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8/14
- 帖子
- 585
- 获得点赞
- 7
- 声望
- 0
- 年龄
- 54
《伤寒论》的主要内容,是其方证和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后世称“张仲景为方剂之祖”,即认为《伤寒论》的方证都是张仲景一人发明创造,但这不免有过誉之嫌,更不符合中医发展史,也因此影响了正确认识《伤寒论》。因此,要认识《伤寒论》,认识经方,必须弄清楚《伤寒论》方证的起源。
经方,是指《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汤液经法》(又称《伊尹汤液经》简称《汤液》)、《伤寒杂病论》(简称《伤寒》)为代表的中医药学体系,在我国医药学界有着深远影响,其魅力所在,不仅是其方药及方证,更关键在其特有的理论体系。《伤寒》方证起源于神农时代,《本经》标志了经方的起源。《本经》的撰成年代和作者是谁,至今仍不清楚,但一致公认是我国最古最早的医药学著作,代表了我国医药的起源,如徐灵胎于《本草古今论》谓“本草之始,?P于神农”如是说。其实其与《伤寒》一样,“神农一日遇七十毒”,不是一个人、一个朝代所完成的,而是我们先人祖祖辈辈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经验总结,它起始于神农时代。
《本经》所以依托神农之名,一是确与神农有关;二是因在神农时代虽没有文字,但已积累了不少防病治病知识,后世记载其内容权当属于神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震中说:“神农时代大约距今10000年前到5000年前”,即在黄帝之前。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79年至1984年对河北省蔚县的多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出6处房屋形制基本相同,房屋都是坐北朝南、半地穴式建筑,这些房屋,都是在生土层上向下挖约40厘米,四壁和居住面都用草拌泥进行抹平,然后用火焙烤,居住面平整而又坚硬,火堂位于屋子的中央。同时又发现许多石器、陶器等属仰韶文化。又于1995年在河北省阳原县姜家梁遗址考证,恰好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也与史书中记载的神农氏时代相对应。这些考古资料,证实了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时代,生活于大自然环境中,逐渐适应环境、认识大自然,体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理。天(自然环境)有白天、黑夜、寒、热、温、凉阴阳变化,人体亦有相应变化。为了防寒、防止生病则盖窝棚、房屋而居,为了进一步防寒,则于屋中央修建火堂取暖、门向南开;为了夏天防暑,把房屋建成半地穴式。显然从生活上认识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阴阳之理。同时生活中难免疲劳受寒,引起头痛、恶寒、发热等症状,用火考感到舒服、熏烤或热熨皮肤,使汗出而解;或服碗热汤、热粥同时盖上棉被汗出而解;或用草药煎汤熏洗而解、或用生姜、葱、大枣等煎汤热服及加盖棉被取汗而解(也因之经方又称“汤液”),或用大黄、芒硝可以解除便秘之苦……当时虽没有文字,但积累的经验被流传于后代,当有文字后便记载下来。《本经》所记载:“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柴胡,味苦,平。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大黄,味苦,寒。下瘀血……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365味药,显示了神农时代用药总结,显示用药理念与《伤寒》一脉相承。因这些医药知识产生于神农时代,称之为《神农本草经》当名实相符。有关《本经》成书的时代,章太炎认为:“神农无文字,其始作本草者,当在商周间,代有增益,至汉遂以所出郡县附之耳”;钱超尘教授据《周易》有“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国语•楚语》有“若药弗暝眩,厥疾弗瘳”、《论语》有“季康子馈药”等关于药物知识记载,认为“先秦时代人们对药性药效已有所认识,并载于古书,《本经》形成于先秦乃至周初,增补于汉代,《汉书•艺文志》所以无其名者,或与《汤液》32卷合为一书亦未可知”。说明不是一朝一代一人所著成,但其起源确是始于神农而早于岐黄。
《本经》中“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的论述,根据症状反应用相对应的药物治疗,反映了经方科学的起源,是根据人患病后出现的症状,以八纲辨证、以八纲辨药,开创了以八纲辨证的经方医学体系。书中更详于记述了365味药物,以四气五味适用于人体患病后,表现出寒、热、虚、实、阴、阳的症状论述,显示了单味药防治疾病的经验,其述证主用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即八纲理论,标志了经方基础理论的起源。
任应秋老师考证认为,张仲景系《神农本草经》一派,主要依据是两者都是用八纲辨证。《本经》单味药和适应证,实际是单方证,这在《伤寒》可见有相类记载,如一物瓜蒂散方证、百合洗方证、文蛤散方证、矾石汤方证、苦参汤方证、狼牙汤方证、大猪胆汁方证、大乌头煎方证、甘草汤方证、猪肤汤方证、雄黄熏方证等等,这些方证与《本经》一脉相承。后来发展为复方证,其理论仍是用八纲辨证,而不用脏腑五行、经络辨证,对比《本经》与《伤寒》的内容即可清楚。更重要的是,《伤寒》中有许多记载了神农时代的医疗经验,如《伤寒》中多处记载“若被火者”、“若火熏之”、以粥治病、以麻黄汤发汗、以大承气通腑实等治法,标明了汉代对神农时代的继承和批判及弘扬。
