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6/01/13
- 帖子
- 125
- 获得点赞
- 20
- 声望
- 18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等地区流行较广,近几年广东也有散在发病,值得引起注意。本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蛋白尿为主要特征,根据本病的流行情况和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学“温疫”、“疫疹”、“疫斑”的范围。兹就刘仕昌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加以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1毒热夹湿为其病机
刘仕昌教授认为,本病病因为温疫热毒,其发病原因是由于人体元气不足,阴津亏损,温疫热毒乘虚而入。温疫热毒其性酷烈,传变迅速,极易化燥伤阴,故病邪侵入人体之后在卫分停留时间短暂,很快传入气分,出现气分热炽;气分热毒不解,则可深人营分、血分,一可见气营两燔或气营血俱燔等证型。如疫毒内陷,气阴大伤,正气溃败,则可出现津气欲脱。热毒深入下焦,劫伤肾阴,肾阴枯涸,化源告竭,可致少尿、尿闭;若阴损及阳,脾肾虚惫,下元不固,膀胱失约,则可见多尿。当热毒已衰,正气渐复,病则进人恢复期。
由于岭南地域气候炎热,雨湿偏盛,或贪凉饮冷,饮食不节或不洁,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聚湿化热,湿热内蕴,外界湿热之邪与内生湿热相合,使本病病机表现毒热夹湿,其临床表现和治法有别于其他地区。
2治以清热解毒祛湿为本
刘仕昌教授认为对岭南地区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发热期主要以清热解毒祛湿为原则。
初起邪在卫气,波及营分,症见发热,恶寒,头痛,目赤,恶心欲呕,全身关节酸痛,纳呆,腹胀,皮肤斑点隐隐,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治宜清气解表,解毒泄热,佐以凉营祛湿,常用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解毒可加入大青叶、板蓝根、黄芩之类;凉营可加牡丹皮、赤芍、生地黄等药;祛湿可加藿香、佩兰、薏苡仁等。
气营(血)两燔,症见高热不退,头痛,腰痛,周身骨节疼痛,面如醉酒貌,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目赤咽红,皮肤有出血点或瘀斑,也可见鼻衄、吐血、便血,舌红绛、苔黄腻,脉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营止血,佐以祛湿,常用清瘟败毒饮加减。
斑疹及出血症状明显者,加紫草、三七末、丹参;头痛剧烈者,加白蒺藜、菊花、苍耳子;骨节疼痛者,加秦艽、葛根、防风;湿浊明显者,加茵陈、薏苡仁、佩兰、滑石。
至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在岭南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较少见。若少尿期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除服用滋阴养液,解毒利湿中药外,常用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组成:生大黄、白花蛇舌草、崩大碗各30克,槐花、枳实各15克,浓煎至2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对促进排尿,解除尿毒症,缩短病期都有一定作用。
3后期治宜清余热、补气阴
流行性出血热至多尿期、恢复期,属本病后期,治宜清余热、补气阴为主。
多尿期症见低热口干,尿频且量多清长,腰酸神疲,舌质红、苔白腻,脉细数。治宜清除余热,养阴生津。方药:茵陈、知母、葛根、女贞子、墨旱莲各15克,茯苓、黄芩、天花粉、覆盆子、益智仁各12克,生地黄20克,山药30克。
恢复期症见身热已退,斑疹隐退,神疲懒言,纳少,或头晕耳鸣,舌红、苔少,脉弦细。治宜补益气阴,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太子参、生地黄各20克,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白芍、麦芽各15克,鸡内金12克,甘草6克。
4对危重症状应及时处理
流行性出血热由于感受温疫热毒,具有发病急剧,热势亢盛,病情险恶,传变迅速,症候变化复杂等特点。若邪气太盛,正气虚弱,往往出现危重症状,应变之法必须及时。
刘仕昌教授认为,只有及时处理这些危重症状,才能使病情得到控制,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如出现水气犯肺(急性肺水肿),可用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肺利水。方药:葶苈子、紫苏子、黄芩、车前子、茯苓各15克,北杏仁、桑白皮、丹参、泽泻各12克,大枣6枚。
若见高热不退,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可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亦可用醒脑静20毫升加人5%葡萄糖氯化钠500毫升中静脉滴注。
全身弥漫性多腔道出血,可用云南白药1克内服,每日3次,或用紫地合剂50毫升、紫地宁血散2支内服,每日3次。
