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治鼻衄秘方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1清金止衄汤

【来源】俞军,《中国医药学报》(1)1988年

【组成】桑白皮30克,黄芩、山栀炭、白茅根、茜草、侧柏叶、紫草、当归、旱莲草各10克,怀牛膝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肺泄热,凉血止血。

【方解】鼻中隔前下方鼻衄,多因肺热壅盛或伴脾不统血、胃热炽盛或肝火上逆所致。鼻者,肺之窍,肺主气,宜清肃下降。火热犯肺,肺失清肃,气逆不降,上壅鼻窍,损伤脉络,血随气道而致。方中重用桑白皮,泻肺降气;黄芩、山栀炭清热止血;白茅根、茜草、侧柏叶、紫草,凉血止血;旱莲草养阴清热;当归、怀牛膝活血散血,且牛膝兼导热下行之功,使之肺热清、气降,则鼻衄自止。

【主治】鼻衄。

【加减】若伴鼻腔干燥,口干欲饮者,加芦根、天花粉养阴生津;出血量多、鼻黏膜充血明显者,加赤芍、丹皮、生地清热凉血止血;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通腑泻热;头晕头痛,口苦易怒者,加菊花、夏枯草、代赭石清肝降逆;病程较长,失血过多,面色无华者,加阿胶珠、炒白芍,黄芪益气养血摄血。待鼻衄停止后,再服6剂以巩固其效。

【疗效】治疗143例,结果治愈110例,好转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4%。在治愈和好转的135例中,服药1剂鼻衄即止者43例,2~3剂而止者58例,4~6剂而止者34例。平均止血天数为3.1天。在无效的8天中,有3例孕妇,1例尿毒症,1例高血压。



5.2清热止衄汤

【来源】王永钦,《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石膏20~30克,桑白皮、栀子、黄芩各12~15克,白茅根、藕节25~30克,大蓟、小蓟、怀牛膝各15~20克,赤芍、丹皮各9~12克,生地10~15克,甘草3~6克(小儿剂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解】临床所见,以实火居多,多由肺、胃、心、肝火热上蒸鼻窍,迫血妄行而致。方中以生石膏、桑白皮、黄芩、栀子清泄肺胃心肝火热,断火之源;辅以白茅根、藕节、大小蓟清热凉血止衄;以塞其流;赤芍、丹皮、生地凉血活血,清血脉之热,又能疏血中之滞、畅血之行,以防溢血留瘀;佐牛膝引血下行,折其火热上炎之势。诸药配伍,热清衄止。

【主治】鼻衄。

【加减】肺热盛者,重用桑白皮、生石膏;胃火盛者,重用栀子、生地,加生大黄;心火盛者,重用栀子、生地、丹皮;肝火盛者,重用黄芩、栀子、赤芍,加龙胆草。

【疗效】治疗64例,结果痊愈(出血停止,半年内无复发)52例;显效(出血停止,半年内复发不超过2次)7例,好转(出血停止,半年内出血超过2次)3次,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7%。



5.3安血饮

【来源】冉瑞金,《上海中医药杂志》(12)1986年

【组成】白茅根20~30克,龙骨、牡蛎各15~25克,生三七粉3~5克(冲服),白芨粉10~15克,生大黄6~10克。藕节炭20~30克(或藕汁)。

【用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煮沸20分钟。水煎2次,分2次服,三七粉随药汁送吞。

【功用】凉血止血,平肝潜阳。

【方解】方中以白茅根、三七粉、白芨粉、藕节炭凉血止血,血止而不留瘀;龙骨、牡蛎平肝潜阳;生大黄通腑泻热,使上炎之火得以下泄。血止火清则鼻衄可愈。

【主治】鼻衄。

【加减】素有过敏性鼻炎,加荆芥炭、侧柏叶炭各10克;干燥性鼻炎,加石斛12克,天冬10克,金银花炭12克;血热盛,加生地10~15克,牡丹皮12克;心火亢盛,舌赤糜烂,加焦栀子10~15克,竹叶、连翘各10克;气虚,加黄芪15~30克,阿胶、当归各6~10克。

【疗效】治疗80例,结果显效50例,有效13例,进步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平均服药4剂。



5.4荆牡藕节汤

【来源】徐小圃,《上海中医药杂志》(7)1985年

【组成】黑荆芥6克,薄荷炭2.5克,灵磁石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炒白术、绿豆衣各12克,茜草根炭、枳楮子、葛花各9克,藕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4次。

【功用】清肺健脾,平肝潜阳,凉血止血。

【方解】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乃小儿病理特点,因肝火旺盛,迫血上溢而犯肺窍,故鼻衄屡见;脾失健运,故多伴大便溏薄。方用磁石、牡蛎平肝潜阳;绿豆衣养血平肝;白术健脾和中;茜草根炭、藕节凉血止血;黑荆芥、薄荷炭二味,入肺肝二经,但炒炭后,其疏散、香窜之性大减,更能入血分而止血,故用治鼻衄可获佳效;葛花、枳楮子原为解酒常用之品,今用于鼻衄,取其清肺止血之功。

【主治】鼻衄。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佳效。笔者临床验证10例,依本方,大便正常去白术;肺热盛,加桑白皮、丹皮。服药5剂内,均获痊愈。效佳。



5.5健脾止血汤

【来源】叶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生地、牛膝、藕节炭、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0克,白茅根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健脾益气,补血摄血。

【方解】鼻衄虚证,多因肝肾阴虚,脾不统血所致。若脾气虚弱,气不摄血,治宜健脾益气,凉血止血。故方用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益气健脾,所谓血不足者补之以气,寓阳生阴长之义;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健脾和中,二者合用以培其本;生地、藕节炭、白茅根养阴生津,凉血止血以治其标;以牛膝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使气复血统、血热清而鼻衄自止。

【主治】鼻出血。

【加减】口鼻干燥,加地骨皮,天花粉;出血量多,加棕榈炭,仙鹤草。

【疗效】治疗120例,结果显效(出血止,3个月以上未复发)96例(占80%),有效(出血止,但3个月内时有出血,但出血量、次数较少)15例(占12.5%),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5%。



5.6鼻衄灵

【来源】吕敬仁,《上海中医药杂志》(7)1985年

【组成】生石决明24克(先煎)、代赭石(先煎)、怀牛膝各20克,生地、生白芍各12克,粉丹皮6克,茜草10克,玄参15克,炒地榆、川楝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病重者一昼夜煎服一剂半。儿童及老人剂量酌减。

【功用】平肝降逆,凉血止血。

【主治】鼻衄。

【加减】若肺热偏甚,加桑白皮9克,地骨皮、黄芩各6克;心胃热盛,加生大黄3~5克同煎;脾胃不和,加广陈皮6克,云苓12克。

【疗效】治疗8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3~6剂即可奏效。2个月后有2例复发,但症轻,继服本方,仍有疗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