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J 僵蚕(附:僵茧壳)

难忘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0
帖子
4889
获得点赞
309
声望
83
年龄
59
t0193d75107c4f3f2da.jpg
t0123a3c7d8bc932efb.jpg
t01ac64b11507a28de4.jpg
t010e19e4ccea4f3937.jpg
t018be618f06f22ab50.jpg
t01bd001f41858d60f2.jpg
t01ce36b0e03d6f0ad6.jpg


【药用】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而僵死的虫体。

【性味与归经】咸、辛,平。入肺、肝经。

【功效】息风解痉,疏散风热,化痰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惊痫抽搐。

僵蚕功能息风解痉,并具化痰之功,主要用于痰热壅盛之惊痫抽搐,常配合牛黄、黄连、胆南星等同用;如为脾虚久泻、慢惊抽搐,有可与党参、白朮、天麻等药同用。

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症。

僵蚕又能疏散风热,对于风热上受引起的头痛、目赤等症,可配伍桑叶、菊花、荆芥等应用。因本品兼有解毒利咽之功,故尤适用于咽喉肿痛,常配伍玄参、连翘、板蓝根等同用。

3.用于风疹瘙痒。

本品能疏风而止痒,故适用于风疹瘙痒,常与蝉衣、薄荷等配伍。

4.用于瘰历结核。

僵蚕对于于痰涎结聚引起的瘰历结核有化痰消散的作用,常配伍贝母、夏枯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制僵蚕、炙僵蚕、制姜虫、制天虫(用麸皮同炒至黄色为度)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附药】僵茧壳:是蚕蛹便蛾咬破的茧壳。性味甘温。能止消渴,治小便过多。一般用量为八只至十只,煎服。

【按语】1.僵蚕既能平内风以解痉,又能驱除外风以散风热,且可化痰而散结。故它所主治的病症,可概括为风与痰二字。在临床应用时,也常与治风与化痰的药物配伍,如全蝎、天麻,能平肝息风而止抽搐;配牛蒡子、桔梗、甘草,能散风袪痰而利咽;配桑叶、蔓荆子、木贼草,治风热目赤而止头痛;配蝉蜕、荆芥、薄荷,可消风清热而治风疹;配贝母、连翘、夏枯草,可化痰散结而消瘰。

2.近年来有关部门研究用蚕蛹治病,据报导作用与僵蚕相仿。

【方剂举例】白僵蚕散《证治准绳》:僵蚕、旋覆花、木贼草、细辛、桑叶、荆芥、甘草。治风热头痛,迎风泪出。
 
t016cfdef21793b606b.jpg


僵蚕,别名天虫、姜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它又名白僵蚕,是家蚕幼虫在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干涸硬化虫体,由于其体表密布白色菌丝和分生孢子,形似一层白膜,故名,主要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等病症。
药物简介
主要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等病症。

僵蚕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有形之包块,如结节,咽肿痛,瘰疬,风疮瘾疹等。皆取其通散之能。

药材鉴别
本品粉末灰棕
a819411adf61f65cf3d68fc57ae235f0.jpeg
僵蚕色或灰褐色。菌丝体近无色,细长卷曲缠结在体壁中。气管壁碎片略弯曲或弧状,具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丝。表皮组织表面具网格样皱缩纹理以及纹理突起形成的小尖突,有圆形毛窝,边缘黄色;刚毛黄色或黄棕色,表面光滑,壁稍厚。未消化的桑叶组织中大多含草酸钙簇晶或方晶。

炮制加工
僵蚕:淘洗后干燥,除去杂质。

炒僵蚕:取净僵蚕,照麸炒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蚕沙:在6-8月间收集蚕在二眠到三眠时排除的粪便,晒干,除净泥土、碎叶等杂质。
功能主治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熄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

(1)熄风解痉:用于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眩晕症、抽搐,常配天麻、全蝎。并用于风热头痛及皮肤痒疹。

