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桂本《伤寒》方剂医案:张贵江、水中火等

师法仲圣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6/07/13
帖子
1086
获得点赞
429
声望
83
所在地
内蒙古呼伦贝尔
目录
1,张贵江桂本医案10篇。
2,水中火桂本及辅行诀医案。
3,张贵江对桂本和宋本的看法。
4,桂本伤寒杂病论《温病脉证并治》原文。
(本文从第二楼皆为转载,不代表师法仲圣本人意见,除非有附注。)
 
张贵江讲话节选:

桂本《伤寒杂病论》在完整性上胜于宋本
不可辩驳的事实是,宋本阙遗了大量的理法方药,并有不少的“概念性阙遗”。
如:桂本《伤寒杂病论》中载有“伤寒传经脉证并治”、“两感于寒脉证并治”、《温病脉证并治》、《伤暑病脉证并治》、《热病脉证并治》、《湿病脉证并治》、《伤燥病脉证并治》、《伤风病脉证并治》、《寒病脉证并治》、“肝脏结心脏结肺脏结脾脏结肾脏结的脉证并治”等等。而宋本,皆阙遗之也。如:
例1. 桂本《伤寒杂病论卷第三、伤寒例第四》中的“伤寒传经的脉证并治”,一共有6条,即第160条—165条,(其中有3个处方),宋本是整条整条的阙遗了(下加横线的文字是桂本载有而宋本阙遗且在本文中首次出现的):
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滓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160 (160,是《桂本<伤寒杂病论>详较与甄析》中的段落序号,即第160条。此例下同)
传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差,与承气汤。 161
传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 162
传太阴,脉濡而大,发热,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163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白术三两 厚朴四两 石膏半斤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每服一升五合余。日三服。
传少阴,脉沉细而数,手足时厥时热,咽中痛,小便难,宜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164
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方: 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细辛二两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传厥阴,脉沉弦而急,发热,时悚,心烦:呕逆,宜桂枝当归汤; 吐蛔者,宜乌梅丸。 165
桂枝当归汤方: 桂枝二两 当归三两 半夏一升 芍药三两 黄柏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分温三服。
例2. 桂本《伤寒杂病论.伤寒例第四》中的“若入腑及脏为传经变病”中,一共15条,即第166条—170条,(其中有3个处方),宋本基本上是整条整条的阙遗了:
以上皆传经脉、证并治之正法也。若入腑及脏为传经变病,治列后条。 166
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大青龙加附子汤主之。 167
大青龙加附子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劈) 石膏如鸡子大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八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大青龙加附子汤:桂本原作"大青龙汤加附子",不合本书惯例,故更名如上)。
二日阳明受之,即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脉时高时卑、时强时弱,宜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 168
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 石膏一斤 茯苓三两 白术四两 枳实三两 甘草三两〈炙)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五升,温分三服。
三日少阳受之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脉乍弦乍急,乍细乍散,宜当归附子汤主之。 169
当归附子汤方: 当归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人参三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其中“脉乍弦乍急、乍细乍散,宜当归附子汤主之”,宋本作"不知人者,六日死"七字)。
 
桂本《伤寒杂病论》卷第四是《温病脉证并治》。宋本没有这篇,全部阙遗了。这篇是第238—254条(共17条)。由于时间关系,我挑几条谈一下:
春、秋病温,此其常;冬时病温,此其变。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蓄其气,及时不病,至春乃发,名曰大温(此由冬不藏精,气失其正。春时阳气外发,二气相搏)为病则重。医又不晓病源为治,乃误尸气流传,遂以成疫。 242
病春温,其气在上,头痛,咽干,发热,目眩,甚则谵语,脉弦而急,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主之。 243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栝萎根四两 黄连三两 牡丹皮四两 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劈)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秋温,其气在中,发热,口渴,腹中热、痛:下利便脓血,脉大而短涩,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主之;不便脓血者,白虎汤主之。 244
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方: 地黄八两 知母四两 黄连三两 阿胶一两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三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温,头痛,面赤,发热,手足拘急,脉浮弦而数,名曰风温,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主之。 246
… …
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方: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栀子十四枚(劈〉 牡丹三两 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大温,发热,头晕,目眩,齿枯,唇焦,谵语,不省人事,面色乍青乍赤,脉急大而数者,大黄香蒲汤主之;若喉闭难下咽者,针少商令出血;若脉乍疏乍数,目内陷者,死。 251
大黄香蒲汤方: 大黄四两 香蒲一两 黄连三两 地黄半斤 牡丹皮六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 …
例4. 宋本整篇阙遗的还有《伤暑病脉证并治》、《热病脉证并治》、《伤燥病脉证并治》、《伤风病脉证
并治》、《寒病脉证并治》等5篇。也就是说,连同上面说过的宋本阙遗的卷第四《温病脉证并治》,一共有6篇宋本是整篇阙遗了。
 
