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小陷胸汤治疗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临床观察

胡必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2/06
帖子
452
获得点赞
307
声望
63
年龄
61
所在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西机务段铁路小区
【摘要】探讨小陷胸汤对于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名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病人通过加减小陷胸汤进行治疗。结果:我们从患者就诊前后的甘油三酯、血压、血糖等指标进行评价,其中患者在复诊的一系列指标都比初诊时要有很大的改善,随访半年两人都没有出现病情反复。结论:按照中医的辨证原则开展治疗,选择小陷胸汤治疗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按照患者病情灵活加减,对于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式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是中医治病的原则体现。

【关键词】小陷胸汤;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疗效

《伤寒论》第138条,小陷胸汤对于因为痰热结于心下,邪热内陷,伤寒表证误下而导致的小结胸病“效如桴鼓”。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正是因痰热互结导致气机阻滞,从而造成胃气失和、肺气不降以及肝胆失疏为特征的一种证侯。现在很多医院都开始用小陷胸汤治疗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本院也尝试通过该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现将其报道如下。

  1 案例

1.1一般资料

现年41岁的李某初诊时间为2012年9月20日,查出自己血糖偏高是在2年前,多次查空腹血糖8.2-9.07mmol/L,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曾服用六味地黄丸及消渴丸治疗,但未曾采取西药降糖系统进行诊治。患者有吸烟、嗜酒及进食肥甘厚味嗜好。伴汗多、乏力、舌质红苔黄脉沉滑略数等症状。体重91公斤,身高167厘米。中医诊断属于消渴,辨证是痰热互结,治法是辛开苦降,消膏转浊。

1.2治疗方法

用药如下:黄连30克,黄芩30克,瓜蒌仁30克,干姜6克,清半夏9克,红参6克,炒枣仁45克,红曲9克,山楂45克,知母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其中红参另煎。

2012年10月21日二诊:病人按医嘱服用上述药方30剂后,乏力症状有显著好转,达到了90%的减轻。二诊的主要症状是手足心热、睡眠差,二便调。在上方中去掉红参,加上地龙30克,怀牛膝30克,钩藤30克(后下),夏枯草3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用。

1.3结果

患者按照二诊的药方服用15剂后血糖及血压都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其他的化验指标也都有所下降,遂将二诊方药研成粉末,按照一天使用9克药,分三次服用的方法用药。对病人进行半年的随访没有发现病情反复。两次就诊前后的检查结果详情见下表。

1.1一般资料

65岁男性病人薛某,初诊时间为2012年7月26日:病人在2007年没有明显诱因出现三多一少、乏力等症状,测空腹血糖值为9.4~9.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为11~13mmol/L,血糖值最高达到了18mmol/L。现服用西药降糖药控制血糖。初诊时尚有多汗,睡眠差且易醒,夜尿两次,口干多饮,四肢无力,急躁易怒等症状,大便正常。既往有2年高血压病史。

1.2治疗方法

中医诊断属于消渴。辨证为痰热互结。选择的治疗法则是辛开苦降,消膏转浊。以小陷胸汤加减。红曲6克,地龙30克,干姜6克,怀牛膝30克,瓜蒌仁30克,黄连30克,清半夏9克,生山楂3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用,连续7天。

2012年8月6日二诊:服用上述药方7剂效果不明显,症状舌脉同前。遂于上方加黄芩30克,水蛭6克,大黄3克,知母30克。

2012年10月18日三诊:在服用上方80剂之后患者的多汗、口干多饮等症状稍有好转。但仍感双下肢乏力,伴性欲重度减退,纳可,夜尿1至2次,睡眠差,视物模糊,咳嗽无痰,动则气喘,阴囊瘙痒等症状。处方:在初诊药方的基础上加上天花粉30克,葛根30克。

2012年12月2日四诊:病人间断服用三诊的处方30剂,气喘咳嗽、口干多饮、双下肢乏力等症状较前明显减轻。但仍有性功能障碍、耳鸣耳聋以及视物模糊等问题。初诊药方基础上加上黄芩30克,炙水蛭6克,天花粉30克,生大黄3克,葛根30克,知母30克。

1.3结果

四次就诊前后的检查结果详情见下表2。在四诊的时候病人已经服用了117剂药,病情达到了80%的好转,同时尿白蛋白清除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胆固醇等都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继续对病人开展巩固治疗以求获取全效。

  讨论

理气开结,清热化痰是小陷胸汤的主要治疗机理。通过小陷胸汤治疗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体现了从“气滞”、“热”、“痰”论治疗消渴病的理念。2型糖尿病能够造成血管、足、口腔、神经、心、脑、皮肤、眼等多个组织器官的损害,因而2型糖尿病有着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以及病证,通过观察病人的具体症状使用小陷胸汤加减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表明,两例使用小陷胸汤治疗的病人在用药之后乏力、睡眠差等症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服用一定剂量的药物之后,病情都达到了80%的好转。

