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4/03/24
- 帖子
- 1498
- 获得点赞
- 301
- 声望
- 63
呕吐一证,皆为胃失和降而致。治以和胃降逆为其常法。临证时,辨其虚、实、寒、热等因,随证施治常能取效。但有食入即吐一证,以常法治之多不愈。余用大黄甘草汤,每投辄效。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云:“食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原文只十二字,药仅大黄9克甘草6克二味,无更多论述,但师其法用之,往往手到病除,所以每叹经方之奇效。
余曾治一杨姓少女。她患食入即吐证,已九月余,多方求治无效。经西医检査未见器质性病变,诊为“神经性呕吐”。其症状,除饮食即吐外,伴有大便干燥,体弱神疲,脉沉弦细,舌苔薄黄,其他无所苦。
初用降逆止呕药无效,遂考虑用大黄甘草汤治之。但又虑其久病体弱,恐伤其正,因而有所踌躇。后思之,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遂经投此方,竟一剂而愈。
又治一老妪,患食入即吐二十余日,经治疗无效前来就医。因年事已高,恐有癌变,经有关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其症状,除食入即吐外,别无不适,二便正常,脉象沉弦,舌质正常无苔。经投大黄甘草汤治之,取药两剂,嘱其一剂瘥,停后服。五日后其家属来云服一剂而吐止,未再复发。
用大黄甘草汤治疗食入即吐证,诸家皆以热论之。余临证多年,治愈此症甚多,其中伴有便秘、脉数、苔黄等热象者存之,体弱、便可、无苔、脉沉弦细无热象者亦有之。然皆投此方而愈。
由是观之,本病不独因热。胃热能致吐,胃实亦可致吐。热者性急而上冲,不能容食,故食入即吐,胃实者腑气不通,拒纳水谷,饮食入后亦可即吐。故此,余认为食入即吐者,因于热,亦可因于实。
再以方论之,大黄气味苦寒,能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故以为君,荡其实或泄其热。臣以甘草缓其中,使清升浊降,胃气顺而不逆,使热者可清,实者可泄,不治吐而吐自止矣。
故临床实践验之,不拘热象有无,只要症状为“食入即吐”者,即可用大黄甘草汤治之,必立见其效。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云:“食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原文只十二字,药仅大黄9克甘草6克二味,无更多论述,但师其法用之,往往手到病除,所以每叹经方之奇效。
余曾治一杨姓少女。她患食入即吐证,已九月余,多方求治无效。经西医检査未见器质性病变,诊为“神经性呕吐”。其症状,除饮食即吐外,伴有大便干燥,体弱神疲,脉沉弦细,舌苔薄黄,其他无所苦。
初用降逆止呕药无效,遂考虑用大黄甘草汤治之。但又虑其久病体弱,恐伤其正,因而有所踌躇。后思之,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遂经投此方,竟一剂而愈。
又治一老妪,患食入即吐二十余日,经治疗无效前来就医。因年事已高,恐有癌变,经有关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其症状,除食入即吐外,别无不适,二便正常,脉象沉弦,舌质正常无苔。经投大黄甘草汤治之,取药两剂,嘱其一剂瘥,停后服。五日后其家属来云服一剂而吐止,未再复发。
用大黄甘草汤治疗食入即吐证,诸家皆以热论之。余临证多年,治愈此症甚多,其中伴有便秘、脉数、苔黄等热象者存之,体弱、便可、无苔、脉沉弦细无热象者亦有之。然皆投此方而愈。
由是观之,本病不独因热。胃热能致吐,胃实亦可致吐。热者性急而上冲,不能容食,故食入即吐,胃实者腑气不通,拒纳水谷,饮食入后亦可即吐。故此,余认为食入即吐者,因于热,亦可因于实。
再以方论之,大黄气味苦寒,能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故以为君,荡其实或泄其热。臣以甘草缓其中,使清升浊降,胃气顺而不逆,使热者可清,实者可泄,不治吐而吐自止矣。
故临床实践验之,不拘热象有无,只要症状为“食入即吐”者,即可用大黄甘草汤治之,必立见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