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误治成戴阳证一例
2016年5月29号下午,一魏姓男子,四十五岁,自言5月初患腮腺炎,开始用外敷药小效,以后又用爆量法治疗,亦有小效,但都没有彻治,随即转寻中医,已经吃过两个方子,据患者口述第一个方子所用药物均为清热解毒药物(患者未带药方),吃过数付后,自觉头部有热烘烘之感,烦躁,口渴咽干但不思饮,腮腺无明显变化,第二次医生再为其调理药方(未带药方),据患者口述又是寒凉清解之品,吃完后出现耳鸣,耳内发蒙,好似有物堵塞,耳内及耳后发热,后项部位好似有物压塞,咽部好似有痰,嗓子有堵塞感,咽干,腮腺炎不但没消减反而有增大之势,同时又在下巴下面左骨缘部出现小包块,包块柔软,无压疼,在吃中药同时点滴了6天,均以消炎解毒为主,患者说主药是双黄连和头孢类药,均无效且腮腺炎范围好似扩大,患者第三次看医生,医生调整方子,最后一个方子患者自带在身,处方是:黄芩6克,赤芍6克,蒲公英15克,海藻6克,昆布6克,莪术6克,三棱6克,龙胆草6克,夏枯草6克,川贝母6克,石决明6克,地丁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桃仁6克,红花6克,当归9克,花粉6克,茯苓6克,二花15克,柴胡9克,甘草6克,据患转述医生话说此方可以治疗淋巴结核,看来医生把新起的包块当做淋巴结核治疗了,患者因心生疑惑没有吃第三个方子,前来我处。
自言脖子以上整个头部异常难受,有热烘烘之感,总想放在清凉的地方,嘴巴活动时咬肌部位有拘紧感,耳下肿胀有压疼,微有肿起,捏之好似塞有棉团在内。患者身形胖硕,稍有倦容,两眼迷离似睡,其面色红赤,尤其双耳赤色异常,两腮部略大,舌苔白腻而厚,舌质淡,双手脉微弱几无,尤其右侧关部为甚,双手脉整体乏神,询其是否肚子不舒服,患者说有胃病多年,经常腹胀满,饮食无味,不能食凉,这次服药后肚内尚无太大异常,唯独头火加重,依其脉证断为腮腺炎误用凉药,形成戴阳重症,内寒愈甚,上火愈炽,随处方如下:
炒白术,茯苓,当归,苍术,干姜,生白芍,双花,地丁,附片,一付,水煎服,特意嘱咐稍凉饭前服,同时取吴茱萸粉,令其先用热水泡脚半小时,之后醋调吴茱萸粉外敷脚心涌泉穴。
5月30号晨,患者再来,自言昨晚喝药后别无异常,今晨起服完第二次,之后即来诊所,自言所有症状变化不大,肚内没有感觉,诊其脉,但见脉息仍微弱但比昨日稍有神,一付药对此重症犹如杯水车薪,随效不更方,继续原方再进两剂,泡脚外敷依然。
5月30号下午,患者前来针刺,自言头部偶尔感觉轻松,肚子里面感觉暖和,浑身暖和舒畅,脉诊但见脉息俱出,右侧关尺脉明显,博指有力,寸部稍弱,左侧三部均较细弱,但很规整,稍兼紧象,脉诊有巨大变化,脉息由早上的微弱几无到脉息俱出博指,且脉息有神,必有其因,询其有什么经历时,患者自言多日以来,头部难受难以忍受,为求速效,中午时一付药煎熬两次,患者一次服下,闻患者此言始知药量增大所致,从其即时脉证来看,脉络已经解凝,有待气机恢复,这是病症转化的好征兆,气机若复,上实下虚自然平复,因而令患者继续吃药外敷,同时结合针刺,选穴:双侠溪,双大都,双液门,双三里。
6月1号下午再来,患者自言凌晨四点起来时感觉头上轻松,一切症状均大为减轻,耳下压疼也减轻许多,肿胀明显减小,下巴左侧包块也有减轻,耳后发热微微有一点,整个头部轻松舒服,观察舌象见舌苔变薄,稍微有点腻,脉象右侧寸关稍弱,尺部稍大有力,左侧三部均较弱,自言嗓子干,口稍干,依其脉证,原方加入咸温软坚之品,处方:
党参,生白术,苍术,干姜,生白芍,附子,玄参,海藻,白芥子,玄参,双花,地丁,昆布,三剂,水煎服。
6月5号晚上遇见本人,询其情况,说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仅仅嗓子有点干而已,因为忙着收麦子,没有前来。
体会:此例的诊断治疗并不难,而有趣的是脉证之相应如影随形,古代医案中描述了许多脉搏由无而俱出的情况,此种情况固然有外脱之死症者,但也有正常变化之气机圆活者,经曰微妙在脉,经络功能的恢复是许多病变转归的根本,经脉的转归,气机随之而动,症状迅速得以改善,此例早晨时脉息微弱,而到了下午时脉搏俱出,这种变化主要是脉络腠理功能的恢复所致,《内经》说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可以沟通表里,调和上下,热则淖泽,寒则凝泣,此例患者本来属于内寒,加之服凉太甚,使得寒者更寒,脉络凝涩,气蕴郁于上,形成戴阳之证,治疗之关键不是上热,而是下寒内寒,大法无非是平调寒热,和畅气脉,至于腮腺炎之为病,西医以病毒为说,中医确有寒热之异,更关乎体质。
