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经络辨证:针治关键就是经络辨得对,穴位找得准,手法用得精。“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瘛
坚,转引而行之。”并不是见痹就许多穴位一起上,不该用的也用上,当辨其要何经何络,为虚为实以定补泻。“四时八风,尽有阴阳,各得其位,合于明堂,各处色部,五藏六
府,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审皮肤之寒温滑涩,知其所苦,膈有上下,知其气所在”
首辨在经还是在络,在经治经,在络治络,反了就治不好。主要是看体表有无细小的血管,当刺络出血。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也。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
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
;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
一取之,血尽而止,乃调其虚实。其小而短者,少气,甚者,泻之则闷,闷甚则仆,不得言,闷则急坐之也。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
入于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去欠),小便遗数。取之去腕寸半。别走阳明也。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其实
则支膈,虚则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别走太阳也。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取之两筋间也。手
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月尤),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
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伤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取之所别也。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
病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
,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
喉痹瘁瘖。实则狂巅,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
取之所别也。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者也。足厥阴之别,名
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经胫上睪,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睪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
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脾之大络,
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此脉若罢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
不同,络脉亦所别也
第二是辨在何经:问诊:病在那条经所过之处,以及内经所述十二经脉的病候(这个要熟记),根据了午流经确定时间性疾病在那条经。
切诊:切经络:在病变部位的上下左右或经络循行线上,切循按弹,诊察有无疼痛,结节,条索状物(大络之血结不通者为实),虚软凹陷(虚而脉陷空者为虚证)等,以确定
在何经上。“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六经调者,谓之不病,虽病,谓之自已也。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
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切穴位:经络是公路,穴位是车站,好坏人都有,正气邪气所留,主要看有无虚软凹陷,隆起或明显压痛,酸麻,按之痛缓解等。“黄帝曰:夫经脉之小大,血之多少,肤之厚薄
,肉之坚脆,及膪之大小,可为量度乎?岐伯答曰:其可为度量者,取其中度也,不甚脱肉而血气不衰也。若失度之人,痛瘦而形肉脱者,恶可以度量刺乎。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
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所以穴位不是度量出来是,是审切循扪按出来的,就是所谓的揣穴。“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神在秋毫,无针左右”“得穴所在
,万刺不殆”就是不要找错了穴位。“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岐伯曰: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
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切脉有三种:独取寸口,第二是取人迎和寸口,第二是三部九候。这是个熟能生巧的活,不是看书就能学到的,比如出本书介绍某歌星的唱歌特点,你不去多听,是分辨不出
来的,只有听多了,闭着眼也能分辨出来,这是谁唱的。
望诊:同中药辨证,或望其穴位隆起或凹陷以知虚实,针后针孔由凹陷渐转为平复等。
以上方法是合而用之。“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脏波荡,若是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
。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夕口,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这是个高手的理想状态)
诊而得其阴阳虚实表里,阴者宜灸,阳者宜刺,“病有浮沉,病有浅深,在筋守筋,在骨守骨。寒者留之,热者疾之。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虚者
补之,实者泻之。得邪所在,万刺不殆。 (一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