本研究表明,使用小陷胸汤治疗2型糖尿病热互结证,患者就诊前后的甘油三酯、血压等痰热互结证症状一系列指标都比一诊时要有很大的改善,随访半年两人都没有出现病情反复。

本次的研究结论是,按照中医的辨证原则开展治疗,选择小陷胸汤治疗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按照患者病情灵活加减,对于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式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是中医治病的原则体现。

  参考文献

[1] 《仝小林诊治2 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临证心得》,周丽波,李 敏,李修洋,仝小林,《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08期[2] 《从痰、热、气滞论小陷胸汤治疗糖尿病》,顾雨芳,傅强,《环球中医药》2010年02期[3] 《小陷胸汤临床应用及用药剂量分析》,徐炳然,王晓燕,《河南中医》2011年07期

本文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作者:符关浩
 
小陷胸汤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近况
[摘要] 参阅近5年来小陷胸汤相关文献资料,对其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简要概述了小陷胸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等疾病的药理研究进展情况,并浅析了小陷胸汤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为其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陷胸汤;临床应用;药理研究;文献综述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为东汉名医张仲景所创,由瓜蒌、黄连、半夏三味药组成,其在《伤寒论》中原治表证,误用攻下,邪热内陷、痰热互结心下致成小结胸病。长期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伤寒论》之方剂既可用治伤寒病,又可用治杂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笔者查阅了近5年来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方面相关文献,加以总结,使其为人类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小陷胸汤在临床方面的研究

1.1 小陷胸汤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

曲群英等[1]通过加味治疗慢性胃炎致胃脘痛68例,治疗结果:共治疗68例,其中,治愈23例,好转30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7.92%。范丹阳等[2]应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82例,治愈46例,有效3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68%。姜卓[3]运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83例,取得满意疗效,治愈45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0%。周玉来等[4]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蕴胃型慢性胃炎68例,其中,充血渗出性胃炎43例,扁平糜烂型胃炎8例,隆起糜烂型胃炎3例,萎缩型胃炎3例,出血型胃炎3例,返流型胃炎7例,皱襞增生型胃炎1例,痊愈35例,好转22例,无效11例。罗毅[5]在“小陷胸汤临床运用”中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胃溃疡、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胃食管反流病等,收到较好疗效。杨松月等[6]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急性食管炎87例,痊愈76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5%。郑昱[7]用小陷胸汤合白虎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共30例,痊愈15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徐人安[8]用加味小陷胸汤散剂治疗胆石症43例,治愈8例,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2例。

赵晓敏等[9]以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2例,结果: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 %。孙劲松等[10]用加味小陷胸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34例,治愈22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8%。聂丹丽等[11]用小陷胸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病9例,2型糖尿病8例,收到较好疗效。郑昱[12]用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43例,痊愈31例(72.1%),显效9例(20.9%),有效2例(4.7%),无效1例(2.3%),总有效率为97.7%。黄彦德等[13]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69例,结果:痊愈49例,好转15例,未愈5例。

1.2 小陷胸汤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

李建汉[14]用小陷胸汤加减合麻杏甘石汤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30例,治疗组治愈23例,好转3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86.7%。刘渝生等[15]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喉痒咳嗽64例,结果: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59例,其中1个疗程后治愈32例,2个疗程治愈27例,痊愈者最短时间为3 d,其余经治疗2个疗程后咳嗽等症状明显缓解,未愈5例,治愈率为92.19%。

1.3 小陷胸汤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

左建国[16]用加味小陷胸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42例,其中,高三酰甘油血症15例,高胆固醇血症8例,混合型高脂血症19例。其中,合并脑动脉硬化症者5例,高血压者10例,结果: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刘东方等[17]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小陷胸汤治疗心房纤颤30例,结果收到较好疗效。李景君等[18]用加味小陷胸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心绞痛危险度分层,其中,低危险组7例,中危险组15例,高危险组8例,心绞痛分级,其中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8例,Ⅳ级15例,以中医证候疗效及前后心电图NST(ST段升高的心电图数)、∑ST(胸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总毫伏数)变化为指标,总有效率为90%。葛林等[19]用小陷胸加味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2例,治疗结果,有胸痛者45例,胸痛消失时间为(1.62±1.41)h;治疗前后心电图ST恢复时间,有ST段抬高者58例,在24 h内恢复至等电位者45例,占77.58%,ST段恢复时间为(14.3±20.3)h;治疗前后CPK酶峰值恢复时间,有CPK增高者45例,峰提前者24例,占53.33%,酶峰时间(16.4±4.8)h,酶恢复时间为(3.4±1.4)h。赵玉珍[20]以小陷胸汤加味,瓜蒌15 g、半夏10 g、黄连6 g、石菖蒲10 g、郁金10 g、白芍20 g、丹参20 g、元胡10 g、川芎6 g,2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完2剂后,胸闷、胸痛减轻,上方加减治疗20 d,无胸闷、胸痛,复查心电图示:V2~V6 T波基本正常。张磊等[21]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2例,前壁及侧壁心肌梗死21例,下壁和后壁心肌梗死16例,伴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并发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8例,以前后CPK酶峰值恢复时间为指标,拟CPK酶在发病后15 h到达峰值为酶峰提前,有CPK增高者36例。酶峰提前者19例,占52.77%,酶峰时间(16.4±4.8)h。酶恢复时间(3.4±1.4)h,取得了较好疗效。戴娟[22]用升陷汤合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32例,结果: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3例。

