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肠
旱莲草一般指鳢肠
鳢 肠 (读音:lǐ cháng )(学名:
Eclipta prostrata)是菊科鳢肠属的植物。分布于田边或路旁、河边以及中国大陆的全国各地等地,生长于海拔0米至1900米的地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全国广布种。常见于田梗,沟溪边湿地。全草药用,能收敛、止血、补肝肾之功效。外用治疗跖疣。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斜升或平卧,高达60厘米,通常自基部分枝,被贴生糙毛。叶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无柄或有极短的柄,长3-10厘米,宽0.5-2.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边缘有细锯齿或有时仅波状,两面被密硬糙毛。
头状花序径6-8毫米,有长2-4厘米的细花序梗;总苞球状钟形,总苞片绿色,草质,5-6个排成2层,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外层较内层稍短,背面及边缘被白色短伏毛;外围的雌花2层,舌状,长2-3毫米,舌片短,顶端2浅裂或全缘,中央的两性花多数,花冠管状,白色,长约1.5毫米,顶端4齿裂;花柱分枝钝,有乳头状突起;花托凸,有披针形或线形的托片。托片中部以上有微毛;瘦果暗褐色,长2.8毫米,雌花的瘦果三棱形,两性花的瘦果扁四棱形,顶端截形,具1-3个细齿,基部稍缩小,边缘具白色的肋,表面有小瘤状突起,无毛。花期6-9月。[1]
产地生境
编辑
产全国各省区。生于河边,田边或路旁。全草入药,有凉血、止血、消肿、强壮之功效。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1]
历史记载
莲子草也,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下湿地,今处处有之,南方尤多。此有二种:一种叶似柳而光泽,茎似马齿苋,高一、二尺许,花细而白,其实若小莲房。苏恭云:苗似旋复者是也;一种苗梗枯瘦,颇似莲花而黄色,实亦作房而圆,南人谓之莲翘者。二种摘其苗,皆有汁出,须臾而黑,故多作乌髭发药用之,俗谓之旱莲子。三月、八月采,阴干,亦谓之金陵草。见孙思邈《千金·月令》云:益髭发,变白为黑。金陵草煎方:金陵草一秤,六月以后收采,拣择无泥土者,不用洗,须青嫩,不杂黄叶,乃堪烂捣研,新布绞取汁,又以纱绢滤,令滓尽,内通油器钵盛之,日中煎。五日,又取生姜一斤绞汁,白蜜一斤,合和入煎,中以柳木篦搅,勿停手,令匀调。又置日中煎之,令如稀饧,为药成矣。每旦日及午后,各服一匙,以温酒一盏化下。如欲作丸,日中再煎,令可丸,大如梧子,依前法酒服三十丸,及时多合制为佳,其效甚速。
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直径6-11mm,总花梗细长,总苞片5-6,黄绿色或棕褐色,花冠多脱落。瘦果扁椭圆形,棕色,表面有小瘤状突起。气微香,味淡、微咸涩。
以色黑绿、叶多者为佳。
厚角细胞2-4列,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维和束外韧型,环列,形成层断续成环,贿部大。
叶片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非腺毛3细胞,长274-800μm,基部细胞稍膨大,中部细胞较长,顶端细胞短而尖,壁稍厚,具疣关突起;腺毛棒状,4-6细胞,长75-113μm,壁薄,内含黄棕色分泌物。
腺毛多为3 细胞,长260~700μm,基部细胞稍膨大,中部细胞较长,壁增厚,有明显疣状突起,顶端细胞急尖而短,近三角形。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
3.取该品粉末1g,加乙醇20ml,浸泡2小时,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墨旱莲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茎叶柔嫩,各类家畜喜食,民间常用作猪饲料。[4]
药用价值
【气味】:(草)味甘酸,性凉,入肝肾二经,无毒。
【主治】: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可治各种吐血,鼻出血,咳血,肠出血,尿血,痔疮出血,血崩等症。捣汁涂眉发,能促进毛发生长,内服有乌发、黑发功效。[4]
《唐本草》说,墨旱莲“主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敬之”。
《日华子本草》中也说,墨旱莲可以“排脓,止血,通小肠,敷一切疮并蚕瘑”。
《滇南本草》载,墨旱莲“固齿,乌发,洗九种痔疮”。
《本草纲目》指出,墨旱莲“乌须发,益肾阴”。《本草述》认为,墨旱莲“疗溺血及肾虚变为劳淋”。
在临床上,墨旱莲常与女贞子同用,旱莲草和女贞子都有保肝、解毒、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可以治疗肝肾阴虚,失眠心烦,耳鸣头晕,腰膝酸软等病证。
咽喉炎:
齿
注:胃弱、便溏、肾阳虚者不宜服用墨旱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