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你离中医高手有多远?

天行腱 君子自强不息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6/07/14
帖子
21
获得点赞
14
声望
3
年龄
41
所在地
襄阳
摘自《中医思维》作者 杨业伟
相信每一个学中医的同志,刚刚踏入医学院校,或者刚刚接触中医之时,个个都是踌躇满志,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个悬壶济世的良医。远的如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近的如胡希恕胡老、李可老中医,一个个高大伟岸的形象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对象。我们都向往成为像他们一样,屡起沉疴,妙手回春的神医,用现在的话就是高手。
但是,行医多年后却发现,真的应了那句话:读书三年谓天下无病不医,临床三年谓天下无病可医。临床时间越长发现自己离自己的偶像们越远,困扰自己的问题越多,疑惑越多。很多时候病人在面前,自己心中却了无分寸;很多时候感到力不从心,治病疗效不佳。这就引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成不了像前辈们一样的高手呢?
想想我们平时是怎么看病的。来一个眩晕的病人,首先不是先去进行望闻问切,而是先定性为颈性眩晕,然后纠结于X片上:哪一节颈椎出了问题?有没有骨质增生?试问,哪一节椎体有问题,有没有骨质增生,对我们开方用药,辩证取穴有哪一点帮助?我们有没有学过,老师有没有教过我们:椎间隙变窄了,应该用哪味药,应该取哪个穴位?
从我最近两例病人,疗效由不好,到最后痊愈,我体会很深。舍本求末,我们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学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我们在日常诊断中有多少时候是真正进行了辨证论治呢?来个感冒病人,不是先辨阴阳寒热,而是先想到了要抗病毒,不论寒热,金银花、板蓝根一起上;一见发烧,双黄连、柴胡一起上;来个腰疼,腿疼,往往是哪疼扎哪,把辨证取穴抛到脑后,侥幸命中沾沾自喜。但更多时候,却限于疗效不好的疑惑中。很多时候发现自己开方毫无把握,扎针只会扎阿是,或者是一些看上去更像是耍小聪明的特效穴。
行医这些年来,发现我们中医界好大喜功,浮夸浮躁的现象普遍存在。想想我们的老前辈,那么高的水平,都还秉烛夜读到鸡叫,而我们现在中医人呢?读过《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的有几个?搞针灸的,著名大家承淡安先生每天晚上坚持练针,我们有几个能做到,有几个读过《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
基本功没打好,却整天向往成为高手,无异于异想天开。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了一则报道,说某高校研究生用小白鼠做实验,来论断某方药对妇女痛经的治疗作用。看了之后,我只有哑然失笑了。看看我们的中医研究者都在做什么?不客气地说,这真是在给中医丢脸,抹黑。他们整天这样研究能成为高手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我的一个同学,铁杆中医,致力于经方治病。一天遇见一个在他们当地很有名的老中医,本来想要向他讨教一二,却不料,老中医竟然不识四逆汤。这位老中医有心脏病,常年自治效果不好,我同学说用四逆汤加减治疗心脏病效果很好,老中医竟然不知道四逆汤为何方。不但不信,还说《伤寒论》太老,过时,不科学,应该多学杂志上所写的现代方,和各医院的协定方,令我同学好是失望。
这位老中医一辈子了,也没成为高手,我不知道他老人家在闲暇之余有没有郁闷过:自己为什么没成为高手?
凡是问为什么,大都有内因,外因两个因素,上边说的是我们自身原因。再说外部因素。
看看我们的教材,为了响应我们伟大的党所倡导的中西医结合的号召,教材编的是不伦不类。先看中药学,每一味药的最后,必然会写上这味药含某某化学成分,对某些症状有某些反应,或者小白鼠吃了后有什么反应。再看方剂学,每个方子后面会写上,治疗某某西医病名。这就导致了,有很多医生,一见发热上双黄连,谓之能消炎、抗病毒;或者是看见某个病生搬某个方,把辨证论治抛到九霄云外。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医人意识到:要振兴中医,必须回到经典上来;或许,经方是振兴中医的一条正确大道。但是现在的中医学院里,四大经典都是选修课,什么《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没有英语重要。再到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看看,那里云集了本省的各大中医名家;但再看看,有几个用经方的,真是屈指可数。为了经济利益,哪个不是二三十味药往上堆?
相信所有的中医,谈起来都会说《内经》是基础、《伤寒》是根本,但有几个人在真正研究这些经典?高手不是说出来的。都在说旧社会万恶,民国时期混乱,但就是在那万恶混乱的社会,我们却培养了那么多令我们现在敬仰的医界高手;在和谐美满的现在社会,我们为什么却培养不出来哪怕一个高手呢?这个问题是老话题了,不说大家也都明白。
再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前一段时间,我有一个病人,是搞中药研究的,攀谈之中,他说了一句话:中医将死于中药之手。听起来恐怖吧,但我对他的话是严重赞同的。看看现在的中药质量,到处都是假药、劣药。到亳州中药市场看看,真是触目惊心,想买到真正的所谓道地药材,还真不容易。我浸淫中医也算有好几年了,对中药也算略知一二。
我举我自己的一个例子。我发现在我给病人所开的麻黄汤中无一例发汗者,我很郁闷,决定亲身试药。恰逢自己感受风寒,于是自己开了副麻黄汤,喝完之后,净等出汗,两个小时过去也没见一滴汗出。这是第一次,我当时想可能是麻黄量用小了。第二天麻黄45g,桂枝30g,炙甘草15g,杏仁20g。当我按《伤寒论》要求先煎麻黄去上沫时,却没发现什么“上沫”;药喝了之后,又是净等汗出,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出汗。
当时我就想,我是该怀疑这药呢,还是该怀疑仲景先师?到后来得出结论:所用麻黄乃是假货。
再看看我们经方派常用的几位药。半夏:我身处郑州,据我调查在郑州各大药店能买到正品半夏的只有两家药房,其余全是以水半夏冒充。附子:现在火神派流行,很火的一味药,但附子的质量呢,炮制的工艺严重违背传统,你敢放心大胆用吗?等等,能举的例子太多了。
中药的问题,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步了。再高的水平,也许仲景再世,开再好的方,用这样的药,高手也得变成……
正所谓: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我们为什么成不了高手?我们都应该想想。
最后,祝愿每一个立志中医的都成为高手。但要明白,成为高手的路,其漫漫兮,而遥远。
 