1.4 小陷胸汤应用于其他系统疾病

王亚平等[23]用加味小陷胸汤干预湿热困脾型糖耐量受损30例,结果: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仝小林运用小陷胸汤治疗单纯性肥胖,结果收到较好疗效[24]。

  2 小陷胸汤的实验研究

2.1 大鼠的实验研究

2.1.1 对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胃泌素、胃黏膜前列腺素E2的影响 张秋霞等[25]通过动物实验来验证四逆散与小陷胸汤相合对于CAG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0.89 g/kg)、中剂量组(0.49 g/kg)、低剂量组(0.17 g/kg)、维酶素阳性对照组(0.89 g/kg),每组12只大鼠,结果:四逆、陷胸汤合方能提高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胃泌素、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

2.1.2 小陷胸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实验研究 王渝等[26]、刘建平等[27]通过动物实验,从胃动力(胃排空率)、胃肠神经递质一氧化氮(NO)、胃肠激素胃动素(MOT)的角度研究此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作用机制。结果:小陷胸汤能提高FD大鼠胃固体排空率,减轻NO对胃排空的抑制。

2.1.3 加味小陷胸汤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黄金玲[28]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其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EAC)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荷S180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吞噬功能、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味小胸汤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有一定抑制作用,能明显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时间,并能明显促进荷瘤小鼠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2.1.4 对实验性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与血清中Ⅳ型胶原影响的实验研究 阎醒予[29]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观察,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抵当汤合小陷胸汤化裁方对实验性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及Ⅳ型胶原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抵当汤合小陷胸汤化裁方能明显降低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及Ⅳ型胶原含量,因而提示本方是通过影响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而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

2.1.5 小陷胸汤加味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毛炜等[30]为观察小陷胸汤加枳壳水提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用48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选取12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36只大鼠参照文献报道的方法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随机分为小陷胸汤组、立普妥组和模型组,分别施加干预因素,连续灌胃给药12周后,采血,检测TC、TG、HDL-C和LDL-C。结果表明,小陷胸汤加枳壳能够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TC和LDL-C。

2.1.6 小陷胸汤加味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炎性因子的影响 李娜等[31]通过实验动物观察了小陷胸汤加味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小陷胸汤加味方能降低AS大鼠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P<0.01),且能明显抑制AS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减少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的表达(P<0.01),在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方面优于辛伐他汀,小陷胸汤加味方能够有效改善AS模型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血清炎症因子,起到干预AS炎症机制的作用。

2.2 兔的实验研究

2.2.1 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刘炜等[32]用小陷胸汤加味方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进行干预,探讨小陷胸汤加味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小陷胸汤加味方具有提高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增加心肌NO含量的作用,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2.2.2 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刘玉洁等[33]将32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小陷胸汤加味方低、高剂量组各8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后立即右心房取血,分离血清,观察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小陷胸汤加味方能减轻实验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这与临床观察结果相符,其作用机制与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关。提示其能明显减轻氧自由基所致的细胞损伤,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可有效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3 小陷胸汤的应用展望

小陷胸汤组方精炼,三药配伍相得益彰,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小陷胸汤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胃炎、胃脘痛、咳喘,药理研究也集中在这方面。除上述外,处方中单味黄连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性影响,黄连中的主要成分小檗碱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通过静注给药可降低动脉压,尤其是舒张压,且与剂量呈正相关。据临床报道,停用各种降压药物1周后,口服黄连素片,每次0.4~0.6 g,每日3次,疗程4周。治疗后分别描记心电图、验血尿常规、血脂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治疗42例,总有效率为73.8%,尤其对Ⅰ、Ⅱ期高血压疗效最好,可见黄连有很好的降压作用,但目前小陷胸汤尚未见用于治疗高血压的相关报道,此方面值得去发掘和探讨。

目前小陷胸汤在临床方面,主治病证缺乏统一标准,原方的加减随意性较大,不利于处方的进一步优化。药理方面则需要加强方证相关性研究,不能脱离病证进行单独的药物研究,同时应注重剂型改革,研制出高效、速效、长效并且服用、携带、生产、运输、储藏方便的新制剂,从而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

随着现代医学的分子药理、受体药理学和分子免疫学的发展,把传统方剂和现代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掌握小陷胸汤的药理、药效以及药代动力学特征以及深入到分子或基因水平探讨其作用机理,故对其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以使这个古代经典方剂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曲群英,张沁园.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致胃脘痛68例[J].河南中医,2007,27(5):15-16.

