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8808
- 获得点赞
- 67
- 声望
- 10
- 年龄
- 54
32.1参芪补血汤
【来源】殷凤舞,《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黄芪15~30克,太子参15~30克,白术10克,陈皮6~10克,半夏、山药、当归各10克,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黄精各15克,知母6克,鸡血藤15~30克,石韦30克,参三七粉3克(分冲),大枣5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健脾补肾,益气生血。
【主治】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加减】若血小板降低加商陆15克,五味子10克;若服上方取效不显,则用鹿茸3克,人参15克,参三七3克,紫河车、阿胶各15克(本方原无剂量,此剂量系编者拟加),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日服3次。
【疗效】临床应用多例,多有效。
【附记】殷氏在防治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中,特别注重用参三七,认为在益气养血药中加入参三七行血,可促进新血生长,提高疗效。
32.2玄参连桃汤
【来源】刘浩江,《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地13克,玄参、麦冬、南沙参各15克,生石膏60克,连翘、桃仁、丹皮、甘草各10克,金银花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养阴清热。
【方解】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可出现口干、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是由于放疗后阴津不足,热毒内蕴,兼有瘀血所致。方中生地、玄参、麦冬、沙参养阴生津;石膏、金银花、连翘、甘草清热解毒;桃仁、丹皮凉血破瘀。对食管癌放疗后食管壁水肿充血等炎症反应,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养阴活血之功用,使放疗顺利进行。
【主治】放疗后毒副反应。
【加减】气虚加党参15克,黄芪30克;血虚加当归、何首乌各10克;胸痛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0克;恶心呕吐加代赭石30克,旋覆花10克;纳差加神曲10克,谷芽、麦芽各30克。
【疗效】治疗食管癌放疗反应42例,结果显效29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4%。
32.3芪精补血汤
【来源】翟范,《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黄芪、黄精、生苡仁各30克,枸杞子15克,补骨脂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益气,补肾养血。
【方解】方中用黄芪健脾补气;生苡仁渗湿健脾,使脾气旺盛,运化得健,气旺则生血;枸杞子、补骨脂养血温肾,使得阳升而源泉不竭,鼓舞气血生长,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炙甘草升提中气,调和诸药。
【主治】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加减】纳少便溏、身倦乏力、自汗面浮加当归6克,鸡血藤、女贞子、党参各10克;头晕目眩、咽干、手足心热,去苡仁,加女贞子、制首乌、肥玉竹各10克,干地黄12克;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加肉桂3克,川续断、鸡血藤各10克,党参5克。
【疗效】治疗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84例,经过1~3周治疗,66例达到正常值,12例未达到正常值,但比治疗前升高50%以上,无效6例。
32.4提高血象汤
【来源】田兆黎,《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生、熟地各20克,赤、白芍各20克,川芎、当归各10克,茜草15克,鸡血藤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功用】和血生血。
【主治】癌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出现血象下降。
【疗效】多年使用,均有较好疗效。
32.5化疗扶正方
【来源】郁仁存,《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生黄芪、太子参各30克,白术、鸡内金、半夏、菟丝子各10克,茵陈、女贞子、枸杞子各15克,焦三仙、鸡血藤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文火煎至大半杯,水煎两次,取汁混匀,分两次服。
【功用】健脾补肾,调和肝胃。
【主治】配合化疗,能减少化学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和反应。
【加减】根据不同反应,可酌情加减。
【疗效】屡用有效。
32.6放疗扶正方
【来源】郁仁存,《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北沙参、鸡血藤各30克,天冬、麦冬、石斛、天花粉、女贞子、生黄芪各15克,陈皮、竹茹、鸡内金、麦稻芽各10克,五味子6克,生甘草5克。另西洋参6克(另煎兑服)。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气养阴生津,清热和胃。
【主治】放射线治疗引起的毒副反应。
【疗效】用于放射线治疗的同时,配以此方,能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效果确切。
32.7扶正祛邪方
【来源】郁仁存,《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生黄芪、太子参各30克,白术、茯苓、陈皮、补骨脂各10克,半枝莲、白英、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焦三仙各30克,草河车、龙葵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混匀,分2次服用。
【功用】健脾补肾,解毒抗癌。
【主治】各种癌症手术后,放、化疗后的间歇期和恢复期,作维持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用。
【疗效】临床屡用,均收到了较好疗效。
32.8姜茹半夏汤
【来源】封菊秋,《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红参15克(或党参20克)、姜半夏15克,枳实15克,陈皮15克,茯苓20克,竹茹20克,生姜20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理气,和胃降逆。
【方解】方中陈皮、半夏、茯苓为健脾化湿祛痰之要药;甘草和中;枳实宽中行气;竹茹、半夏清胃热、止呕吐;入红参大补元气,调营养卫。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理气、和胃降逆之功。
【主治】化疗引起的胃肠道毒副反应。
【加减】腹泻者加御米壳15克;腹胀喜按加砂仁、焦三仙各15克;气虚多汗加黄芪15克,白术10克;胃脘不适、泛酸、吐苦水、嘈杂加黄连10克。
