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6/01/13
- 帖子
- 125
- 获得点赞
- 20
- 声望
- 18
内服外用治疗不同证型的盆腔炎(附方药)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 铁杆医讯(tieganyixun)
口口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是指女性盆腔内的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等。
口口引发盆腔炎的两个因素:一为正气之虚,长期血室正开,堕胎、小产或正常分娩后,气血耗损,子门未闭。二为外邪入侵,客于子宫、胞脉、胞络,如经期、产后生活不慎,月经或恶露未净而行房事,或流产(包括人工流产)、分娩、妇科手术消毒不严,致外感邪毒,或盆浴,或游水、涉水等。而邪毒蕴蓄于下焦,壅遏气机,以致气滞血瘀,阻滞胞脉、胞络,不通则痛,故本病多有腹痛之症。
口口此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由于内生殖器官互相连接,感染后不仅局部限于某一组织,往往几个组织同时发炎。临床表现会因炎症的轻重及范围的大小而有所不同,以腹疼痛为主症,多伴有带下增多。
口口对盆腔炎的中医治疗,岭南中医名家罗元恺特别重视内外合治,并依据病情分别施治,疗效显著。以下简谈罗老分别对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不同程度的盆腔炎治疗所使用的验方:
----------------------------急性盆腔炎----------------------------
【盆炎清热汤】
验方组成:金银花、绵茵陈、丹参各25g,蒲公英、车前草、败酱草各30g,丹皮、黄柏各12g,山栀子lOg,乌药、桃仁、延胡索各15g。
按语:急性盆腔炎往往突然发病,症见发热(中等热或高热),恶寒或寒战,头重头痛,下腹胀痛,拒按,按之有反跳痛,压痛点多在耻骨联合上缘两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腰胀坠痛,带下量增多,色黄质稠有臭秽气。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黯红,质稠浓。伴烦躁、口干、尿黄或尿痛、大便干结等症,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而弦。治宜清热化湿,活血行气止痛。
加减:高热者,加青蒿(后下)12g、白薇30g。有寒战者,再加防风9g。月经最多者,加益母草30g、蒲黄9g。化脓者,加冬瓜仁、生薏仁各30g。大便干结者,加生地20g、大黄(后下)l0g。腹胀严重者,加广木香(后下)lOg、大腹皮20g。尿痛者加滑石25g、甘草梢6g。
外敷四黄散:大黄、黄柏、黄芩、泽兰叶各30g,黄连15g,冰片3g(共研细末,以开水蜂蜜各半调匀,或鸡蛋清调匀,用纱布包裹敷下腹部,每天换药1次)。
----------------------------亚急性盆腔炎----------------------------
【蒿蒲解毒汤】
验方组成:青蒿(后下)12g,蒲公英30g,白薇20g,丹参20g,丹皮12g,赤芍15g,黄柏12g,桃仁15g,连翘20g,青皮10g,川楝子10g。每日l-2剂,药渣再煎,多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为主,佐以行气化瘀。
按语:急性或亚急性发作者,多以清热解毒而驱邪为先。慢性者则以行气活血或温经通络为治。急性盆腔炎多表现为下焦热毒证,其证候为壮热,恶心,头痛,口干苦,烦渴,下腹剧痛拒按,或自觉小腹灼热,肛门坠胀不适,小便黄赤、频数、涩痛,大便秘结,带下增多,色黄质稠而臭秽,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加减:如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后下)12g。恶心呕吐不欲食者,加鲜竹茹15g,藿香10g。小便刺痛者,加六一散20g。少腹痈结已成者,加败酱草30g、紫花地丁15g。如神昏谵语,四肢厥逆者,当给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救治,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抢救。亚急性发作者常有慢性盆腔炎病史,证候表现与急性者相仿但程度较轻,多有湿热胶结的表现,如有低热但缠绵难退,胸闷欲呕,大便不爽等,可在上方基础上加强祛湿之药,以冬瓜仁30g、生苡仁30g、车前子15g等加减出入其间。待邪热清退后,可继续按慢性盆腔炎疗法巩固。
----------------------------慢性盆腔炎----------------------------
【丹芍活血行气汤】
验方组成:丹参20g,赤芍15g,丹皮10g,乌药15g,川楝子10g,延胡索12g,香附9g,桃仁15g,败酱草30g,当归9g。每日1剂,药渣再煎,分2次服。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按语:盆腔炎慢性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经常下腹坠胀疼痛,或痛连腰骶,于月经前后加重,或劳累后痛甚。多伴有带下增多,月经不调,或痛经、不孕,妇检发现少腹包块,或组织增厚、压痛,有些还可发现输卵管阻塞或积液。舌色黯红,脉弦。
加减:如瘀滞明显者,腹痛较剧,可加五灵脂12g。偏于寒者,加小茴香10g、桂枝12g。体虚者,去桃仁,加首乌15g、鸡血藤20g。大便干结者,加生地25g。小便短涩者,加车前草30g、生苡仁30g。输卵管阻塞者,加青皮10g、路路通15g、穿破石15g或王不留行15g。腹部包块明显者,加莪术、三棱各10g。
慢性期患者除内服汤药外,尚可配合外治以提高疗效。一是外敷下腹部,可用双柏散(大黄、黄柏、侧柏叶、泽兰叶各等份,共研细末)约60g,以开水和蜂蜜调匀,加热,敷贴于小腹或少腹部,每日换药一次,10天为l疗程。二是药液保留灌肠,可用大黄30g,虎杖30g,丹参20g,蒲公英30g,枳壳12g,以水600ml煎煮至200ml,俟药液温度与体温接近时作保留灌肠,每天一次,10天为l疗程。也可用毛冬青灌肠液(单味,以干品60g为一次量)代之。