[2] 范丹阳,马翔华.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82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2):187-188.

[3] 姜卓.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83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11):34-35.

[4] 周玉来,周芳.小陷胸汤加味治疗痰热蕴胃型慢性胃炎68例[J].中医研究,2007,20(3):47-48.

[5] 罗毅.小陷胸汤临床应用举隅[J].四川中医,2006,24(10):24-25.

[6] 杨松月,秦亮.小陷胸汤治疗急性食管炎87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5,21(23):32-33.

[7] 郑昱.小陷胸汤合白虎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远期疗效评价[J].中医药通报,2010,9(3):46-48.

[8] 徐人安.加味小陷胸汤散剂治疗胆石症47例[J].江西中医药,2007,38(11):29-30.

[9] 赵晓敏,杜学荣.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2例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41-1742.

[10] 孙劲松,李卫青.加味小陷胸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34例[J].山西中医,2006,22(5):18-19.

[11] 聂丹丽,杨成志,崔大江,等.小陷胸汤化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2):116-118.

[12] 郑昱.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评价[J].中医药通报,2009,8(5):46-48.

[13] 黄彦德,金培祥,谢忠礼.小陷胸汤加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69例[J].河南中医,2010,30(8):132-133.

[14] 李建汉.麻杏甘石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3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7):447-448.

[15] 刘渝生.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喉痒咳嗽64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2):245-246.

[16] 左建国.加味小陷胸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0,31(14):1878-1880.

[17] 刘东方,倪约翰.小陷胸汤对痰热蕴结型心悸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0,27(6):19-21.

[18] 李景君,王蕊,徐京育.加味小陷胸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0,38(2):123-124.

[19] 葛林,李艳.小陷胸加味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62例[J].陕西中医,2010,31(2):134-135.

[20] 赵玉珍.小陷胸汤应用发挥[J].北京中医,2006,25(9):556-558.

[21] 张磊,刘玉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2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9,41(7):39-40.

[22] 戴娟.升陷汤合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194-195.

[23] 王亚平,史立华,顾江涛,等.加味小陷胸汤干预湿热困脾型糖耐量受损30例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0,5(5):317-318.

[24] 周强,张家成,夏乐,等.仝小林教授运用小陷胸汤治疗单纯性肥胖症验案解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4):37-38.

[25] 张秋霞,聂惠民,韩奕.四逆陷胸汤的胃肠动力学研究[C].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26] 王瑜,邵沛,崔丽,等.小陷胸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2(7):94-95.

[27] 刘建平,荣英蕊,谢伟,等.小陷胸汤治疗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用机理的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8:50-52.

[28] 黄金玲,顾武军.加味小陷胸汤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4):239-240.

[29] 阎醒予.抵当汤合小陷胸汤化裁方对实验性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与血清中Ⅳ型胶原影响的实验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4):375-376.

[30] 毛炜,江巍,陈可冀.小陷胸汤加味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360-3361.

[31] 李娜,张林.小陷胸汤加味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1,52(2):31-32.

[32] 刘炜,刘奇龙,刘玉洁.小陷胸汤加味方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0,32(7):1074-1075.

[33] 刘玉洁,郭志清.小陷胸汤加味方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MDA、SOD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0,32(2):255-256.

本文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作者:韩瑞伟
 
小陷胸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小陷胸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体征、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胸痛消失时间和心电图ST段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患者TC、TG、LDL-C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DL-C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陷胸汤加味具有清热解毒、通络散结的功效,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死 急性 小陷胸汤加味 西药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危急症之一,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不稳定且致死率高,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病因为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斑块破裂,引发出血,管腔内形成血栓,使得冠状动脉管腔急性闭塞,导致心肌持续性严重缺血、缺氧,发生心肌坏死,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危及患者生命[1]。本文采用小陷胸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48-79岁,平均(56.8±6.2)岁,距离发病时间1.5-10h,平均时间(3.6±1.9)h,其中发病时间小于6h者28例,大于6h者16例;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5例,广泛前壁梗死11例,下壁梗死7例,下壁合并正后壁4例,前壁合并下壁5例,多部位梗死2例;合并症:高血压9例,高脂血症15例,糖尿病3例;对照组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46-78岁,平均(55.9±7.4)岁,距离发病时间1.5-11.5h,平均时间(3.9±1.5)h,其中发病时间小于6h者31例,大于6h者13例;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2例,广泛前壁梗死12例,下壁梗死9例,下壁合并正后壁6例,前壁合并下壁4例,多部位梗死1例;合并症:高血压7例,高脂血症16例,糖尿病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合并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镇静止痛、调脂、通便等基础治疗,并给予口服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予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小陷胸汤加味,取丹参30g,瓜蒌、海藻各15g,半夏、赤芍药、郁金各10g,熟大黄6g,黄连5g。1 剂/d,加水煎成200mL,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方法

