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江尔逊老之高徒余国俊先生《我的中医之路》,其中有关吴茱萸汤的几则医案,只符合条文中描述而无明显肝胃虚寒见证,用之大效。由此引发的一点学中医的胡思乱想:有时看病是不是我们自己搞复杂了?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但我们是不是"论"的太多了?
忆胡希恕老伤寒讲座开宗明义中医的发展是朴实的,不是依某个理论基础发展,而是很多的病人很长的时间付出血泪教训观察摸索出来。在百年百名系列胡希恕这本书上有副胡老手迹,原话忘了,大概意思是"于患病机体的一般反应规律上讲求通治方法",由此二点可见胡老之中医思想概貌。借用其讲课的常说一句"正虚邪凑",若正不虚呢?所以始终根本是在人上。由此我想说的是:中医治病是治病的人,但我们是不是有时忽略了人,忽略病的人之身体反应这方面的研究,而太过注重于理法的丝丝入扣。反过来,上面讲的吴茱萸汤案,除了人的反应就是如此,而此方病机是肝胃虚寒浊阴泛上,然后你又找不到此病机的脉证支持所以不能达到应用此方的理法方药高度统一,那么你会用这个方子去治疗吗?
忆胡希恕老伤寒讲座开宗明义中医的发展是朴实的,不是依某个理论基础发展,而是很多的病人很长的时间付出血泪教训观察摸索出来。在百年百名系列胡希恕这本书上有副胡老手迹,原话忘了,大概意思是"于患病机体的一般反应规律上讲求通治方法",由此二点可见胡老之中医思想概貌。借用其讲课的常说一句"正虚邪凑",若正不虚呢?所以始终根本是在人上。由此我想说的是:中医治病是治病的人,但我们是不是有时忽略了人,忽略病的人之身体反应这方面的研究,而太过注重于理法的丝丝入扣。反过来,上面讲的吴茱萸汤案,除了人的反应就是如此,而此方病机是肝胃虚寒浊阴泛上,然后你又找不到此病机的脉证支持所以不能达到应用此方的理法方药高度统一,那么你会用这个方子去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