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张仲景论治杂病法重治脾_尤重温阳健脾

梦回杏林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5
帖子
17558
获得点赞
9461
声望
113
所在地
 
  《金匮要略》正文方剂共181首(不含附方及杂疗等三篇方剂),符合上述治脾法之方剂有56首,约占31%,56方中,温阳健脾方有37首,占66%。从用药看,《金匮要略》用药共156种,仅上述56方中,归经和主治在脾胃者达43种,占总用药数的27.5,其中性味辛苦温一类药约占20余种,占上数1/2。在181方中选用方次最多的药物依次是甘草、茯苓、人参、附子……,仅举此前10味药,除芍药、甘草、茯苓等外,多为辛甘温热之品,而茯苓、甘草虽甘平,亦调理脾胃之要药,芍药虽酸苦微寒,却兼入脾经,能土中泻木,皆不少治脾之意。另有报道《金匮要略》205方,有71方主治或兼治消化系统疾病,此亦从中证明仲景杂病论治法重治脾之论不谬。

  狐惑为湿热虫毒内浸外淫之疾,仲景除对局部皮肤症状为主者配合薰洗外,主用甘草泻心汤清热解毒,安中燥湿,扶正祛邪,全方药,无一不归脾胃。肾着本为寒湿留著肾府之病,《金匮要略》亦云“饮食如故,病属下焦”,但仲景用药全然不用温肾散寒祛湿之品,而制甘姜苓术汤,治从温运中焦、祛化寒湿。其他如治奔豚之苓桂枣甘汤、桂枝加桂汤,治湿痹之桂枝加附子汤等三方,治寒病之赤丸,治梅核气之半夏厚朴汤,治脏躁之甘麦大枣汤,及大量治痰饮、水气、黄疸的法与方,无不揭示仲景治疗杂病法重治脾这一学术思想,难怪明·方广强调说“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丹溪心法附余》酌古鉴今,始信其言诚承前启后,直中肯萦之论也。


张仲景论治杂病法重治脾_尤重温阳健脾_1.jpg
张仲景论治杂病法重治脾_尤重温阳健脾_2.jpg
 
脾胃者仓廪之官,后天之本,亘古谁医不重脾胃。
 
脾胃者仓廪之官,后天之本,亘古谁医不重脾胃。
可是我曾见到网上有人开口就不离一个痰字,出方就不离清润化痰,真是有些好笑,呵呵。
至于他是不是从医的,又师承何派就不得而知了。
 
可是我曾见到网上有人开口就不离一个痰字,出方就不离清润化痰,真是有些好笑,呵呵。
至于他是不是从医的,又师承何派就不得而知了。
脾胃乃生痰之源,开口就不离一个痰字,不还是脾胃吗?
 
脾胃乃生痰之源,开口就不离一个痰字,不还是脾胃吗?
治痰主要是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有涉及其其它脏腑,比如肺,大肠,肝等等。
看的明白的人还是在的,高兴啊!
 
可是我曾见到网上有人开口就不离一个痰字,出方就不离清润化痰,真是有些好笑,呵呵。
至于他是不是从医的,又师承何派就不得而知了。

这是说谁呢?
如果指我,那么我还是要讲清楚的,并不是我喜欢怎么样,而是病人的病情分析出来是这样的结果,我也是莫可奈何!
同样的道理,楼主难道不是动则“温通”?动则“仲景曰”么?这个就不可笑?
如果说个观点也要遭人指责,还有没有说话的地儿啦?
 
我不喜欢引经据典,查阅某某的论述,一般而言都是自己化精力去分析。
 
说到中医的流派,其实大家不用去互相指责,我也并不偏向任何一派。
因为我觉得都有道理,但是也都有局限,还是总结到老生常谈的四个字:“辨证论治”。
 
这是说谁呢?
如果指我,那么我还是要讲清楚的,并不是我喜欢怎么样,而是病人的病情分析出来是这样的结果,我也是莫可奈何!
同样的道理,楼主难道不是动则“温通”?动则“仲景曰”么?这个就不可笑?
如果说个观点也要遭人指责,还有没有说话的地儿啦?

