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代脉的思考。
王叔和《脉经》论脉二十四种,其中脉动而有歇止的是四种:结脉、促脉、涩脉、代脉。因涩脉为细而迟或有一止,故可归入结脉中讨论。这四种有歇止的脉按其性质又可分为两类: 有胃气的结脉、促脉、涩脉;胃气将绝的代脉。
一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结者生,代者死。 平人脉是有胃气的脉,具体表现为:一息5动脉行6寸,昼夜50度。即一吸2动,一呼2动,呼吸定息脉5动;一吸脉行3寸,一呼脉行3寸。表现在四季即春微弦、夏微钩、秋微毛、冬微石。表现在寸关尺三部即寸浮、关中、尺沉,左右相同。但胃气不能自至于脉,必得脾为之散精,故脉有胃气是通过脾脉来体现。经曰脾脉代,此脉正常时不可见,病则现。代者更也替也,它使每一吸与每一呼之间、每一息与每一息之间、每一动与每一动之间、均匀柔和连续的更替转换。若脉来有若干次止歇,不能自己返回原来的脉动状态,必借呼吸才能重新恢复脉动的是代脉,此病脉。
如图代脉的一止,是图上的a-b-c-d-e 虚线段。比正常脉动少了一个来的c点与两个去的b点和d点。由于没有这两个去的脉,所以不能自还,必须借助于呼吸才能再来。故代脉的本质是胃气衰竭,此即经曰脉代者死。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促脉的一止只是在数脉的基础上损失了一个来的 c点,并没有损失去的b点和d点。原因是病在太阳反被下,阳气一时性没有供上。但是它的阳气还是在积极努力的向上向外运动,就像是我们新疆人的一句土话:跟头绊子的往前赶的呢。这时如果没有出现胸满、下利、结胸等证是可以自愈的。
结脉:脉来缓,时一止复来。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以上理明白了,结脉涩脉就明白了。
王叔和《脉经》论脉二十四种,其中脉动而有歇止的是四种:结脉、促脉、涩脉、代脉。因涩脉为细而迟或有一止,故可归入结脉中讨论。这四种有歇止的脉按其性质又可分为两类: 有胃气的结脉、促脉、涩脉;胃气将绝的代脉。
一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结者生,代者死。 平人脉是有胃气的脉,具体表现为:一息5动脉行6寸,昼夜50度。即一吸2动,一呼2动,呼吸定息脉5动;一吸脉行3寸,一呼脉行3寸。表现在四季即春微弦、夏微钩、秋微毛、冬微石。表现在寸关尺三部即寸浮、关中、尺沉,左右相同。但胃气不能自至于脉,必得脾为之散精,故脉有胃气是通过脾脉来体现。经曰脾脉代,此脉正常时不可见,病则现。代者更也替也,它使每一吸与每一呼之间、每一息与每一息之间、每一动与每一动之间、均匀柔和连续的更替转换。若脉来有若干次止歇,不能自己返回原来的脉动状态,必借呼吸才能重新恢复脉动的是代脉,此病脉。
如图代脉的一止,是图上的a-b-c-d-e 虚线段。比正常脉动少了一个来的c点与两个去的b点和d点。由于没有这两个去的脉,所以不能自还,必须借助于呼吸才能再来。故代脉的本质是胃气衰竭,此即经曰脉代者死。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促脉的一止只是在数脉的基础上损失了一个来的 c点,并没有损失去的b点和d点。原因是病在太阳反被下,阳气一时性没有供上。但是它的阳气还是在积极努力的向上向外运动,就像是我们新疆人的一句土话:跟头绊子的往前赶的呢。这时如果没有出现胸满、下利、结胸等证是可以自愈的。
结脉:脉来缓,时一止复来。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以上理明白了,结脉涩脉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