(2)化痰散结:用于瘰疬、扁桃体炎、腮腺炎。

(3)偏正头风、夹头风,两太阳穴痛:用僵蚕末,葱茶调服一匙。

(4)突然头痛:僵蚕末每日10克,熟水送下。

药物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僵蚕(天虫、白僵蚕、僵虫)

主要产地
为动物蚕蛾科昆虫家蚕蛾Bonbyx mori L.的幼虫感染淡色丝菌科白僵菌V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僵列的全虫体。产于陕西、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主产于江苏的吴县、无锡、镇江、苏州、南通等地;浙江的吴兴、德清、海宁、嘉善、桐乡;安徽的泾县、宣城等地;其次四川的宜宾、乐山、绵阳也有分布。

春夏采集自然僵死的病蚕或人工培育的僵蚕,倒入石灰中拌匀,吸去水分,取出,晒干,生用或炒用。

中医传承
药方选录
1.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5克(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2.5克 以生姜温水调灌之.(《本草衍义》)

2.治慢脾风阳气未甚脱者:胆南星、直僵蚕(炒)、地龙、五灵脂、全蝎(焙)各5克.上为末水煮半夏糊丸麻子大.每服五丸姜汤下.(《直指小儿方》白僵蚕丸)3.治中风口眼歪斜: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份并生用.上为细末 每服一钱热酒调下 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4.治瘫缓风手足不遂 言语不正:白僵蚕(炒)、乌头(炮裂、去皮、脐)、没药各50克蜈蚣(炙)25克.上四味捣罗为末 酒面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 薄荷酒下日三.(《圣济总录》僵蚕丸)

5.治破伤风身肿 牙关不开:白僵蚕(直者)不拘多少生研为末.每用生姜自然汁调 以鸡翎于伤口上扫之勿令干;仍以生姜汁调2.5克服.(《圣济总录》白僵蚕散)

6.治首风 每遇风时即发头痛:白僵蚕(炒)、菊花、石膏(研)各200克.上三味捣研为末 用葱白细研绞取汁一大盏 同拌和少入面糊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荆芥茶或温酒下.(《圣济总录》白僵蚕丸)

7.治冲风泪出 白僵蚕(直者,去丝、嘴炒)、粉草、 细辛、旋覆花(蒸熟,焙)各25克,荆芥0.5克,木贼25克,黄桑叶50克。上锉散。每服15克,水一盏半煎,食后温 服。(《世医得效方》白僵蚕散)

8.治风壅牙痛 僵蚕、藁本、白芷各等分。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揩牙痛处,用盐水灌漱。(《普济方》僵蚕散)

9.治重舌、木舌 僵蚕5克,黄连(蜜炒)10克。为末,掺之,涎出为妙。(《积德堂经验方》)

10.治喉痹口疮,腮颊肿痛 白僵蚕(炒去丝、嘴)、牛蒡子(微炒)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每50克作十五丸。每服一丸,含化,食后。(《杨氏家藏方》消毒丸)

11.治喉痹失音 瓜蒌皮(炒)、厘蚕(炒)、甘草簿(炒)各10克。共为末。每服15克,姜汤下。(《疑难杂避症简方》)

12.治缠喉风,气息不通 白僵蚕(直者,去头)25克,枯白矾50克。上为细末。每服15克,生姜蜜水调匀,细细服之,不拘时候。(《御药院方》开关散)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

2.《本草纲目》:"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一切金疮,疔肿风痔。"

用药禁忌
1、心虚不宁、血虚生风者慎服。

2、《药性论》: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3、《本草经疏》: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4、《本草新编》多服则小腹冷痛,令人遗溺,以其性下行而成寒也。

不良反应
僵蚕内服可致过敏反应,出现痤疮样皮疹及过敏性皮疹,停药后均能消失。少数患者有口咽干燥、恶心、食欲减少、困倦等反应。由于僵蚕有抗凝作用,故对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障碍及出血倾向患者应慎用。僵蚕、僵蛹均含草酸铵,进入体内可分解产生氨,对肝昏迷患者慎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