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国医大师李今庸:为什么中医博士不会看病?

九龙神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3/24
帖子
1498
获得点赞
304
声望
63
fb8a4b9cb870380c1837d1085dba6a6c.jpg
导读:李今庸,89岁,湖北枣阳人。当代著名中医药学家,一辈子精研中医《内经》,有“《内经》王”美称。德邵业精,著作等身,是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业教授。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第二届“国医大师”评选中榜上有名,成为湖北省首位“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李今庸:为什么中医博士不会看病

名字与武侠小说泰斗金庸谐音,李今庸教授的行事做派也有一股子任侠之气。虽近鲐背之年,他仍步履稳健,从不要人搀扶。

他从医77载,侠名远播:心系中医事业,两度给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书建言并被采纳;一生坚持给慕名而来的求医者免费诊治,至老不休。

他想患者之所想,一生不开大处方,也不收取报酬。对于社会上的“医闹”,他深感不解,“如果好好治病的话,他们为什么要闹?”一句反问,道出医道正途。

如今,这位著作等身的新晋国医大师,又将纸笔化刀,对准中医教育的痼疾下手。他起草了一份中医教育改革方案,文中质问:“为何现在的中医教材越编越厚,医学生的学历也越来越高,但很多硕士生、博士生却不会看病?”


图为:虽然高度近视,李今庸至今仍阅读不辍

仗医行侠迄今不休——“医人活命是一辈子的事”

李今庸1925年出生于枣阳市唐家店镇一个中医世家,名字中的“庸”取自《三字经》,“中不偏,庸不易”,意为立定志向,永不改变。他7岁入私塾,13岁随父行医,32岁任教湖北中医药大学,从医77载,对中医事业矢志不移,迄今不休。

“为良医者,随在可以活人。”清代名医陈修园的这句格言,被李今庸当做从医信条,让他至今保持行医活人的热情。他说:“医人活命是一辈子的事。”

虽然年事已高,但面对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每天上午9时,他还是准时上班:义诊、授业、做学问。

在湖北中医药大学昙华林校区,李今庸办公室的门白天总是半掩着,有时风将门关上,他会再次打开。“半掩房门是为了隔音,也是告诉来者我在。”即将迈入90岁高龄的李今庸,视力严重衰退,一只眼睛接近失明,对话要靠助听器,但求医者仍络绎不绝。

成为国医大师,李今庸说,他的工作、生活仍将一如往昔,“看病救人不仅是助人,也是我长寿的秘诀。”

讲求规矩坚守本分——“如果好好治病,就不会有‘医闹’”

在李今庸的办公室门背后,总是挂着一条毛巾、一个鸡毛掸子,每逢有人求医,他会先用毛巾净手、用鸡毛掸子拂去桌上的灰尘再看病。在他看来,看病是一件郑重的事,得讲规矩。

不开大处方、不收报酬,也是李今庸的规矩。一名患者胸痛多日,李今庸仅用一副5元的药方就治好了;猴枣是他从医以来唯一一次开贵重药,是为了给一名肺癌晚期患者“续命”。

“讲规矩”的李今庸,一生治病无数,与许多患者结下深厚友谊。对于社会上的“医闹”现象,他总是感到不解,“如果好好治病,他们为什么要闹?”在他看来,如果医生守好医道本分,就不会有“医闹”。

当然,李今庸也有打破规矩的时候。古代中医为了规避医患纠纷,有“六不治”之说,但李今庸从未拒绝过任何一名求医者。曾有一名患上罕见的肌肉营养不良的病人,因为很多医生不肯为他开处方,找到李今庸救命。如果按照“六不治”的规矩,没有把握治的病,医生应该不治。但李今庸不仅治了,还治好了。“很多人怕治不好坏了名声,但他不,只要让他治,他就治。”李今庸的女儿说。

一词之疑深研一月——“为学者,说任何话都得言之有据”