对于慢性盆腔炎的这些治法亦可用于治疗西医诊断为盆腔瘀血症、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 铁杆医讯(tieganyixun)
口口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是指女性盆腔内的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等。
口口引发盆腔炎的两个因素:一为正气之虚,长期血室正开,堕胎、小产或正常分娩后,气血耗损,子门未闭。二为外邪入侵,客于子宫、胞脉、胞络,如经期、产后生活不慎,月经或恶露未净而行房事,或流产(包括人工流产)、分娩、妇科手术消毒不严,致外感邪毒,或盆浴,或游水、涉水等。而邪毒蕴蓄于下焦,壅遏气机,以致气滞血瘀,阻滞胞脉、胞络,不通则痛,故本病多有腹痛之症。
口口此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由于内生殖器官互相连接,感染后不仅局部限于某一组织,往往几个组织同时发炎。临床表现会因炎症的轻重及范围的大小而有所不同,以腹疼痛为主症,多伴有带下增多。
口口对盆腔炎的中医治疗,岭南中医名家罗元恺特别重视内外合治,并依据病情分别施治,疗效显著。以下简谈罗老分别对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不同程度的盆腔炎治疗所使用的验方:
----------------------------急性盆腔炎----------------------------
【盆炎清热汤】
验方组成:金银花、绵茵陈、丹参各25g,蒲公英、车前草、败酱草各30g,丹皮、黄柏各12g,山栀子lOg,乌药、桃仁、延胡索各15g。
按语:急性盆腔炎往往突然发病,症见发热(中等热或高热),恶寒或寒战,头重头痛,下腹胀痛,拒按,按之有反跳痛,压痛点多在耻骨联合上缘两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腰胀坠痛,带下量增多,色黄质稠有臭秽气。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黯红,质稠浓。伴烦躁、口干、尿黄或尿痛、大便干结等症,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而弦。治宜清热化湿,活血行气止痛。
加减:高热者,加青蒿(后下)12g、白薇30g。有寒战者,再加防风9g。月经最多者,加益母草30g、蒲黄9g。化脓者,加冬瓜仁、生薏仁各30g。大便干结者,加生地20g、大黄(后下)l0g。腹胀严重者,加广木香(后下)lOg、大腹皮20g。尿痛者加滑石25g、甘草梢6g。
外敷四黄散:大黄、黄柏、黄芩、泽兰叶各30g,黄连15g,冰片3g(共研细末,以开水蜂蜜各半调匀,或鸡蛋清调匀,用纱布包裹敷下腹部,每天换药1次)。
----------------------------亚急性盆腔炎----------------------------
【蒿蒲解毒汤】
验方组成:青蒿(后下)12g,蒲公英30g,白薇20g,丹参20g,丹皮12g,赤芍15g,黄柏12g,桃仁15g,连翘20g,青皮10g,川楝子10g。每日l-2剂,药渣再煎,多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为主,佐以行气化瘀。
按语:急性或亚急性发作者,多以清热解毒而驱邪为先。慢性者则以行气活血或温经通络为治。急性盆腔炎多表现为下焦热毒证,其证候为壮热,恶心,头痛,口干苦,烦渴,下腹剧痛拒按,或自觉小腹灼热,肛门坠胀不适,小便黄赤、频数、涩痛,大便秘结,带下增多,色黄质稠而臭秽,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加减:如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后下)12g。恶心呕吐不欲食者,加鲜竹茹15g,藿香10g。小便刺痛者,加六一散20g。少腹痈结已成者,加败酱草30g、紫花地丁15g。如神昏谵语,四肢厥逆者,当给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救治,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抢救。亚急性发作者常有慢性盆腔炎病史,证候表现与急性者相仿但程度较轻,多有湿热胶结的表现,如有低热但缠绵难退,胸闷欲呕,大便不爽等,可在上方基础上加强祛湿之药,以冬瓜仁30g、生苡仁30g、车前子15g等加减出入其间。待邪热清退后,可继续按慢性盆腔炎疗法巩固。
----------------------------慢性盆腔炎----------------------------
【丹芍活血行气汤】
验方组成:丹参20g,赤芍15g,丹皮10g,乌药15g,川楝子10g,延胡索12g,香附9g,桃仁15g,败酱草30g,当归9g。每日1剂,药渣再煎,分2次服。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按语:盆腔炎慢性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经常下腹坠胀疼痛,或痛连腰骶,于月经前后加重,或劳累后痛甚。多伴有带下增多,月经不调,或痛经、不孕,妇检发现少腹包块,或组织增厚、压痛,有些还可发现输卵管阻塞或积液。舌色黯红,脉弦。
加减:如瘀滞明显者,腹痛较剧,可加五灵脂12g。偏于寒者,加小茴香10g、桂枝12g。体虚者,去桃仁,加首乌15g、鸡血藤20g。大便干结者,加生地25g。小便短涩者,加车前草30g、生苡仁30g。输卵管阻塞者,加青皮10g、路路通15g、穿破石15g或王不留行15g。腹部包块明显者,加莪术、三棱各10g。
慢性期患者除内服汤药外,尚可配合外治以提高疗效。一是外敷下腹部,可用双柏散(大黄、黄柏、侧柏叶、泽兰叶各等份,共研细末)约60g,以开水和蜂蜜调匀,加热,敷贴于小腹或少腹部,每日换药一次,10天为l疗程。二是药液保留灌肠,可用大黄30g,虎杖30g,丹参20g,蒲公英30g,枳壳12g,以水600ml煎煮至200ml,俟药液温度与体温接近时作保留灌肠,每天一次,10天为l疗程。也可用毛冬青灌肠液(单味,以干品60g为一次量)代之。
对于慢性盆腔炎的这些治法亦可用于治疗西医诊断为盆腔瘀血症、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