观察两组胸痛消失时间、心电图ST段恢复时间、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化指标情况及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显著改善,生活自理;有效:症状或体征明显改善,生活尚不能自理;无效:症状或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生活质量无提高。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胸痛消失和心电图ST段恢复时间分别为(1.63±1.15)h、(14.12±7.36)h,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胸痛消失和心电图ST段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DL-C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下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心肌梗死属“真心痛”、“胸痹”范畴,其病位在心脏,以虚为本,血瘀、寒凝、气滞、痰浊为标,《灵枢·厥病》曰:“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2]。现今社会,随着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部分人食膏、咸太过,烟酒成癖,肥腻入口,形成脂液,填充腠理,腠理致密,內郁生热成毒,浸于血脉,心脉瘀窄,心络闭塞,不通则痛[3]。心肌梗死病变部位在心,属心脉痹阻不通之证,短时间内可致心虚阳衰、鼓动无力,引发心衰、脱症等,严重者可致死亡,且预后不佳[4]。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为仲景治真心痛之经验方,由瓜蒌、半夏、黄连组成,方中瓜蒌即为栝楼,其提取物醇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瓜蒌皮中总氨基酸有良好的祛痰效果,瓜蒌仁中含有致泻物质,具有泻下的功效,且瓜蒌还具有扩张冠脉、抗氧化、保护心肌的作用;半夏可抗心律失常,通过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蛋白,起到抗凝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镇咳祛痰的疗效;黄连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合用,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效[5]。小陷胸汤加味以小陷胸汤为主药,镇咳、祛痰、解毒、通络,辅以丹参、郁金、赤芍药,凉血化瘀,海藻散结止痛,熟大黄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使热毒随大便排出体外,诸药合用,清热解毒、通络散结,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

本文采用小陷胸汤加味联合西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胸痛消失和心电图ST段恢复时间分别为(1.63±1.15)h、(14.12±7.36)h,均明显少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P<0.01;TC、TG、LDL-C指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1;而HDL-C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小陷胸汤加味联合西药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体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朝宝.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4):87-90.

[2]李艳,刘丽,陈宇.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1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5):398-399.

[3]张磊,刘玉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2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9,41(7):39-40.

[4]王令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9,41(12):21-22.

[5]戴娟.升陷汤合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194-195.

[6]葛林,李艳.小陷胸加味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62例[J].陕西中医,2010,31(2):134-135.

文章来源:延边医学 作者:唐果
 
小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50例

[摘要]目的 观察小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胶囊及相关药物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 经相应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小陷胸汤化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更佳。

[关键词] 小陷胸汤;慢性胃炎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结胸、痞证、胃痛、嘈杂、烧心等范畴。但往往万变不离其宗,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不管是胃痛还是结胸,抑或痞证或者嘈杂,只要是这个证,那么我就可以应用相应的方剂。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慢性胃炎的患者往往以湿热居多,可以合并胃络不合、饮食积滞、肝气郁滞等,甚至出现寒热错杂的情况。但大多以湿热、痰热为主症。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症状缓解明显,疗效确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入组标准:(1)自觉胃脘痞满或胀痛不适,兼有嗳气泛酸、纳少、嘈杂等症。(2)纤维胃镜病理组织学诊断证实为慢性胃炎。(3)快速尿激酶实验显示Hp阳性。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的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年龄25~53岁,可合并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病变,但这些患者在合并病变的种类、严重程度及病程等方面相比无特殊差异。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经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与患者签定知情同意书。治疗组50例,合并病变种类、严重程度及病程方面无特殊差异,年龄26~53岁,平均(41.0±3.2)岁,病程3个月~3年,男28例,女22例。对照组50例,合并病变种类、严重程度及病程无特殊差异,年龄27~52岁,平均(40.0±2.1)岁,病程3个月~2年,男30例,女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持续时间以及合并病变的种类、严重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参照第7版内科学关于慢性胃炎方面的诊断标准,即除了临床各种症状的鉴别诊断外,确诊依靠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