@梦回杏林 例4. 桂本第665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方: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 干姜一两半 人参二两 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匙。咳者,去人参,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两,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匙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而这一条,宋本的使用的四逆散药物却是“炙甘草、炙枳实、柴胡、芍药”。
让我们分析一下孰是孰非:
首先,“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的“本”是什么。它的“本”,根据其前五个字“少阴病,四逆”分析,是“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而从其兼症“咳者,去人参,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两”所用的六种药物“人参、五味子、干姜、桂枝、茯苓、薤白”性皆温热来看,其“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也都属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
其次,桂本四逆散的功效是回阳救逆,所以用甘草、附子、干姜、人参。而宋本使用的四逆散即“炙甘草、炙枳实、柴胡、芍药”,功效却是“透解热郁、调和肝脾”,南辕北辙。这就是明显的“药不对本”了。
再次,从同一著作、同一作者在处方命名时“散”和“汤”中使用药物应该相一致的中医惯例去分析,四逆散、四逆汤的药物组成应该相同。
桂本的四逆散、四逆汤的药物是基本一致的(区别是四逆散用附子,四逆汤用炮附子)。这是基本符合惯例的。
桂本的四逆汤和宋本四逆汤使用药物大体一致(不论桂本还是宋本,四逆汤中都有“甘草、干姜、附子”。区别之一是桂本用炮附子,宋本用生附子;区别之二是桂本比宋本多一味人参),且皆性温热;
而宋本的四逆散、四逆汤的药物却只有一味甘草相同而已。
至此,我们可以知道,宋本的四逆散的处方名是对的,但药物错了。那么,另一个问题就来了——宋本的四逆散的处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桂本的第296、604条,使用了宋本阙遗的“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治疗风邪流于腑的口苦、呕逆、腹胀、善太息和胆气不降的呕逆、胁下痛。注意,“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和宋本的四逆散药物是相同的。换句话说,桂本、宋本,都证明了有“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药的一个处方,只是治疗的症状不同罢了。
由此可以推断,宋本的四逆散的处方应该是错简所致。
 
张贵江桂本医案:
例1. 八虚医案 张某某,1988年,4岁。其肘弯、腘弯疼痛,消瘦明显,在数个省级医院治疗无效。我遂将《寒病脉证并治》篇中的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合并为一方,2日1付。1付疼痛大轻,2付即痛止。至今未再犯。

八虚是什么?《灵枢.客邪》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桂本《伤寒杂病论》卷第五《寒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曰“寒之为病,肾先受之。其客于五脏之间,脉引而痛。若客于八虚之室,则恶血住留,积久不去,变而成著。可不慎欤!”

153、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方
枳实四枚(炙) 橘皮二两 桔梗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寒病,喘、咳、少气,不能报息,口唾涎沫,耳聋,嗌干,脉沉而迟者,此寒邪乘肺也。甘草干姜汤主之。其著也,则肘内痛,转侧不便,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主之。
 
例2. 大黄香蒲汤医案 张XX(我院同学的父亲),男,70余岁,住某省级医院,深度昏迷数日。我同学所在部门数位同事探望后劝我的同学立即送其父亲回家准备办理后事。其子邀我再去确诊一下,并说是否立即送其父回家,以我的意见为准。诊之,不省人事,发热,脉数略大,面色略灰,但额部色略红且润。为大温,热毒扰心。用《桂本<伤寒杂病论>详校与甄析》第63页大黄香蒲汤原方,加柴胡、大青叶、黄芩、薄荷、甘草等,并冲服羚羊角粉。一副药即苏醒,其家人大喜。后随证加减调理愈。

大黄黄连地黄丹皮香蒲汤
大黄四两,黄连三两,干地黄半斤,丹皮六两,香蒲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大温,发热,头晕目眩,齿枯唇焦,谵语,不省人事,面乍青乍赤,脉急大而数,大黄黄连地黄丹皮香蒲汤主之。若喉痹不能下药,针少商令出血。若脉乍疏乍数,目内陷者,皆不可治。
 
