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伤寒伤的不是寒,一错则《伤寒论》基本全错

锡纯zhang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16/07/02
帖子
0
获得点赞
1
声望
3
年龄
45
所在地
江苏省
伤寒伤的不是寒,一错则《伤寒论》基本全错

内容提示:

1、所有传统中医人都应当明白:《伤寒论》所说的伤寒,是指呼吸道传染病一类疾病,这类疾病伤的不是寒,而是病毒、病菌等抗原体。

2、到目前为止,所有传统中医人对风寒、风热的认识都是错误的。

3、六经辨证是虚妄的。所有的诠释和认知也都是虚妄的。

4、从人体生理、病理及医理来看,几千年来传统中医所用的解表发汗的治疗方法也都是错误的。



《伤寒论》所说的伤寒,是指呼吸道传染病一类疾病,这类疾病伤的不是寒,而是病毒、病菌等抗原体。

中国赴西非防治埃博拉疫情,不是让当地老百姓防寒,而是严格隔离,防止进一步传染。

韩国防控中东呼吸症,也不是防寒,而是严查同乘过飞机的人,同住过酒店的人。

中国在防治非典、禽流感的时候,也不是防寒,而是严密灭杀有可能传染的果子狸、鸡鸭等。

如果有人不信,那么,你告诉我一个联系方法,我教你做一个实验:清除你的上呼吸道里的可能潜伏的抗原体。然后,你去受凉,如脱掉衣服到外面去吹风,或洗冷水或跳到河里去泡一下。结果是你只会打喷嚏、流清鼻涕、轻微的感觉冷等,决不会有发烧、咳嗽等明显的感冒症状的。

这就是科学,任何人都可以做这个实验,是真正的可不断重复的。

有人会说,有的人特别是多数小孩都是受凉后感冒的。不错,但受凉只是一个诱发因素,受凉后引起体内元气的变化以至降低了抵抗力才是抗原体由上呼吸道下侵的真正原因。



说清了伤寒伤的不是寒,那么,就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所有传统中医人对风寒、风热的认识都是错误的。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都不是病因。

那么,几千年来传统中医都是依照风寒或风热来辨证治病的,难道都错了?应该说,有的结果和疗效有可能是对了,但原理是错了。

原理是什么?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都是人体内正邪相搏而引起的症状表现。

传统中医人不识经络、不知人体内气、不知所以然,才有到目前为止,所有传统中医人对风寒、风热的认识都是错误的的几千年传承。

也因为传统中医人不识经络、不知人体内气、不知所以然,所以,我说了,也未必都能明白。但悟性高的,可以看一下我的另一篇文章:传统中医人中的明医至少应当知道人体内气。



几千年来,传统中医对治感冒都是解表发汗,唯一区分的是:风寒用辛温解表,风热用辛凉解表。

但不管是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都是原始的、落后的、粗陋的治疗方法,就像古代西方人用放血疗法一样。

原因还是和经络、人体元气有关。

实际传统中医人中有不少人都知道说,人体自有潜在的自体治疗和恢复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最重要最宝贵的,也是中医的根本认识。人体的“束表”、无汗直至出汗,都是自有潜能的自体治疗和恢复过程,你完全明白了吗?没有明白的话,为什么要去人为的强行解表、发汗呢?不是和上面的基本认识自相矛盾了吗?

也许少数人到一定时候,需要外力帮一下,但你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帮一下了吗?知道应当怎么帮了吗?

一句话,只能顺其自然的适时适当的对症帮一下。

年幼或年老体弱的,有消耗性疾病或其它慢性疾病的,出现异常情况,必须送医院,采取积极的有效的治疗措施。

想完全搞明白的人,可以看一下我的另一篇文章:“束表”和“解表”的所以然。



因此,《伤寒论》的所有认识基本上都是错的。

首先,对“寒”的认识是错误的,详见我的[原创]说“寒”。

其次,六经辨证是完全错误的,这类疾病初起时,和经络没有任何关系,所谓“太阳”、“太阴”、“少阳”、“少阴”等症状都是臆想出来的。

到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全面启动,正邪激烈相搏时,经络才有反应。但反应也不是什么“太阳”、“太阴” “少阳”、“少阴”等六种表现,而是外行的经络和别脉、孙脉、浮脉等全部处于凝滞状态,内行的经络和别络、孙络等全部充满正能量,强力压制住侵入的抗原体,让血液中的白血球去歼灭它们。

到了一定时候,即全面告捷的时候,中枢神经会统一发出指令:外行的经络和和别脉、孙脉、浮脉等全部放松,逐步排出病气,恢复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的运行常态。



一部《伤寒论》,犹如一个大天坑,引得两千年来千千万万个中医人跳进去,早生华发,皓首穷经。其中一部分人充分想象、恣意发挥、天马行空、滔滔不绝,于是被其他中医人尊为“伤寒论专家”。

可是,附在下面的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教授学生写的这篇文章说:《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99%的人不懂!

