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某 女 47岁 2016年6月16日初诊
主诉:失眠3年。
病史:平素体弱,20年前产后大出血,3年前长期值夜班时某晚受惊而失眠,治疗至今未愈,特来求治。刻见:①失眠,通宵难寐3年;②长期口苦,口渴思饮(冷热均可),小便灼热,大便偏软;③头顶如压,耳心疼痛,疲倦目涩,烦躁胸闷。
检查:脉沉细弦小紧偏数,舌淡而红,苔薄干,血压90/65毫米汞柱。
辨证:郁热内扰,阴血素亏。
治法:清宣郁热,滋阴养血。
处方:栀子豉汤、小柴胡汤、甘麦大枣汤等化裁。
栀子(打碎)12克 豆豉9克 柴胡12克 黄芩12克
姜半夏6克 太子参12克 淮小麦18克 炙甘草9克
大枣9克 石膏15克(先煎) 山药15克 北秫米15克
5剂水煎内服
2016年6有22日二诊:脉弦细缓,舌淡而红渐荣,睡眠转安(夜睡4小时),头部、耳心症状消失,小便转清,大便渐调。唯口苦如初,且增小腹隐痛。此乃肝郁气滞使然,增疏肝清热药——四逆散也。
栀子(打碎)12克 豆豉9克 柴胡12克 黄芩12克
姜半夏6克 太子参12克 枳实6克 白芍9克淮小麦18克 炙甘草9克 大枣9克 石膏18克(先煎) 山药15克 北秫米15克
5剂水煎内服
主诉:失眠3年。
病史:平素体弱,20年前产后大出血,3年前长期值夜班时某晚受惊而失眠,治疗至今未愈,特来求治。刻见:①失眠,通宵难寐3年;②长期口苦,口渴思饮(冷热均可),小便灼热,大便偏软;③头顶如压,耳心疼痛,疲倦目涩,烦躁胸闷。
检查:脉沉细弦小紧偏数,舌淡而红,苔薄干,血压90/65毫米汞柱。
辨证:郁热内扰,阴血素亏。
治法:清宣郁热,滋阴养血。
处方:栀子豉汤、小柴胡汤、甘麦大枣汤等化裁。
栀子(打碎)12克 豆豉9克 柴胡12克 黄芩12克
姜半夏6克 太子参12克 淮小麦18克 炙甘草9克
大枣9克 石膏15克(先煎) 山药15克 北秫米15克
5剂水煎内服
2016年6有22日二诊:脉弦细缓,舌淡而红渐荣,睡眠转安(夜睡4小时),头部、耳心症状消失,小便转清,大便渐调。唯口苦如初,且增小腹隐痛。此乃肝郁气滞使然,增疏肝清热药——四逆散也。
栀子(打碎)12克 豆豉9克 柴胡12克 黄芩12克
姜半夏6克 太子参12克 枳实6克 白芍9克淮小麦18克 炙甘草9克 大枣9克 石膏18克(先煎) 山药15克 北秫米15克
5剂水煎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