若见抽搐痉厥,可用止痉散2克,每日3次,或用紫雪丹。高热、昏迷、抽搐时亦可配合针刺治疗。
5病案举隅:具体参考刘仕昌教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经验总结
本文摘自《岭南中医药名家刘仕昌》,由铁杆医讯(微信ID:tieganyixun)编辑整理。
相关文章:
重用赭石治疗顽症呕吐验案
国医大师班秀文妙用鸡血藤
医案医话 | 便秘十年辨误案
1毒热夹湿为其病机
刘仕昌教授认为,本病病因为温疫热毒,其发病原因是由于人体元气不足,阴津亏损,温疫热毒乘虚而入。温疫热毒其性酷烈,传变迅速,极易化燥伤阴,故病邪侵入人体之后在卫分停留时间短暂,很快传入气分,出现气分热炽;气分热毒不解,则可深人营分、血分,一可见气营两燔或气营血俱燔等证型。如疫毒内陷,气阴大伤,正气溃败,则可出现津气欲脱。热毒深入下焦,劫伤肾阴,肾阴枯涸,化源告竭,可致少尿、尿闭;若阴损及阳,脾肾虚惫,下元不固,膀胱失约,则可见多尿。当热毒已衰,正气渐复,病则进人恢复期。
由于岭南地域气候炎热,雨湿偏盛,或贪凉饮冷,饮食不节或不洁,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聚湿化热,湿热内蕴,外界湿热之邪与内生湿热相合,使本病病机表现毒热夹湿,其临床表现和治法有别于其他地区。
2治以清热解毒祛湿为本
刘仕昌教授认为对岭南地区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发热期主要以清热解毒祛湿为原则。
初起邪在卫气,波及营分,症见发热,恶寒,头痛,目赤,恶心欲呕,全身关节酸痛,纳呆,腹胀,皮肤斑点隐隐,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治宜清气解表,解毒泄热,佐以凉营祛湿,常用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解毒可加入大青叶、板蓝根、黄芩之类;凉营可加牡丹皮、赤芍、生地黄等药;祛湿可加藿香、佩兰、薏苡仁等。
气营(血)两燔,症见高热不退,头痛,腰痛,周身骨节疼痛,面如醉酒貌,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目赤咽红,皮肤有出血点或瘀斑,也可见鼻衄、吐血、便血,舌红绛、苔黄腻,脉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营止血,佐以祛湿,常用清瘟败毒饮加减。
斑疹及出血症状明显者,加紫草、三七末、丹参;头痛剧烈者,加白蒺藜、菊花、苍耳子;骨节疼痛者,加秦艽、葛根、防风;湿浊明显者,加茵陈、薏苡仁、佩兰、滑石。
至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在岭南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较少见。若少尿期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除服用滋阴养液,解毒利湿中药外,常用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组成:生大黄、白花蛇舌草、崩大碗各30克,槐花、枳实各15克,浓煎至2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对促进排尿,解除尿毒症,缩短病期都有一定作用。
3后期治宜清余热、补气阴
流行性出血热至多尿期、恢复期,属本病后期,治宜清余热、补气阴为主。
多尿期症见低热口干,尿频且量多清长,腰酸神疲,舌质红、苔白腻,脉细数。治宜清除余热,养阴生津。方药:茵陈、知母、葛根、女贞子、墨旱莲各15克,茯苓、黄芩、天花粉、覆盆子、益智仁各12克,生地黄20克,山药30克。
恢复期症见身热已退,斑疹隐退,神疲懒言,纳少,或头晕耳鸣,舌红、苔少,脉弦细。治宜补益气阴,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太子参、生地黄各20克,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白芍、麦芽各15克,鸡内金12克,甘草6克。
4对危重症状应及时处理
流行性出血热由于感受温疫热毒,具有发病急剧,热势亢盛,病情险恶,传变迅速,症候变化复杂等特点。若邪气太盛,正气虚弱,往往出现危重症状,应变之法必须及时。
刘仕昌教授认为,只有及时处理这些危重症状,才能使病情得到控制,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如出现水气犯肺(急性肺水肿),可用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肺利水。方药:葶苈子、紫苏子、黄芩、车前子、茯苓各15克,北杏仁、桑白皮、丹参、泽泻各12克,大枣6枚。
若见高热不退,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可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亦可用醒脑静20毫升加人5%葡萄糖氯化钠500毫升中静脉滴注。
全身弥漫性多腔道出血,可用云南白药1克内服,每日3次,或用紫地合剂50毫升、紫地宁血散2支内服,每日3次。
若见抽搐痉厥,可用止痉散2克,每日3次,或用紫雪丹。高热、昏迷、抽搐时亦可配合针刺治疗。
5病案举隅:具体参考刘仕昌教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经验总结
本文摘自《岭南中医药名家刘仕昌》,由铁杆医讯(微信ID:tieganyixun)编辑整理。
相关文章:
重用赭石治疗顽症呕吐验案
国医大师班秀文妙用鸡血藤
医案医话 | 便秘十年辨误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