1.3 治疗方法

所选两组患者,治疗组用小陷胸汤加减。药物组成:瓜蒌20 g,黄连10 g,半夏20 g。并依据临床所见的兼证予以药味加减。合并有胃络不和者加用五灵脂、蒲黄、丹参三七等活血通络之品;有湿热者加用竹茹、黄柏、车前子、公英等清热化湿之品;有食积者加用山楂、神曲、麦芽、内金等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之品;有烧心者加用乌贼骨、煅瓦楞等品;有肝郁气滞者加用木香、柴胡白芍、元胡等疏肝解郁、行气除痞之品;有阴津匮乏者加用沙参、麦冬生地等滋阴补液之品;有脾肾阳虚者加用桂枝、干姜、附子等温运脾肾阳气之品。依据并症、兼症随机加减。药物用水煎服,服用剂量每日1剂,每日2次,15 d为1个疗程。并根据其他症候随机加减药物,加减的幅度和原处方基本相等。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胶囊(上海信谊药业,H56121005),20mg/片,每次1片,每日2次,15 d为1个疗程。依据具体病情适当加用消炎、保护胃黏膜、抑酸等药物。有其他疾病者继续服用相关药物。

1.4 疗程标准[3]

优:临床症状消失,胃黏膜镜检无病理改变;良: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黏膜病变明显改善;可: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胃黏膜病变稍有改变或无改变;差: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病变均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后,治疗组优32例,良4例,可2例,差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优30例,良6例,可2例,差12例,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21,P<0.05)。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50岁,原有高血压病史,持续服用降压、抗血小板药物等。近1个月来出现胃痛,进食后胃部撑胀感,偶有恶心等不适感。症状于进食后加重,生气等情绪改变时症状亦有变化。患者曾服用奥美拉唑胶囊,每次1片,每日两次;阿莫西林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克拉霉素片,每次1片,每日2次。患者服用上述药物后症状有所好转,但仍然时有胃痛、上腹部胀满等症,后就诊于我科。查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血Rt、肝胆脾胰肾彩超均正常。心脏彩超提示高血压后心脏改变。依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胃镜方面的检查结果诊断为慢性胃炎。针对患者“心下”痛、合并进食后胃部撑胀感、偶有恶心之临床症状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等,于小陷胸汤化裁:瓜蒌20 g,黄连10 g,半夏20 g,柴胡25 g,白芍20 g,枳实10 g,内金20 g,黄柏10 g,知母10 g,生大黄10 g,3片姜、5枚大枣作引。服5剂后诸症明显好转,偶有烧心,继用上方加用乌贼骨10 g,煅瓦楞10 g,服15剂后,症状消除。随访1个月,未再复发。

例2:患者,女,35岁,平素体健。近2个月来出现胃脘部疼痛,进食后胃脘部胀满,偶有烧心,未正规治疗。2个月来,胃脘部疼痛时有发作,多于进食后出现,并逐渐出现厌食症状。曾口服吗丁啉、奥美拉唑胶囊等药,疗效不佳,来诊。查血常规、肝胆脾胰肾彩超、生化检查均正常,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舌质暗,苔黄腻,脉滑。依据患者症舌脉表现辩为痰热内阻兼有胃络不和,予小陷胸汤化裁:瓜蒌20 g,黄连5 g,半夏20 g,蒲黄10 g,五灵脂30 g,乌贼骨20 g,煅瓦楞20 g,炒麦芽60 g,枳实10 g,砂仁5 g,丹参30 g。服5剂后诸症悉除,继续予以原方,服20服。随访1个月,未再复发。

