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8/06
- 帖子
- 2826
- 获得点赞
- 139
- 声望
- 48
导语:知道很多女人为什么每天都显得那么繁忙吗?她们希望自己在人群中每天都是最耀眼的那一个,因而对自己的装束都极其讲究。有的女人除了要在这些事情上花不少心思外,还要对付外来敌人:比如月经不调。对于月经不调的女人,还要时刻想着怎么对付“大姨妈”!所以,她们每天都那样繁忙!如何有效治疗月经不调,也给她们减减负?国医大师李振华辨治有秘招!
凡是月经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者,称为“月经不调”。如《妇科玉尺》云:“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所以月经不调有以月经周期改变为主的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以经量改变为主的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月经不调是常见的妇科疾病,除经期、经量的异常改变外,常伴有经色、经质的异常,临证时,应结合色、质、时间等进行辨证施治。
清心豁痰汤加减治月经紊乱
病例
赵某,女,41岁。于2006年4月18日来诊。
主诉:月经紊乱8个月。
病史:患者自述于8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月经推迟,最长时间为2~3个月,需口服黄体酮方能来潮。近2个月月经提前,来潮一天即止,量少,色淡红,无腹痛,伴见心烦急躁易怒,夜寐易醒,醒后不易入睡,背部及双下肢怕凉酸困,食欲尚可,大便3~4天一次。舌质淡稍红,舌体稍胖大,苔薄黄,脉弦稍数。
中医诊断:月经不调。
西医诊断:月经紊乱。
治法:健脾疏肝,清心豁痰,凉血活血。
处方(李老经验方):清心豁痰汤加减:白术10g,茯苓12g,橘红10g,旱半夏10g,炒栀子10g,合欢皮10g,龙齿10g,牡丹皮10g,丹参15g,香附10g,郁金10g,节菖蒲10g,西茴10g,乌药10g,莲子心6g,夜交藤20g,枳壳10g,甘草3g。14剂,水煎服。
医嘱:情志舒畅,饮食宜清淡。
二诊:2006年5月2日。心烦急躁减轻,已不失眠,但白带量多,月经未来潮,舌体稍胖大,舌苔薄,脉弦。
处方:逍遥散加减:当归10g,白芍12g,白术10g,茯苓15g,柴胡6g,香附10g,西茴10g,乌药10g,丹参15g,川牛膝15g,桃仁12g,红花10g,木香6g,芡实10g,生薏苡仁30g,元胡10g,艾叶6g,甘草3g。10剂,水煎服。
三诊:2005年5月12日。月经已来潮,但初呈咖啡色,行经时腹痛,惟白带仍多,舌体正常,舌苔薄白,脉弦。上方去桃仁、艾叶,加泽泻15g。7剂,水煎服。
治疗后月经正常。半年前随访,经期仍正常。
按语
本案由于情志不遂,肝气郁滞,肝失条达,横乘及脾,脾虚失运,气血亏虚,脾失统摄,冲任不固,血虚经血不足,以致经行或先或后,此属脾虚肝旺之证;脾虚气血亏虚,经血不足,故见月经时前时后,量少,色淡;平素急躁易怒,乃为情志郁结,肝气不疏之象;脾虚日久生湿,故见背部及两腿怕凉酸困;湿阻气机,郁久化火生痰,扰及心神,则见心烦急躁易怒,夜寐易醒不易入睡;舌淡红,体稍胖大,苔薄黄,脉弦稍数等均为脾虚肝旺之象。治宜健脾疏肝,清心豁痰。方用自拟清心豁痰汤加减。药用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绝生痰之源;橘红、旱半夏、枳壳豁痰降逆;香附、郁金、西茴、乌药疏肝解郁,使气行湿行,郁解则热散;郁金配节菖蒲,透窍效佳;栀子、莲子心清热除烦;合欢皮、夜交藤、龙骨安神宁志;牡丹皮、丹参凉血活血。二诊时痰火渐清,心神渐安,故去清心豁痰安神之品,而在逍遥散疏肝行气基础上加桃仁、艾叶、川牛膝、红花、元胡温经活血化瘀;佐以生薏苡仁、芡实健脾利湿止带。三诊时月经已来潮,为血瘀渐活;白带仍多,乃湿象仍存;故去活血之品如桃仁及止血之艾叶;加泽泻以增强利湿止带之力而使诸症向愈。