【疗效】治疗各种肿瘤患者化疗中的胃肠道毒副反应,分两组,各组100例。本方治疗组未出现胃肠道反应占43%,重度胃肠道反应仅占19%;而单纯化疗组(即对照组)未出现胃肠道反应占18%,重度胃肠道反应则占5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来源】殷凤舞,《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黄芪15~30克,太子参15~30克,白术10克,陈皮6~10克,半夏、山药、当归各10克,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黄精各15克,知母6克,鸡血藤15~30克,石韦30克,参三七粉3克(分冲),大枣5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健脾补肾,益气生血。
【主治】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加减】若血小板降低加商陆15克,五味子10克;若服上方取效不显,则用鹿茸3克,人参15克,参三七3克,紫河车、阿胶各15克(本方原无剂量,此剂量系编者拟加),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日服3次。
【疗效】临床应用多例,多有效。
【附记】殷氏在防治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中,特别注重用参三七,认为在益气养血药中加入参三七行血,可促进新血生长,提高疗效。
32.2玄参连桃汤
【来源】刘浩江,《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地13克,玄参、麦冬、南沙参各15克,生石膏60克,连翘、桃仁、丹皮、甘草各10克,金银花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养阴清热。
【方解】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可出现口干、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是由于放疗后阴津不足,热毒内蕴,兼有瘀血所致。方中生地、玄参、麦冬、沙参养阴生津;石膏、金银花、连翘、甘草清热解毒;桃仁、丹皮凉血破瘀。对食管癌放疗后食管壁水肿充血等炎症反应,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养阴活血之功用,使放疗顺利进行。
【主治】放疗后毒副反应。
【加减】气虚加党参15克,黄芪30克;血虚加当归、何首乌各10克;胸痛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0克;恶心呕吐加代赭石30克,旋覆花10克;纳差加神曲10克,谷芽、麦芽各30克。
【疗效】治疗食管癌放疗反应42例,结果显效29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4%。
32.3芪精补血汤
【来源】翟范,《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黄芪、黄精、生苡仁各30克,枸杞子15克,补骨脂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益气,补肾养血。
【方解】方中用黄芪健脾补气;生苡仁渗湿健脾,使脾气旺盛,运化得健,气旺则生血;枸杞子、补骨脂养血温肾,使得阳升而源泉不竭,鼓舞气血生长,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炙甘草升提中气,调和诸药。
【主治】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加减】纳少便溏、身倦乏力、自汗面浮加当归6克,鸡血藤、女贞子、党参各10克;头晕目眩、咽干、手足心热,去苡仁,加女贞子、制首乌、肥玉竹各10克,干地黄12克;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加肉桂3克,川续断、鸡血藤各10克,党参5克。
【疗效】治疗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84例,经过1~3周治疗,66例达到正常值,12例未达到正常值,但比治疗前升高50%以上,无效6例。
32.4提高血象汤
【来源】田兆黎,《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生、熟地各20克,赤、白芍各20克,川芎、当归各10克,茜草15克,鸡血藤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功用】和血生血。
【主治】癌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出现血象下降。
【疗效】多年使用,均有较好疗效。
32.5化疗扶正方
【来源】郁仁存,《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生黄芪、太子参各30克,白术、鸡内金、半夏、菟丝子各10克,茵陈、女贞子、枸杞子各15克,焦三仙、鸡血藤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文火煎至大半杯,水煎两次,取汁混匀,分两次服。
【功用】健脾补肾,调和肝胃。
【主治】配合化疗,能减少化学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和反应。
【加减】根据不同反应,可酌情加减。
【疗效】屡用有效。
32.6放疗扶正方
【来源】郁仁存,《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北沙参、鸡血藤各30克,天冬、麦冬、石斛、天花粉、女贞子、生黄芪各15克,陈皮、竹茹、鸡内金、麦稻芽各10克,五味子6克,生甘草5克。另西洋参6克(另煎兑服)。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气养阴生津,清热和胃。
【主治】放射线治疗引起的毒副反应。
【疗效】用于放射线治疗的同时,配以此方,能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效果确切。
32.7扶正祛邪方
【来源】郁仁存,《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生黄芪、太子参各30克,白术、茯苓、陈皮、补骨脂各10克,半枝莲、白英、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焦三仙各30克,草河车、龙葵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混匀,分2次服用。
【功用】健脾补肾,解毒抗癌。
【主治】各种癌症手术后,放、化疗后的间歇期和恢复期,作维持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用。
【疗效】临床屡用,均收到了较好疗效。
32.8姜茹半夏汤
【来源】封菊秋,《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红参15克(或党参20克)、姜半夏15克,枳实15克,陈皮15克,茯苓20克,竹茹20克,生姜20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理气,和胃降逆。
【方解】方中陈皮、半夏、茯苓为健脾化湿祛痰之要药;甘草和中;枳实宽中行气;竹茹、半夏清胃热、止呕吐;入红参大补元气,调营养卫。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理气、和胃降逆之功。
【主治】化疗引起的胃肠道毒副反应。
【加减】腹泻者加御米壳15克;腹胀喜按加砂仁、焦三仙各15克;气虚多汗加黄芪15克,白术10克;胃脘不适、泛酸、吐苦水、嘈杂加黄连10克。
【疗效】治疗各种肿瘤患者化疗中的胃肠道毒副反应,分两组,各组100例。本方治疗组未出现胃肠道反应占43%,重度胃肠道反应仅占19%;而单纯化疗组(即对照组)未出现胃肠道反应占18%,重度胃肠道反应则占5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