  4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加之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随之带来的高压力、高紧张度,使得慢性胃炎的发病率连年居高不下,甚或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而且慢性胃炎的发病率无论是在西方欧美发达地区,还是在亚太发展国家地区,抑或非洲等贫穷地区,都居高不下。其发病固然和饮食习惯、人种差异等有关,但和现代高度发展的工作生活及其所带来的持续增长的心理压力、精神状态亦有不可分离的关系。由于其发病地域广、发患者群多,且治疗起来病情缠绵难愈,给大家的社会生活带来很大的负担,同时给国家财政、人民收入支出比带来严峻的考验。慢性胃炎临床症状表现为:胃腔部疼痛、胀满、不适感,可伴随烧心、恶心症状,亦可有后背放射痛、胸骨后疼痛和发热感。同时还会合并贫血、营养不良等全身性表现。还可合并胆囊、胰腺、肠道等方面的疾病。饮食习惯亦随之改变,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并且给患者的心理、精神带来很大的压力。而西药治疗,仅有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抑酸药物、消炎药物等有限的制剂,或者同时补充一些帮助消化的酶。但因为应用药物而带来的毒副作用以及服用药物带来的不适,加之服用药物无效后治疗手段的困乏,往往让患者无所适从。其中有些药物,更是由于其高昂的价格让许多患者不能坚持服药。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小结胸证的主方。小结胸,是痰与热互结,其病位正在心下(即胃脘),上不及项背,下不及少腹,疼痛较轻,按之则痛,脉浮滑[4]。而慢性胃炎患者疼痛部位多位于胃脘部,或者合并胃脘胀满,有时部位会更加广泛,但基本符合“上不及项背,下不及少腹”的诊断。因此可以说张仲景的小陷胸汤正是为今人慢性胃炎之胃脘部疼痛所拟。小陷胸汤由黄连、半夏、瓜蒌组成。方中黄连苦寒以泻心下热结,半夏辛降善涤心下痰饮,瓜蒌甘寒滑润能清热除痰以开结。今人多食膏梁原味,加之酒食常进,故痰热为病多见。痰热阻胃,胃失和降,故胃痛,进食后和降失司更甚,故进食后胃部撑胀感。而小结胸汤则主治痰热互结,正好对症。陷胸二字很容易让人认为和胸部有关,其实仲景拟定此方,主治部位在心下即胃脘部,可以合并胁肋部的疼痛,范围还可以更广一些。但其中心在于心下,故用小陷胸汤来治疗慢性胃炎引起的胃脘部疼痛可以说是恰如其分、正中根本。病邪方面,小陷胸汤主治痰热,故在舌脉方面要紧扣舌质红、苔黄腻、脉滑的特点,只有把握好这些要点,才能不失之偏颇,做到正确辩证。因为痰热结于胸下,用半夏、瓜蒌治痰,因为是热,用黄连清热[5]。中医治病还可依据并症予以化裁,在治疗上灵活多变,甚至会有寒热、虚实等矛盾对立的情况存在,而祖国医学针对这些矛盾亦能处理得很好。当然,在临床上还应依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不可一味拘泥,有失偏颇,而致患者病情加重,贻误病情。此外,还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嘱咐患者平常要注意保持精神舒畅,以免肝气郁滞,血瘀、痰热由此而生[6];在饮食方面,少进辛辣、肥腻、生冷之物,更要注意戒酒慎饮,以免痰热由此滋生,变生百病,从而杜绝痰热所生之源。张仲景主治小陷胸症的小陷胸汤,药味很少,但胜在精益求精,以少取胜,以精求胜,诸药配合,对于治疗主要由痰热引起的慢性胃炎,其疗效无往而不利。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9-220.

[2]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4.

[3] 吴忠早,毕玉堂,曾国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10例疗效观察[J].中华医药杂志,2004,4(8):124.

[4] 刘渡舟.伤寒论通俗讲话[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3.

[5] 王绵之.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3.

[6] 吴国水.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15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57(3):78-79.

本文来源:中国医药科学 作者:高新建
 
小陷胸汤临床应用举隅

[摘要] 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黄连、半夏、栝蒌组成:应用此方治疗痰热互结所胸痹、眩晕、胃疼等内科杂症,并取得很好的疗效。通过运用小陷胸汤加减活疗内科疾病,进一步证实了病虽异而证同,乃异病同治之理。

[关键词] 小陷胸汤;应用;举隅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寒论》太阳病下篇,为治疗热邪内陷与痰饮互结心下,按之则痛之小结胸证。小陷胸汤由黄连、半夏、栝楼实组成,三味相伍,共奏清热涤痰、开胸散结之功效,三者缺一则偏。黄连寒苦清热,缺则寒苦降泄之力不足;半夏辛温除痰降逆止呕,与黄连苦辛合用,辛开苦降,使痰热互结得开得降,缺夏则化痰降降逆止吐之力损;栝楼甘寒降痰利气润下,既助半夏开结,又助黄连泄热,缺栝楼则利气润下之力减。笔者认为,本方不仅为伤寒误下邪热内陷而设,凡临床所见,有因痰热互结为病者,均可用之,其效如桴鼓。笔者常以本方治疗内科各种杂病,疗效较著,这里仅择数案,略述如下。

病例1:胸痹

赵某,男,52岁。素有高血压史,近年来,时觉胸闷憋气,并时隐隐作痛,初以为长期伏案写作所致肋间神经痛未得重视。近几日突觉疼痛加剧,其痛如过电向肩背放射。2009年10月6日来我院治疗,经西医心电图检查,为不正常心电图,S—T段有改变,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经西医治疗疼痛虽然能缓解,但不能完全控制,后根据患者要求,邀中医会诊。诊见,患者主述眩晕、胸闷憋气、胸痛时作。脉沉弦滑,舌质暗红,苔黄腻。此乃痰湿内蕴,郁而化热,痰热内扰阻痹心脉,气血瘀滞而不畅。余思瓜蒌薤白白酒汤虽为胸痹而设,而其治在通阳宣痹,与此证不符。而小陷胸汤虽为伤寒误下而设,但仍不失清热涤痰,宽胸散结之功。遂与小陷汤加活血化瘀之品治之。

