克、饴糖(生麦芽)30克。

原方主治:
1、虚少损气腹胀内急、(黄芪归芍炙甘草大枣饴糖厚朴证)
2、拘引小腹至冷不得屈伸、(白芍大枣附子桂枝当归证)
3、不能饮食、寒热头痛手足厥冷、(附子桂枝生姜厚朴半夏人参证)4、大小便难或复下痢、(白芍大枣麦门冬生地附子桂枝茯苓证)
5、口干梦遗、(桂芍炙草龙骨证)
6、或时吐逆、(半夏生姜证)
7、恍惚。面色枯瘁、(麦冬生地当归芍药黄芪饴糖证)
8、微肿、百节酸痛。(茯苓龙骨桂枝证)

适用于:
气血阴阳皆虚偏于阴虚、血虚,且中焦痰阻,神经调节失常者。

特点:
痰阻轻、阴虚重,故不用半夏、而加饴糖(生麦芽),另加麦门冬滋肺、生地滋肾,从根本纠正阴虚。统筹兼顾,补消结合。

原方加味:咳者倍姜。

四、十味独活汤:
原方:当归二两、桂心五两、白芍一两、炙草二两、附子一两、半夏一升、生姜十两、独活四两、防风一两、葛根八两。

现代习用量:当归10克、桂枝25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附子10克、半夏30克、生姜50克、独活20克、防风10克、葛根40克。

原方主治:
半身不遂、口不能言。(外感风邪、气血内虚)

适用于:
风湿骨病、中风后遗症属表邪不去,气血不足者。

特点:
去人参、大枣、黄芪,因外邪未尽不宜过补;
加葛根、防风、独活,生姜重用至50克,以发表散邪去风湿。

五、韭子丸:
原方:黄芪、当归、白芍、炙草、党参、半夏、干姜各三两、大枣五枚、龙骨三两、韭子二两。

现代习用量:
(汤剂)生黄芪15克、当归15克、生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党参15克、半夏15克、干姜15克、大枣3枚、龙骨15克、韭菜子10克。

原方主治:
1、虚劳、(黄芪芍药当归姜枣)
2、梦泄精。(芍药清胆热,韭菜子温下元,龙骨平肝宁神)

适用于:
肾阳肾气不足,且相火不藏,胆经不降的小建中汤证。

原方特点:
去桂枝、附子,因梦遗虽本在下元失固,然标在相火失藏,故去桂附,防助相火;
加龙骨、韭菜子,以温肾培元,涩精平肝。
分享了,学习
 
  我反觉得现代人“阳虚阴实”的越来越多了,全世界肥胖发病率都在暴发式增长。

  不过年轻人还是阴虚的稍多。
  纵欲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首先会造成阴液损耗,但由于阴虚时间不长尚未及阳,加之年轻人阳气旺盛,故而年轻人阴虚的稍多。

======
你可能不知的“中国肥胖”_腾讯网
http://view.news.qq.com/original/intouchtoday/n2908.html
过去30多年中国肥胖人数呈现爆炸增长

肥胖困扰中国人 引发的慢性病发病率上升
http://hn.cnr.cn/yyws/yaowen/201101/t20110107_507557448.html
近年来,由于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和体力活动减少,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明显增加,根据最近的调查结果,早在2002年,我国就有近3亿人超重和肥胖,全国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其中,以大城市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率最高,达30%;1992年至2002年,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增加了1亿人。
分享了,:082::082::082: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卷五十•新方八阵•补略)
“善补阳者,必欲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欲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清•郑钦安《医理真传》卷四•寒邪内生图)
阳虚日久,不能化生真阴,阴液日亏,积之久久,血枯而虚阳又炽,反为客邪,此真可谓阴虚也。【法宜甘寒养阴,切切不可妄用苦寒,】故仲景有【炙甘草汤、桂枝龙骨牡蛎汤、甘草黑姜汤】之法,【从阳以引阴,滋阴、化阴。】余谓此即仲景治内伤之子午针也。诸书称痨字从火,皆是从损阳一语悟出也,惜乎解理未畅,后学无从下手,遂使由痨症而毙者多多矣。

(同书卷三•阴虚证门问答)
(当归补血汤)欲【补气】者,【当倍当归而轻黄芪】,从阴以引阳法也;欲【补血】者,【当倍黄芪而轻当归】,从阳以引阴法也。

甘草干姜汤一方,乃辛甘化阳之方,【亦苦甘化阴之方也。】夫干姜辛温,辛与甘合则从阳化,【干姜炮黑,其味即苦,苦与甘合则从阴化。】仲景以此方治误吐逆烦躁而厥者,取大甘以化热、守中而复阳也。……又用以治拘急,治筋挛,治肺痿,治肠燥,【取苦甘以化阴。】

问曰:平人【干咳无痰】者,何故?
答曰:此【元阴不足,而肺燥】也。夫肺为金,生水之源也。……火旺克金,故肺燥。肺气燥,斯干咳作矣。法宜【苦甘化阴养血】为主,方用【甘草干姜汤,合当归补血汤,加五味子】治之。
 
十一、当归汤:
原方:黄芪二两、当归二两、桂心三两、白芍三两、炙草三两、人参三两、半夏二两、附子一两、干姜四两、川椒一两、厚朴二两。

现代习用量:生黄芪10克、当归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人参15克、半夏10克、附子10克、干姜20克、川椒10克、厚朴10克。

原方主治:
1、心腹绞痛、(附子川椒桂枝干姜证)
2、诸虚冷气、满痛。(附子干姜桂枝芍药厚朴半夏人参证)

特点:
生姜改为干姜,加强温中散寒止痛之力;
桂附椒姜同用,驱寒下气之力显著增强。
 
十二、大桂皮汤:
原方:黄芪四两、当归二两、桂心六两、白芍三两、炙草六两、人参五两、半夏一升、附子一两、生姜二斤、饴半斤、蜜、细辛二两、吴茱萸二两、枳实三两、厚朴三两、川芎三两、黄芩三两、麦冬三两、五味子三两。

现代习用量:生黄芪20克、当归10克、桂枝30克、白芍15克、炙甘草30克、人参25克、半夏30克、附子10克、生姜60克、饴糖(生麦芽)30克、蜂蜜20克、细辛10克、吴茱萸10克、枳实15克、厚朴15克、川芎15克、黄芩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5克。

原方主治:
1、叉胸,(桂枝甘草汤证)
2、寒热往来,(黄芩白芍生姜附子证)
3、吸吸短气,恶闻人声,(黄芪人参归芍草枣黄芩证)
4、诸烦酸疼,咳逆不能饮食,(黄芪建中汤、麦冬当归黄芩五味子半夏证)
5、饮食不生肌肉,(黄芪建中汤、黄芩麦冬证)
6、溺黄里急绞痛,(黄芩麦冬白芍饴糖蜂蜜证)
7、气上冲发咳,(桂枝吴萸附子黄芩生姜五味子证)
8、胃管有热,雷鸣相逐,(黄芩桂枝半夏生姜吴萸枳实厚朴证)
9、寒冷厥逆,伤损五脏,(附子桂枝吴萸细辛证)
10、语言难,喜直视,大便难。(桂枝麦门冬枳实厚朴芍药证)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