文中说:有关三阴三阳实质的认识,历代医家看法不一,仁智各现,大致有经络说、脏腑经络说、气化说、六区地面说、六经形层说、八纲说、正邪相争说、证候群说、病理层次说、阴阳消长说、时空说,经区三态说┅┅

也就是说,所有的“伤寒论专家”都是妄自猜测,五花八门,越说越乱,成了一锅八卦汤。

这篇文章最后说: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有“三阴三阳系统”、“三阴三阳体质”之意。

可是,再搞出一个人体六大系统、六大体质,只是为已是一团乱象的传统中医的基础理论画蛇添足,乱上添乱。《伤寒论》本来就是臆想的,就像“皇帝的新衣”,本来就是虚拟的,所以,不是99%的人不懂,而是根本无人可懂。

传统中医人个个说伤寒,不排除也有人治好了一些疾病。还是那句话:传统中医的基础理论是玄虚的,证候也可能是玄虚的,甚至用药原理也是玄虚的,但疗效却可能是对的。也就是说,传统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冬笋外面的皮,临证应用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冬笋,传统中医中只有实证医学的内容是可取的。《伤寒论》中也是有一部分医案即经方是有用的。

附:《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99%的人不懂!

《 伤寒论》三阴三阳俗称六经,自其成书以来,有关六经实质的探讨一直是中医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研究难点,正如恽铁樵《药庵医学丛书·伤寒论研究》云:“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
凡谈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此处不解,全书皆模糊影响,有何医学可言。”可见深入挖掘《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内涵对于进一步研究仲景学术有重要意义。

历代医家看法不一

有关三阴三阳实质的认识,历代医家看法不一,仁智各现,大致有经络说、脏腑经络说、气化说、六区地面说、六经形层说、八纲说、正邪相争说、证候群说、病理层次说、阴阳消长说、时空说,其中以脏腑经络学说影响较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伤寒学》持此种观点。

《伤寒论》一书本无六经一词,自宋·朱肱首次将《伤寒论》三阴三阳称为“六经”以来,将三阴三阳混同于经络者,不乏人在,如清·汪琥《伤寒论辨证广注》云:“仲景书止分六经,不言手足,其实则合手经两皆病。”

汪氏所述有失仲景原意,如《伤寒论》第180条云:“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明显指的是胃肠病变,而不是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经脉病变。也有学者指出六经反映了手足经脉与相应脏腑的病变,是脏腑经络的概括。

这种看法也有待商榷,太阴病篇共8个条文,其并无涉及手太阴肺经及肺脏病变,如《伤寒论》第273条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为太阴病篇纲领性条文,主要讲的是脾胃大小肠的病变。

《伤寒论》第7条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指出伤寒病发于正气强盛体质,邪正交争有力,则表现为发热恶寒;病发于正气虚弱体质,正气无力与邪抗争,则表现为无热恶寒。第131条云:“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

指病发于阳热体质,误用下法,伤寒之邪易化热入里,与体内水饮互结可成结胸病;病发于虚寒体质,误用下法,更伤中阳,外邪入里,中焦气机痞塞可成痞满。可见《伤寒论》中“阴阳”有体质的概念。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云:“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形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指六经为病,尽为伤寒变化,但因为人群体质各异,故感受邪气虽一,病情发展、转归也相差甚大。

“三阴三阳系统论”与“三阴三阳体质学说”

笔者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教授潜心研究《伤寒论》多年,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三阴三阳系统论”和“三阴三阳体质学说”。

三阴三阳系统论

“三阴三阳系统论”指人体存在六大系统,即太阳系统、阳明系统、少阳系统、太阴系统、少阴系统、厥阴系统,是有别于五脏系统另外一种人体生理功能分类方法。

•太阳系统是人体肌表抵御外邪及调和营卫功能的概括,与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脉相关。