全瓜蒌60 g,半夏10 g,川连10 g,丹参30 g,枳壳10 g,郁金12 g,元胡12 g,赤芍15 g,钩藤15 g,川芎20 g。

患者服药3剂后病情大有好转,服药6剂胸痛已除,后又以此方增损连服月余,心电图已趋于正常,遂出院。现已正常工作。

病例2:眩晕

刘某,男,60岁,干部。2010年8月16日,因突然眩晕呕吐来诊。其头痛欲裂,口眼歪斜。血压230/120 mmHg,眼底动脉痉挛,诊为“脑血管痉挛”,经西医调治血压虽下降,但都不稳定,眩晕不减,呕吐乃作。经某医予以镇肝熄风汤服之效不显,改邀余为诊。诊见患者闭目于床,时干呕,食水不思,大便已四日未下,喉中痰鸣,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余认为证属痰热内蕴,肝气挟痰上扰之证,非阴虚阳亢,故镇肝熄风不效。丹溪曰:“无痰不作眩”,故此证非清泄痰火,其眩晕呕吐必不止。治宜,清热化痰,降逆止吐。方法:小陷胸汤加味。

川连10 g,半夏10 g,瓜蒌60 g,生代赭石60 g,竹茹10 g,栀子10 g,钩藤20 g,莱菔子30 g,大黄10 g,枳实20 g,甘草6 g。

患者服药1剂,便通呕止,再剂眩晕除,血压下降。前方去大黄,又进6剂,诸症皆除,而病瘥。

病例3:胃痛

焦某,女,48岁,2011年10月12日来诊。患胃病十余年,近年来胃痛逐渐加剧,食欲不佳,脘腹气胀,并视觉胃中灼热疼痛,日渐消瘦,大便燥结,患者十分苦恼。经西医胃镜检查诊为“萎缩性胃炎”。因闻此病易转癌,患者甚为恐慌,更食水不思,并觉胃脘堵闷,食进发噎,经治已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均罔效。后邀余为诊,见患者神情怯弱,形体肉消,自觉口感黏腻,胃痛按之则剧,干呕,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此乃痰热互结于心下之结胸之症。非小陷胸汤不能奏效,随与小陷胸汤加味。

川连10 g,半夏10 g,瓜蒌60 g,枳实20 g,百合30 g,乌药10 g,鸡内金10 g,焦三仙各30 g,栀子10 g。

患者服药一剂泻下黄稀粪便甚多,顿觉胃脘堵闷消除,再剂其痛减食进。后于前方中入鲜石斛20克,调治月余患者自觉病愈,食增体丰。2个月后再经胃镜检查,其病告愈,至今并未再发。

病例4:胁 痛(急性胆囊炎、胆结石)

王某,女,59岁。平素胃脘不适,其痛牵及两胁,自以为胃痛,每以胃药治之罔效。2011年春节于家中食肉饮酒之后,突然疼痛大作,并伴呕吐,其腕腹,胁肋痛不可按。家人急送往医院急诊,经B超检查,诊为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病人拒绝手术,要求中药治疗。诊见患者屈卧于床,时呻吟,胁肋及胃脘胀痛,按按之则剧,呕吐清水,大便二日未排,寒热交作,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此乃肝胆湿热,痰浊内郁,肝失疏泄所致。治宜清热涤痰,舒肝利胆。治用小陷胸汤合大柴胡汤加减。

川连10 g,瓜蒌60 g,半夏10 g,柴胡30 g,黄芩10 g,赤芍15 g,枳实20 g,大黄10 g,元胡12 g,代赭石30 g,金钱草30 g。

患者服药1剂寒热除、痛减、便通,再剂者症消失,后于前方去赭石,入火硝(硝石)9 g,郁金30 g,槟榔20 g芒硝10 g冲。服药后从大便中排除结石数粒,自此痛止,B超检查结石消除,前后进12剂,其病告愈。

以上所居数案均属“痰热互结”为病,病虽异而证同,乃异病同治之理,均以小陷胸汤收功。临床所见因痰致病者十常六七,故《医学入门》云:“人知气血为病,而不知痰病尤多”。至于痰所致病乃多种多样,全身上下,表里均可为病。若痰热为病,聚于内结于胸脘之间,可致气失和降,证见胸膈满闷,心下痛(胃脘痛)按子则剧;痰热挟胃气上逆则见呕恶,心中则虚燠憹烦不眠;痰热逆于上,雍雍塞于肺,肺气不降,可见可逆气喘;痰浊郁滞脉络,阻遏气血,闭阻心窍,痰血瘀滞,心失所养,故见胸痹心痛;痰热流窜于肝胆,以致肝失疏泄,痰火内聚,滞于脉络,故可见肋痛,胆胀;痰热内扰,蒙蔽于头故而眩晕大发。此均属痰热为患也。

这就充分说明《伤寒论》方不仅为伤寒病而设,亦可治杂病。

本文来源:中外医疗 作者:杜贵传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