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1/22
- 帖子
- 5428
- 获得点赞
- 987
- 声望
- 113
- 年龄
- 79
谭xx,男,60岁,本县江口镇石庙村农民。2016年8月21日下午4时初诊。
患者由其儿子搀扶来诊:壮热、心烦、口渴3天,继而高热夜甚、心烦不寐阵阵神昏两天。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热不解,仍烦渴喜冷饮。皮肤灼热,但未见斑疹,体温39.2℃,血压110/80mmhg。据其子述昨晚的热度比此时更甚,说话都说不清楚。舌质红降,舌苔黄。右手脉较洪数,左手细数。曾在村卫生站输液吃药(具体药物不详)未见好转,又不愿进医院住院治疗,就诊时语言不多,只说不去住院,要吃中药。
诊断及辨证:暑温病,热在气分未解,热炽阳明,胃热亢盛,又内陷营分,燔灼营阴,营阴受损,形成气营同病之证。
治法:清热生津,清营泄热。
方药: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味
知母40g、石膏80g、玄参30g、麦冬30g、干生地15g、银花30g、连翘20g、丹参20g、黄连6g、水牛角15g、芦根30g、竹叶心30根、甘草10g、大米一握。
2剂。每天一剂,煎取药汁500ml,温分5次服,每三小时服一次。并嘱其子密切观察,若24小时后体温未减甚或上升,就及时去医院往院治疗。
患者回家吃药,一去未见回音。8月29日下午,患者由其儿子陪同来诊。问其上次服药后情况如何?回说吃了那两剂药就没有再发烧了,好象病好了一样,我又不想吃药,就没有再来看病,但这几天还周身软得很,一行动就出汗,还不大想吃饭,所以又来找你看看。现症:身软乏力,气短,神倦,动则汗出,胸闷不思食,口微渴。舌红苔白,脉虚数。此为前患暑温之病,损伤了中气脾胃,处以李东垣清暑益气汤三剂善后。昨日随访未见不适。
按:患者病于8月中下旬之交,8月7日已立秋,本不应再有暑温之病,但今年川中气候反常,立秋之后秋时至而气不至,夏暑应退而气不退,出现了近30多年来罕见的“秋老虎”肆虐,持续高温直到9月底气温才略有所降,故而立秋后仍有暑温之病。辨证不再赘述。
2016.9.7
患者由其儿子搀扶来诊:壮热、心烦、口渴3天,继而高热夜甚、心烦不寐阵阵神昏两天。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热不解,仍烦渴喜冷饮。皮肤灼热,但未见斑疹,体温39.2℃,血压110/80mmhg。据其子述昨晚的热度比此时更甚,说话都说不清楚。舌质红降,舌苔黄。右手脉较洪数,左手细数。曾在村卫生站输液吃药(具体药物不详)未见好转,又不愿进医院住院治疗,就诊时语言不多,只说不去住院,要吃中药。
诊断及辨证:暑温病,热在气分未解,热炽阳明,胃热亢盛,又内陷营分,燔灼营阴,营阴受损,形成气营同病之证。
治法:清热生津,清营泄热。
方药: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味
知母40g、石膏80g、玄参30g、麦冬30g、干生地15g、银花30g、连翘20g、丹参20g、黄连6g、水牛角15g、芦根30g、竹叶心30根、甘草10g、大米一握。
2剂。每天一剂,煎取药汁500ml,温分5次服,每三小时服一次。并嘱其子密切观察,若24小时后体温未减甚或上升,就及时去医院往院治疗。
患者回家吃药,一去未见回音。8月29日下午,患者由其儿子陪同来诊。问其上次服药后情况如何?回说吃了那两剂药就没有再发烧了,好象病好了一样,我又不想吃药,就没有再来看病,但这几天还周身软得很,一行动就出汗,还不大想吃饭,所以又来找你看看。现症:身软乏力,气短,神倦,动则汗出,胸闷不思食,口微渴。舌红苔白,脉虚数。此为前患暑温之病,损伤了中气脾胃,处以李东垣清暑益气汤三剂善后。昨日随访未见不适。
按:患者病于8月中下旬之交,8月7日已立秋,本不应再有暑温之病,但今年川中气候反常,立秋之后秋时至而气不至,夏暑应退而气不退,出现了近30多年来罕见的“秋老虎”肆虐,持续高温直到9月底气温才略有所降,故而立秋后仍有暑温之病。辨证不再赘述。
2016.9.7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