•阳明系统是人体胃肠通降、传导化物功能的概括,与脾、胃和大、小肠相关。

•少阳系统是人体调节情志,生发阳气、疏利气机功能的概括,与肝、胆、三焦相关。

•太阴是人体脾胃运化、化生输布水谷精微功能的概括,与脾、胃和大肠、小肠相关。

•少阴系统是人体内部阴阳固秘、水火交济功能的概括,与心、肾相关。

•厥阴系统是人体控制情绪、潜藏阳气、平调气机功能的概括,与肝、脾、胃、心、肾相关。

三阴三阳体质学说

人体在生理情况下,三阴三阳六系统的功能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三阴三阳体质类型是因人体三阴三阳六系统生理功能不平衡所形成的。

而相对不平衡的这一系统往往代表了该个体的体质类型,即人群体质可分为太阳体质、阳明体质、少阳体质、太阴体质、少阴体质、厥阴体质六个类型。

赵进喜教授基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将每种体质根据机体正气强弱和阴阳偏差再分三个亚型,总共十八种类型,使体质分类更加具体,提高了普适性。

•太阳体质可分为卫阳充实、卫阳虚弱、卫阳亢盛之人,卫阳充实之人多体质壮实,腠理致密,机体抗邪能力较强,发病多表现为麻黄汤证;卫阳虚弱之人多体质虚弱,腠理疏松,平素易感,发病多表现为桂枝汤证;卫阳亢盛之人多体质较强,阳气过盛,发病多表现为银翘散证。

•阳明体质可分胃阳亢盛、胃热阴虚、胃寒气实之人,胃阳亢盛之人多形体肥胖,食欲好,精力充沛,容易大便干,发病多表现为承气汤类证;胃热阴虚之人多形体消瘦,食欲可,容易便秘,发病多表现为麻子仁丸证;胃寒气实之人多怕冷,大便易干或不畅,发病多表现为大黄附子汤证。

•少阳体质可分少阳气虚、少阳气郁、少阳郁热之人,少阳气虚之人多见体弱女子,形体消瘦,易悲观,发病多表现为逍遥散证;少阳气郁之人多见性格内向,体格一般,发病多表现为小柴胡汤证;少阳郁热之人多体质较强,爱生闷气,有时急躁,大便易干,发病多表现为丹栀逍遥散证。

•太阴体质可分为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脾虚湿盛之人,脾胃气虚体质之人多表现为纳少,容易乏力,大便溏,发病多表现为参苓白术散证;脾胃阳虚之人多表现为畏寒,喜热食,发病多表现为理中汤证;脾虚湿盛之人多表现为形体肥胖,虽纳少但体重不减,发病多表现为平胃散证。

•少阴体质可分为少阴阳虚、少阴阴虚、阴阳俱虚之人,少阴阳虚之人平素多畏寒,口不渴,大便稀,发病易表现为四逆汤证;少阴阴虚之人多形体消瘦,爱思考,容易腰酸,大便干,发病多表现为黄连阿胶汤证;阴阳俱虚之人多禀赋不足,不耐寒热,体质较差,多表现为龟鹿二仙胶证。

•厥阴体质可分为厥阴肝旺、肝旺阴虚、肝旺阳虚之人,厥阴肝旺之人多体格壮实,急躁易怒,发病易表现为天麻钩藤饮证;肝旺阴虚之人多形体消瘦,容易急躁,口干,发病易表现为滋水清肝饮证;肝旺阳虚之人多平素畏寒,爱发脾气,发病易表现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有“三阴三阳系统”“三阴三阳体质”之意,三阴三阳辨证实际上为在辨三阴三阳体质及三阴三阳系统病变的基础上再进行辨方证,如此对于《伤寒论》中许多争议较大的条文,迎刃而解。

如第276条云:“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指太阴体质之人患桂枝汤证,可用汗法治疗。再如吴茱萸汤证缘何在阳明病篇、少阴病篇、厥阴病篇均可见到?阳明体质之人发病容易阳明系统病变,但实际上少阴体质之人、厥阴体质之人发病也可以表现为阳明系统病变,故均可表现为吴茱萸汤证。

再如318条四逆散为何可以治疗少阴病?实际上少阴阳虚体质之人,一样可以出现情绪异常,气血瘀滞,故用四逆散疏肝清热,行气活血,但因为是少阴阳虚体质,故加减所用干姜、桂枝、附子、薤白均为温热之品,顾护正气。
 
由版主最后编辑:
初看似有偏颇,看完始知楼主乃是回归人体本原据理力争,可钦可敬!:084:
 
以凡测圣,往往都自以为是。古人说,能参就参,不能参,就别胡乱猜。猜来猜去,终生不得正解。穷其一生,何时醒悟?
 
