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能治疗其病变。《难经.四十五难》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说明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1).脏会章门:又为脾募。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章门可治各种脏病,其中以脾、肝病为主。
2).腑会中脘:又为胃募。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故中脘为主治胃、大肠、小肠病症之主穴。
3).气会膻中:又为心包募。主治气机紊乱之症。
4).血会膈俞,本穴是治疗血病之主穴。具有活血和血、止血理血之功。
5).筋会阳陵泉:又为合穴。故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屈伸不利、胁痛、口苦等症。有舒筋活络,清肝利胆,利关节止痛之功。
6).脉会太渊:又为肺经原穴,肺朝百脉,主治节,故太渊可治疗脉管疾患。具有理气、 活血通脉之功,多用地治疗心肺疾患。
7).骨会大杼,具有强健筋骨之功,可治一切骨病。
8).髓会绝骨(悬钟)。脑为髓海,故悬钟是治疗脑病之要穴。
*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8个腧穴。故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八脉交会穴在临床应用上十分广泛,临床上应用时常将八穴分为四对:上下配穴以治疗疾病,即:内关、公孙;后涙、申脉;外关、足临泣;列缺、照海。根据八穴阴阳八卦属性相配。内关与公孙相配以治疗胃、心胸病变为主;后溪、申脉相配以治疗目内眦、颈项及耳肩等处疾患;外关与足临泣相配以治疗目外眦、颊、颈、耳后、肩的病变;列缺、照海主治肺系、咽喉、胸膈的疾病。
八脉交会穴
八脉
本经
八穴
会合部位及主治
冲脉
足太阴
公孙
胃、心、胸
阴维
手厥阴
内关
督脉
手太阳
后溪
目内眦、项、耳、肩胛
阳跷
足太阳
申脉
带脉
足少阳
足临泣
目外眦、颊、颈、耳后、肩
阳维
手少阳
外关
任脉
手太阴
列缺
胸、肺、膈、喉咙
阴跷
足少阴
照海
* 背俞穴:
脏腑
椎数
背俞穴
脏腑
椎数
背俞穴
肺
3
肺俞
胃
12
胃俞
心包
4
厥阴俞
三焦
13
三焦俞
心
5
心俞
肾
14
肾俞
肝
9
肝俞
大肠
16
大肠俞
胆
10
胆俞
小肠
18
小肠俞
脾
11
膀胱
膀胱
19
膀胱俞
* 脏腑募穴
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腑病证多限募穴治疗。
双 穴
单 穴
肺
中府
心包
膻中
肝
期门
胃
中脘
胆
日月
三焦
石门
脾
章门
小肠
关元
肾
京门
膀胱
中极
大肠
天枢
心
巨阙
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尽须尽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
“荥”是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荥主身热”,就是说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症。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
“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所以,我在处理像咳嗽、便秘、腹泻等问题的时候都会把药物敷在上面,让药性通过经穴这个大枢纽进入有毛病的脏腑,有寒祛寒,有热祛热。病根一解除,喘、咳、寒、热之证自然就好。
合穴主治六腑疾病
“合穴”在经络上是“入海口”的意思,《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合治内府。”内腑就是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当它们出了问题,通常都要通过合穴来治疗。比如说胃气不足了,一般就是在足三里穴上贴甘草来培补。甘草的艮土之性通过合穴进入同属艮土的胃,同气相求,就能让胃得到补益。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能治疗其病变。《难经.四十五难》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说明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1).脏会章门:又为脾募。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章门可治各种脏病,其中以脾、肝病为主。
2).腑会中脘:又为胃募。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故中脘为主治胃、大肠、小肠病症之主穴。
3).气会膻中:又为心包募。主治气机紊乱之症。
4).血会膈俞,本穴是治疗血病之主穴。具有活血和血、止血理血之功。
5).筋会阳陵泉:又为合穴。故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屈伸不利、胁痛、口苦等症。有舒筋活络,清肝利胆,利关节止痛之功。
6).脉会太渊:又为肺经原穴,肺朝百脉,主治节,故太渊可治疗脉管疾患。具有理气、 活血通脉之功,多用地治疗心肺疾患。
7).骨会大杼,具有强健筋骨之功,可治一切骨病。
8).髓会绝骨(悬钟)。脑为髓海,故悬钟是治疗脑病之要穴。
*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8个腧穴。故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八脉交会穴在临床应用上十分广泛,临床上应用时常将八穴分为四对:上下配穴以治疗疾病,即:内关、公孙;后涙、申脉;外关、足临泣;列缺、照海。根据八穴阴阳八卦属性相配。内关与公孙相配以治疗胃、心胸病变为主;后溪、申脉相配以治疗目内眦、颈项及耳肩等处疾患;外关与足临泣相配以治疗目外眦、颊、颈、耳后、肩的病变;列缺、照海主治肺系、咽喉、胸膈的疾病。
八脉交会穴
八脉
本经
八穴
会合部位及主治
冲脉
足太阴
公孙
胃、心、胸
阴维
手厥阴
内关
督脉
手太阳
后溪
目内眦、项、耳、肩胛
阳跷
足太阳
申脉
带脉
足少阳
足临泣
目外眦、颊、颈、耳后、肩
阳维
手少阳
外关
任脉
手太阴
列缺
胸、肺、膈、喉咙
阴跷
足少阴
照海
* 背俞穴:
脏腑
椎数
背俞穴
脏腑
椎数
背俞穴
肺
3
肺俞
胃
12
胃俞
心包
4
厥阴俞
三焦
13
三焦俞
心
5
心俞
肾
14
肾俞
肝
9
肝俞
大肠
16
大肠俞
胆
10
胆俞
小肠
18
小肠俞
脾
11
膀胱
膀胱
19
膀胱俞
* 脏腑募穴
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腑病证多限募穴治疗。
双 穴
单 穴
肺
中府
心包
膻中
肝
期门
胃
中脘
胆
日月
三焦
石门
脾
章门
小肠
关元
肾
京门
膀胱
中极
大肠
天枢
心
巨阙
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尽须尽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
“荥”是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荥主身热”,就是说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症。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
“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所以,我在处理像咳嗽、便秘、腹泻等问题的时候都会把药物敷在上面,让药性通过经穴这个大枢纽进入有毛病的脏腑,有寒祛寒,有热祛热。病根一解除,喘、咳、寒、热之证自然就好。
合穴主治六腑疾病
“合穴”在经络上是“入海口”的意思,《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合治内府。”内腑就是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当它们出了问题,通常都要通过合穴来治疗。比如说胃气不足了,一般就是在足三里穴上贴甘草来培补。甘草的艮土之性通过合穴进入同属艮土的胃,同气相求,就能让胃得到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