由版主最后编辑:
关于药,我觉得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中药造假,劣药加工成良品,这不是近两年的事儿,从有药行开始,这一劣根就伴随着中医。
物尽其用。就像你知道这人是个瘸子,你就让他干点手头的活儿。药也是如此,时间长了,明白了实际所用的药性,找方法替换,联用。
没办法,没有张屠户,我们也得吃带毛猪。
 
摘自《中医思维》作者 杨业伟

相信每一个学中医的同志,刚刚踏入医学院校,或者刚刚接触中医之时,个个都是踌躇满志,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个悬壶济世的良医。远的如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近的如胡希恕胡老、李可老中医,一个个高大伟岸的形象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对象。我们都向往成为像他们一样,屡起沉疴,妙手回春的神医,用现在的话就是高手。

但是,行医多年后却发现,真的应了那句话:读书三年谓天下无病不医,临床三年谓天下无病可医。临床时间越长发现自己离自己的偶像们越远,困扰自己的问题越多,疑惑越多。很多时候病人在面前,自己心中却了无分寸;很多时候感到力不从心,治病疗效不佳。这就引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成不了像前辈们一样的高手呢?

想想我们平时是怎么看病的。来一个眩晕的病人,首先不是先去进行望闻问切,而是先定性为颈性眩晕,然后纠结于X片上:哪一节颈椎出了问题?有没有骨质增生?试问,哪一节椎体有问题,有没有骨质增生,对我们开方用药,辩证取穴有哪一点帮助?我们有没有学过,老师有没有教过我们:椎间隙变窄了,应该用哪味药,应该取哪个穴位?

从我最近两例病人,疗效由不好,到最后痊愈,我体会很深。舍本求末,我们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学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我们在日常诊断中有多少时候是真正进行了辨证论治呢?来个感冒病人,不是先辨阴阳寒热,而是先想到了要抗病毒,不论寒热,金银花、板蓝根一起上;一见发烧,双黄连、柴胡一起上;来个腰疼,腿疼,往往是哪疼扎哪,把辨证取穴抛到脑后,侥幸命中沾沾自喜。但更多时候,却限于疗效不好的疑惑中。很多时候发现自己开方毫无把握,扎针只会扎阿是,或者是一些看上去更像是耍小聪明的特效穴。

行医这些年来,发现我们中医界好大喜功,浮夸浮躁的现象普遍存在。想想我们的老前辈,那么高的水平,都还秉烛夜读到鸡叫,而我们现在中医人呢?读过《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的有几个?搞针灸的,著名大家承淡安先生每天晚上坚持练针,我们有几个能做到,有几个读过《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

基本功没打好,却整天向往成为高手,无异于异想天开。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了一则报道,说某高校研究生用小白鼠做实验,来论断某方药对妇女痛经的治疗作用。看了之后,我只有哑然失笑了。看看我们的中医研究者都在做什么?不客气地说,这真是在给中医丢脸,抹黑。他们整天这样研究能成为高手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我的一个同学,铁杆中医,致力于经方治病。一天遇见一个在他们当地很有名的老中医,本来想要向他讨教一二,却不料,老中医竟然不识四逆汤。这位老中医有心脏病,常年自治效果不好,我同学说用四逆汤加减治疗心脏病效果很好,老中医竟然不知道四逆汤为何方。不但不信,还说《伤寒论》太老,过时,不科学,应该多学杂志上所写的现代方,和各医院的协定方,令我同学好是失望。

这位老中医一辈子了,也没成为高手,我不知道他老人家在闲暇之余有没有郁闷过:自己为什么没成为高手?