呵呵,红云兄弟,谢谢你的回复。请问:
1、赵进喜教授是“《伤寒论》专家”,你说他是凡是圣?
2、赵进喜教授说“《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99%的人不懂!”你说他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
3、你是搞行政工作的,也懂《伤寒论》吗?
4、如果你确实在王琦先生那儿学到了一些,那么,请问,王琦先生对《伤寒论》的理解是和赵进喜教授的认识相同的吗?王琦先生是那99%的,还是1%的

.
锡兄:慢慢研究吧。你说的那些人,我都不认识。我爱看伤寒论原文,极少看别人的解释。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何必拾人牙秽?若与仲师心通,自得开解。文字上初解尚可,再解则无。
如兄欲见庐山真面目,何不定心静气,慢阅原著。孔子注易时说过:玩索而后得。但凡读经,又须是心态纯和,洁净方知精微。
 
观点感觉还是比较偏颇的。
伤寒论同一个方子出现在不同的六经中,这种情况显而易见,比较多的。
最后一段对四逆散的解释言不及义。
 
伤寒伤的不是寒,一错则《伤寒论》基本全错

内容提示:

1、所有传统中医人都应当明白:《伤寒论》所说的伤寒,是指呼吸道传染病一类疾病,这类疾病伤的不是寒,而是病毒、病菌等抗原体。

2、到目前为止,所有传统中医人对风寒、风热的认识都是错误的。

3、六经辨证是虚妄的。所有的诠释和认知也都是虚妄的。

4、从人体生理、病理及医理来看,几千年来传统中医所用的解表发汗的治疗方法也都是错误的。



《伤寒论》所说的伤寒,是指呼吸道传染病一类疾病,这类疾病伤的不是寒,而是病毒、病菌等抗原体。

中国赴西非防治埃博拉疫情,不是让当地老百姓防寒,而是严格隔离,防止进一步传染。

韩国防控中东呼吸症,也不是防寒,而是严查同乘过飞机的人,同住过酒店的人。

中国在防治非典、禽流感的时候,也不是防寒,而是严密灭杀有可能传染的果子狸、鸡鸭等。

如果有人不信,那么,你告诉我一个联系方法,我教你做一个实验:清除你的上呼吸道里的可能潜伏的抗原体。然后,你去受凉,如脱掉衣服到外面去吹风,或洗冷水或跳到河里去泡一下。结果是你只会打喷嚏、流清鼻涕、轻微的感觉冷等,决不会有发烧、咳嗽等明显的感冒症状的。

这就是科学,任何人都可以做这个实验,是真正的可不断重复的。

有人会说,有的人特别是多数小孩都是受凉后感冒的。不错,但受凉只是一个诱发因素,受凉后引起体内元气的变化以至降低了抵抗力才是抗原体由上呼吸道下侵的真正原因。



说清了伤寒伤的不是寒,那么,就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所有传统中医人对风寒、风热的认识都是错误的。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都不是病因。

那么,几千年来传统中医都是依照风寒或风热来辨证治病的,难道都错了?应该说,有的结果和疗效有可能是对了,但原理是错了。

原理是什么?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都是人体内正邪相搏而引起的症状表现。

传统中医人不识经络、不知人体内气、不知所以然,才有到目前为止,所有传统中医人对风寒、风热的认识都是错误的的几千年传承。

也因为传统中医人不识经络、不知人体内气、不知所以然,所以,我说了,也未必都能明白。但悟性高的,可以看一下我的另一篇文章:传统中医人中的明医至少应当知道人体内气。



几千年来,传统中医对治感冒都是解表发汗,唯一区分的是:风寒用辛温解表,风热用辛凉解表。

但不管是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都是原始的、落后的、粗陋的治疗方法,就像古代西方人用放血疗法一样。

原因还是和经络、人体元气有关。

实际传统中医人中有不少人都知道说,人体自有潜在的自体治疗和恢复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最重要最宝贵的,也是中医的根本认识。人体的“束表”、无汗直至出汗,都是自有潜能的自体治疗和恢复过程,你完全明白了吗?没有明白的话,为什么要去人为的强行解表、发汗呢?不是和上面的基本认识自相矛盾了吗?

