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针灸心得 寒热是临床判断病症性质的重要条件

lqs1944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0/08
帖子
1025
获得点赞
896
声望
113
所在地
辽宁锦州 qq564205486

确定寒热性质是临床判断病症的重要条件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重要条件。寒症与热症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症;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症。寒热辩证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两者是两种不同的性质,如果临床上把握不住寒热性质,在疾病治疗治疗过程中可加重病情,产生不良后果。
如何把握寒热是临床中的难点和重点,确定寒热性质可有很多方法,其中舌诊是判断疾病寒热性质,非常实用的一种方法。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舌诊属于望诊中的一个条件,在诊断疾病过程中切勿忽视舌诊,我曾经治愈一位怕风的患者,只因病症性质判断有误使她痛苦不跌,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这位年轻的女士在商场工作,有一年夏天突然俱怕凉风,无论是班上空调吹出来的凉风,还是大自然刮来的微风,身体都抵挡不住,风吹在皮肤上象冬天凛冽寒风吹在身上似的刺痛,为此每天只能猫在家里不能上班。在家里也是门窗紧闭,衣领袖口紧锁,即使在炎热的伏天,还穿着羊毛衣裤,晚上睡觉两只脚上都得用小棉被裹的严严实实,生怕往皮肤里边进风,真是苦不堪言而痛不欲生。
大家都建议她这种病症只能看中医,于是去中医院找了一位知名医生看病,因病症是惧怕风和凉气,所以,医生询问病情把把脉,诊断意见认为,此病为风湿所致,属于寒症,根据病症,开了三付祛风和滋补的药物,吃后丝毫不见疗效,药服完后又去看医生,医生问问病情后,方子重新调整又开了三付,服药后仍不见效。为了看病又去了省城及北京各大医院,甚至认可500元的挂号费用看病,医生们诊断意见听后都有道理,但服药后仍然是惧怕凉风,病症丝毫无变化,还是有病乱投医吧,经人介绍来我处诊治。
来我处后,经脉诊观察脏腑的变化,脉象为脾胃脉盛,余脉平,根据脉象判断,患病的的病因来于脾胃,属于实症,按八纲辨证属于热症。为了慎重起见又查看舌苔的变化。舌红无苔。《医镜》曰:“凡病俱见于舌,……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 舌色深于正常,称红舌。这种舌多因阳热亢盛,气血上壅于舌所致。《舌鉴辩证》曰:“舌根主肾、命、大肠,舌中左主胃、右主脾”。舌有“虚实之分,舌鲜红,舌苔黄燥者属实热”。
根据舌诊症状上看,舌体鲜红,舌中部位主脾,舌体鲜红,主热证,“因阳热亢盛,气血上壅于舌所致,”为实火。通过舌体观察,确诊怕风的病因在脾胃,病的性质为热症。通过脉象和舌苔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判断,怕风的病均在脾胃,患病的性质同属热症。
我认为,怕风之所以医治无效的主要原因,在患病脏腑性质的认定上,这位女士服药后之所以没有效果,是病因性质的判断有误,把热症看成了寒症,当然在治疗原则上也一定采取补法,结果越补越热,使肌肉腠理通透性增清,即俱怕空调散发出来的凉气,同时也惧怕自然风。
病因确定后,我运用经络调整疗法,首先调整脾经、胃经,点按脾、胃经络上的穴位,使之脾胃的阴阳平衡;然后,根据“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又调整了肺经、大肠经,点按肺、大肠经络上的穴位,使之相泻。因病因确诊以及采取治疗方法无误,治后的第二天,病情发生了急剧变化,身体怕风症候好了许多,可以穿着短衣和短裤了,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
病症发生的变化说明确定病症性质,在临床中是十分正确的,接着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治疗,调整脾胃等有关经络相泻,仅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病情就痊愈了。
 
由版主最后编辑:
导引按跷乃治病之首选,楼主高人:080::080::080:
 
对疾病寒热性质做出正确判断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在临床上往往忽略了寒热性质的判断,其结果治疗效果不佳而延误时间。
 
