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某,男,55岁,2011年2月4日初诊。双下肢浮肿,头昏加重1周余。患者患高血压病5年余,头昏,头痛。曾服多种降压药及中药镇肝熄风汤等,症状及血压指标未减轻。症见:形体肥胖,双下肢轻度浮肿,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弦。查体:血压170/98mmHg。西医诊断:高血压病。中医辨证为肾阳不足,水气上凌清窍,治宜温阳化气利水。予真武汤加减治疗。药用:附子(先煎)15g,茯苓18g,白术12g,川牛膝15g,泽泻12g,白芍12g,生姜12g。日1剂,服7剂。
2011年2月13二诊:患者头昏、头痛明显减轻,双下肢浮肿基本好转,血压降至155/90 mmHg,继续服用原方2周,头昏、头痛痊愈,双下肢不再浮肿,血压降至正常值。随访1年,病情无反复。
按: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医者多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辨证,治疗多以滋水涵木,平肝熄风为主。本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表现双下肢轻度浮肿,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弦,应从肾阳不足,水气上凌清窍论治,故服用镇肝熄风汤罔效,真武汤温阳利水,肾阳复,水饮去,诸证皆除。
转载自“大家中医”。
2011年2月13二诊:患者头昏、头痛明显减轻,双下肢浮肿基本好转,血压降至155/90 mmHg,继续服用原方2周,头昏、头痛痊愈,双下肢不再浮肿,血压降至正常值。随访1年,病情无反复。
按: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医者多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辨证,治疗多以滋水涵木,平肝熄风为主。本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表现双下肢轻度浮肿,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弦,应从肾阳不足,水气上凌清窍论治,故服用镇肝熄风汤罔效,真武汤温阳利水,肾阳复,水饮去,诸证皆除。
转载自“大家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