也许少数人到一定时候,需要外力帮一下,但你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帮一下了吗?知道应当怎么帮了吗?

一句话,只能顺其自然的适时适当的对症帮一下。

年幼或年老体弱的,有消耗性疾病或其它慢性疾病的,出现异常情况,必须送医院,采取积极的有效的治疗措施。

想完全搞明白的人,可以看一下我的另一篇文章:“束表”和“解表”的所以然。



因此,《伤寒论》的所有认识基本上都是错的。

首先,对“寒”的认识是错误的,详见我的[原创]说“寒”。

其次,六经辨证是完全错误的,这类疾病初起时,和经络没有任何关系,所谓“太阳”、“太阴”、“少阳”、“少阴”等症状都是臆想出来的。

到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全面启动,正邪激烈相搏时,经络才有反应。但反应也不是什么“太阳”、“太阴” “少阳”、“少阴”等六种表现,而是外行的经络和别脉、孙脉、浮脉等全部处于凝滞状态,内行的经络和别络、孙络等全部充满正能量,强力压制住侵入的抗原体,让血液中的白血球去歼灭它们。

到了一定时候,即全面告捷的时候,中枢神经会统一发出指令:外行的经络和和别脉、孙脉、浮脉等全部放松,逐步排出病气,恢复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的运行常态。



一部《伤寒论》,犹如一个大天坑,引得两千年来千千万万个中医人跳进去,早生华发,皓首穷经。其中一部分人充分想象、恣意发挥、天马行空、滔滔不绝,于是被其他中医人尊为“伤寒论专家”。

可是,附在下面的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教授学生写的这篇文章说:《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99%的人不懂!

文中说:有关三阴三阳实质的认识,历代医家看法不一,仁智各现,大致有经络说、脏腑经络说、气化说、六区地面说、六经形层说、八纲说、正邪相争说、证候群说、病理层次说、阴阳消长说、时空说,经区三态说┅┅

也就是说,所有的“伤寒论专家”都是妄自猜测,五花八门,越说越乱,成了一锅八卦汤。

这篇文章最后说: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有“三阴三阳系统”、“三阴三阳体质”之意。

可是,再搞出一个人体六大系统、六大体质,只是为已是一团乱象的传统中医的基础理论画蛇添足,乱上添乱。《伤寒论》本来就是臆想的,就像“皇帝的新衣”,本来就是虚拟的,所以,不是99%的人不懂,而是根本无人可懂。

传统中医人个个说伤寒,不排除也有人治好了一些疾病。还是那句话:传统中医的基础理论是玄虚的,证候也可能是玄虚的,甚至用药原理也是玄虚的,但疗效却可能是对的。也就是说,传统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冬笋外面的皮,临证应用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冬笋,传统中医中只有实证医学的内容是可取的。《伤寒论》中也是有一部分医案即经方是有用的。

附:《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99%的人不懂!

《 伤寒论》三阴三阳俗称六经,自其成书以来,有关六经实质的探讨一直是中医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研究难点,正如恽铁樵《药庵医学丛书·伤寒论研究》云:“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
凡谈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此处不解,全书皆模糊影响,有何医学可言。”可见深入挖掘《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内涵对于进一步研究仲景学术有重要意义。

历代医家看法不一

有关三阴三阳实质的认识,历代医家看法不一,仁智各现,大致有经络说、脏腑经络说、气化说、六区地面说、六经形层说、八纲说、正邪相争说、证候群说、病理层次说、阴阳消长说、时空说,其中以脏腑经络学说影响较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伤寒学》持此种观点。

《伤寒论》一书本无六经一词,自宋·朱肱首次将《伤寒论》三阴三阳称为“六经”以来,将三阴三阳混同于经络者,不乏人在,如清·汪琥《伤寒论辨证广注》云:“仲景书止分六经,不言手足,其实则合手经两皆病。”

汪氏所述有失仲景原意,如《伤寒论》第180条云:“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明显指的是胃肠病变,而不是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经脉病变。也有学者指出六经反映了手足经脉与相应脏腑的病变,是脏腑经络的概括。

这种看法也有待商榷,太阴病篇共8个条文,其并无涉及手太阴肺经及肺脏病变,如《伤寒论》第273条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为太阴病篇纲领性条文,主要讲的是脾胃大小肠的病变。

