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学名:小麦(古代:麸麦)、浮麦、浮小麦、空空麦、麦子软粒、麦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子宽条形,子实椭圆形,
腹面有沟。子实供制面粉,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播种时期的不同有春小麦、冬小麦等。小麦是禾本科小麦属的重要栽培谷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具4~7节,有效分蘖多少与土肥环境相关。叶片长线形;穗状花序直立,穗轴延续而不折断;小穗单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自花授粉;颖革质,卵圆形至长圆形,具5~9脉;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盘,其形状、色泽、毛茸和芒的长短随品种而异。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2]
小麦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它含有淀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家B、卵磷脂、精氨酸及多种酶类。不但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小麦苗、麦芽、麦麸、麦籽均可入药.早在1700年前,我国医圣张仲景就创立了“甘草小麦大枣汤”这一著名药方。由此可见小麦用于治病的悠久历史。[3]
各部位属性
小麦属性
释名
小麦秋季播种,冬季生长,春季开花,夏季结实。是五谷中价值最高的。
性味
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
新麦性热,陈麦性平。它可以除热,止烦渴,咽喉干燥,利小便,补养肝气,止漏血唾血,可以使女子易于怀孕。补养心气,有心病的人适宜食用。将它煎熬成汤食用,可治淋病。磨成末服用,能杀蛔虫,将陈麦煎成汤饮用,还可以止虚汗。将它烧成灰,用油调和,可涂治各种疮及汤火灼伤。
浮麦属性
性味
味甘、咸,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
主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治大人、小孩结核病虚热,妇女劳热。[4]
面的属性
性味
味甘,性温,有微毒。
功效主治
主治补虚,长时间食用,使人肌肉结实,养肠胃,增强气力。它可以养气,补不足,有助于五脏。将它和水调服,可以治疗中暑、马病肺热。将它敷在痈疮伤处,可以散血止痛。
麦麸功效
主治瘟疫和热疮、汤火疮溃烂、跌伤折伤的瘀血,用醋和麦麸炒后,贴于患处即可。将它醋蒸后用来熨手脚风湿痹痛,寒湿脚气,交替使用直到出汗,效果都很好。
将它研成末服用,能止虚汗。凡人身体疼痛及疮肿溃烂流脓,或者小孩夏季出痘疮,溃烂不能睡卧,都可以用夹褥盛麦麸缝合来垫铺,因麦麸性凉并且柔软,这的确是个好方法。
麦粉属性
释名
就是用麸皮洗筋澄出的浆粉。多用它来浆衣服。
性味
味甘,性凉,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补中,益气脉,和五脏,调经络。炒一碗麦粉和汤服下,能止痢疾。将麦粉和醋熬成膏状,能消一切痈肿、火汤伤。
面筋属性
性味
味甘,性凉,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解热和中,有劳热之人适宜将它煮吃。能宽中益气。它是麸在水中揉洗而成,是素食的主要物品,煮着吃性凉,多用油炒而食,则性热。
药用价值
【中药名】小麦(《神农本草经集注》)
【蒙药名】 宝古代(《四部医典》)
【别名】 浮小麦
【学名】 Triticum aestivum L. (禾本科)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20cm。叶鞘无毛;叶舌膜质,短小;叶片平展,条状披针形,长10~20cm,宽5~10cm。穗状花序圆柱形,直立,长5~10cm,宽约1cm,穗轴每节着生1枚小穗;小穗长约10cm,含3~5小芝,两侧鹾扁,侧面向穗轴,无柄;颖卵形,近革质,中部具脊,顶端延伸成短尖头或芒;外稃扁圆形,顶端无芒或具芒;内稃与外稃近等长,具2脊。颖果卵圆形或矩圆形,顶端具短毛,腹具纵沟,易与稃片分离。花果期7~9月。
【分布】 全世界广泛栽培。中国北方各地均栽培。
【产地产量】 内蒙古各地栽培。产量极多。
【入药部分】 秋季采收果穗,晾晒,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取成熟果实(小麦)、未成熟果实(浮小麦),晒干备用。
【药材鉴别】 性状 颖果长圆形,两端略尖,长至6mm,直径1.5~2.5mm。表面浅黄棕色或黄色,稍皱缩,腹面中央有一纵行深沟,顶端具黄白色柔毛。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弱,味淡。商品有时带有未脱净的颖片及稃,颖片革质,具锐脊,顶端尖突;外稃膜质,顶端有芒,内稃厚纸质,无芒。
【鉴别】颖果横切面:果皮与种皮愈合。果皮表皮细胞一列,壁较厚,平周壁尤甚;果皮中层细胞数列,壁较厚;横细胞一列,与果皮表皮及中层细胞垂直交错排列,有纹孔;有时在横细胞层下可见管细胞。种皮棕黄色,细胞颓废皱缩,内为珠心残余,细胞类方形,隐约可见层状纹理。内胚乳最外层为糊粉层,其余为富含淀粉粒的薄壁细胞。
果实粉末白色,有黄棕色果皮小片。主要特征:淀粉粒主为扁平的圆形、椭圆形或圆三角状,直径30~40μm,侧面观呈双透镜状、贝壳状,宽11~19μm,两端稍尖或钝圆,脐点裂缝状,复粒少数,由2~4或多分粒组成。横细胞成片,细长柱形,长38~232μm,直径6~21μm,壁含珠状增厚。果皮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或长多角形,长64~216μm,直径16~42μm,壁念珠状增厚。果皮中层细胞细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壁念珠状增厚。非腺毛单细胞,长43~950μm,直径11~29μm,壁厚5~11μm。
【化学成分】 幼苗中含有Apigenin—di—C—acylglycosides,这种新甙之一是Sinapyl一8一D—galactosyl一6一C一arabinosylapigenin。此外,还含有Vicenin—1.isoscha—ftoside、and schaftoside或者是他们的半乳糖基异构体以及蜀黍苷[Dhurrin,2一β—D—glucopyranosyloxy-2一(4-hydroxyphenyl)一2S—acetonitrile]。叶和杆中含有CH3(CH2)7CHO及其异构体醛和醇类等挥发性物质。
种子含淀粉53~70%,蛋白质约11%,糖类2~7%,糊精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脂肪油主要为油酸、。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精氨酸、淀粉酶、麦芽糖酶、等。麦胚含植物凝集素。
【性味功能】 中药味甘,性凉。小麦:养心安神,除烦。
【主治】 治心神不宁,失眠,妇女脏躁,烦躁不安,精神抑郁,悲伤欲哭。浮小麦:,骨蒸劳热。
【用量用法】 中药30~60g,水煎服;外用小麦面适量,调敷烫火伤处。
【药性功效】小麦性凉,味甘,具有养心神、敛虚汗、生津止汗、养心益肾、镇静益气、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对于体虚多汗、舌燥口干、心烦失眠等病症患者有一定辅助疗效,特别是浮小麦(小麦用水淘,不沉于水的叫“浮小麦”,它有补心敛阴止汗,治疗自汗盗汗的功效)的效果更好,它可以治疗腹泻、血痢、无名毒疮、丹毒、盗汗、多汗等症。[1]
★【宜忌】小麦面畏汉椒、萝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