我治病不讲手法,只要病症寒热性质搞清后,采取何种方法都可,关于使用的穴位都是公开的,文章中写的非常清楚,医理和使用的方法我向来是公开的。
 

确定寒热性质是临床判断病症的重要条件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重要条件。寒症与热症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症;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症。寒热辩证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两者是两种不同的性质,如果临床上把握不住寒热性质,在疾病治疗治疗过程中可加重病情,产生不良后果。
如何把握寒热是临床中的难点和重点,确定寒热性质可有很多方法,其中舌诊是判断疾病寒热性质,非常实用的一种方法。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舌诊属于望诊中的一个条件,在诊断疾病过程中切勿忽视舌诊,我曾经治愈一位怕风的患者,只因病症性质判断有误使她痛苦不跌,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这位年轻的女士在商场工作,有一年夏天突然俱怕凉风,无论是班上空调吹出来的凉风,还是大自然刮来的微风,身体都抵挡不住,风吹在皮肤上象冬天凛冽寒风吹在身上似的刺痛,为此每天只能猫在家里不能上班。在家里也是门窗紧闭,衣领袖口紧锁,即使在炎热的伏天,还穿着羊毛衣裤,晚上睡觉两只脚上都得用小棉被裹的严严实实,生怕往皮肤里边进风,真是苦不堪言而痛不欲生。
大家都建议她这种病症只能看中医,于是去中医院找了一位知名医生看病,因病症是惧怕风和凉气,所以,医生询问病情把把脉,诊断意见认为,此病为风湿所致,属于寒症,根据病症,开了三付祛风和滋补的药物,吃后丝毫不见疗效,药服完后又去看医生,医生问问病情后,方子重新调整又开了三付,服药后仍不见效。为了看病又去了省城及北京各大医院,甚至认可500元的挂号费用看病,医生们诊断意见听后都有道理,但服药后仍然是惧怕凉风,病症丝毫无变化,还是有病乱投医吧,经人介绍来我处诊治。
来我处后,经脉诊观察脏腑的变化,脉象为脾胃脉盛,余脉平,根据脉象判断,患病的的病因来于脾胃,属于实症,按八纲辨证属于热症。为了慎重起见又查看舌苔的变化。舌红无苔。《医镜》曰:“凡病俱见于舌,……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 舌色深于正常,称红舌。这种舌多因阳热亢盛,气血上壅于舌所致。《舌鉴辩证》曰:“舌根主肾、命、大肠,舌中左主胃、右主脾”。舌有“虚实之分,舌鲜红,舌苔黄燥者属实热”。
根据舌诊症状上看,舌体鲜红,舌中部位主脾,舌体鲜红,主热证,“因阳热亢盛,气血上壅于舌所致,”为实火。通过舌体观察,确诊怕风的病因在脾胃,病的性质为热症。通过脉象和舌苔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判断,怕风的病均在脾胃,患病的性质同属热症。
我认为,怕风之所以医治无效的主要原因,在患病脏腑性质的认定上,这位女士服药后之所以没有效果,是病因性质的判断有误,把热症看成了寒症,当然在治疗原则上也一定采取补法,结果越补越热,使肌肉腠理通透性增清,即俱怕空调散发出来的凉气,同时也惧怕自然风。
病因确定后,我运用经络调整疗法,首先调整脾经、胃经,点按脾、胃经络上的穴位,使之脾胃的阴阳平衡;然后,根据“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又调整了肺经、大肠经,点按肺、大肠经络上的穴位,使之相泻。因病因确诊以及采取治疗方法无误,治后的第二天,病情发生了急剧变化,身体怕风症候好了许多,可以穿着短衣和短裤了,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
病症发生的变化说明确定病症性质,在临床中是十分正确的,接着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治疗,调整脾胃等有关经络相泻,仅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病情就痊愈了。
如何治疗请详细阐述说明,便于学习,不要讲空套子。
 
同感,疾病寒热定性很重要,有关治疗思路方向问题,方向对了,弯路还是捷径,迟早能到达目的地。方法恰当则事半功倍,减少治疗时间,或奇迹出现。
 
首帖的第二句话就有问题了,那么,接下去的内容可能都不能成立了。
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症;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症。”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为,阴盛在大部分时候是表现为热证,比如,大部分胖子都是属于阴盛,所以,他们怕热。
阳盛者,最有代表性的是纯阳之体,既是纯阳,就是阳最盛者,寒暑不侵,百病不生。他们有热证吗?
另外,既然说阴盛、阳虚、阳盛、阴虚,就应该用“证”来表述,而不是用“症”来表述。

.
 
《舌鉴辩证》曰:“舌根主肾、命、大肠,舌中左主胃、右主脾”。舌有“虚实之分,舌鲜红,舌苔黄燥者属实热”。
 
值得称赞,四诊合参佩服。!!
 