《伤寒论》第7条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指出伤寒病发于正气强盛体质,邪正交争有力,则表现为发热恶寒;病发于正气虚弱体质,正气无力与邪抗争,则表现为无热恶寒。第131条云:“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

指病发于阳热体质,误用下法,伤寒之邪易化热入里,与体内水饮互结可成结胸病;病发于虚寒体质,误用下法,更伤中阳,外邪入里,中焦气机痞塞可成痞满。可见《伤寒论》中“阴阳”有体质的概念。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云:“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形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指六经为病,尽为伤寒变化,但因为人群体质各异,故感受邪气虽一,病情发展、转归也相差甚大。

“三阴三阳系统论”与“三阴三阳体质学说”

笔者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教授潜心研究《伤寒论》多年,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三阴三阳系统论”和“三阴三阳体质学说”。

三阴三阳系统论

“三阴三阳系统论”指人体存在六大系统,即太阳系统、阳明系统、少阳系统、太阴系统、少阴系统、厥阴系统,是有别于五脏系统另外一种人体生理功能分类方法。

•太阳系统是人体肌表抵御外邪及调和营卫功能的概括,与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脉相关。

•阳明系统是人体胃肠通降、传导化物功能的概括,与脾、胃和大、小肠相关。

•少阳系统是人体调节情志,生发阳气、疏利气机功能的概括,与肝、胆、三焦相关。

•太阴是人体脾胃运化、化生输布水谷精微功能的概括,与脾、胃和大肠、小肠相关。

•少阴系统是人体内部阴阳固秘、水火交济功能的概括,与心、肾相关。

•厥阴系统是人体控制情绪、潜藏阳气、平调气机功能的概括,与肝、脾、胃、心、肾相关。

三阴三阳体质学说

人体在生理情况下,三阴三阳六系统的功能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三阴三阳体质类型是因人体三阴三阳六系统生理功能不平衡所形成的。

而相对不平衡的这一系统往往代表了该个体的体质类型,即人群体质可分为太阳体质、阳明体质、少阳体质、太阴体质、少阴体质、厥阴体质六个类型。

赵进喜教授基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将每种体质根据机体正气强弱和阴阳偏差再分三个亚型,总共十八种类型,使体质分类更加具体,提高了普适性。

•太阳体质可分为卫阳充实、卫阳虚弱、卫阳亢盛之人,卫阳充实之人多体质壮实,腠理致密,机体抗邪能力较强,发病多表现为麻黄汤证;卫阳虚弱之人多体质虚弱,腠理疏松,平素易感,发病多表现为桂枝汤证;卫阳亢盛之人多体质较强,阳气过盛,发病多表现为银翘散证。

•阳明体质可分胃阳亢盛、胃热阴虚、胃寒气实之人,胃阳亢盛之人多形体肥胖,食欲好,精力充沛,容易大便干,发病多表现为承气汤类证;胃热阴虚之人多形体消瘦,食欲可,容易便秘,发病多表现为麻子仁丸证;胃寒气实之人多怕冷,大便易干或不畅,发病多表现为大黄附子汤证。

•少阳体质可分少阳气虚、少阳气郁、少阳郁热之人,少阳气虚之人多见体弱女子,形体消瘦,易悲观,发病多表现为逍遥散证;少阳气郁之人多见性格内向,体格一般,发病多表现为小柴胡汤证;少阳郁热之人多体质较强,爱生闷气,有时急躁,大便易干,发病多表现为丹栀逍遥散证。

•太阴体质可分为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脾虚湿盛之人,脾胃气虚体质之人多表现为纳少,容易乏力,大便溏,发病多表现为参苓白术散证;脾胃阳虚之人多表现为畏寒,喜热食,发病多表现为理中汤证;脾虚湿盛之人多表现为形体肥胖,虽纳少但体重不减,发病多表现为平胃散证。

•少阴体质可分为少阴阳虚、少阴阴虚、阴阳俱虚之人,少阴阳虚之人平素多畏寒,口不渴,大便稀,发病易表现为四逆汤证;少阴阴虚之人多形体消瘦,爱思考,容易腰酸,大便干,发病多表现为黄连阿胶汤证;阴阳俱虚之人多禀赋不足,不耐寒热,体质较差,多表现为龟鹿二仙胶证。

