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总论 清热药

难忘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0
帖子
4889
获得点赞
309
声望
83
年龄
59
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都是药性寒凉,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即是《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

为了方便掌握本章各种清热药的特点,现根据各药的专长,再分为下列六小类:

(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二)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

(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五)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六)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清热药性属寒凉,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故对于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候,当忌用。
 
最后编辑:
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药,常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血热发斑疹及温热病邪入营血、热甚心烦、舌绛神昏等症。热邪入于营分、血分,往往伤阴耗液。本节药物中,如鲜生地、玄参等兼有养阴滋液的作用,故在热病伤阴时,应用此类药物有标本兼顾之效。

清热凉血药,一般适用于热在血分的病症,如果气血两燔,可配合清热泻火药同用。

鲜生地(附:生地)
紫草
犀角
牛黄
牡丹皮
大青叶(附:板蓝根、青黛)
玄参(元参)

茅根(附:茅针花,白茅根)

 
最后编辑:
清热解毒药

凡功能清热邪、解热毒,适用于各种热毒病症的药物,就叫清热解毒药。热毒病症主要是指丹毒、斑疹、疮痈、喉痹、痢疾等,由于火热痈盛、郁结成毒的病症。

本节药物都能清热解毒,但由于各药性能不同,所以在应用上又各有特长,在应用于时必须作适当的选择与配伍。若热毒在血分,可与凉血药配合应用;火热炽盛,可与泻火药配合应用;挟湿者,可与燥湿药配合应用。此外,痢疾里急后重,宜配行气药;疮痈属虚者,宜配补益药等等。但发斑、疮疡、喉痹、痢疾等疾患,而属于阴症、寒症者,则不宜使用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附:忍冬藤、忍冬叶、银花子、金银花露)
连翘
蒲公英
紫花地丁(附药:犁头草)
山慈菇
漏芦
四季青
乌蔹莓
芙蓉花(附:芙蓉叶)
白蔹
鱼腥草
野荞麦根
虎耳草
红藤
败酱草
鬼针草
地耳草
垂盆草
土茯苓
马兰根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橄榄(附:金果榄)
白毛夏枯草
点地梅
一枝黄花
爵床
人中黄
人中白(附药:淡秋石)
白头翁
马齿苋
鸭胆子
橄核莲
小飞蓬
鸡眼草
叶下珠
绿豆(附:绿豆衣)
七叶一枝花
半枝莲
白英
龙葵
蛇莓
白花蛇舌草
凤尾草
猪殃殃
天葵子
藤梨根
猪胆汁
 
最后编辑:
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性多寒凉,具有凉血退虚热的功效,适用于骨蒸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银柴胡
地骨皮
青蒿
白薇
葎草


清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清热药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在应用时必须根据热证类型及邪热所在部位,选则相适应的清热药进行治疗。

二、清热药又必须根据兼夹病症予以适当配伍,如表邪未尽里热又盛,可配解表要同用;湿热者可配利水渗湿药;热盛里实者可配攻下药;热盛动风者,可配息风药、热入心包、神志昏迷者,可配开窍药;血热妄行者可配止血药;邪热伤阴者可配养阴药等。此外,如里热气血两燔,又可清气凉血相兼同用。

三、清热药必须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以免伤阳;苦寒燥湿药又可能伤阴,应予慎用。

四、清热药应用时,必须视病情轻重及药物质地,斟酌用量,并注意用法。

其它具有清热功效的药物

1.清心:灯心草(利水渗湿药)、麦冬(补虚药)

2.清肝:桑叶、菊花(解表药)、芦荟(泻下药)、车前子(利水渗湿药)、羚羊角、钩藤、石决明、珍珠母、紫齿贝(平肝息风药)

3.清泄大肠:马兜铃(化痰止咳平喘药)

4.清暑:滑石(利水渗湿药)

5.清热生津:茅根(止血药)

6.清热安胎:苎麻根(止血药)

7.凉血清心:丹参、郁金(活血祛瘀药)

8.凉血祛风:凌霄花(活血祛瘀药)

9.凉血消痈:络石藤(祛风药)

10.清热燥湿:大黄(泻下药)

11.清热化湿:海桐皮(祛风湿药)

12.清热解毒:牛蒡子、菊花、升麻(解表药)、大黄(泻下药)、金钱草、垂盆草(利水渗湿)、虎杖、豨签草(祛风湿药)、羚羊角(平肝息风药)、甘草(补虚药)。

13.清热消肿止痛:冰片(开窍药)

14.清虚热:秦艽(祛风湿药)

15.除热止汗:橹豆衣(平肝息风药)
 
最后编辑: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的症候,如心烦口苦、小便短赤、泄泻、痢疾、黄疸、关节肿痛、耳肿疼痛流脓等病症。

本节中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等,亦为常用的泻火解毒药,宜互相参证。

清热燥湿药一般不适用于津液亏耗或脾胃虚弱等症,如须使用,亦应分别配伍养阴或益胃药同用。

黄连
黄芩
胡黄连
龙胆草
秦皮
苦参

白藓皮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