最后编辑:
例3. 黄连茯苓汤医案 魏XX,男,30余岁,林州人,下痢,便脓血,腹痛较重,不欲食,经其表兄郭xx介绍,我与其诊治。其舌苔厚黄,舌尖红,脉大而弱,精神较差,蜷坐床上,手按腹部,口诉腹痛数日,日渐加重,面色略青灰。以桂本《伤寒杂病论》黄连茯苓汤(每1两折3克;半夏用6克)为主,合并白头翁汤、桃花汤(每1两折1.5克;赤石脂用10克,粳米用5克),一副疼痛大减,二副痊愈。

黄连茯苓汤
方剂组成:
黄连二两 茯苓三两 阿胶一两半 芍药三两
黄芩三两 半夏一升(洗)
右六味,以水一斗,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分温三服。若胸中热甚者,加黄连合前成三两;腹满者,加厚朴二两;人虚者,加甘草二两;渴者,去半夏,加括蒌根二两。
原文指征:
便脓血,相传为病,此名疫利。其原因于夏,而发于秋,热燥相搏,逐伤气血,流于肠间,其后乃重,脉洪变数者,黄连茯苓汤主之。
 
例4.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医案 赵XX,男,两足浮肿,脚踝疼,别无他病。问其原因,说秋日下水捉鱼后得之。脉沉略迟。用桂本《伤寒杂病论》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原方,二副痊愈。为巩固疗效,又开二副,泡脚数次。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方
方剂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细辛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原文指征:
湿气在下,中于水冷,从腰以下重,两足肿,脉沉而涩者,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主之。
 
例5. 黄芩牡丹皮瓜蒌半夏枳实汤医案 刘XX,男,52岁,主诉胁痛,口苦,咽干,舌苔少津。眼略涩,有小红血丝,眼分泌物色黄、干。脉弦数。观其用过之方,皆小柴胡汤也,非是。此乃“燥邪乘肝”。乘者,乘虚侵袭也。五行相乘,即五行之间过度的相克,又称“倍克”。相乘的五行次序与相克相同,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此例,为金乘木,遂用黄芩牡丹皮瓜蒌半夏枳实汤原方。2副轻,10副痊愈。

黄芩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
黄芩三两,丹皮二两,半夏半升,枳实二两,栝蒌实大者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煎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燥病,目赤,口苦咽干,胁下痛,脉弦而数,此燥邪乘肝也,黄芩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主之。
 
例6. 白蜜煎方医案 王x,男,40岁,头疼数年不愈,甚是苦恼。近来每天下午感觉身上有热气。大便干。舌苔少苔,舌质红。脉略大。此乃阴虚,阳明有热,时冲头部也。用白蜜煎方(用西洋参置换人参),一副轻,五副痊愈。

白蜜煎方
人参一两 地黄六两 麻仁一升 白蜜八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煎三味,取五升,去滓,纳蜜,再煎一二沸,每服一升,日三夜二。
动作头痛,短气,有潮热者,此属阳明也。白蜜煎主之。
 
例7. 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医案 一女,50余岁,在郑州郊区打工,大便带脓血,腹痛,体温38.1°C,脉大,苔厚略黄,面黑瘦。问其口渴否,答曰“也渴”。本方三副愈。

300、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方
方剂组成:
地黄半斤 知母四两 黄连三两 阿胶一两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三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病秋温,其气在中,发热,口渴,腹中热痛,下利,便脓血,脉大而短涩者,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主之。
 
例8. 白术茯苓厚朴汤医案 张XX,男,50余岁,主诉上腹满闷,食后尤重。上腹部,按之软。脉略滑,舌胎白腻。细问之,为恣食瓜果得之。此为湿邪犯胃。用桂本《伤寒杂病论》"白术茯苓厚朴汤"原方。二副,症状大轻,未再服药。后见之,曰痊愈。

162、白术茯苓厚朴汤方
方剂组成:
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原文指征:
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发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
 
例9. 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医案 孙XX,女,26岁。喉咙肿痛不敢说话,前胸疼,略渴。舌质略红,脉数,寸脉大。此为风邪乘心而化热毒,攻于喉部,用《桂本<伤寒杂病论>详校与甄析》第82页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原方,二副愈。

