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九香虫
九香虫出自《本草纲目》:九香虫,产于贵州永宁卫赤水河中。大如小指头,状如水,身青黑色。至冬伏于石下,至惊蛰后即飞出,不可用矣。《中药大辞典》载:九香虫对于神经性胃病,精神忧郁而致的心口痛,脾肾阳虚的腰膝酸软乏力、阳萎、遗尿等症有显著疗效。所以李时珍说它:咸温无毒,理气止痛,温中壮阳,“久服益人”,“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
九香虫:是一种会飞的青黑色甲壳虫,指甲般大小,状如水龟。春夏季节,爬在农作物的茎叶上吸食浆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种奇臭难状的气体,使人避而远之,因而落个“屁巴虫”或“打屁虫”的臭名。屁巴虫含有九香虫油,一经炒熟之后,即是一种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药用美食,因此,它又赢得了“九香虫”的美称。
九香虫全体椭圆形,长1.7~2.2厘米,宽1~1.2厘米,体一般紫黑色,带铜色光泽,头部、前胸背板及小盾片较黑。头小,略呈三角形;复眼突出,呈卵圆形,位于近基部两侧;单眼1对,橙黄色;喙较短,触角6节,第1节较粗,圆筒形,其余4节较细长而扁,第2节长于第3节。前胸背板前狭后阔,前缘凹进,后缘略拱出,中部横直,侧角显著;表面密布细刻点,并杂有黑皱纹,前方两侧各有1相当大的眉形区,色泽幽暗,仅中部具刻点。小盾片大。翅2对,前翅为半鞘翅,棕红色,翅末1.3为膜质,纵脉很密。足3对,后足最长,跗节3节。腹面密布细刻及皱纹,后胸腹板近前缘区有2个臭孔,位于后足基前外侧,能由此放出臭气。雄虫第9节为生殖节,其端缘弧形,中央尤为弓凸。成虫越冬,隐藏石隙间。若虫无翅,成虫有翅能飞,均能食害瓜类植物。
俗话说:“有钱人吃鹿茸,没钱人吃屁巴虫。”这就道出了物美价廉的九香虫,竟有相似高级壮阳滋补药物鹿茸的功效 。
药品简述
九香虫
药名:九香虫
汉语拼音:jiuxiangchong
英文名:JiuxiangBug,StinkBug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ongopuschinesisDallas
功效分类:理气药;温里药。
科属分类:蝽科
别名:黑兜虫、瓜黑蝽、屁板虫、屁巴虫。
性味:味咸;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脾经。
功能:行气止痛;温肾壮阳。
主治:用于脾虚气滞,胸脘痞闷、疼痛;肾虚阳衰、腰膝酸痛、阳痿尿频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0.6-1.2g。
生态环境:成虫有翅能飞翔,常在土块、石块下及石缝中越冬,每年3月飞出。
资源分布:除东北、西北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药材基源:为蝽科动物九香虫的全体。
采收储藏:春、秋季捕捉,捕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炮制方法:
1、九香虫,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炒九香虫,取净九香虫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
用药禁忌
阴虚阳亢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