确定寒热性质是临床判断病症的重要条件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重要条件。寒症与热症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症;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症。寒热辩证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两者是两种不同的性质,如果临床上把握不住寒热性质,在疾病治疗治疗过程中可加重病情,产生不良后果。
如何把握寒热是临床中的难点和重点,确定寒热性质可有很多方法,其中舌诊是判断疾病寒热性质,非常实用的一种方法。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舌诊属于望诊中的一个条件,在诊断疾病过程中切勿忽视舌诊,我曾经治愈一位怕风的患者,只因病症性质判断有误使她痛苦不跌,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这位年轻的女士在商场工作,有一年夏天突然俱怕凉风,无论是班上空调吹出来的凉风,还是大自然刮来的微风,身体都抵挡不住,风吹在皮肤上象冬天凛冽寒风吹在身上似的刺痛,为此每天只能猫在家里不能上班。在家里也是门窗紧闭,衣领袖口紧锁,即使在炎热的伏天,还穿着羊毛衣裤,晚上睡觉两只脚上都得用小棉被裹的严严实实,生怕往皮肤里边进风,真是苦不堪言而痛不欲生。
大家都建议她这种病症只能看中医,于是去中医院找了一位知名医生看病,因病症是惧怕风和凉气,所以,医生询问病情把把脉,诊断意见认为,此病为风湿所致,属于寒症,根据病症,开了三付祛风和滋补的药物,吃后丝毫不见疗效,药服完后又去看医生,医生问问病情后,方子重新调整又开了三付,服药后仍不见效。为了看病又去了省城及北京各大医院,甚至认可500元的挂号费用看病,医生们诊断意见听后都有道理,但服药后仍然是惧怕凉风,病症丝毫无变化,还是有病乱投医吧,经人介绍来我处诊治。
来我处后,经脉诊观察脏腑的变化,脉象为脾胃脉盛,余脉平,根据脉象判断,患病的的病因来于脾胃,属于实症,按八纲辨证属于热症。为了慎重起见又查看舌苔的变化。舌红无苔。《医镜》曰:“凡病俱见于舌,……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 舌色深于正常,称红舌。这种舌多因阳热亢盛,气血上壅于舌所致。《舌鉴辩证》曰:“舌根主肾、命、大肠,舌中左主胃、右主脾”。舌有“虚实之分,舌鲜红,舌苔黄燥者属实热”。
根据舌诊症状上看,舌体鲜红,舌中部位主脾,舌体鲜红,主热证,“因阳热亢盛,气血上壅于舌所致,”为实火。通过舌体观察,确诊怕风的病因在脾胃,病的性质为热症。通过脉象和舌苔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判断,怕风的病均在脾胃,患病的性质同属热症。
我认为,怕风之所以医治无效的主要原因,在患病脏腑性质的认定上,这位女士服药后之所以没有效果,是病因性质的判断有误,把热症看成了寒症,当然在治疗原则上也一定采取补法,结果越补越热,使肌肉腠理通透性增清,即俱怕空调散发出来的凉气,同时也惧怕自然风。
病因确定后,我运用经络调整疗法,首先调整脾经、胃经,点按脾、胃经络上的穴位,使之脾胃的阴阳平衡;然后,根据“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又调整了肺经、大肠经,点按肺、大肠经络上的穴位,使之相泻。因病因确诊以及采取治疗方法无误,治后的第二天,病情发生了急剧变化,身体怕风症候好了许多,可以穿着短衣和短裤了,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
病症发生的变化说明确定病症性质,在临床中是十分正确的,接着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治疗,调整脾胃等有关经络相泻,仅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病情就痊愈了。
肺胃独盛,可下之则安
 
舌红无苔是实热。这个判断是有问题的。
 
从我治疗好多的病例上看,为什么疗效不佳,其主要原因是寒热性质的判断有误,即延误治疗时间,又加重了病情,这是当前医疗界的误区。
 
舌红无苔,若有津液似油覆盖舌面,可判为“痰”,则此证有可能是痰阻气机而致卫外不固而怕风怕冷。
但从我由字面的理解看,脾胃脉盛 ,我更倾向于阳热内郁阻气机而致卫外不固而怕风怕冷(四逆散证)。
不过只是要提醒一下:在杂病中,“舌红无苔”除了阴虚热证外,常常也可以是其他症,需要综合判断。比如心力衰竭患者常因下焦阳虚或气虚而不能蒸津上承也可出现此证。如果不是作者说脉是“脾胃脉盛”的话,就此病案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黄芪”,严重的怕风,乃是黄芪的用药特征。
 
我不懂针灸技法,但从道理上来说,针灸确实对这种郁阻的病有好处,无论是热郁还是寒郁还是痰郁等,针灸都可以起到疏通作用。所以对此病人来说,其实无论判断她是寒还是热造成的郁阻,都不会影响实际效果的。片面之言,若有误望各位大家指证教导。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