【本文选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国医大师卷:李振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郭淑云,李郑生主编)】
凡是月经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者,称为“月经不调”。如《妇科玉尺》云:“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所以月经不调有以月经周期改变为主的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以经量改变为主的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月经不调是常见的妇科疾病,除经期、经量的异常改变外,常伴有经色、经质的异常,临证时,应结合色、质、时间等进行辨证施治。
清心豁痰汤加减治月经紊乱
病例
赵某,女,41岁。于2006年4月18日来诊。
主诉:月经紊乱8个月。
病史:患者自述于8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月经推迟,最长时间为2~3个月,需口服黄体酮方能来潮。近2个月月经提前,来潮一天即止,量少,色淡红,无腹痛,伴见心烦急躁易怒,夜寐易醒,醒后不易入睡,背部及双下肢怕凉酸困,食欲尚可,大便3~4天一次。舌质淡稍红,舌体稍胖大,苔薄黄,脉弦稍数。
中医诊断:月经不调。
西医诊断:月经紊乱。
治法:健脾疏肝,清心豁痰,凉血活血。
处方(李老经验方):清心豁痰汤加减:白术10g,茯苓12g,橘红10g,旱半夏10g,炒栀子10g,合欢皮10g,龙齿10g,牡丹皮10g,丹参15g,香附10g,郁金10g,节菖蒲10g,西茴10g,乌药10g,莲子心6g,夜交藤20g,枳壳10g,甘草3g。14剂,水煎服。
医嘱:情志舒畅,饮食宜清淡。
二诊:2006年5月2日。心烦急躁减轻,已不失眠,但白带量多,月经未来潮,舌体稍胖大,舌苔薄,脉弦。
处方:逍遥散加减:当归10g,白芍12g,白术10g,茯苓15g,柴胡6g,香附10g,西茴10g,乌药10g,丹参15g,川牛膝15g,桃仁12g,红花10g,木香6g,芡实10g,生薏苡仁30g,元胡10g,艾叶6g,甘草3g。10剂,水煎服。
三诊:2005年5月12日。月经已来潮,但初呈咖啡色,行经时腹痛,惟白带仍多,舌体正常,舌苔薄白,脉弦。上方去桃仁、艾叶,加泽泻15g。7剂,水煎服。
治疗后月经正常。半年前随访,经期仍正常。
按语
本案由于情志不遂,肝气郁滞,肝失条达,横乘及脾,脾虚失运,气血亏虚,脾失统摄,冲任不固,血虚经血不足,以致经行或先或后,此属脾虚肝旺之证;脾虚气血亏虚,经血不足,故见月经时前时后,量少,色淡;平素急躁易怒,乃为情志郁结,肝气不疏之象;脾虚日久生湿,故见背部及两腿怕凉酸困;湿阻气机,郁久化火生痰,扰及心神,则见心烦急躁易怒,夜寐易醒不易入睡;舌淡红,体稍胖大,苔薄黄,脉弦稍数等均为脾虚肝旺之象。治宜健脾疏肝,清心豁痰。方用自拟清心豁痰汤加减。药用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绝生痰之源;橘红、旱半夏、枳壳豁痰降逆;香附、郁金、西茴、乌药疏肝解郁,使气行湿行,郁解则热散;郁金配节菖蒲,透窍效佳;栀子、莲子心清热除烦;合欢皮、夜交藤、龙骨安神宁志;牡丹皮、丹参凉血活血。二诊时痰火渐清,心神渐安,故去清心豁痰安神之品,而在逍遥散疏肝行气基础上加桃仁、艾叶、川牛膝、红花、元胡温经活血化瘀;佐以生薏苡仁、芡实健脾利湿止带。三诊时月经已来潮,为血瘀渐活;白带仍多,乃湿象仍存;故去活血之品如桃仁及止血之艾叶;加泽泻以增强利湿止带之力而使诸症向愈。
【本文选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国医大师卷:李振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郭淑云,李郑生主编)】