2016年5月29号下午,一魏姓男子,四十五岁,自言5月初患腮腺炎,开始用外敷药小效,以后又用爆量法治疗,亦有小效,但都没有彻治,随即转寻中医,已经吃过两个方子,据患者口述第一个方子所用药物均为清热解毒药物(患者未带药方),吃过数付后,自觉头部有热烘烘之感,烦躁,口渴咽干但不思饮,腮腺无明显变化,第二次医生再为其调理药方(未带药方),据患者口述又是寒凉清解之品,吃完后出现耳鸣,耳内发蒙,好似有物堵塞,耳内及耳后发热,后项部位好似有物压塞,咽部好似有痰,嗓子有堵塞感,咽干,腮腺炎不但没消减反而有增大之势,同时又在下巴下面左骨缘部出现小包块,包块柔软,无压疼,在吃中药同时点滴了6天,均以消炎解毒为主,患者说主药是双黄连和头孢类药,均无效且腮腺炎范围好似扩大,患者第三次看医生,医生调整方子,最后一个方子患者自带在身,处方是:黄芩6克,赤芍6克,蒲公英15克,海藻6克,昆布6克,莪术6克,三棱6克,龙胆草6克,夏枯草6克,川贝母6克,石决明6克,地丁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桃仁6克,红花6克,当归9克,花粉6克,茯苓6克,二花15克,柴胡9克,甘草6克,据患转述医生话说此方可以治疗淋巴结核,看来医生把新起的包块当做淋巴结核治疗了,患者因心生疑惑没有吃第三个方子,前来我处。
自言脖子以上整个头部异常难受,有热烘烘之感,总想放在清凉的地方,嘴巴活动时咬肌部位有拘紧感,耳下肿胀有压疼,微有肿起,捏之好似塞有棉团在内。患者身形胖硕,稍有倦容,两眼迷离似睡,其面色红赤,尤其双耳赤色异常,两腮部略大,舌苔白腻而厚,舌质淡,双手脉微弱几无,尤其右侧关部为甚,双手脉整体乏神,询其是否肚子不舒服,患者说有胃病多年,经常腹胀满,饮食无味,不能食凉,这次服药后肚内尚无太大异常,唯独头火加重,依其脉证断为腮腺炎误用凉药,形成戴阳重症,内寒愈甚,上火愈炽,随处方如下:
炒白术,茯苓,当归,苍术,干姜,生白芍,双花,地丁,附片,一付,水煎服,特意嘱咐稍凉饭前服,同时取吴茱萸粉,令其先用热水泡脚半小时,之后醋调吴茱萸粉外敷脚心涌泉穴。
5月30号晨,患者再来,自言昨晚喝药后别无异常,今晨起服完第二次,之后即来诊所,自言所有症状变化不大,肚内没有感觉,诊其脉,但见脉息仍微弱但比昨日稍有神,一付药对此重症犹如杯水车薪,随效不更方,继续原方再进两剂,泡脚外敷依然。
5月30号下午,患者前来针刺,自言头部偶尔感觉轻松,肚子里面感觉暖和,浑身暖和舒畅,脉诊但见脉息俱出,右侧关尺脉明显,博指有力,寸部稍弱,左侧三部均较细弱,但很规整,稍兼紧象,脉诊有巨大变化,脉息由早上的微弱几无到脉息俱出博指,且脉息有神,必有其因,询其有什么经历时,患者自言多日以来,头部难受难以忍受,为求速效,中午时一付药煎熬两次,患者一次服下,闻患者此言始知药量增大所致,从其即时脉证来看,脉络已经解凝,有待气机恢复,这是病症转化的好征兆,气机若复,上实下虚自然平复,因而令患者继续吃药外敷,同时结合针刺,选穴:双侠溪,双大都,双液门,双三里。
6月1号下午再来,患者自言凌晨四点起来时感觉头上轻松,一切症状均大为减轻,耳下压疼也减轻许多,肿胀明显减小,下巴左侧包块也有减轻,耳后发热微微有一点,整个头部轻松舒服,观察舌象见舌苔变薄,稍微有点腻,脉象右侧寸关稍弱,尺部稍大有力,左侧三部均较弱,自言嗓子干,口稍干,依其脉证,原方加入咸温软坚之品,处方:
党参,生白术,苍术,干姜,生白芍,附子,玄参,海藻,白芥子,玄参,双花,地丁,昆布,三剂,水煎服。
6月5号晚上遇见本人,询其情况,说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仅仅嗓子有点干而已,因为忙着收麦子,没有前来。
体会:此例的诊断治疗并不难,而有趣的是脉证之相应如影随形,古代医案中描述了许多脉搏由无而俱出的情况,此种情况固然有外脱之死症者,但也有正常变化之气机圆活者,经曰微妙在脉,经络功能的恢复是许多病变转归的根本,经脉的转归,气机随之而动,症状迅速得以改善,此例早晨时脉息微弱,而到了下午时脉搏俱出,这种变化主要是脉络腠理功能的恢复所致,《内经》说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可以沟通表里,调和上下,热则淖泽,寒则凝泣,此例患者本来属于内寒,加之服凉太甚,使得寒者更寒,脉络凝涩,气蕴郁于上,形成戴阳之证,治疗之关键不是上热,而是下寒内寒,大法无非是平调寒热,和畅气脉,至于腮腺炎之为病,西医以病毒为说,中医确有寒热之异,更关乎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