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Y 饴糖

难忘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0
帖子
4889
获得点赞
315
声望
83
年龄
59
t0143533c3aaf2946d9.jpg
t012890ab474b035473.jpg
t0129ab7e83d4e84991.jpg
t014cb29deca6630929.jpg

【药用】本品为以糯米或粳米磨成粉,煮熟,加入麦芽,搅合均匀,微火煎熬而成
的饴。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补中缓痛,润肺止咳。
【临床应用】 1. 用于中气虚乏,腹中急痛等症。
饴糖甘润,功能补虚乏、建中气,治疗脾胃虚弱,可与党参、黄耆等药配合应用;本品还有缓急止痛作用,治疗虚寒性腹中急痛可与桂枝、芍药、甘草等配合应用。
2. 用于肺虚咳嗽等症。本品甘润益肺,治肺虚咳嗽,常与沙参、百部、杏仁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饴糖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两至二两,冲服。
【方剂举例】小建中汤《伤寒论》:饴糖,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治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病,以及心悸、虚烦等症。
【文献摘录】《别录》:「补虚乏,止渴。」
《千金要方》:「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 咽痛. 消痰润肺止嗽。」
 
饴糖是以米、大麦、小麦、粟或玉米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有软、硬两种,软者称胶饴,硬者称白饴糖,均可入药,但以用胶饴为主。饴糖是以高粱、米、大麦、粟、玉米等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又称饧、胶饴。主要含麦芽糖,并含维生素B和铁等。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粘稠液体;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块。药用以软饴糖为好。味甘,性温。能补中缓急,润肺止咳,解毒。溶化饮,入汤药,噙咽,或入糖果等。脾胃湿热、中满呕哕者不宜。
药品简述
药名:饴糖

汉语拼音:yitang

英文名:MaltSugar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ccharumGranorum,SaccharumGranorum,Glucidtemns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其他。

别名:饧、胶饴、软糖、饧糖、糖稀。

性味:甘;温。

归经:脾经;胃经;肺经。

功能:缓中;补虚;生津;润燥。

主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烊化冲入汤药中,30-60g;熬膏或入丸剂。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产。

药材基源:为用高梁、米、大麦、小麦、粟玉米等含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

炮制方法:本品通常以糯米或粳米磨成粉,煮熟,加入麦芽,搅合均匀,微火煎熬而成。
 
饴糖出自《本草经集注》。陶弘景:方家用饴糖,乃云胶饴,皆是湿糖如厚蜜者,建中汤中多用之。其凝强及牵白者不入药。今酒用曲,糖用蘖,犹同是米麦,而为中上之异,糖当以和润为优,酒以醺乱为劣。《蜀本草》:《图经》云,饴即软糖也,北人谓之场。粳米、粟米、大麻、白术、黄精、枳椇子等,并堪作之,惟以糯米作者入药。《本草纲目》:按刘熙《释名》云,餹之清者曰饴,形怡怡然也;稠者曰饧,强硬如锡也;如饧而浊者曰汱;《方言》谓之长餭。《楚辞》云,巨妝蜜饵用长餭是也。饴饧用麦蘖或谷芽同诸米熬煎而成,古人寒食多食饧,故医方亦收用之。

饴糖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 是以大米等谷类为原料,用麦芽糖化酶作用而制成的一种甜味品。后来,逐步以淀粉代替大米生产饴糖,大正时代开始用活性炭脱色生产精制饴糖。以后欧美开发用酸糖化法生产饴糖,其风味和耐热(熬煮温度)性比麦芽法好。日本还有一种粉末饴糖生产,工艺方法是将饴糖用喷雾干燥法脱水成粉状 。
用药禁忌
1、湿热内郁,中满吐逆忌服。

2、《品汇精要》:"中满不宜用,呕家勿用。"

3、《纲目》:"秘结、牙露、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麦芽糖的一般作用,临床观察有滋养、止咳、止腹绞痛作用。

主要用途
(1)甜味剂;吸湿剂。多用于低甜度的食品,虽然甜度降低,但浓度不变,故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而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利用其吸湿性可防止糖果的结晶作用,亦能改进食品结构,使之长期保持柔软,亦适用于天然果汁的增甜。饴糖主要用于加

(2)营养甜味剂。

(3)可用于分析检测对照品。

(4)焦糖酱色及糖果、果汁饮料,造酒、罐头、豆酱、酱油,药用等方面。

(5)食疗价值:以米、大麦、小麦、粟或玉米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又称饧、胶饴。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粘稠液体;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块。药用以软饴糖为好。

临床应用
1、小建中汤:桂皮6g,白芍12g,生姜9g,大枣15g,甘草3g,煎汤取汁;加饴糖18g,再煎溶后温服。源于《伤寒论》。本方主要以饴糖补中缓急;桂皮、生姜温中助阳;白芍、甘草、大枣缓急止痛,调和肝脾。用于肝脾失调,里急腹痛,喜温喜按;或虚劳、气血不足,心悸不宁,面色无华。

2、大建中汤:人参9g,干姜5g,花椒3g,煎汤取汁;加入饴糖18g,再煎溶化后服。源于《金匮要略》。本方仍以饴糖补中缓急为主,以人参益气补中,干姜温中散寒、止呕,花椒温中止痛。全方重在健中温阳而止呕。用于脾胃阳虚,阴寒内盛,腹痛,呕吐,不欲食。

3、萝卜蒸饴糖:萝卜500g,捣烂,绞取汁液,盛碗中,加饴糖15~30g,蒸化,乘热徐徐饮用。源于《本草汇言》。本方取萝卜清热化痰,饴糖润肺止咳。用于痰热咳嗽,咽干口渴。

常用选方
1、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小建中汤)

2、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蜀椒二合(炒,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气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大建中汤)

3、治卒得咳嗽:饴糖六两,干姜六两(末之),豉二两。先以水一升,煮豉三沸,去滓,纳饴糖,消,纳干姜,分为三服。(《补缺肘后方》)

4、治伤寒大毒嗽:怡糖于蔓菁、薤汁中煎一沸,顿服之。(《食疗本草》)

5、治咸哮喘嗽:胶饴拌轻粉,熬焦为丸,噙化。(《本经逢原》)

6、治大人小儿顿咳不止:白萝卜捣汁一碗,饴糖五钱。蒸化,乘热缓缓呷之。(《本草汇言》)

7、治大便干结不通:饴糖拈成指头大,用香油涂拌绿矾末,塞谷道内。(《本草汇言》)

8、治胎坠不安:饴糖五钱,以砂仁泡汤化服。(《本草汇言》)

9、治诸鱼骨哽在喉中:饴糖不拘多少,为丸如鸡子黄大,吞之,又渐作大丸,再吞。(《圣济总录》饴糖丸)

10、治误吞银环及钗者:饴糖一斤,一顿渐渐食尽,多食之。(《古今录验方》)

11、治误吞稻芒:白饧频食。(《简便单方》)

12、服药过剂闷乱者:饴糖食之。(《千金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