127、黄连黄芩麦门冬桔梗甘草汤方
方剂组成:
黄连一两半 黄芩三两 麦门冬二合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风病,胸中痛,胁支满,膺背肩胛间痛,嗌干,善噫,咽肿,喉痹,脉浮洪而数者,此风邪乘心也。黄连黄芩麦门冬桔梗甘草汤主之。
 
例10.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皮汤医案 张XX,男,10岁,头疼,体温39.1°C,喉咙略疼,脉弦大。此为春温,用《桂本<伤寒杂病论>详校与甄析》第60页小柴胡加黄连牡丹皮汤原方,三副愈。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方
方剂组成: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三两 牡丹皮四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春温,其气在上,头痛,咽干,发热,目眩,甚则谵语,脉弦而急者,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主之。
 
桂林本厚朴四物汤,水中火使用案

(桂林)太阴病,不下利、吐逆,但苦腹大而胀者,此脾气实也,厚朴四物汤主之。

厚朴四物汤方
厚朴二两(炙) 枳实三枚(炙) 半夏半升(洗) 橘皮一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下面是诊疗记录

病人 15:41:02
2009年12月25号

这两天晚上总是8.9点钟左右就困了,可是上床也睡不着,一直要到12点左右才能睡着。但是在睡着后倒是一觉到天亮,加上这两天小孩也不闹。
从下午5点开始胃中涨满,感觉好像堵到了喉咙,这应该是心下痞吧?
能不能麻烦您给我开个方子?
水中火 15:42:34
是胸满,中满,你确定一下
病人 15:47:31
说不清,就是觉得喉咙堵的厉害。晚上肚子还雷鸣。现在忙,等一会我再想想
病人 15:57:02
应该是胸骨以下。
胸满是怎么回事?是喘不上上气吗?

水中火 16:00:37
从下午5点开始胃中涨满,感觉好像堵到了喉咙,

有几天了?

病人 16:02:57
胃中堵有四天,昨天下午才觉察到喉咙也堵。今天从下午开始就有这症状,但是没有昨天下午5点时那么严重。
病人 16:09:13
还有嗝气的症状
水中火 16:17:27
厚朴6 枳实3 枳壳3,半夏12 橘皮3
水中火 16:17:48
上面是厚朴四物汤, 一剂就够了

……

病人 14:06:30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六吃了厚朴四物汤,喉咙堵的症状好了,星期天也挺好。
水中火 14:42:41
“厚朴四物汤”感觉效果迅速否?
病人 14:43:20
迅速,两煎之后就一点事也没有了。
水中火 14:43:34
你吃了两剂?
病人 14:44:20
一服药,只煎了两回,就是喝了两碗
 