•厥阴体质可分为厥阴肝旺、肝旺阴虚、肝旺阳虚之人,厥阴肝旺之人多体格壮实,急躁易怒,发病易表现为天麻钩藤饮证;肝旺阴虚之人多形体消瘦,容易急躁,口干,发病易表现为滋水清肝饮证;肝旺阳虚之人多平素畏寒,爱发脾气,发病易表现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有“三阴三阳系统”“三阴三阳体质”之意,三阴三阳辨证实际上为在辨三阴三阳体质及三阴三阳系统病变的基础上再进行辨方证,如此对于《伤寒论》中许多争议较大的条文,迎刃而解。

如第276条云:“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指太阴体质之人患桂枝汤证,可用汗法治疗。再如吴茱萸汤证缘何在阳明病篇、少阴病篇、厥阴病篇均可见到?阳明体质之人发病容易阳明系统病变,但实际上少阴体质之人、厥阴体质之人发病也可以表现为阳明系统病变,故均可表现为吴茱萸汤证。

再如318条四逆散为何可以治疗少阴病?实际上少阴阳虚体质之人,一样可以出现情绪异常,气血瘀滞,故用四逆散疏肝清热,行气活血,但因为是少阴阳虚体质,故加减所用干姜、桂枝、附子、薤白均为温热之品,顾护正气。

好气概,置疑精神令人叹服,数人的一纸理论研究就否定了历代医家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

就算99%的人都错了,也是一些伟大的错误,因为他们用“错误”的理论减轻了百姓的疾苦。


不由得想起寇准的《吟华山诗》了。

北宋·寇准[吟华山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jpg
 
好气概,置疑精神令人叹服,数人的一纸理论研究就否定了历代医家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

就算99%的人都错了,也是一些伟大的错误,因为他们用“错误”的理论减轻了百姓的疾苦。


不由得想起寇准的《吟华山诗》了。

浏览附件68101
很好的回答,如果能用“错误”的理论减轻了大众的病痛,那也是无量功德。
 
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呵呵,姜佐景:中圣之“脉证治法“似置病因,病原,病理等于不问,非不问也,第不详言耳。维以其脉证治法之完备,吾人但循其道以治病,即已绰有余裕。故常有病已愈,而吾人尚莫明其所以愈者。或竟有尚不知其病之何名者。此非荒唐欺人之语,凡属中圣信徒,皆当默许也。…推窃以今日之中医,亦当就病因,病原,病理种种方面,略事研究,以补不足,则中医药之进步,方无艾乎。…曹颖蒲曰:读书能观其通,则思过半矣。仲景曰:作 《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呵呵,故圣近贤千百年来的积累。一开始就错乎?呵呵,今人比古人高明乎?呵呵,今人敢称圣乎?呵呵。
 
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呵呵,姜佐景:中圣之“脉证治法“似置病因,病原,病理等于不问,非不问也,第不详言耳。维以其脉证治法之完备,吾人但循其道以治病,即已绰有余裕。故常有病已愈,而吾人尚莫明其所以愈者。或竟有尚不知其病之何名者。此非荒唐欺人之语,凡属中圣信徒,皆当默许也。…推窃以今日之中医,亦当就病因,病原,病理种种方面,略事研究,以补不足,则中医药之进步,方无艾乎。…曹颖蒲曰:读书能观其通,则思过半矣。仲景曰:作 《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呵呵,故圣近贤千百年来的积累。一开始就错乎?呵呵,今人比古人高明乎?呵呵,今人敢称圣乎?呵呵。
今人虽然常不比古人高明,但今人必须比古人高明,因为今人站在了古人的肩膀上。
呵呵,今人敢称圣乎?今人不敢称圣,但若干年后的人又如何称“今人”的呢?“圣”或许就在我们中间,呵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病毒细菌无处不在.只要是人就会有.就像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只有好人.没有坏人.
既然细菌是无法彻底去除的.那么环境便成主要的决定因素.所有恶性病的病毒都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是人体给病毒提供了逐步变异的环境.如果没有这种环境它变异不了超级病毒.一个小孩在良好的环境和恶劣的环境下长大是不一样的
中医的治病方法显然是属从环境入手的方法.
 
今人虽然常不比古人高明,但今人必须比古人高明,因为今人站在了古人的肩膀上。
呵呵,今人敢称圣乎?今人不敢称圣,但若干年后的人又如何称“今人”的呢?“圣”或许就在我们中间,呵呵。
呵呵,或许称亚圣。呵呵,
 
看来今天中午我得“冒死”进餐了,小时候吃饭被噎过几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