先生不要对号入座哦,在下只是泛泛说说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已,没有特指某位,说不定别人会觉得我更可笑呢。
 
先生不要对号入座哦,在下只是泛泛说说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已,没有特指某位,说不定别人会觉得我更可笑呢。
呵呵,没有。
我是不敢笑任何人的。
因为我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各抒己见而已。
 
说到中医的流派,其实大家不用去互相指责,我也并不偏向任何一派。
因为我觉得都有道理,但是也都有局限,还是总结到老生常谈的四个字:“辨证论治”。

先生所言即是。“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和原则。

其实我们之间还是有共识的:
  对于一边大吃红烧肉、卤肉,体内已经严重的痰湿为患,口脸生疮、舌胖苔腻,一边还要想用熟地、附子补肾的,都主张先忌口,同时用药清内热、化痰湿、泻积滞,您说是吧。
 
先生所言即是。“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和原则。

其实我们之间还是有共识的:
  对于一边大吃红烧肉、卤肉,体内已经严重的痰湿为患,口脸生疮、舌胖苔腻,一边还要想用熟地、附子补肾的,都主张先忌口,同时用药清内热、化痰湿、泻积滞,您说是吧。
对的,求同存异吧。
 
脾胃乃生痰之源,开口就不离一个痰字,不还是脾胃吗?

我认为不尽然。
五脏六腑皆可生痰,非只有脾才是生痰之源(虽然脾是主要是生痰之源)。

从痰的分类和治法就可以看出来:
热痰则清之,湿痰则燥之,风痰则散之,郁痰则开之,顽痰则软之,食痰则消之……
若肺虚有痰者,宜保肺以滋其津液,脾虚有痰者,宜培脾以化其痰涎,肾虚有痰者,宜补肾以引其归藏。
 
我认为不尽然。
五脏六腑皆可生痰,非只有脾才是生痰之源(虽然脾是主要是生痰之源)。

从痰的分类和治法就可以看出来:
热痰则清之,湿痰则燥之,风痰则散之,郁痰则开之,顽痰则软之,食痰则消之……
若肺虚有痰者,宜保肺以滋其津液,脾虚有痰者,宜培脾以化其痰涎,肾虚有痰者,宜补肾以引其归藏。
事无尽赅。
 
  研究归纳分析经方用药频率前5味,可发现仲景组方用药长于调养脾胃,治病重在调养;一旦疾病发生,以治病为主,还要重视调养,突出扶助正气在治病疾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如甘草组方124首、桂枝78首、生姜(汁)70首、大枣63首、芍药59首,此5味药中具有补益作用的如甘草、大枣、芍药,突出治病重在补益气血,以补气为主;具有调理脾胃的如桂枝、生姜,突出治病还重在温胃醒脾,辨治脾胃病证应以温为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只有从脾胃调治入手,才能更好地提高临床治病效果。

  从经方药效归类研究用药,经方中用补益药最多,其次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降泄渗利药、降逆化痰药。根据张仲景用药功效以分析、探索、研究诸多疾病的演变规律及病变证机常常夹杂气血虚弱,在治病过程中重视补益气血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可见,在临床中只有重视调治气血,才能更好地驱除邪气,才能达到最佳治病愈疾之目的,如气血强盛既是诸脏腑功能活动的基础,又是诸多疾病趋于康复的重要保障,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气血虚弱既是诸多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本原因,又是疾病从内生的必有条件,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气血既是生命化息之源又是疾病康复之本,气血强弱关系到疾病演变与康复,在治病过程中既要权衡致病原因又要权衡气血强弱,以此全面考虑斟酌,才能更好地选方用药定量以取得预期疗效。



本段文字摘转自王付《经方用量秘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