凡是问为什么,大都有内因,外因两个因素,上边说的是我们自身原因。再说外部因素。

看看我们的教材,为了响应我们伟大的党所倡导的中西医结合的号召,教材编的是不伦不类。先看中药学,每一味药的最后,必然会写上这味药含某某化学成分,对某些症状有某些反应,或者小白鼠吃了后有什么反应。再看方剂学,每个方子后面会写上,治疗某某西医病名。这就导致了,有很多医生,一见发热上双黄连,谓之能消炎、抗病毒;或者是看见某个病生搬某个方,把辨证论治抛到九霄云外。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医人意识到:要振兴中医,必须回到经典上来;或许,经方是振兴中医的一条正确大道。但是现在的中医学院里,四大经典都是选修课,什么《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没有英语重要。再到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看看,那里云集了本省的各大中医名家;但再看看,有几个用经方的,真是屈指可数。为了经济利益,哪个不是二三十味药往上堆?

相信所有的中医,谈起来都会说《内经》是基础、《伤寒》是根本,但有几个人在真正研究这些经典?高手不是说出来的。都在说旧社会万恶,民国时期混乱,但就是在那万恶混乱的社会,我们却培养了那么多令我们现在敬仰的医界高手;在和谐美满的现在社会,我们为什么却培养不出来哪怕一个高手呢?这个问题是老话题了,不说大家也都明白。

再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前一段时间,我有一个病人,是搞中药研究的,攀谈之中,他说了一句话:中医将死于中药之手。听起来恐怖吧,但我对他的话是严重赞同的。看看现在的中药质量,到处都是假药、劣药。到亳州中药市场看看,真是触目惊心,想买到真正的所谓道地药材,还真不容易。我浸淫中医也算有好几年了,对中药也算略知一二。

我举我自己的一个例子。我发现在我给病人所开的麻黄汤中无一例发汗者,我很郁闷,决定亲身试药。恰逢自己感受风寒,于是自己开了副麻黄汤,喝完之后,净等出汗,两个小时过去也没见一滴汗出。这是第一次,我当时想可能是麻黄量用小了。第二天麻黄45g,桂枝30g,炙甘草15g,杏仁20g。当我按《伤寒论》要求先煎麻黄去上沫时,却没发现什么“上沫”;药喝了之后,又是净等汗出,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出汗。

当时我就想,我是该怀疑这药呢,还是该怀疑仲景先师?到后来得出结论:所用麻黄乃是假货。

再看看我们经方派常用的几位药。半夏:我身处郑州,据我调查在郑州各大药店能买到正品半夏的只有两家药房,其余全是以水半夏冒充。附子:现在火神派流行,很火的一味药,但附子的质量呢,炮制的工艺严重违背传统,你敢放心大胆用吗?等等,能举的例子太多了。

中药的问题,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步了。再高的水平,也许仲景再世,开再好的方,用这样的药,高手也得变成……

正所谓: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我们为什么成不了高手?我们都应该想想。

最后,祝愿每一个立志中医的都成为高手。但要明白,成为高手的路,其漫漫兮,而遥远。

  没有整体、全局、动态发展的思维,而着眼于微观、局部、某些细节,这是弃中医之长,学西医之短。

  中药质量下降,产品劣质化,是商品经济大时代的一个副作用。
  对中药生产流通关系中医的生死存亡,标准一定要严格,监管必须要加强。
  质量控制方面西药做得非常好,中药如果不未雨绸缪、奋起直追,中医谈何复兴。
 
昨天在网上买了半斤汉防己,价格120元/斤,店说是正宗的汉防己,江西粉防己,在淘宝网上,亳州很多店卖的防己才20、30元1斤。假防己含马兜铃酸,有肾毒性,市场上究竟有多少伪品?没有人管!
 