经方治疗瘦恶热口渴一例
广东省雷州市 广告设计 女 年龄: 24岁
现在主要症状:
主要是身体非常瘦而且单薄只是骨架子,158身高才冬天体重在40公斤左右,夏天会下降到36公斤左右”,手心容易热,体内也感觉热,经常口渴,喜欢热饮,大便头干硬。现在月经量越来越少,而且痛经主要是左少腹痛,刚来月经第一天会痛时重时轻。偶尔有胸闷气短。鼻子下方人中两侧有斑。右手中指天气冷时会刺痛,感觉刺痛到心里。
发病的时辰:在学校时体重还算可以。工作后越来越瘦
发病季节:夏天更容易瘦,而且斑会明显
面色无光泽;眼象色黄,有血丝,有瘀斑,流泪;少汗,活动时出汗,部位全身;口渴,偶尔吃饱了,胸闷,难呼吸 ;咽偶尔会干;胸闷;乳左边有个小硬块,经期大些,经期过后又小些;腹凉,喜热,肠鸣前阵子有,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外阴经期有坠胀感,平时就不会;胃偶尔会痛;头有时候会沉昏;项酸,肩酸,麻,右手中指指头刺痛,背酸,腰右边容易酸,膝凉,右足底有时候抽痛。
饮多,喜热饮,喜辣,喜咸,食多;睡眠少,还是容易入睡,夜里易醒。大便头比较干硬,后面好像东西还没有消化一样。 一般都是一天一次;早起小便黄,尿细,不畅快;右边脸夹晒伤后有块斑,有时淡有时明显,鼻子下方人中两侧有斑。月经周期正常都是28天,但月经量越来越少, 清稀而且有块,还痛经。站立觉累,体温应该正常,呼吸有时感觉困难。
日期: 2014-08-12
患者10:02:38 水先生在吗?我需要调理,增肥可以吗?我发问诊单给你还是怎样呢?
水先生16:03:13 好的。
水先生16:22:03 你大便的情况呢
患者16:22:42 基本上能一天一次,但是头有点干硬,
患者16:23:16 后面却又不太成形
患者16:23:24 好像没怎么经过消化一样
水先生16:24:06 经方(请同道处方,答案近期公布)
水先生16:24:31 每日1剂,连服3天反馈。
日期: 2014-08-15
患者19:17:31 先生,我加上今天已经喝了三天药了
患者19:18:56 大便好些,身体没那么热也没感觉那么渴了,
患者19:19:34 好像很容易困
患者19:22:17 脸会发红
患者19:25:22 还有大便有点粘
水先生19:34:39 药必须是服用完的第二天反馈
日期: 2014-08-16
患者9:42:04
先生。服完三剂药后,不太渴了,而且喝常温的水也不觉得很凉了,以前喝常温的水,觉得就堵在心口,很久都凉凉的不舒服。而且现在大便也不会太干了。昨天说犯困,是因为这两三天月经就要来了。每月月经来前几天都会腰有点酸,很累,而且小腹也有点要痛的感觉。会拉肚子。
患者9:51:23 还继续服那个药吗?
水先生11:04:57 生冷,任何水果,饮料(豆浆,牛奶,果汁)干果,坚果,尤其冷饮,都绝对不能吃。
水先生11:05:13 方子继续服用4天
患者11:06:07 4天可能经期到了。还能吃吗?
水先生11:06:17 月经期间停服
患者11:06:29 月经一来就停用是吗?
水先生11:06:36 是的
日期: 2014-08-28

患者14:17:30
先生,我已经又服完4剂药了。因为中间经期是经前喝了两天,经后喝了两天的。经期感觉颜色红了很多。不吹空调的情况下也没有血块了,但是来上班吹了空调又有些。这次腹痛也不厉害,一点点痛而已,大便后面也不会稀了,但开头还是会干硬。
水先生14:18:50 月经期不能受凉。
患者14:20:23 我明白都喝温水的。但是大家一起同办公室,没办法不吹空调的
患者14:20:58 其它方面的话感觉都还好,这次正好经期因为之前也喝了三剂了,就大概讲一下这个情况。
水先生14:21:33 月经结束后,继续服用5天反馈
日期: 2014-09-06
患者11:30:38
先生,吃了五副之后,感觉挺好,大便也成型了而且不干硬。只是前两还会左少腹痛,还有左边乳房有点痛,乳头衣物不敢碰,也会痛,一两天又好了。以前有时候也是这样。都是一两天就好了。
患者11:32:41 平时饭后之余很想吃点水果什么的,先生说得忌口一直都不敢碰,那应该吃些什么会好些呢。想吃胖点
水先生11:34:58 不能吃
患者11:35:15 还有补充一下,左少腹痛一般按就不痛,有时候是便后。空空的感觉有点痛
患者11:35:39 我明白。我一直都不碰,有时候会蒸点芋头吃
患者11:37:13 我想好好调理到过年。看看能不能长胖点
水先生11:48:56 胃口如何
患者11:49:25 吃东西挺香
患者11:49:36 三餐都是自己做。胃口挺好
水先生11:52:13 那你快肥了
水先生11:52:53 (处方调整一味药)
水先生11:54:01 每日1剂,连服4天反馈
患者11:54:21 好的。谢谢先生
患者11:56:21 服用了先生的药后,睡得也很好
水先生11:57:20 好
日期: 2014-09-12
患者13:00:55 先生反馈下服完四副改的方子情况
患者13:03:01 这几天服完之后觉得身体没有哪里不舒服了。只是中秋可能吃得太丰富了和吃了海鲜。便有点稀。
患者13:05:03 感觉身体暖好多了。不会吹风扇还觉得凉之类
水先生13:05:44 方子继续服用5天
患者13:06:26 经期就停用是吗
水先生13:09:41 月经期停服

水中火:
患者使用的是,理中汤加麦冬五味子牡丹皮 。也就是
大补脾汤: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方。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术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一方作丹皮,当从)各一两
后面的调整是去白术加附子。
炙甘草30 党参30 干姜粉30 炒白术10 麦冬30 五味子7(捣碎)牡丹皮10
炙甘草30 党参30 干姜粉30 炮附子20 麦冬30 五味子7(捣碎)牡丹皮10
 