皇甫谧《甲乙经序》谓:“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说明《汤液》、《伤寒》的方证,不论是单方方证还是复方方证,都与《本经》有渊源关系。即说明《伤寒》的方证,起源于神农时代。值得注意的是,《伤寒》方证起源于神农时代,《本经》不仅指方药、方证,更重要的是其理论,即八纲辨证理论,亦起源于神农时代。
经方,是指《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汤液经法》(又称《伊尹汤液经》简称《汤液》)、《伤寒杂病论》(简称《伤寒》)为代表的中医药学体系,在我国医药学界有着深远影响,其魅力所在,不仅是其方药及方证,更关键在其特有的理论体系。《伤寒》方证起源于神农时代,《本经》标志了经方的起源。《本经》的撰成年代和作者是谁,至今仍不清楚,但一致公认是我国最古最早的医药学著作,代表了我国医药的起源,如徐灵胎于《本草古今论》谓“本草之始,?P于神农”如是说。其实其与《伤寒》一样,“神农一日遇七十毒”,不是一个人、一个朝代所完成的,而是我们先人祖祖辈辈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经验总结,它起始于神农时代。
《本经》所以依托神农之名,一是确与神农有关;二是因在神农时代虽没有文字,但已积累了不少防病治病知识,后世记载其内容权当属于神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震中说:“神农时代大约距今10000年前到5000年前”,即在黄帝之前。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79年至1984年对河北省蔚县的多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出6处房屋形制基本相同,房屋都是坐北朝南、半地穴式建筑,这些房屋,都是在生土层上向下挖约40厘米,四壁和居住面都用草拌泥进行抹平,然后用火焙烤,居住面平整而又坚硬,火堂位于屋子的中央。同时又发现许多石器、陶器等属仰韶文化。又于1995年在河北省阳原县姜家梁遗址考证,恰好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也与史书中记载的神农氏时代相对应。这些考古资料,证实了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时代,生活于大自然环境中,逐渐适应环境、认识大自然,体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理。天(自然环境)有白天、黑夜、寒、热、温、凉阴阳变化,人体亦有相应变化。为了防寒、防止生病则盖窝棚、房屋而居,为了进一步防寒,则于屋中央修建火堂取暖、门向南开;为了夏天防暑,把房屋建成半地穴式。显然从生活上认识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阴阳之理。同时生活中难免疲劳受寒,引起头痛、恶寒、发热等症状,用火考感到舒服、熏烤或热熨皮肤,使汗出而解;或服碗热汤、热粥同时盖上棉被汗出而解;或用草药煎汤熏洗而解、或用生姜、葱、大枣等煎汤热服及加盖棉被取汗而解(也因之经方又称“汤液”),或用大黄、芒硝可以解除便秘之苦……当时虽没有文字,但积累的经验被流传于后代,当有文字后便记载下来。《本经》所记载:“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柴胡,味苦,平。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大黄,味苦,寒。下瘀血……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365味药,显示了神农时代用药总结,显示用药理念与《伤寒》一脉相承。因这些医药知识产生于神农时代,称之为《神农本草经》当名实相符。有关《本经》成书的时代,章太炎认为:“神农无文字,其始作本草者,当在商周间,代有增益,至汉遂以所出郡县附之耳”;钱超尘教授据《周易》有“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国语•楚语》有“若药弗暝眩,厥疾弗瘳”、《论语》有“季康子馈药”等关于药物知识记载,认为“先秦时代人们对药性药效已有所认识,并载于古书,《本经》形成于先秦乃至周初,增补于汉代,《汉书•艺文志》所以无其名者,或与《汤液》32卷合为一书亦未可知”。说明不是一朝一代一人所著成,但其起源确是始于神农而早于岐黄。
《本经》中“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的论述,根据症状反应用相对应的药物治疗,反映了经方科学的起源,是根据人患病后出现的症状,以八纲辨证、以八纲辨药,开创了以八纲辨证的经方医学体系。书中更详于记述了365味药物,以四气五味适用于人体患病后,表现出寒、热、虚、实、阴、阳的症状论述,显示了单味药防治疾病的经验,其述证主用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即八纲理论,标志了经方基础理论的起源。
任应秋老师考证认为,张仲景系《神农本草经》一派,主要依据是两者都是用八纲辨证。《本经》单味药和适应证,实际是单方证,这在《伤寒》可见有相类记载,如一物瓜蒂散方证、百合洗方证、文蛤散方证、矾石汤方证、苦参汤方证、狼牙汤方证、大猪胆汁方证、大乌头煎方证、甘草汤方证、猪肤汤方证、雄黄熏方证等等,这些方证与《本经》一脉相承。后来发展为复方证,其理论仍是用八纲辨证,而不用脏腑五行、经络辨证,对比《本经》与《伤寒》的内容即可清楚。更重要的是,《伤寒》中有许多记载了神农时代的医疗经验,如《伤寒》中多处记载“若被火者”、“若火熏之”、以粥治病、以麻黄汤发汗、以大承气通腑实等治法,标明了汉代对神农时代的继承和批判及弘扬。
皇甫谧《甲乙经序》谓:“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说明《汤液》、《伤寒》的方证,不论是单方方证还是复方方证,都与《本经》有渊源关系。即说明《伤寒》的方证,起源于神农时代。值得注意的是,《伤寒》方证起源于神农时代,《本经》不仅指方药、方证,更重要的是其理论,即八纲辨证理论,亦起源于神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