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艾灸泻法杂论 原创 健康为本

老虎猫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5/05/09
帖子
1783
获得点赞
159
声望
63
艾灸泻法杂论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之气不能著人。”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中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下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古人这些记载和论述,充分说明了艾灸既可防病,又可治病。
艾灸亦有补泻,就不一定被人们所注意了。一般人认为灸法能补而不能泻,其实这种看法是极为片面的。《医学入门》云:“寒热虚实均能灸之。”《针灸大成》云:“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明堂下经》云:“热病汗出,灸孔最三壮”,说明热病可灸,“热因热用”。《千金方》云:“五脏热及身体热,脉弦急者,灸十四椎与脐相当五十壮”,这些都足以说明热在五脏皆可用灸法。施灸手法,补泻是很有讲究的。关于艾灸补泻,古人早在《灵枢·背腧》中对艾炷灸补泻就已有了记载:“以火补者,毋吹其人,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其中“传其艾”中的“传”为“传易”。也就是说迅速改变的意思。在艾灸过程中就是迅速改变艾火的状态,《针灸大成·艾灸补泻》 “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意思是说艾灸补益就是将艾点燃以后使其所产生的热缓慢地传人体内,施灸后又立即、快速地按住施灸的穴位,其目的是使正气聚而不散,从而达到补其不足的目的,这就是艾灸的补法。以火泻者,是在艾点燃之后,待到一定的热度,迅速将艾火吹灭,此时所产生的热能很快传人体内突然中断。使机体内所藏之热邪能随艾火之热发散到体外,达到驱邪外出,起到泻热泻实的作用。
艾灸的补泻在隔物灸当中根据所隔物品的性味、功用等不同决定其补泻。如甘遂、豆豉饼等选用偏重于泻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所起的是泻的作用,多用于散泻毒邪;如生姜、附子饼等选择偏重于补的药物进行隔物灸,则起到补的作用,多用于补虚助阳。
一篇文章中介绍,现代研究发现艾灸的补泻对机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艾灸补泻小鼠大椎穴的实验结果显示:穴区的温度变化随方法之不同而变化。虽然补法艾灸和泻法艾灸两种术式皮肤温度的峰植无明显差异;但补法艾灸皮下温度的升高较泻法艾灸明显,且补法艾灸所致的温度升高的持续时间比泻法艾灸要长。
 
有道理。为何诸病可灸,或缘于此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