李今庸不仅是一名医家,也是一名学者。他如今的学术地位,是他苦研医著,一个字一个字考证出来的。他曾对学生说:“为学者,说任何一句话都得言之有据。”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老先生为了一个词的考究,能深研一个月。”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邹小娟回忆,她曾向李今庸请教过一个中医词条——戴阳证,博学的李今庸当时没有答复。一个月后,她收到李今庸的信件回复,让她深感震惊,“这个词的出处在哪、引申义是什么、后来又怎么讲、出现于哪些书籍、分别是什么意思……一个简单的名词解释,他写了满满一页纸。”

有了这样的治学态度,不出成果都难。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水清介绍,李今庸通晓中医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尤其擅长治疗内科和妇科疑难疾病;同时,李今庸还是《内经》学科的创始人,被全国中医学界誉为“《内经》王”、“活字典”;另外,李今庸独编、主编、参编教材、教学参考书近10部,出版学术专著数十部,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著作等身的李今庸,肩负多个“第一”:他是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业教授……

心系教育痛陈弊端——“看着博士生不会看病,我着急啊”

说起李今庸,他的老伴如此评价:“中医事业是他的生命,他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中医事业中,心中永远只是想着中医方面的问题。”

日前,李今庸就中医教育问题撰写了一份建言,上呈教育部。文中,他语重心长地提出了一个让人尴尬的事实:如今培养的大批医学硕士生、博士生不会看病。“我认为这不是学生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中医教育出了问题。”

他一一指出“病灶”:一、课程设置不合理,整个教学偏重通识教育,“学生学外语的时间比看医书的时间还多。”二、教材太乱太多,很多编者将不成熟的观点注入其中,让学生不知该相信谁。他以《伤寒论》举例,“这本书版本不下几十种,越编越厚,一家之言甚多。”三、中西医教育比例失调,中医学生学习西医的时间,远超学习中医,“本末倒置导致学生中医素养低下。”四、临床机会少,临床技能训练缺乏。

对此,李今庸说,有些话不吐不快,“看着博士生不会看病,我着急啊!”

据了解,这已不是李今庸第一次献诤言了。1984年,他同全国11位中医药专家联名上书党和国家领导人,建议成立中医药管理机构。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2003年,他又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写信,恳请制定保护和发展中医药法规,也引起重视并被采纳。
 
真是悲哀啊!国家培养出来的博士硕士竟然是不会看病的废材!!!谁之罪过???
 
真是悲哀啊!国家培养出来的博士硕士竟然是不会看病的废材!!!谁之罪过???
博士、硕士是研究型人才,搞科研的,不会看病也不足为奇。
 
我是學院出身的
但我不覺得學校老師專業有多強
學校很多老師都要求博士學歷
但他們卻沒有多少臨床經驗,一個星期看診診數不到幾診, 都在忙行政事務,甚至絕大多數都不會診脈,如何教授臨床
就學識方面,他們作的許多研究也未經人體試驗,只是動物試驗
我光是在校5年,除了研讀學校教科書外,還讀完中醫專業250本以上的書籍,很多老師讀的書還沒我多,我發問的問題他們還答不出來
我個人覺得學校教授四大經典及臨床課程的老師絕不能只是以學歷為優先考量
否則只是教授一群醫盲
 
我是學院出身的
但我不覺得學校老師專業有多強
學校很多老師都要求博士學歷
但他們卻沒有多少臨床經驗,一個星期看診診數不到幾診, 都在忙行政事務,甚至絕大多數都不會診脈,如何教授臨床
就學識方面,他們作的許多研究也未經人體試驗,只是動物試驗
我光是在校5年,除了研讀學校教科書外,還讀完中醫專業250本以上的書籍,很多老師讀的書還沒我多,我發問的問題他們還答不出來
我個人覺得學校教授四大經典及臨床課程的老師絕不能只是以學歷為優先考量
否則只是教授一群醫盲

体悟深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