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针家心悟:针灸如何取穴?

fubabazyg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8/06
帖子
2826
获得点赞
138
声望
48
人体有300多个经穴,如何根据脏腑经络辨证等原则选取最适宜的穴位便是针灸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正如古书有言:古之为医者,不在穴之妙用无穷,而在善用穴之妙用无穷也。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篇有关针灸取穴准绳的文章,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1. 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法

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经络为通路,联系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因为脏腑学说是对人类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的高度概括,所以尽管全身病症多,但都可以按照脏腑经络辨证来归纳治疗。

如对一位内伤头痛的患者,则须用脏腑经络辨证来区别证型:头痛眩晕、胁肋胀满、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有力,则辨为肝阳头痛,治当平肝潜阳。处方:太冲、太溪、风池、太阳、头维。头痛如刺,久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记忆力减退,舌暗有瘀斑,脉细或涩,治当活血化瘀。处方:阿是(放血)、大椎、天柱、合谷、三阴交。这就是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法的运用。

如对肩痛的患者,则需要按脏腑经络辨证法来分辨属于哪条经脉的病变。肩内侧疼痛,后伸背手受限,为手太阴肺经病变,治取鱼际、阴陵泉;如痛在肩峰下前侧,且上举困难,属手阳明大肠经,治取合谷、条口透承山;痛在肩峰下后侧肩髎穴处,则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取中渚、阳陵泉;痛在肩后或肩胛处,当上肢内收横越胸前方时疼痛加重者,属手太阳小肠经,治取后溪、飞扬。

如舌痛一症,兼见心烦口渴、心尖红、小便短赤,用脏腑经络辨证为心火上炎,治当清心泻热,刺少府以泻心火。

下述三方面的病症也就是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法的主要适应证:①五脏六腑病症;②经络循行线路上的病症;③与脏腑病变相关联的组织器官的疾病。

2. 定位取穴法

临床上大多数的病症,都有明确的发病部位和范围。凡发生在某一部位的病症,只要选用一组常用配穴,就可以治疗该部发生的多种病症。虽然在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法中也包含有定位的内容,但本法的定位则主要是采用西医的解剖定位。因为有些疾病,运用传统的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法难以取效或收效甚微,而西医对这类疾病却有比较精细的认识。如以病变部位为取穴基准、以解剖学知识作指导,则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肱骨外上髁炎一病,属中医之肘劳范畴,其痛点和压痛点在外上髁及其上下,其部位介于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之间,这就难以按经络辨证取穴来施治。虽然从经筋来讲属于手阳明之筋,但遵《内经·经筋》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方法则取效较缓。若按照西医解剖知识和病理学上对此病的新认识(粘连说),就可用小针刀或锋钩针剥离粘连,疼痛立止。

再如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感觉腰痛,不能弯腰、久坐、久立,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所以腰痛虽可分为寒湿、瘀血等,认为其本皆为肾虚,而临床上用补肾之法则很难收效。实际上,此病多见于青壮年,肾虚尚不属主要原因。西医认为其病理机制是腰背筋膜、骶棘肌和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慢性摩擦劳损或急性摩擦损伤出血、机化而发生粘连所致,用小针刀在横突尖部进行剥离和松解,使得此处骨肉粘连剥开、肌肉松解,往往就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定位取穴法的适应证:①四肢躯干上的经筋病,尤其是颈肩臂腰背腿疼痛为本法最宜。②非十二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病变,如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③与脏腑病关联不大的组织器官的疾病,如跟骨骨刺、脚扭伤等。

定位取穴法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①病位取穴法,即局部取穴法,此法尤其适用于病位固定、局限,且和全身其他组织器官联系不大或无关的疾病,如项韧带炎、肱骨外上髁炎、学生肘等,多取阿是穴;②与病位相对大体在同一水平面上的部位,如眼病取脑后的风池,胃脘痛取肝、胆、脾、胃俞。③根据神经节段支配理论,如上肢病取臂丛神经点,三叉神经痛选取眶上、眶下、颌神经点。

3. 病穴取穴法

病穴是指有阳性反应的腧穴,是疾病在腧穴上的反映,是和疾病直接相连的部位。病变部位是病邪产生的中心,病邪沿着经络(病经)而至腧穴,形成病-经-穴的格式。病邪与正气并存于经络中,可通过针孔来达到排邪外出的目的。当邪气过盛排出不畅或来不及排泄时,则堆积在腧穴这个出口上,因而出现压痛及其他反应。针刺病穴可以开通穴孔,直泻病邪。所以运用病穴取穴法,可使针刺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尤其是对邪气较盛的疾病,取效更捷。疾病反映于腧穴,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节省查穴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主要的病穴多在俞、募、郄、原、下合穴,本经、表里经、同名经等等。也有不少的病穴不在经穴或经脉上,这就是病理状态下的“经无常道”。而经筋病的病穴多在筋尽头,即肌肉的起止点及肌腱的附着点。

另外,病穴取穴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验证辨证和取穴的正确与否。因为从病穴上,不仅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而且可以从病穴反应物和触感的性质,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一般来讲,触按凉感属寒证,热感属热证,疼痛隆起属实证,酸麻陷下属虚证。如治一胃脘痛的患者,疼痛数年,隐隐作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口腔黏膜白斑,脉象沉迟,证属脾胃虚寒,按脏腑辨证取穴法,当取中脘、胃俞、足三里,而在查穴时却发现上述腧穴均无阳性反应,而在脾俞、肾俞、阴都、地机处有压痛,说明属于脾肾阳虚,当取脾、肾经穴治疗。还有的胃痛患者,在肝、胆、心俞上压痛明显,此为情志致病,肝气犯胃之证,治当疏肝理气。所以从此种意义上讲,病穴取穴法才是更符合辨证论治原旨的。

按 语
这三种取穴法,既可单独运用,也可联合使用。在治疗脏腑疾病时,这三种方法绝大多数是一致的。如痰浊阻肺之咳喘症,按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法,当取肺俞、脾俞、中脘、膻中、丰隆、孔最;而按定位取穴法也是前取膻中、后刺肺俞、远取孔最;而用病穴取穴法时,也会发现上述穴位有压痛反应,那么三种取穴法就融为一法了。

而更多的时候是这三种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如一位急性扁桃体炎的患者,症见咽喉红肿热痛、干痒而咳,伴高热恶寒、身痛乏力,查扁桃体Ⅱ°肿大,有脓点,咽喉部充血,辨证为外感风热型。治当疏风清热,取风门、合谷、天容;根据定位取穴加大椎、天柱;而用病穴取穴法时发现手三里、太溪有压痛,在询问患者尚有咽干夜甚,腰痛膝酸等症,知是素体肾阴不足,复感风热,所以治当疏风清热,兼用金水相生法,取大椎、天柱、天容、手三里、太溪、少商,这样就使取穴更适应复杂的病症了。

【本文选自《针道摸象》(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文德 著)】
 
感谢分享,学习收藏了。
 
喜欢这种精粹文摘,以利学习!!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