头蒙心跳快恶梦经方一剂知
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 公务员 已婚 年龄 男、48周
现在主要症状:
心率快 90-110 血压高 90/140 头顶有戴了一顶帽子的感觉,头发蒙,眼发红,做恶梦,见风流泪
主症特点:
喝酒后心率加快,血压反而略低 早晨血压升高,心率也快
面色红,无光泽;目干涩,昏花,流泪;口渴咽干;心跳快;头沉重,在头顶,项僵,手出汗,腰胀;饮多,喜冷饮,喜酸,喜辣,喜面,喜油腻;睡眠多,经常噩梦惊醒;大便湿,粘,腻,溏泻,否成形,有灼热,有不消化食物,感觉总欲大便,但便出不爽,早晨大便次数多,3-4次;尿后遗沥不尽;
日期: 2013/1/13
水先生22:09:52 ****************
水先生22:10:01 每日1剂。连服3天反馈
水先生22:10:10 治疗期间不能性生活
日期: 2013/1/18
患者妻子21:44:00 昨晚喝了一剂,睡眠很好,没有做梦,早晨起来头脑清凉了不少
患者妻子21:45:35 老公感到很有效果
患者妻子21:48:32 之前我们在其他医生那里喝了20天中药都没有这么快的效果,很是佩服先生
日期: 2013/1/20
患者妻子15:21:20 先生好!我老公的药喝了三剂,头蒙有减轻,心律也有些下降了,睡觉也好些了,做梦了,没做恶梦。继续原方吗?
水先生15:29:42 方子不变,请继续服用4天
日期: 2013/1/24
患者妻子16:13:44 我,尤其我老公的效果最明显。老公睡眠质量改善大。做梦时间短,且没有恶梦了,头蒙的症状也减轻。大便次数也减少了。心率,早上喝药后减低不少,工作一天后不能稳定,90至100多。应该跟他喝酒有关。我劝他如果能不喝酒,效果会更好的。
患者妻子16:15:15 我老公四天的药喝完了,是不是继续原方?
水先生17:25:59 你老公的方子继续服用3天
日期: 2013/1/27
患者妻子15:53:44 先生好!我老公的药喝完了,睡觉还有做梦不做恶梦了,心率81至100,有下降了,还不稳。血压也是不稳,低压90至100,高压120至140,接下来怎么用药?
水先生16:54:42 你老公的方子继续服用4天
日期: 2013/1/31
患者妻子15:02:47 我老公4天的药也服完了
患者妻子15:10:21 周六周日周一我把他看起来,不让他在外面喝酒,在家里只喝2两白酒,心率能到83/分,血压也能到85/120,睡眠不错,但还是有做梦,有时记得,有时不记得,服药后就不再做恶梦了,头脑发蒙的症状也减轻了。他自己讲以前的烦躁感觉也小多了。

……


水中火:
看到患者的情况,我第一想到的就是仲景《金匮》大黄附子汤,大黄味咸,细辛 附子味辛,乃《汤液经法》辛咸除滞之剂。大黄附子汤善治顽积偏痛。为什么具体到案例中的这个患者,会对处方进行改良。因为患者脾胃虚寒,受不了大黄,但处方必须遵循“辛咸除滞”的规矩。味咸的代表性用药,还有旋复花,牡丹皮。所以,考虑用旋复花的咸替换大黄的咸,仍然遵循辛咸除滞的规矩,

处方(《汤液经法》泻脾汤):
炮附子9 干姜9 麦门冬9 五味子3(捣碎) 旋覆花3
楼上就有朋友处方小补肺汤,看来不是空穴来风,后来考虑牡丹皮治“瘀”的效果更好。
处方调整为:
炮附子9 干姜9 麦冬9 五味子3(捣碎) 牡丹皮3

辅行诀泻脾汤
救误用冷寒,其人阴气素实,卫气不通,致腹中滞胀,反寒不已方:

附子(炮) 干姜 麦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两,一方有细辛三两)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张贵江这样看待桂本和宋本(本文为转载不代表本人意见)