经方用不准了,就赖药假了。 这样的事情我也不是第一次见。
个个都吹经方是 治病。
难道时方就不治病?余用时方亦可一剂知,二剂已。如何说?
套经方的人太多,个个都吹怎么牛怎么牛。可事实就摆在眼前,不是经方不行,而是你还没有达到用经方的水平。
故许学士云:吾读仲景书,宗仲景法,未尝守仲景方,乃为得仲景心矣。
明矣!
用古方套今病,能愈者,仅是间而有之罢了。 此间一字,乃至500年间
 
所以每个中药店进货渠道都不一样,价格也有差别,利益的驱使,没有办法,否则那些药店怎么存活,现在药店遍地是,我门口就有3家药店,其中2家是有中药卖的
∧ ∧︵
ミ-_-ミ灬)~
 
不过说实在话,现在的病是跟以前的病不一样,难治的多,犯病也是千奇百怪的,就跟电脑瘫痪一样,按常规就是修不好,只好重装系统,要么就是恢复到系统的初始状态,但是人不行哈,人不能重新来过的,没有后悔药哈
∧ ∧︵
ミ-_-ミ灬)~
 
不过说实在话,现在的病是跟以前的病不一样,难治的多,犯病也是千奇百怪的,就跟电脑瘫痪一样,按常规就是修不好,只好重装系统,要么就是恢复到系统的初始状态,但是人不行哈,人不能重新来过的,没有后悔药哈
∧ ∧︵
ミ-_-ミ灬)~
重装系统只是一个笨办法,没有办法的办法。
 
中药可以造假,但经络穴位假不了,而且现在针灸器具越来越标准化规范化了,国际上一次性的针灸针用得越来越多。
 
昨天在网上买了半斤汉防己,价格120元/斤,店说是正宗的汉防己,江西粉防己,在淘宝网上,亳州很多店卖的防己才20、30元1斤。假防己含马兜铃酸,有肾毒性,市场上究竟有多少伪品?没有人管!
[防已黄芪汤]是治疗肾病风水的一张好方,优质的防已是味不可或缺的药材。
 
看看我们的教材,为了响应我们伟大的党所倡导的中西医结合的号召,教材编的是不伦不类。先看中药学,每一味药的最后,必然会写上这味药含某某化学成分,对某些症状有某些反应,或者小白鼠吃了后有什么反应。再看方剂学,每个方子后面会写上,治疗某某西医病名。这就导致了,有很多医生,一见发热上双黄连,谓之能消炎、抗病毒;或者是看见某个病生搬某个方,把辨证论治抛到九霄云外。

作者指责教材编得不伦不类,
我个人认为是没有兼包并畜的中医胸怀、缺乏创新发展和与时俱进意识的狭隘之见。

中药学附上药理研究,方剂学附上现代病谱,是中医教材的一大进步。
拓展了学生视野、增加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沟通渠道,处方用药时又多了一套辅助的参考体系。

这样有何不妥呢?难道加了“西”,就一定坏了“东”吗?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只会影响中医的发展。
纵观中医史,中医思维也在不断的发展、丰富、完善之中,目前,中医思维也需要汲取现代方法论的可取之处作为补充。

现身说法,我用的就是这样“编得不伦不类”的中药学和方剂学教材,而且很喜欢。
学中医之前也先看过几本西医书,好像并没有使我的思维方式西化。
 
现在中医院校的教育也在改革,开始正视加强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

中医思维学.jpg


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中医思维方法》邢玉瑞主编.jpg
 
昨天在网上买了半斤汉防己,价格120元/斤,店说是正宗的汉防己,江西粉防己,在淘宝网上,亳州很多店卖的防己才20、30元1斤。假防己含马兜铃酸,有肾毒性,市场上究竟有多少伪品?没有人管!
说到防己,我正巧最近几天看到一段,防己大约有七、八种的,不过广防己有毒,已经取消了。
∧ ∧︵
ミ-_-ミ灬)~
 
重装系统只是一个笨办法,没有办法的办法。
那是因为实在找不到病因哈,又不想过多的纠结,就直接重装了
∧ ∧︵
ミ-_-ミ灬)~
 
朋友能看到这点,已经很了不起了。自古以来许叔微是其中之一;我最佩服他的不是医术,而是心。你对作者的看法有所偏颇。
 
樓主: 目前我所知的是煎藥時間太長造成藥效喪失, 不信你可照下列方法煎, 先用水泡30分鐘然後煮沸後小火續煮3分鐘即可。
其次炙甘草會解毒增加身體的耐毒力因而把其他的藥效也都壓掉了, 所以要有效必須取消炙甘草。
你可試用400公克的冷水泡麻黄4g,桂枝3g,杏仁2g 30分鐘後再煮沸後小火續煮3分鐘即將藥倒出來, 雖然藥量只有十分之一但是保證有藥效, 不過最好加上一兩片生薑以免傷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