1.桂本《伤寒杂病论》是目前发现的最佳《伤寒杂病论》版本(且给予了论证),应该高度重视桂本伤寒杂病论的版本学意义。
2.现在中医院校使用的版本仍是明朝赵开美的复刻宋本,极差,应该改为桂本《伤寒杂病论》(以宋本《伤寒论》、《金贵要略》为辅)。
3. 应该成立“桂本伤寒杂病论研究会”。
4. 从桂本《伤寒杂病论》可知,[张仲景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而完整的温病学说,应该结束中医寒温两大学派的争论,]使原本统一的中医学重新统一起来,以利于进一步发展。
 
桂本《伤寒杂病论》《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原文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

气不当至而至,初冬乃大寒,燥以内收,其气伏于厥阴,冬至后,天应寒而反温,发为温病,名曰冬温。

春秋病温,此其常,冬时病温,此其变。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蓄其气,及时不病,至春乃发,名曰大温。此由冬不藏精,气失其正,春时阳气外发,二气相搏为病则重,医又不晓病源为治,乃误尸气流传,遂以成疫。

病春温,其气在上,头痛,咽干,发热,目眩,甚则谵语,脉弦而急,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主之。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栝蒌根四两 黄连三两 牡丹皮四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秋温,其气在中,发热,口渴,腹中热痛,下利便脓血,脉大而短涩,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主之;不便脓血者,白虎汤主之。

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方

地黄八两 知母四两 黄连三两 阿胶一两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冬温,其气在下,发热,腹痛引少腹,夜半咽中干痛,脉沉实,时而大数,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不大便六七日者,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主之。

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方

石膏半斤碎(棉裹) 黄连三两 黄芩四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右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二服,大便利,止后服。

病温,头痛,面赤,发热,手足拘急,脉浮弦而数,名曰风温,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主之。

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方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栀子十四枚(劈) 牡丹三两 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温,其人素有湿,发热唇焦,下利,腹中热痛,脉大而数,名曰湿温,猪苓加黄连牡丹汤主之。

猪苓加黄连牡丹汤方

猪苓一两 茯苓一两 阿胶一两 泽泻一两 滑石一两 黄连一两 牡丹一两

右七味,以水四升,先煮六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分温再服。

病温,舌赤,咽干,心中烦热,脉急数,上寸口者,温邪干心也,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主之。

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方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阿胶一两 甘草一两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三味,取四升,去滓,纳胶烊消,分温三服。

病温,口渴,咳嗽,衄不止,脉浮而数大,此温邪乘肺也,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主之。

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方

黄芩三两 石膏半斤(碎) 杏仁十四枚(去皮尖) 甘草一两(炙)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温,发热,腰以下有水气,甚煮取三升,少腹热痛,小便赤数,脉急而数下尺中者,此温邪移肾也,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主之。

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方

地黄六两 黄柏三两 秦皮二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一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大温,发热头晕,目眩,齿枯,唇焦,谵语,不省人事,面色乍青乍赤,脉急大而数者,大黄香蒲汤主之;若喉闭难下咽者,针少商令出血;若脉乍疏乍数,目内陷者,死。

大黄香蒲汤方

大黄四两 香蒲一两 黄连三两 地黄半斤 牡丹皮六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温病,下之大便溏,当自愈;若下之利不止者,必腹满,宜茯苓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一两(炙)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温者,因其人素有热,更伤于风,而为病也。脉浮弦而数,若头不痛者,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主之。若伏气病温,误发其汗,则大热烦冤,唇焦,目赤,或衄,或吐,耳聋,脉大而数者,宜白虎汤;大实者,宜承气辈;若至十余日则入于里,宜黄连阿胶汤。何以知其入里?以脉沉而数,心烦不卧,故知也。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方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黄芩三两 牡丹皮三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白虎汤方

(见前)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制)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制) 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 芍药二两 黄芩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三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病温,治不得法,留久移于三焦,其在上焦,则舌蹇,神昏,宜栀子汤;其在中焦,则腹痛而利,利后腹痛,唇口干燥,宜白虎加地黄汤;其在下焦,从腰以下热,齿黑,咽干,宜百合地黄牡丹皮半夏茯苓汤。

栀子汤方

栀子十六枚(劈) 黄芩三两 半夏半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纳三味,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白虎加地黄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地黄六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百合地黄牡丹皮半夏茯苓汤方

百合七枚(劈) 地黄汁一升 牡丹皮六两 半夏一升 茯苓四两

右五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别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四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地黄汁,与百合汁,更上火,令沸,温服一升,日三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